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汇总
  • 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

    发表时间:2024-03-14

    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汇总。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准确性可以帮助教师消除教学中的顾虑。我们细致地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请您在休闲时间内留意本页内容!

    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单位:元

    经理3000

    副经理2000

    员工A900

    员工B800

    员工C750

    员工D650

    员工E600

    员工F600

    员工G600

    员工H600

    员工I550

    月工资3000 2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50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板书)

    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生2:我要补充一下,应该是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那个数。否则,如果把经理的3000元放在中间,就不行了。

    师:对,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650。

    师:在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中位数更合适,两位经理的工资太高了,平均数太大。

    师:对,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师: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生:众是多的意思,应该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这里600出现4次,众数600元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应该关心众数。

    作业设计《新同步》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和众数

    (650)(600)

    (先排序)

    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教学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三种统计量的意义,准确的运用统计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使用教材时,我对教材使用了如下处理:把两个内容在一个课时上完,创设了一个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月收入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众数和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让知识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探究新知部分,我抛给了学生一个思考题:你觉得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合适吗?如何表述这个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呢?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怎么求中位数和众数。紧接着通过三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到特殊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巩固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运用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最后我设计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记分法则的题,让学生了解到,三种统计量各有利弊,生活中要灵活选择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我能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能联系生活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效果比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自己也能感觉得到,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没有去挖掘这个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花两分钟,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不选用平均数?为什么不选用众数或者中位数?而要选用这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求其他评委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呢?那么效果会更好。

    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 篇2

    小学数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及应用,简易方程的意义、解法及应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指导

    1、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顺带复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要着重复习计算中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商中间有0,等等。然后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理解数量关系、运用运算定律、求结果的近似数等知识,要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2、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

    第3题第(1)小题。对于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题目。

    第3题第(2)小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使学生借助等式的性质理解解方程的原理,提高解方程的技能。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题中数量间最基本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可以再补充一些习题,只让学生写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3、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完成总复习第2题,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巩固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计算混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复习“位置”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可以让学生通过总复习第4题说出棋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利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然后,通过“五子棋”活动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5、复习“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复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习第5题,判断可能性。

    6、复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中植树、锯木头、插旗子、围棋数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汇总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 预先准备教案课件,有助于我们理清教学思路和难点。这是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的探讨文章今天教师范文大全为大家推荐,祝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有成就感!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1

    1、多数班级缺乏良好的学习风气。班内学生的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因此,整个年级段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作业质量不高。作业是训练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有力武器,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习的成绩。由于本年级段的学生家长多数来自农村,自身文化素质有所欠缺,他们或是不懂教学方法,或是缺乏文化知识,或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家庭作业存在着严重的拖拉现象,作业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很高,却又缺乏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从而造成对教师的压力增大。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概念的理解不深;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高;部分学生答题时间分配不得法。等等,造成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2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孩子们,今天几只可爱的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你们能够猜出它们是谁吗?

    孩子们自由猜(小猫、小狗、小猪……)

    师评:有可能也有可能说不定吆你可真敢想希望如你所愿一切皆有可能师:它们到底是谁呢?瞧,它们来了!让我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小狗小猫小狗小猫……

    师:猜猜看,接下来会是谁呢?

    生:小狗小猫

    师:孩子,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有规律

    出示:规律

    师评: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们真棒!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找”规律。孩子们,让我们用心地读一下课题,好吗?——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看,同学位正在举行联欢会呢,他们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3

    1、解决问题:

    小明家有一块边长1米的正方形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方砖才能不补好?

    2、我的发现:

    1平方米里有( )个1平方分米,即1平方米=( )平方分米,100个1平方米是( ),也就是10000平方米=( )

    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1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思考: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1.估一估。

    教师先把问题进行特殊化,引导学生解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地面,要用几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修补。

    让学生估计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

    2.填一填。

    通过操作,学生掌握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求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要用几块方砖。

    3.想一想。

    刚才我们推理出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认一认。

    (1)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认真观察。

    (2) 介绍面积单位公顷,使学生了解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推算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4)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大家都能感觉到1公顷的确很大。但它并不是最大的。以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来说,它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那1平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呢?学生合作探究,体会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完成51页“练一练”第1题。

    3.完成51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把面积换算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体会到面积换算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4.教室后面的展板长40分米,宽2分米,这个展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完成51页“练一练”第3题。

    6.教室长11米,宽9米,用1000块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够不够?

