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 小公鸡借耳朵艺术教案490字
  • 最新! 小公鸡借耳朵艺术教案490字

    发表时间:2022-03-08

    【www.jk251.com - 小公鸡借耳朵教案】

    小公鸡借耳朵艺术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仔细听辨故事,了解公鸡耳朵的特征。

    2、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收集相关信息感兴趣。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故事录音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话题:“东一片,西一片,隔坐毛山看不见。”(耳朵)幼儿猜谜后提问:”动物的耳朵与人有什么不一样?它们有什么特殊本领?”

    2、分段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从开始讲至“小公鸡发愁了”讨论:小公鸡为什么要借耳朵?小公鸡向谁借耳朵?它们为什么不借给它?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公鸡?”

    (2)续讲故事至结束并讨论:“最后谁想办法帮小公鸡解决问题?”

    (3)完整听录音故事后讨论:“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这些动物的耳朵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你认为哪种动物耳朵的本领最奇怪?”

    3、设问:“动物都有耳朵吗?它们的耳朵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我们小朋友的耳朵有没有特别的本领?”

    小公鸡借耳朵艺术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故事,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2、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能较连贯地讲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小动物图片

    前期经验准备:了解过一些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重点提问:

    小动物也有耳朵,你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长什么样? 你知道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小结:小动物耳朵各种各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都能听见很远传来的声音。

    二、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

    重点提问:

    公鸡有耳朵吗?公鸡的耳朵怎样的? 小公鸡带不了眼镜,你帮它想个好办法?

    小结:公鸡有耳朵,但是它没有像我们一样的耳廓,它的耳朵只是一个小洞洞。

    2、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我们来听听小公鸡是怎么做的

    重点提问: 小公鸡都向谁借耳朵了呢?它们有没有借给它?为什么?

    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用?

    小结:小动物都没有把耳朵借给小公鸡,因为它们的耳朵都有自己的作用。

    3、幼儿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

    重点提问: 我们的耳朵本领也很大,谁能说说你的耳朵有什么本领? 我们怎样保护耳朵?

    小结: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它是非常有用和重要的,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幼儿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很高兴。但我的这节课里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故事讲得不是很清楚,幼儿在理解动物的耳朵特性方面很模糊,因为有些紧张,在讲述故事的过程时语速有些快。通过这一次锻炼,使我的教学方法有了提高,为我今后的教学活动积累了经验。

    小公鸡借耳朵艺术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趣。

    2、了解眼睛、耳朵等五官各有用处,并懂得保护自己的眼睛与耳朵。

    二、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同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等)各有不同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嘘………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听到的?

    小动物也有耳朵,你们知道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本领吗?可是,有一只小公鸡却要向别的小动物借耳朵,别的笑动物会借给它吗?为什么?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第一遍,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 故事里讲了什么事?

    * 小公鸡向哪些小动物借耳朵了呢?它们借给小公鸡了吗?

    3、利用挂图分段讲述故事,使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

    第一段:故事从开始讲至“小公鸡发愁了。”

    提问:小公鸡的眼睛怎么啦?为什么发愁?怎么办?

    第二段:续讲故事至“没有耳朵我会被大灰狼吃掉的。”

    提问:*小公鸡向谁借耳朵?小狗借给它了吗?小狗是怎样说的?

    *小公鸡又去向谁借耳朵?蝙蝠借给它了吗?蝙蝠说了什么?

    *小公鸡第三次向谁借耳朵?小兔借给它了吗?小兔说了什么?

    第三段:续讲故事至结束并讨论。

    提问:小公鸡借不到耳朵,它的妈妈是怎么跟它说的?

    *小公鸡后来是怎么做的?

    *说一说眼睛有什么用处?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眼睛?

    小结:我们小朋友要少看电视,多看绿色植物,上小学后看书写字多了还要天天做眼保健操,保护我们的眼睛。

    4、教师生动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故事。

    5、讨论:

    *小动物们为什么不愿意借耳朵给小公鸡呢?

