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教学教案六篇
  • 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03

    教学教案六篇。

    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了这份有价值的“教学教案”。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学生反应的客观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调整教学策略。如果你正在寻求解决方案请不妨参考以下内容!

    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一个用一、两根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的过程,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逐步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并学习一定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如何点亮小灯泡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能画出简单的线路,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2.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电线。

    演示: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有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看?出示玩具电筒,再看一看。(亮了)为什么会亮?(里面有小灯泡、电池……)观察内部,的确有小灯泡。

    (二)新课

    观察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1.谈话: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将它点亮吗?(不行,还需要电池和电线)为什么?(电池里面有电,电线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得到电。)给你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你能将小灯泡点亮吗?试试看!

    2.学生尝试着点亮小灯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

    4.启发:为什么都是用的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将小灯泡连接起来,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呢?点亮了小灯泡的同学为什么说不出来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对小灯泡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有时候,深入细致地观察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5.分组观察:小灯泡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6.学生表述,教师小结并板书:小灯泡上用玻璃做的外壳叫玻璃泡,玻璃泡里面的金属丝叫做灯丝,玻璃泡下面是金属螺纹,最下面的小黑点叫做焊点。

    7.讲述:如果我们把金属螺纹剥开(揭开挂图复合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8.学生观察后表述:灯丝的一端接在金属螺纹上,另一端接在底端的焊点上。这样,当电流从灯丝中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了。

    9.投影:解剖小灯泡(图片见后)

    10.点题: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吧!

    (板题: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探索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1.要求:分组实验,两个同学一套材料,把你们连接的方法画在纸上,有多少种方法就画多少种,点亮的方法画在一边,点不亮的方法画在另一边。先完成的同学在黑板上用图片、粉笔展示出方法。请看仔细,黑板上已经展示过的'相同的方法就不再贴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我们来看看点亮小灯泡有多少种方法(编号),是不是都能点亮小灯泡?(把有争议的先遮住)余下的图大家都同意要亮,那么我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连接方法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多媒体板书: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底端的焊点要分别连在电池的两极上。

    5.判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有争议的图(揭开),现在能确定它们到底亮不亮吗?(学生交流)。

    6.让我们再去看看这些小灯泡不亮的连接图,你能发现它们为什么不亮吗?

    7.学生交流。(强调短路的形成和危害,并演示,让学生感觉电线发烫,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三)引申活动:

    (出示漂亮的玩具电筒)里面有几节电池?(两节电池)。两节电池联接一个小灯泡该怎么接?(合并小组,共同探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6篇《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点亮小灯泡教学课件》,能够帮助到您,是最开心的事情。

    教学教案 篇2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添光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有些什么头饰,知道头饰要按戴头饰的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2、按预定的设计用各种材料加工制作成各种头饰作品.

    3、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学习材料: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美术课咱们班来了一群客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欢迎他们进来。(几位学生头戴头饰进入) 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动物吗?那同学们想不想也拥有一个这样的头饰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头饰。

    板书课题:头饰设计

    三、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随课件看一看、说一说。(欣赏头饰) (1)民族头饰 (2)表演头饰

    (3)现代头饰(其中特种兵的伪装头饰) 思考:(1)这些头饰上装饰了什么内容?

    (生根据课件显示的图片:扇形、动物图案、草......)

    (2)头饰有哪些用途? (生:美化、装饰、隐蔽......)

    2、师提问:我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头饰? (教师用课件展示收集的头饰图片) (1)民族头饰

    (2)舞台头饰(京剧头饰) (3)现代头饰 (4)外国头饰

    3、评一评:(课件展示两个头饰对比) 谁的头饰漂亮?为什么?