    1.综合练习。

    (1)一块长方形的土地,它的面积是18公顷,长是600米,宽是多少米?

    (2)小芳绕着一块正方形的土地走了4圈,一共是160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一个电视机外壳的一个面长44厘米,宽是3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实践应用。

    放学后,小红做完作业就下楼去玩。她看见邻居王爷爷正在浇花。小红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她主动上前支帮忙。她一边浇花一边问王爷爷,这块花园有多大?王爷爷把数据说给她。回到家之后,小红画了一个图。同学们,你能算出这个花园有多大吗?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中的密铺现象,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

    2、经历探索多边形密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一定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正三角形、长方形等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圆、正三角形、长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梯形。

    1、欣赏生活中几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飞速发展,新建了许多高楼大厦。到处都少不了要铺地砖、贴壁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请大家共同欣赏。 (播放课件)

    师:是的,它们都有一种有排列整齐的美,它不仅美丽而且还很奇妙。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铺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奇妙图形。

    师:我们继续看大屏幕,观察下图,这些图形在拼接时有什么特点? 这些图形除了无空隙外它们重叠了吗?

    师:象这样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平面图形的密铺,又称作平面图形的镶嵌。

    说一说:要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密铺,它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也是密铺现象。

    1、猜一猜:在我们认识的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可以用同一种图形进行平面密铺,哪些不能呢?(出示六种平面图形)

    2.动手操作,验证感知。

    师:下面请大家动手铺一铺,看看剩下的哪些平面图形能进行平面密铺,哪些平面图形不能进行平面密铺?

    (1)学生分组利用手中学具一边拼摆一边交流。

    (2)学生汇报展示,师用课件演示过程。

    3.拓展延伸。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咱们知道了这里除了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密铺,其它的几种平面图形都能用于平面密铺。那么,还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可以用于密铺呢?(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结合我们刚才铺的图形说一说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可以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真聪明,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聪明的小动物,它就是蜜蜂。(课件出示蜂巢实物图片)

    它的蜂巢就是由正六边形密铺而成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面积一样的情况下,图形越接近圆,它的周长就越小,所以聪明的小蜜蜂把蜂巢做成正六边形,这样既节省筑巢所用的蜂蜡又可防止风吹雨打。

    4.相关介绍。

    师:密铺而成的图案很整齐、很美观。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荷兰的一位版画作家埃舍尔。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数学意味。数学是他的艺术之魂,他在数学中发现了难以言喻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埃舍尔的奇妙世界。(课件展示图片)

    问:作品是由什么图案创作的,运用了数学中的旋转、平移还是对称知识?

    师:蜜蜂这么聪明,埃舍尔也这么棒。你是不是也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呢? 接下来请你来当设计师,进行一些设计,有兴趣吗?

    课件出示铺地砖,师提出活动要求,并强调选择一组瓷砖设计一个图案。

    学生设计展示并评价。

    师:你还能象埃舍尔那样运用图形的旋转、平移或对称进一步完善设计,铺满这个表格吗?

    学生再次设计,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推荐好的作品集体展示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密铺,其实不光铺地砖中有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审视美、创造美,让我们放飞理想,翱翔于数学殿堂吧!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5

    1.导语:同学们,“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这天××学校的同学举行了庆“六一”联欢会。他们找来彩旗、灯笼、小花,把教室布置得特别漂亮。现在他们正在漂亮的教室里唱歌跳舞呢!