    *你知道其他小动物的耳朵有什么用处吗?(如:兔子的耳朵很灵,能散热;松鼠的耳朵很多毛,适合住在上等等)

    6、教师总结结束。

    jk251.coM小编推荐

    小学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小鸭子教案设计、课后反思(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案设计、课后反思5.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学会7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板书:小公鸡和小鸭子

    (1)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

    (2)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看图,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能读成句。(读2遍课文)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图?(4个自然段,2幅图)

    师述:同学们结合看图,一段一段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三、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1.读第1自然段。

    这段讲什么?(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2.读第2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做什么?怎么样?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看看图上画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她们长得什么地方不同?(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这段讲了什么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小虫)

    3.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

    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③小公鸡怎样做?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4.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二幅图。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鸭子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③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④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A感谢小鸭子;B承认错误)

    5.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根据板书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中班主题小动物借耳朵教案精选篇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这个活动是以小公鸡借耳朵为线索,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特性,知道不同动物的耳朵有各自的作用,从而产生爱护耳朵的意识。这个活动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耳朵。分段讲述故事,设置悬念,提问回答能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完整欣赏故事,巩固故事中的对话。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产生爱护耳朵的意识。在第一环节导入部分,说说你见过的小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子,这里我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追问,使得孩子没有回答到点上,没能说出动物耳朵的形状。在第二环节中,对幼儿的回答没有做到先肯定,再来分析幼儿的答案。在学说故事中对话的时候,一直都是以集体学说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学说对话的形式应该再多一点,可以师幼分组学,也可以男女分组学等等。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欠缺,导致提问后幼儿的回应不多,而且也答不到所要的点上。本次教学活动重点:学说故事对话,没有很好的完成。目标的制定,缺少了情感的渗透。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们都提到了是否可以修改成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在试教之前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觉得幼儿知识经验欠缺,无法回答出来,所以就改成了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但是执教后最后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有待更好的琢磨。这次教研活动,非常感谢教研组的老师给我一个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也很谢谢你们对我的执教提了宝贵的建议。相信在今后,我会不断努力,让我的教学不断提升教学反思:这个活动是以小公鸡借耳朵为线索,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特性,知道不同动物的耳朵有各自的作用,从而产生爱护耳朵的意识。这个活动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耳朵。分段讲述故事,设置悬念,提问回答能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完整欣赏故事,巩固故事中的对话。最后让幼儿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产生爱护耳朵的意识。在第一环节导入部分,说说你见过的小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子,这里我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很好的追问,使得孩子没有回答到点上,没能说出动物耳朵的形状。在第二环节中,对幼儿的回答没有做到先肯定,再来分析幼儿的答案。在学说故事中对话的时候,一直都是以集体学说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学说对话的形式应该再多一点,可以师幼分组学,也可以男女分组学等等。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欠缺,导致提问后幼儿的回应不多,而且也答不到所要的点上。本次教学活动重点:学说故事对话,没有很好的完成。目标的制定,缺少了情感的渗透。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们都提到了是否可以修改成了解动物耳朵的特性。在试教之前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觉得幼儿知识经验欠缺,无法回答出来,所以就改成了说说自己耳朵的作用。但是执教后最后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有待更好的琢磨。这次教研活动,非常感谢教研组的老师给我一个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也很谢谢你们对我的执教提了宝贵的建议。相信在今后,我会不断努力,让我的教学不断提升。

    【热】小蛋壳中班音乐教案490字


    小蛋壳中班音乐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小蛋壳和小老鼠表情的基础上,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力。

    3.遇到困难不气馁,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写有两种书名的字卡(动脑筋的小蛋壳、机灵的小蛋壳)、幼儿人手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一)阅读欣赏

    1.看看书名,幼儿认读。

    2.幼儿按着顺序仔细阅读,想想小蛋壳到底聪明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及汉字)

    3.幼儿自己欣赏图书。

    4.说说第几页看不懂,我们一起来帮助你。

    5.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的内容。(引导幼儿把图片中的背景和人物动作、表情讲清楚。

    (二)阅读理解

    1.你觉得故事中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狡猾、馋嘴、很坏)

    2.当小老鼠走到河边脱下“小蛋壳”时,小蛋壳的表情怎样?为什么?(很失望、不高兴。因为小蛋壳对付小老鼠的办法不能完成了。

    3.幼儿再次看书,观察小蛋壳表情的变化。

    4.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创编,小组讨论)

    5.幼儿看图书中的结尾。(故事的后半部)