    4、师示范做头饰的步骤: (1)准备合适的做头饰工具

    (2)根据自己头围的大小,来确定并剪出头饰的底座,可适当加以装饰。

    (3)把剪好的头饰底座粘在一起,可根据自己的头围适当的调整。 (4)画出你喜欢的动物头型,并加以装饰。

    (5)沿着图形的边缘剪下头型,粘在我们做好的头饰底座上。

    5、介绍几种装饰头饰的方法 卷、折、穿编、刻、剪挖、粘贴等

    四、任务实践:

    制作一个实用、美观、新颖的头饰。 (1)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2) 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3) 动手进行制作。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成果展示: 请同学们戴上头饰展示自己。

    请同学说一说觉得谁的头饰最好看?谁的头饰最有新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身边普通的工具和简单的材料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头饰,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其他材料制作出漂亮的头饰呢?请大家回家后大胆设想,进行制作。

    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课前通过观察妈妈的手,获得写作素材;

    2、课内畅谈妈妈的手的故事,拓展阅读深悟写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3、图片激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阅读中体会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我们每一个人呱呱坠地时,握住我们的第一双手就是妈妈的手。这双手总是在我们遇到挫折、经历失败,感受成功的时候暖暖地抚摸着我们。握着妈妈的手就像握住了依靠,握住妈妈的手就像抓住了幸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妈妈的手带给我们的温暖!板书:《妈妈的手》。

    二、整体感悟妈妈的手。

    出示课件:背景音乐,带看一连串手的图片。

    1、生活中,妈妈忙碌的身影无时不在。她的那双勤劳的手给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怀。你印象中妈妈的手是什么样儿的?谈谈好吗?

    2、用一两句话谈谈妈妈手的样子,请做到:说话的时候语言准确、流利、能抓住手的特点。

    3、你们都能准确地描述这双手的样子。

    三、详说“妈妈的手”背后的故事。

    是啊!我们亲爱的妈妈正是用这双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照顾我们这个家。这双手的背后一定藏着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家谁愿意把你从妈妈的手中获得的幸福感与大家分享一下呢?(课件定格在“妈妈的手”)

    1、说一说在妈妈的手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做到语句连贯,说清楚事情经过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2、同桌说一说。

    3、汇报:学生说,教师借机评价。

    四、拓展阅读

    深悟写法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从妈妈的手中感受到了妈妈对我们无尽的关怀和爱。老师也带来了一篇小伙伴的作文片断,《妈妈的手》。

    1、范读习作(配乐)

    2、刚才的片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指名说受到的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写作要求:再现妈妈的手,写一、两件事。

    (1)语句通顺,有条理。

    (2)通过1—2个具体事例,写写妈妈用这双手干了些什么,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3)通过外形、动作、神态表现人手的特点。

    课件:连贯的图片:这些画面是不是也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

    五、在动情的音乐中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六、评价习作

    1、同桌修改:①挑错别字②看语句是否通顺③勾画好词、佳句

    2、指名汇报①②名听:是否符合习作的要求,可取之处评:先说优点,再谈不足,提出希望。结束语:世上的手千千万,我们要创造世界离不开勤劳的手,希望将来,同学们都能拥有像你妈妈那样的手,将温暖传递下去。

    教学教案 篇4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设计;教育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79-01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个性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从教育者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中流露出来的。我们平时上课要求都写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案。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如何设计好教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就越发显得重要了。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设计好了才望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教师在写教学设计前,应做到“六看”。“六看”指的是看课标、看教材说明,看训练重点、看预习提示、看教材内容、看课后练习。

    1、看课标。“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备课的依据,备课前要钻研课标看看教材同课标有什么联系,该体现什么重点,对所备课文有什么要求。

    2、看教材说明。教材说明最能体现课标精神和编者意图,要通过看教材说明把握所备课文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

    3、看训练重点。训练重点,是集中体现教学目标的,它是针对课标和教材体系本身确定的,看训练重点就在于教学定向,要围绕训练重点定目标,选方法。

    4、看预习提示。它是对所学课文的轮廓介绍,是备课前对课文内容熟悉的一条捷径,预习提示中常有对作者简介,文章背景提示,主要内容的叙述,主题思想的揭示,的建议,值得思索的问题,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把握。

    5、看教材内容。这是备课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可能运用自如,更无法架轻就熟,要从亲身的读中去感受文章最能体现重难点的地方,去感受文章最美的地方,以此为备课奠定基础,也才能做到胸有全局。