    2.多媒体播放动画:彩旗、灯笼、小花布置的教室,小朋友们边唱歌边跳舞,伴着歌声《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灯光由暗变明,最后静止于主题图。

    3.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布置并思考: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引出课题“找规律”。

    [设计思路:本节课为“找规律”第一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活用教材,结合本地实际,对教材“主题图”进行灵活、恰当的处理。鉴于此,本课以“六一联欢会”为主题展开教学,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身边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寓数学知识教学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6

    不同学时设计不同性质微课 笔者按微课学习时间先后,把它分为课前预习微课、课中学习微课、课后巩固微课、阶段复习微课几种类型,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用,不同学时设计不同性质的微课。

    1)课前预习型。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回家作业,遇到问题要等到第二天教师批改完作业后再统一解决。微课教学的出现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颠覆,微课可以用于学生新课的课前预习。微课内容是教师把本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技能整合,做成一段段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初步学习。等到上这堂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

    2)课中学习型。学生课前利用微课预习知识点,上课时先了解学生微课预习效果,在检查反馈的同时,梳理学生的疑难点,剩下的时间则用来答疑解惑,利用课中微课强调重点,甚至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把知识点延伸出去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数学学科比较枯燥乏味,有些学生很不喜欢数学。但使用微课,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每天看视频就能学到新知识,弥补学习的遗漏,上课的时候还能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降低学习难度,改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

    3)课后巩固型。针对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把一堂课最精华的内容提炼出来制成微课,上传到班级共享网络平台,课上没听懂的学生可以在家多次观看,直到弄通、弄明白为止。

    4)阶段复习型。每周周末也可以做微课,帮助学生回顾一周学过的知识,学生借助微课的学习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有了这一学习方式的帮助,促使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培养自我整理能力。

    微课呈现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有其独到的特点:教学效果好,直观、清晰,细节知识点讲解非常到位、透彻,便于理解。要发挥好微课的独特优势,制作形式灵活多样的微课,为教学服务。可以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课件、习题测试、教师反馈等,也可以是课堂或作业中疑难问题的解答。有时也可以从一道题入手制作不同微课,或一题多解,面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训练;或精讲多练,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细化讲解和巩固训练,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也可以构建学生需要的微课程资源库,放到班级共享平台“微课超市”上,向学生开放。

    微课还能在数据后台的支撑下以进阶作业的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上传至班级共享,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三、复习立体图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8页的练习。

    关于小学教案模板范文汇总


    无私奉献讲台上,学子成名千百万,教师应该准备一份上课前的教案。教师写教案时要从实际出发,繁简得当。编辑特别为你收集的“关于小学教案模板范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关于小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 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 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3. 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难点:表达通顺、连贯。

    作前准备: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姥姥的剪纸》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看老师带来的几幅剪纸作品。(实物投影)

    3.请分别给这些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4,剪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这多么神奇,真令人叹为观止!

    一、 看图练说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说,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

    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

    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

    三、放飞想象

    1.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

    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四、展开联想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选择学生代表交流“想象”成果。

    注意:

    1.剪纸的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3.说联想。

    二、对照要求,师生集体评议。

    三、构思布局,酝酿习作。

    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四、选代表交流草稿,并进行修改。

    五、誊写作文。

    教后小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习作4,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小学教案模板范文(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关于小学教案模板范文(篇3)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

    (五)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

    (六)布置作业

    1.造句:(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

    关于小学教案模板范文(篇4)

    教师出示小黑板,请小朋友按课文文字口头填空(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

    (学生齐读)

    师:林园园看了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因为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才画了蓝树叶,所以林园园的脸红了。

    师:林园园这时会想些什么?

    生:她会想:都是我不好,没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我太对不起她了。

    生:她会想:老师常要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今天李丽有困难,我没帮助她,同学们会怎样看我呢?

    生:她会想:我太小气了,今天都怪我不好。

    师:林园园能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她还是个好孩子。

    师:对了,她还是个好孩子。她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肯定会改正的。

    现在,老师假设有这样一件事,请小朋友思考一下,那时,林园园会怎样呢?

    教师出示小黑板:“一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纪方方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她会怎样呢?”

    师: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用一段话说出事情的经过。

    (学生读题、思考、讨论)

    生:美术课上,纪方方没有彩纸,林园园看见了,连忙抽了几张彩纸递了过去,小声说:“方方,拿去用吧!”纪方方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剪了,你用什么呢?”林园园着急地说:“快别这样说,你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吧,我这儿还有呢!”