    (三)阅读讲述

    1.幼儿完整阅读一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2.教师完整讲述,幼儿可以边指着字边读。

    3.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遇到困难动脑筋一定能解决,做坏事不会有好结果等。

    4.除了《聪明的小蛋壳》名字外,还可以用什么名字?(《机灵的小蛋壳》、《动脑筋的小蛋壳》

    四、提示与建议

    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角色表情的变化。

    附故事:

    聪明的小蛋壳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专门偷东西,大家都恨它。有一天,它又偷了许多玉米,正愁没地方放。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小蛋壳想把它当个米桶。蛋壳心里一点也不愿意跟坏老鼠走,这可怎么办呢?正在这时,天下起雨来了,聪明的小蛋壳叫小老鼠把它当雨帽套在头上。嗨,谁知道一下子套到了脖子上,什么也看不见了,急得小老鼠直叫。小蛋壳说:“不要紧,我给你指路。”小蛋壳领着小老鼠向河边走去。他们走了好多路,还没到家。小老鼠只好脱下小蛋壳。一看,啊,差点儿走到河边了。小蛋壳故意说:“这不是河,是路上积的雨水,对面就是你的家。”小老鼠着急地说:“可我不能过去呀!”“唉!你真傻,为什么不把我当作小船呢?”“对呀。”小老鼠高兴地钻进了小蛋壳。小蛋壳在大河里飘呀飘,一个大浪把小蛋壳扔进了大河里。

    小蛋壳中班音乐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会用一句较完整的话表述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3、能初步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和温馨的意境。

    活动准备:

    1、玩具:小蛋壳、小鸡、小金龟子各一只。

    2、图片:《小蛋壳》故事图片;池塘、泥洞、蜂箱、蜗牛的场景图片。

    3、胸饰:青蛙、蜗牛、蜜蜂、蚂蚁若干;蛋壳、金龟子妈妈各一个。

    4、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蛋壳。

    1、小小蛋儿滚来了,摸一摸、听一听,猜猜里面住的是谁?(幼儿猜)

    2、鸡宝宝出壳: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

    3、招呼小蛋壳:做小蛋壳的朋友,知道小蛋壳想找个宝宝住进来。

    二、设置场景,引导讨论。

    1、小蛋壳来到草地上。

    2、提问:“小蛋壳会遇到谁?它有家吗?它的家在哪里?”

    “没家,那小蛋壳做它的家行吗?”

    3、幼儿讨论,并回答。

    三、观看图片,欣赏故事。

    师:“小蛋壳最后到底做了谁的家呢?”——

    让幼儿带着疑问,欣赏故事《小蛋壳》。

    四、理解故事,练习对话。

    1、老师提问:“小蛋壳最后做了谁的家?小蛋壳曾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小蛋壳是怎么跟小青蛙说的呢?小青蛙是怎么说的?”……

    2、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那小青蛙的家在哪儿呢?”请一名幼儿说说、贴贴。

    3、与小动物对话:“小青蛙,你有家吗?”

    “谢谢你,我有家了,池塘就是我的家。”……

    五、佩戴胸饰,表演故事。

    1、自选角色,佩戴胸饰。

    “小朋友们,那我们就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2、贴好标志后,小动物回家。

    3、老师扮演小蛋壳,找小动物住进蛋壳做的家。

    4、小蛋壳做了小金龟子的摇篮。

    六、结束活动

    唱着摇篮曲,一同摇着小宝宝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 小 蛋 壳

    “鸡宝宝长大了,离开了我,我要去找一个小宝宝住进来,做它的家。”说着小蛋壳就咕噜咕噜地滚走了,走着走着它遇到了一只小青蛙,小蛋壳连忙问:“小青蛙,我做你的家吧?”小青蛙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我的家在池塘里!”小蛋壳继续往前走,碰到了一只小蚂蚁,小蛋壳问:“小蚂蚁,我做你的家好吗?”小蚂蚁笑着说:“谢谢你!小蛋壳,我有家,我的家在泥洞里。”小蛋壳走呀走呀,迎面飞来一只小蜜蜂,小蛋壳连忙问:“小蜜蜂,我做你的家吧?”小蜜蜂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了,我的家在方方的蜂巢里。”小蛋壳又继续往前找,遇见了一只正在散步的小蜗牛,小蛋壳连忙迎上前问:“小蜗牛,我做你的家吧?”小蜗牛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了,我的家就在我的背上呢。”