    生:我还有补充,纪方方接过彩纸说:“园园,你真好。”林园园摆摆手说:“这是应该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学生继续发言)

    教师布置书面作业:把刚才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这个练习以填空引出教学内容,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以及发展思维于一体,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

    关于小学教案模板范文(篇5)

    教学内容:欢乐丝巾

    课型:实践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并坚持同学的运动兴趣,让同学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2、通过玩丝巾发展同学频率,努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3、积极融入情景,充沛展示自我,培养同学一定的想象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导入情境教学

    魔术变花引出本课内容

    提问:丝巾的用处?

    丝巾能怎么玩?

    想出各种玩丝巾的方法

    1、斗牛

    2、将丝巾抛起用身体的各个局部接住{头 肩膀 脚 屁股}

    3、抓尾巴游戏

    组织:

    要求:静、齐、快

    一; 比一比谁的频率快

    1 将丝巾抛起 然后快速的拍手掌,比一比在丝巾落地之间谁拍的次数多

    2将丝巾抛起 然后快速的跺脚比一比在丝巾落地之间谁跺脚的次数多

    3胸顶丝巾跑竞赛

    1、三人一组,其中一人将丝巾抛起,另外两人竞赛,结束后换另一人抛丝巾,其余两人继续竞赛。

    2、同1.

    3、首先将整条丝巾放在胸前跑,然后增加难度将丝巾对折放在胸前跑,最后再将丝巾对折放在胸前跑。

    组织:

    1、三人一组轮流竞赛

    2、同1

    一、整理放松

    二、自我小结,相互评价

    三、协商教师收回器材

    四、师生告别

    1、丝巾恰恰舞:跟老师学习几个简单的动作,并一起跳。

    2、认真听老师作总结,并相互评价同学之间谁做的好。

    3、各组排头将丝巾收齐上交。

    4、师生再见。

    组织:成四路纵队集合。

    【教案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月度范文精选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模板】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月度范文精选》。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 时间 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

    (板书:同时 相对 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 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汇总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写教案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万不可特别偏离教材。备课写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为你推荐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1

    1.通过艺术作品能够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欣赏书法及篆刻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艺术面前时,它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艺术的人们为之沉醉!

    在国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国的印章而骄傲,他们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

    本单元共设两个课题“情感的表达”、“郑重的承诺”

    1.以民间书法为欣赏对象,从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从欣赏书法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无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理解书法的技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5/5~5/6

    教学准备:

    图片内容、甲骨文个别字的讲解资料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篆刻

    教学目标:

    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 3 5 6 5 3

    mi hi hi hi hi hi

    1 3 5 6 5 3 1—

    ma ha ha ha ha ha ha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和老师问好

    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

    注意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进行及时纠正

    二.介绍书法

    1.介绍中国书法:

    2.了解书法:

    配以文字讲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的书法别具一格,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在世界上是最独一无二的,几千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它却始终盛行不衰。

    2.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

    三.介绍篆刻

    篆刻的形成

    秦朝统一后把七国的文字统一后成为“小篆”

    四.欣赏书法及篆刻作品

    五.小结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2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微格教学《音乐中的力度记号—音的强弱》,我将从内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内容。

    1、课标解读。

    内容以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高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音乐技能为目的。设计不同歌曲的对比欣赏,通过听、辨容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巩固力度记号的的知识,凸显力度记号的作用与意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有个性化的见解。

    2、知识点分析。

    音乐的特性包括音的长与短、高与低、音的强弱、音色,音乐教学中将音乐要素糅合其中,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学生感受强弱差异差异、强弱要素的变化,帮助学生领略到音乐情绪对于音乐要素变化的影响,把学生的“耳朵”“心”唤醒,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力度变化的赏析,感受强弱变化对音乐情感的作用于意义,间接地也提升对音乐的鉴赏品位。

    二、说学情。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有较强的认知度,能感受音乐的特质及变化,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同时具有比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基础,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学习方式单一式,对音乐的感受力缺乏系统的表达,对音乐的情感缺乏体验或表述。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创设恰如其分、生动的情境,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中。