    小蛋壳失望地往前走,一只金龟子路过这儿看见小蛋壳惊喜极了,“咦!一只小蛋壳,我的宝宝正缺个摇篮呢!这只小蛋壳做我宝宝的摇篮刚刚好!”它衔来一片花瓣铺在里面,小金龟子睡在里面舒服极了。妈妈唱着摇篮曲,唱着唱着小金龟子美美地睡着了,小蛋壳也甜甜地睡着了。

    小蛋壳中班音乐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一个蛋壳娃娃,图片:《小蛋壳历险记》,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蛋壳历险的过程,知道遇到危险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难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想导入

    1、T:(出示蛋壳),这是谁?小蛋壳长得怎么样?

    2、有一天,小蛋壳娃娃出门,猜猜它会遇到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

    1、听故事录音

    2、理解故事名称:什么叫历险记?

    3、回忆小蛋壳历险的经历:“小蛋壳出门,遇到了哪些危险的事情?”

    三、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遇到危险,小蛋壳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2、重点理解:

    A小老鼠怎么会把小蛋壳当成雨帽?这顶雨帽好不好,为什么?

    B、小蛋壳为什么要让小老鼠把它当做小船?

    四、迁移想象

    1、你们喜欢小蛋壳吗?为什么?

    2、小蛋壳还有什么用处?

    3、如果你是小蛋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小老鼠,保护自己?

    4、阅读鼓励幼儿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蛋壳中班音乐教案【篇四】

    教育目标:

    1、学会用轻轻的歌声来表现惊讶的情感。

    2、体验期待的焦急与惊讶的心情。

    3、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4、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蛋壳》。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练声:师生问好。

    2、结合图谱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去找朋友一起玩,可是经过鸡妈妈家的时候,看见了一件奇怪的事……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蛋壳》。

    3、学习歌词。

    (1)根据图谱按节奏朗诵歌词。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旋律朗诵歌词。

    4、学唱歌曲。

    (1)完整倾听,感受音乐旋律。师:这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教师清唱,幼儿小声跟唱。

    (3)不同形式演唱。提醒幼儿用轻轻的歌声来表现惊讶的情感。

    ①全体幼儿看图谱演唱。

    ②幼儿分组演唱歌曲。

    5、教师表演,幼儿回忆并反馈,师幼共同表演。

    师:我表演得怎么样?你喜欢哪个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变换各种不同的“动物”,并尝试演唱。

    (2)音乐区:将图谱、磁带投放到音乐区,让幼儿演唱并表演。

    评价与反思:

    1、首先对于农村的孩子,我把要求降低了。在创编环节我把它放在活动延伸。

    2、我以故事引入、激趣从而引出歌曲的歌词,接着师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朗诵歌词。进一步让幼儿熟悉、掌握歌词部分。

    3、而在学唱环节时,我先引导幼儿完整倾听,感受音乐旋律。让幼儿能充分的感受一下这种活泼、欢快的旋律,对于幼儿新学一首新歌,完整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儿的头脑里旋绕着优美的旋律,幼儿才有兴趣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地学。

    4、接着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幼儿小声哼唱,因为在熟悉歌词部分时,可能还有少数部分的幼儿不能马上消化接受,而我清唱歌曲,能让幼儿再次听清楚旋律与歌词。

    5、最后我引导幼儿不同形式演唱及回忆并反馈教师表演的动作。这是加强幼儿学习歌曲的手段与方法。

    6、在整个活动中,师幼共同表演环节效果最好,幼儿表演把歌唱活动推上了高潮,幼儿兴奋到极点,久久不愿休息,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与自豪。《纲要》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生活中的美、喜欢参加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艺术领域的目标在这个活动中基本达到了。同时也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使他们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体验着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发展着艺术活动的能力。

    小蛋壳中班音乐教案(篇五)

    一、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2、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能帮助动物找到合适的家。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动物的图片,天空、森林、水的背景图片、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片(第一幅),看看是什么呀?

    幼:鸡蛋

    师:鸡蛋它怎么啦?

    幼:伤心流血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为什么会伤心流血呢?(请三个孩子回答)

    教师小结:噼噼啪,小蛋壳裂开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鸡宝宝,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去散步,刮风了,鸡妈妈张开大翅膀,鸡宝宝赶快钻进去,这就是它的新家呀。

    2、出示小蛋壳哭的图片

    师:小蛋壳怎么啦?

    幼、哭了

    师:它为什么哭了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请三个孩子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鸡宝宝离开小蛋壳了,它觉得很孤单,于是它决定再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你觉得它能找到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它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二)、欣赏课件《小蛋壳》。

    1、师:小蛋壳来到了哪里?遇到了谁?(如果先说出小蜜蜂,可以请幼儿说在哪里遇到了小蜜蜂,请三个孩子回答)

    师:那小蛋壳会说什么呢?(两到三个孩子回答,不管小蛋壳说什么教师都要追问下去)教师小结:小蛋壳来到大树旁,看到一只蜜蜂在采花粉,小蛋壳说“蜜蜂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小蜜蜂说“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蜜蜂宝宝,我是蜜蜂阿姨,我的家在大树上,那个圆圆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师:小蛋壳说了什么呀?谁来学一学?(请两三个孩子)小蜜蜂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三五个孩子)好,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蜜蜂说“、、、”

    2、师:小蜜蜂的家在蜂巢上,看来不能做小蛋壳的宝宝;出示PPT图片提问:(提示举手回答)你们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谁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里?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呢?(1.说得出:小蛋壳说:“蚂蚁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2.想想看小蛋壳会说什么呢?)“小蚂蚁会说什么呀?(说不出: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啊?(住在泥洞里的))

    教师小结:小蚂蚁说:“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蚂蚁宝宝,我是蚂蚁姐姐,我的家在田埂上,那个小小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蛋壳说“、、、”小蚂蚁说“、、、”(男孩子来做小蛋壳,女孩子来做小蚂蚁,男孩子站起来说)

    3、师:这会儿小蛋壳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小蛋壳说“、、、”

    师:那小青蛙说什么呢?(播放录音,请一两个孩子重复青蛙的话。(师幼对话:师做小蛋壳说:“、、、”孩子做小青蛙说: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青蛙宝宝,我是青蛙哥哥,我的家在前面的小池塘里”)

    4、师:我们看一下小蛋壳又遇到了谁啊?

    幼:小蜗牛

    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小蜗牛说“小蛋壳,我有家呀,你看,我的家在背上呢”)(请你和旁边的小伙伴组成一组,一个做小蛋壳,一个做小蜗牛,轻声地学学他们怎么说的?(幼儿自由交流,师下去指导4~5对)师:好,坐神气了,有谁愿意上来表演的?(准备一个小蛋壳头饰,一个蜗牛头饰)

    5、小蛋壳遇到了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他们都不要小蛋壳,那小蛋壳到底会做谁的家呢?(幼儿自由猜)教师点击幻灯八:是谁啊?(金龟子)

    教师小结:一只金龟子路过这里说:太好啦,我的宝宝正缺个摇篮,这只蛋壳做摇篮刚刚好,于是金龟子还衔来一片花瓣铺在小蛋壳里面,并且把它的小宝贝放进里面,还轻轻的唱起了歌,小蛋壳听着听着也睡着了。

    师:小蛋壳做了谁的家了?

    幼:金龟子

    6、师:最后小蛋壳怎么样了?(笑了)

    师:它为什么笑了?(因为它又可以做别人的家了,不孤单了)

    (三)、完整讲故事《小蛋壳》

    师: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遍,好吗?(一边看图片一边要求幼儿一起讲对话)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小蛋壳、小蜜蜂、小蚂蚁、小青蛙、小蜗牛、瓢虫都有自己的家,他们的家一样吗?(不一样)是的,不同的小动物的家是不一样的。通过PPT分别巩固几种动物的家

    (四)、帮动物找家。

    师:今天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个动物小伙伴,就在你的椅子下面,现在你们可以把它们请出来了,这些小动物都迷路了,你看一看想一想你的小伙伴应该在哪里,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这里有天空、森林和水里,我们看看自己手里的动物卡片,看看它回哪个家最合适!就请你把小动物送回家吧。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小公鸡小鸭子课堂教学实录精选


    5小公鸡和小鸭子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角色体验,朗读感悟文章内涵(教学重点)

    师:小朋友,现在你就是小公鸡,你来到草地上,捉了一条又一条虫子,心情怎么样?