    (2)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合作中感受音乐情绪和强弱变化。

    (3)自主探究法。结合音乐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作到动静结合,活而不乱,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上,在鼓励对音乐有准确的反应并有创造力的同时,容纳较为粗糙的初始的反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表现力。

    2、说学法。

    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融入了美术、自然、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采取了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辨析音的强弱,感知音乐的力度,认识音乐中强和弱的记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辨听、训练,增强学生对音的强、弱音感受及辨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的力度记号正确的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和认识力度记号,强弱在音乐中的表现。教学难点是:根据强弱变化感受音乐情感。

    五、说教学策略及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创设音乐情景感受强弱—生活中声音的强弱表现—明确概念及认识力度记号—巩固及力度意义深化音乐中的意义—知识与能力。

    1、创设音乐情景感受强弱。

    通过谈话创设猫、虎情景小故事,课件依次出示音乐形象及辨听动物叫声,认识声音的强、弱。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形象,聆听动物叫声,直观感受声音的强弱,通过动物形象和聆听不同力度的动物叫声,表现声音强弱对比,学生感受声响变化和行为变化。

    2、生活中声音的强弱表现。

    课件出示强弱符号,学生认识,然后动态展现说话时声音传播的形态,结合生活中的回音现象,组织学生做回音小游戏。认知强弱记号,通过形象的方式记忆,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强弱的运用和表现。

    3、明确概念及认识力度记号。

    课件出示力度记号的概念,利用回音现象,延续情景故事,山谷回音(小兔问号的说话声),结合概念及图示,感受不同的力度记号表现。把概念及乐理通过具体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学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立体感受声音的变化,同时加强力度记号的表现。

    4、巩固及力度意义深化音乐中的意义。

    课件依次出示力度记号标示,教师强调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中力度记号是演唱、演奏中的一种情绪体现。

    5、知识与能力。

    这个环节分交响乐曲和歌曲对比赏析强弱变化,首先课件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片段学生感受强弱变化,教师对比及介绍。接下来课件播放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片段,感受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辨听。通过代表性极强的乐曲与歌曲聆听,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把知识转换为能力,凸显声音与音乐的联系和变化,进一步懂得力度在音乐中表现作用,从中获得情感收获。

    六、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孩子们除了对音乐的聆听、感受外,最为重要的是对歌曲情感的领悟,音乐通过力度记号对力度进行表示,从而表达了作品所需的感情基调乃至音乐主题、音乐意境、音乐作用。我衷心的希望,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3

    尊敬的评委和老师:

    早上好(下午)!(鞠躬)我是候选人XX。接下来,我将与所有老师分享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了解教材

    唱民歌是第二单元的一门歌唱课56朵花人民教育版四年级第二卷。这首歌是F调的24拍。这是一首壮族歌曲。它描绘了壮族的完美风光,表达了壮族人民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壮族音乐的特点,掌握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

    二、说到学习

    第二,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是不够的。他需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四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了必要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一些乐谱的阅读。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形象思维上,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所以我会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体验出发,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完美风光旖旎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比较等方法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知识和技能:掌握“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和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能掌握“一词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我将采用欣赏、比较、分析的方法,小组合作和多媒体介绍。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讲座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导论、新课程教学、巩固与改进、总结作业

    (一)导论

    首先是我的导论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导入的方法。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装的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图中显示了哪些民族“学生可以回答(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因此,本课成功地将其引入壮族民歌《唱民歌》的学习中。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介绍是好课程成功的一半。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又能坚持以音乐美学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程教授

    接下来是我的新课程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分为三个学习活动。

    活动1: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壮族。在那之后,我将提出三个问题:1。这首歌的情绪和节奏是什么?2。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照片?在感受和聆听音乐后,学生们回答说这首歌是一首温暖而优美的中速歌曲,并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的美景。

    通过听歌和分析歌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体验音乐风格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美学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2:学习唱歌,了解音乐的特点。