    生1:我非常高兴。

    生2:我非常开心。

    师: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能捉虫而小鸭子不行呢?

    生1:因为我有一张尖尖的嘴。

    生2:因为我有厉害的爪子。

    生3:小鸭子的嘴巴扁扁的,不能把虫子从草丛里找出来。

    生4:小鸭子的脚上有蹼。

    师:你为什么要把虫子给小鸭子吃?

    生1:他是我的好朋友,他捉不到虫子,很难过,我要帮助他。

    生2: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师:现在我来问问小鸭子,你为什么要捉鱼给小公鸡吃?

    生1:小公鸡不会游泳,他不能到河里捉鱼。

    生2:刚才小公鸡捉虫给我吃,现在我要捉鱼给他吃。

    生3:我们要互帮互助。

    师:说得真好!小伙伴之间就应该像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样,要懂得互帮互助。我们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就要给予帮助;别人给了我们帮助,我们要真诚地向对方表示感谢!

    现在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好好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感受他们的团结互助。

    (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赏析:高效课堂一直以来就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角色体验教学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以达到高效的目的。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扮演角色。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拥有自己的想法,最后和大家分享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把从扮演角色中所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教师所要扮演的就是引导者、评判者、激励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在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体现了课程的人文精神。

    关于幼儿园爬山教案(490字)


    《我上幼儿园》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明白长大要上幼儿园学习知识了。

    喜欢来幼儿园,知道里有好玩的。

    活动准备

    音乐《我上幼儿园》《小鸡叫声》

    小鸡手偶。

    积木搭建的幼儿园门。

    活动过程

    一、小鸡叫声引入

    1、播放鸡叫,让幼儿们仔细的去听,请幼儿们说说是什么声在叫?

    2、让幼儿们学学鸡叫,为了引起幼儿们的'乐趣。

    3、出示小鸡手偶,教师扮演小鸡和幼儿们问好。

    4、教师利用手偶表演小鸡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

    二、提问

    1、用小鸡上幼儿有发生的故事做铺垫,让幼儿明白长大要上幼儿园学习知识了。

    2、小鸡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上学啊?小鸡上幼儿园上学开心不啊?

    3、问问幼儿今天来上学,谁和小鸡一样开开心心的来上幼儿园啊?

    4、让幼儿明白在幼儿园能和伙伴们做游戏,还能一起学知识。

    三、欣赏儿歌

    1、放音乐《上幼儿园》。

    2、让幼儿自由的唱跳。

    四、总结

    1、每名幼儿在园的表现都不同,我们也要给幼儿不同的表扬。

    2、教师要经常观察幼儿,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正确的引导。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利用手偶进行表演。

    《我上幼儿园》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在妈妈的帮助下熟悉幼儿园,熟悉老师和小朋友。

    2、在妈妈的鼓励下愿意和老师亲近。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1、笑脸娃娃图"欢迎新朋友"。

    2、幼儿园布置得富有家庭特色,分成区域:玩具角、体闲区(靠垫、地垫)

    3、幼儿用书第1册第1—2页。

    活动过程:

    教师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

    1、来到玩具的世界,幼儿和妈妈一起游戏。

    本班教师通过游戏自我介绍。

    2、班级中的教师扮演孩子熟悉的动画形象,如:天线宝宝、米老鼠,逐一出场,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3、教师扮演动画形象表演小节目,可吸引幼儿参加。自由活动。

    4、在教师的介绍下,请妈妈带孩子熟悉班级环境,如:卫生间、卧室等,并进行上厕所、喝水等活动。

    活动延伸:

    1、请孩子选择自己喜爱的小贴花,贴在自己的物品上,如:茶杯、毛巾架、小床。

    2、爬爬游戏:在松软的草地上,妈妈一字排开,幼儿听信号响自己的妈妈爬去。对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鼓励,可送出小红花。

    3、看幼儿用书,说说是谁带自己来幼儿园的,自己来幼儿园做了什么。

    活动反思:

    在班级里开展此次教学活动时,自己坐在幼儿中间,心和情感离幼儿很近,有种师生互动的感觉。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亲切、自然,这样迅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在平日教学中紧密相连,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和生活联系紧密。

    《我上幼儿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观看图片和教师歌表演,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情绪,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2.乐于参加歌曲欣赏活动,知道上幼儿园很快乐。

    3.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看看,上面画的是什么呀?

    2.教师小结:在这图片上面,画的可漂亮呢!老师用了好听的话来说一说:晨风轻轻的吹,小鸟快快飞,小朋友上幼儿园,脸上笑微微。

    二、指导幼儿欣赏歌曲。

    1.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开心的上幼儿园,还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我上幼儿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范唱歌曲。

    3.师:现在让我们来跟着老师一起轻声地唱一唱。

    4.师:宝贝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呀?你听了以后感觉开心吗?

    5.教师小结:那我们要用开心的声音跟着老师一起唱,唱的时候我们可以轻轻地拍手。

    6.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演唱。

    三、指导幼儿欣赏歌表演。

    1.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老师这里还有好看的表演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示范动作。

    3.师:你们看清楚了吗?刚刚老师做了些什么动作呢?

    4.教师小结:双手上举,手心相对,左右摆动。小鸟飞飞飞,两只小手在胸前拍一拍,最后我们拿出小手指笑一笑。

    5.师: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吧。

    活动反思:

    《我上幼儿园》是一首优美的歌曲,生动形象的歌词浅显易懂。当教师出示色彩鲜艳的“晨风、小鸟飞、上幼儿园”图片时,小朋友们的兴趣是非常高的,纷纷举手回答问题。通过认识图片,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进行记忆歌词。在学唱环节,大部分小朋友学的都比较认真,能跟着老师、看着图片一起学唱歌曲,但是个别小朋友的音乐常规不是特别好,在今后的活动中将多加培养。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的表演环节不能顺利完成,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小百科: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教案490字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知道它的一些应用。

    2.经历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通过计算、观察、举例、验证、概括、说理等活动,积累数学探究活动经验。

    3.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了解乘法分配律的作用、意义及价值,初步感受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并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从现实背景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我们说的话中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比如说:“我爱爸爸和妈妈。”可以把它分成两句来说:“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照这样“我爱吃苹果和西瓜”可以怎样说?(我爱吃苹果,我也爱吃西瓜。)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表述。“我爱看漫画书,我也爱看故事书。”可以这样说“我爱看漫画书和故事书。”今天中午我吃了米饭、青菜和鱼可以怎样说?是不是挺有趣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分配现象,想不想一起去研究?

    通过前几节课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一节课,咱们再继续探索,看看又会发现什么新的规律。(板书:探索与发现(三))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初步感知。

    (1)(出示长方形草坪图)课件演示。

    师:我们宝鸡的人民公园最近正在改建,大家看,这是一块草坪,工人叔叔准备在草坪的四周围上栅栏。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求栅栏长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的什么呢?请同学们算一算。(生计算,师巡视)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A)

    师:像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4)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B)

    师:这样算的同学请举手。这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呢?

    A: B:

    (61+39)×2 61×2+39×2

    =100×2 =122+78

    =200(米) =200(块)

    (5)师:这两个算式,解决了同一问题。计算的结果也相等。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这两个算式真有趣,明明是不同的算式,却能得到相等的结果。它们之间一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生讨论,师巡视)

    (7)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8)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发现:

    相同点:都使用了乘法和加法 ;

    参与运算的数是相同的;

    意义相同(都算了长方形的2条长与2条宽之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左边先算和,再算积;右边先算积,再算和

    2、再次感知。

    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四行。)

    (图略)

    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吗?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学生再次各自列式计算,并很快说出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算式,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接着上题板书如下:

    (5+3)×4=5×4+3×4

    3、概括定律。

    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两个等式:

    (61+39)×2=61×2+39×2

    (5+3)×4=5×4+3×4

    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师:(惊奇地)你们真的发现了这些算式中隐含着的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

    师: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中,老师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能猜到。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能再举些例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生在练习本上举例验证。

    师:从同学们举的大量的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 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你们发现的这个知识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请同桌再交流一下。

    学生积极地与同桌交流着,又踊跃地参加集体交流。

    生1:把括号里的两个数加起来后乘以一个数,等于把括号里的两个数都去乘以一个数,再把乘出来的积加起来。

    生2:乘法分配律是:左边把两个数加起来乘以乘数,等于括号里的一个加数乘以乘数加上括号里的另一个加数乘以乘数。

    师:你们想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吗?(教师出示幻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b)×c=a×c+b×c

    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师: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规律,下面根据你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小黑板出示:(25+36)×4 ,谁是它的好朋友?