    首先,练习发音,提醒学生注意呼吸的连续性。

    其次,学习唱乐谱。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力度规律。

    最后,我们唱歌词。在唱歌词的过程中,我们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歌曲的特点是什么“在观察乐谱示例并回顾之前的音乐知识点后,学生回答有许多连接线。提出问题“音乐部分应如何演唱”老师演示了两种演唱方法,一种是连贯的,另一种是跳跃的。经过比较,学生们可以感觉到连续发声的歌唱方法更适合这首歌。之后,学生可以唱连接线的部分,从而掌握连接线的演唱方法,即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分解难点,逐步突破。

    活动3:完整而感性的歌唱。

    在分析了这首歌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这首歌的情感?在听了这首歌并总结了其中的情感之后,学生们以抒情的、温柔的、优美的声音来回答。让学生推荐学生领唱,让其他学生唱。

    通过推荐学生,鼓励学生提高竞争意识并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和改进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和改进链接。在这个环节中,我将使用小组合作,邀请学生分组表演,然后邀请学生表演。我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本设计能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多样化评价的要求。

    (四)小结

    最后,我将通过提问来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自然、追求完美生活的理念。

    在作业设置中,我将要求学生向他们的家长表演本课程的歌曲。

    本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黑板书写设计

    最后,这是我的黑板书写设计。我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黑板书写更直观地理解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版 第x册第x课,题目是xxxxx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

    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创造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5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1)审美体验价值(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音乐这门学科,喜欢音乐。

    2、音乐课堂常规训练。

    主要教法、学法:谈话教学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自我介绍。

    二、讨论:

    “你们觉得音乐难学么?你们喜欢上音乐课么?怎么样把音乐学好呢?

    (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各抒己见。)

    三、课堂常规训练。

    起立音乐:

    12 34|56 71|1 11|1—||

    师生问好:

    12 34 |5—| 15 5| 31 1 |54 32 |1—||

    (师)同学们好!(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坐下音乐:

    17 65|46 21|1 11|1—||

    四、教学唱歌的正确姿势

    1、课题:老师你好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歌曲《老师你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快的情绪演

    唱这首歌曲;进行歌表演,从中体会师生同乐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

    打击乐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带 打击乐器

    主要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老师你好》

    1、边听音乐边拍手进教室。

    2、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赞美谁的?

    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3、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学生用设计的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4、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当教师节来临的时候,你会为教师献上什么祝福?)(学生写祝福语,请1、2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二、学习歌曲《教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同学们,你们定的祝福语都很精彩,这里有一位同学也为老师献上了一份礼,我们一起来看看。(放音乐)

    2、练习伴奏

    欢乐的歌声唱出了“我”多少知心的话,让我们用动作为“我”的歌声伴奏好吗?

    A、出示节奏伴奏谱,学生可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用手代替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B、放歌曲,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每组选择好一组伴奏乐器后,再选择一条节奏,尝试为歌曲伴奏。

    C、全班随音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并用轻松明亮的声音、活泼轻快的情绪演

    唱这首歌曲;进行歌表演,从中体会师生同乐的愉悦。

    2、能尝试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

    打击乐伴奏.

    2、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

    教学准备:电子琴 录音带 打击乐器

    主要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生分角色领读、齐读。

    (2)听音乐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

    (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完整地唱谱

    5、随琴演唱歌曲。

    二、歌曲表现

    对老师的称赞、包容、理解、你心里会怎样?(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1、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可以分齐唱和领唱。

    2、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三、尝试填词

    1、讨论将教师的祝福语填在哪一部分比较合适?

    2、共有几个乐句?

    3、用几句祝福语填比较合适?

    4、分组合作,选择一到四条祝福语填入歌曲。

    5、互相评评哪组填得好。唱得顺口。

    6、将填写的词作为第三段,全班激情演绎歌曲。

    四、小结

    教学后记: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报考开发区实验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第 号考生 李江,我希望今天能给大家带来一堂既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大家都知道: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那我首先就来说教材。是湖南文艺版社小学音乐 年级 册第 课的内容。 这是一节以歌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是以听赏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从音乐形式和知识深浅来讲正堂课是属于音乐初级水平。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起主体作用,而老师起主导作用。如何才能让学生这一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那我们就要说一说学情。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会生兴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同时也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我所面对的是小学 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年级的同学,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任就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模仿能力较强,所以我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发挥、利用好这一点。

    首先,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需要学生掌握:

    1、歌曲的学唱;2、形象记忆简单的音节音程关系。通过这两个基本的要求之下,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较自然的并且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并且乐于参加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2、学生能够基本把握1 2 3 4 5 5 6 7这7个音名音阶音程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记忆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修养,将音乐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半音唱法、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正确把握音乐的风格。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 年级学生的现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打算采用兴趣引入、情境创设、欣赏、教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设计我的教学。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自然重要,但它却不是我要阐述的重点,而我要重点把握的是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来运用好教学方法。下面就让我来具体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导入音乐课堂及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完成这五个环节:

    老师们都知道,咱们以往上这堂课时,是先介绍课题,让学生明白上课内容后再进行教学。今天我想来个一反常规,因为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途径,把让学生学会音乐变为会学音乐。所以我打算先来学习跟歌曲密切相关的音乐知识。让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又能通过歌曲的学习来实践和巩固这些音乐知识。

    早在上个世纪,爱因斯坦就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实践新课标的理念和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只要是音乐课都离不开1234567,这7个音符,他们是音乐最基本的、也是需要在小学阶段扎实掌握的音乐元素。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而音阶

    及歌曲的乐谱学习枯燥乏味,发挥联想,这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十分相似。我会以两个问题进行导入:

    那故事里面都有哪些主要任务啊?当学生回答7个小矮人时,我会马上抓住这一点,告诉他们音乐里面也有七个小矮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掌握了以上基础知识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歌曲播放两遍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一)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播放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

    (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

    (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5、难点的解决:

    (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二)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b、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3—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新小学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篇8

    教材分析:

    《冬夜静悄悄》是人音版第八册的一首歌曲。本单元的歌曲围绕校园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一首表现校园的歌曲和一首赞美教师的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可爱的校园,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情感。这首歌曲是两段体式结构的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本节课我只进行主旋律声部的教学。歌曲的结束句运用了闭口哼唱的演唱方法,加深了结束句的印象。补充了言犹未尽的乐思,体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这对同学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

    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课题,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把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到本课的教学中,做到了音乐课听觉视觉共享的整合效果。依据中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及音乐认知、感受的特点,通过创设音乐情景,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气氛,引导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表现音乐、自主探究,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在教学中我突显以学生为主体,主动体验探索这一主线,注重双基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落实。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感受等多种活动形式,循序渐进地学习,扎实地掌握歌曲,并能适时的进行情感教育。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深厚的情意。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三、认知目标:能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并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表演歌曲,张显个性化并能较好的处理歌曲情绪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流程:

    一、情景互动,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我们校园的优美景色并配以解说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学校从而为本课的学习做以铺垫,创设情景。通过播放录相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学习,体验师生情

    学唱歌曲是本环节的重点。采用聆听感受体验三个环节循序渐进从而突破重点;注重聆听学唱、体现自主;引导处理情绪,表现歌曲;体验到师生间挚真挚纯的情感。

    三、音乐感染,再现师生情

    鼓励学生张显个性,选择不同形式进行表演,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为歌曲编一段真实的故事,把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从而再现师生情,感受到师生间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四、扩展延伸、延续师生情

    渗透情感,升华情感,延续师生情。把本课的情感目标适时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教学应讲究情感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灵魂,引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强烈共鸣,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汇总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就要首先利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什么错而激疑,把启发的要点落在诱导推理,成为老师之后,总是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制定教案可以使教师开展快速高效的课堂,怎样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62

    +34+23

    --------------

    62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45-26(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三课《美丽的纹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一组美丽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设计适合纹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美丽的纹样》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九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是学习“适合纹样”的相关知识。在新课程中对于五年级的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基于以上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欣赏,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从而尝试设计出新颖、美观的适合纹样。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基本骨架的绘制,掌握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

    2、学生实际:

    学生通过二、三、四年级对“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以及“对称图案”的学习,在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安排“适合纹样”的学习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填图游戏稿,示范工具;