    6×(20+30)

    (a+50)×6

    45×8+55×8

    7×16+7×184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12+50)×3= □×3+□×3

    ②15×(40 + 23) = 15×□+15×□

    ③78×20+22×20=(□+□)×20

    ④▲×+●×=(□+□)×□

    ⑤66×28 + 66×32 + 66×40=(□+□+□)×66

    3、选择。请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与 25×(4×8)相等的算式是( )。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全班学生中有一位选①,三位选②,其余都选③。通过辨析,学生更加清楚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及与乘法结合律的区别。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后,集体订正,电脑逐个显示订正后的答案。

    4、选择其中一组题目来计算

    甲组乙组

    ①100×13+2×13 ① 102 ×13

    ②(63+37)×39 ②63×39+37×39

    ③ 9×(46+54) ③ 9×46+ 9× 54

    师:先观察,确定一下你做哪一组。(先选好要做的内容,并说明理由。最后总结出: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然后学生独立做题,完成后交流答案。)

    5、实际应用。

    足球比赛的时候,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饮料。准备了24箱苹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4瓶,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吗?(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师:每箱饮料36元,付1500元够吗?(学生完成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2、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哪里最好?

    3、老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

    4、作业(略)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7,练习十四的第3一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试题:

    1.(35+65)×37 2.35×37+65×37

    3.85×(174+26) 4.85×174+85×26

    5.(80+8)×25 6.80×25+8×25

    7. 32×(200+3) 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的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7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上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上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况,首先,要计算的是要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以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第3题,2.让学生口算。当计算101×57和45×102时,3.提问:“你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2、第4题,5.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第4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题先把算式38×?=38。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8×?”中的“?”改为“1”。

    “下面应该怎样算呢?”让每个学生先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请一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第7题,7.先让学生独立做,8.然后集体核对,9.核对的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当核对“26×3”时,10.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11.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发言后,12.教师说明:26乘以3可以写作(20+6)×3,13.根据乘法分配律等于20乘以3的积再加6乘以3的积,14.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就是说,15.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口算有些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道题中的第7小题应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16.第4、6、8、9题应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4、 第9题和第10题,18.先让学生独立做,19.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l9*题。当学生想出一种算法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这道题的做法有:(80—30)×110一30×110;

    (80—30—30)×110;

    (80—30×2)×110。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5、6、8题。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教案(篇四)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

    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

    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

    (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

    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3、汇报交流:

    (1)探讨第一种方案。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预设学生回答:A: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即: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列式为:(100 70)×5

    B: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即:上衣价钱 裤子价钱=总价.列式为:100×5 70×5)

    (2)探讨第二种方案。

    (3)探讨第三种方案。

    (4)探讨第四种方案。

    教师板书:

    一套 ×套数 = 5件上衣 5条裤子

    (150 100)× 5 = 150×5 100×5

    (150 70)× 5 = 150×5 70×5

    (100 100)× 5 = 100×5 100×5

    (100 70)× 5 = 100×5 70×5

    4、生列举例子。

    (1)出示:活动要求

    A、写出三个这个的算式。

    B、交流: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2)汇报、师板书学生说的等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证明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5、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问:谁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全班所有同学的算式?

    6、学生归纳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训练提升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 20)×12=□×12 □×12

    25×(4 9)=□×4 □×9

    8×(10 5)=□×□ □×□

    30×24=30×□ 30×□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48×12 52×12 15×18 26×18

    (15 18)×26 25×40 25×4

    25×(40 4) (48 52)×12

    14×(45-5) 11×4 25×4

    (11×25)×4 14×45-14×5

    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的吗?

    【最新! 小公鸡借耳朵艺术教案490字】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