    学具:直尺、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边欣赏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指名生回答。

    2、师:同学们讲得很棒,总而言之这些简单的图案经过组合以后,就变得非常美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美丽的纹样》。

    (二)探索学习

    1、了解适合纹样:刚刚我们欣赏的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去掉了他们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图案形成的形状仍然跟外面的形状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图案都非常适合他们的外型,我们把这样的图案叫做适合纹样。

    2、适合纹样有多种组织形式,请大家看图片,看看有哪些形式?(开火车答)

    3、师总结:离心式:它的特点是图案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用手势比划一下。4、学生尝试介绍向心式、离心向心结合式、旋转式、综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师提示:均衡式这种样式比较特殊,前面几种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而这种形式是不规则的,他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的效果。

    (三)欣赏启发

    1、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将适合纹样运用于生活中了,请大家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2、请你想一想,适合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运用在那些地方?(生举例,师课件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若干)

    3、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图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样来制作这些美丽的纹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适合纹样的制作方法:师向大家介绍三个步骤: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线。

    4、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怎样制作基本骨架线?

    师小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点的办法定基本骨架线。

    (四)尝试练习: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请你设计一幅适合纹样。要求:

    1、先选好某种外形,再根据外形设计填充图案;

    2、利用前面学过的对比色或邻近色知识来装饰适合纹样。

    (五)评价小结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从图案、组织形式、色彩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小结

    同学们的图案设计得非常精彩,相信你们这些小设计师,以后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电脑绘画中的画图软件,制作适合纹样。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工具

    刻度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2。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课后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1米=()厘米。

    5、操场跑道长400()。

    二、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4厘米的线段。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6)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篇7)

    一、谈话导入,引入气温: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气状况及获取信息的途径。

    2、播报天气预报,感知一天温度高低变化。研究温度变化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温度)

    [教学手段:课件视频播放]

    天气播报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城市气温写在表格中。(生听边记录)

    (生小组交流,互相补充,找记录不同符号的学生到黑板书写。)

    3、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生读记录)

    4、自主创造引出新数。

    (学生交流不同的记录方法,统一介绍温度的读法和规定的写法。)

    (1)认识温度单位℃。

    (2)认识零上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认识零下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指名读北京的最低气温,检查反馈。

    5、教学反馈。(投影出示天气预报的城市气温表示方法)

    学生检查记录订正完善,练习读城市温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1、合作探究温度计组成部分。

    2、汇报交流,认识0℃及理解温度情境下表示的意义。

    (1)温度计组成。(两种不同的单位、数字、刻度线、水银柱(煤油柱)组成,有的温度计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认识零度在温度计的位置,介绍意义。

    (实物)在自然界中,我们把水刚结成冰的温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0度比冰的温度要高,比水的温度要低。

    在0℃以上的温度就是零上温度,在0℃以下的温度就是零下温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个新的意义,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在温度计上找到零下温度,理解零下温度表示的意义。

    (1)拨出长春的气温,生读温度,追问表示的意义。

    (2)指名学生拨出9.5℃、拨出-9.5℃、零下6度、追问怎样找到的。(从零度向上10个半格)意义?(生做)

    (3)比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学小结:刚才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度高,零下温度比零度低)温度计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三、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1、从温度计上读出教室的温度,表示的意义。

    2、游戏活动猜温度:现在老师说一个温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个零下温度,在-10℃和-15℃之间,比-15℃高2℃

    3、从课件中读取城市温度:(几种特殊情况温度大小的比较,课件出示的温度计)

    一组是两个零上温度;两个零下温度;一个零下一个零上温度的比较)

    广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东:-2度---8度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零上温度比零下温度低,零下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4、在题卡上画出三个不同城市的温度高低。(87页括号3)

    四、走进生活,深化认识:

    1、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

    2、看图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情,灵活选择相关练习)

    3、某日黄山的气温中午12时为8℃,到晚上9时下降了9℃,那么这天晚上9时的气温是多少?

    质疑:两个城市之间的温度相差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

    【小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数学汇总】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