    6、看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教师备课前不但要练习,还要一丝不苟地做练习,通过做,了解训练点有哪些,这些训练点分散在课文哪些地方,该通过哪些方式引导学生过手,这样才能写出质量高的教学设计来。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六看”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范例:?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待尾巴进入课堂。(情景设置法:突出“趣”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老师长尾巴了,帮老师想个办法。(学生发言)

    你们会怎样对待一个“长尾巴”的老师?(学生继续发言)

    大家没有,唯有老师有,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这节课每个同学也跟老师一样冒出一条尾巴,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或者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带着一条可爱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

    (2)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动物的尾巴。同学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要为“动物世界”一期节目,节目名称叫做“神奇的尾巴”,请同学们为老师推荐一些动物,说说理由。(学生发言)

    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动物,列如直升机的发明来自蜻蜓的启发,雷达的发明来自蝙蝠的启发。课外的想象很多也来自动物,来自于身边的生活。美国一位作家为我们作了大胆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书“四到”,划出佳词妙语。(2)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重点字词:闲暇、翘起、蹭等)(3)自由朗读,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4)分组讨论:课文分几步展开描述的?(提示:提出设想――想象样子――装点保护――尾巴功能――美好愿望)

    3、研究学习

    (1)学生与文本对话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在作者的想象中,人类的尾巴是什么样子? ②人类对尾巴的态度?③尾巴的作用、功能?④作者对人类有尾巴持怎样的观点?(上述问题涉及全文,答案均在文中有显示,可有效帮助学生研究课文)

    看图说话:联系课文插图,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复述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2)学生与老师对话

    ①课文想象丰富、奇特,举出你最感兴趣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意在激趣,运用想象举一也可,略有分析)

    ②作者以大胆、奇特的想象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话题,并对尾巴的形状、功能等作了描述。那么作者的想象有何根据呢?(提示:体会想象既有客观事实的合理性,又有不X荒唐的奇异性)

    4、迁移拓展。尾巴有种种好处、如果每个人都装上一条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学生自由发言,想象力的迁移)

    (提示:既然尾巴有多种功能,它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要联系生活,扬长避短。)

    基本要求

    内容: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想象;方案由图案、字两部分组成。

    形式: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设计方案。

    注意: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说的说,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点子;方案展示:小组共同上台展示作品,口头说明方案。(每个成员参与)

    5、课堂小结。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对周围的事物,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的作出假设,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见解,也许你会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喜悦,让我们在生活中大胆运用合理奇特的想象,创造更加丰富多姿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教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荫中鸟》是我国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颤音(tr)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

    在充满活力的引子之后,呈现了活泼、欢快的主题:

    通过吹奏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与鸟鸣声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鸟语化的旋律既具有造型性,又具有音乐性,可谓独具匠心。

    这一部分就以这个主题材料,通过句幅递减和衍生展开,演染出喧闹、热烈的气氛。

    中间部分在轻快的曲调伴奏下,笛子运用特有的技巧模仿各种鸟鸣声:

    鸣叫声以及抖翅、亮羽等各种声态和动态,在这里展现得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好一幅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美妙图画!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尾声在全曲的最高音“ ”音上作颤音延伸,紧接着戛然而止。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在人们耳畔久久回荡。

    笛子运用了多种技巧自由地模仿各种鸟叫声,生动地展现了荫中百鸟竞相争鸣的艺术情境,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竹笛,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用鸟笛探索并模仿鸟鸣参与到乐曲之中,加深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笛子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教学难点】:

    用鸟笛模仿四种鸟的鸣叫,并融入到乐曲的表现中。

    【教学准备】:

    竹笛、鸟笛、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世界上人们知道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那么在生活中你都知道那一种鸟呢?

    生:乌鸦、喜鹊、布谷鸟(杜鹃)、麻雀、蜂鸟……

    师:谁能模仿一下鸟的叫声呢?

    生:(举手回答)

    师:老师来模仿一下,大家猜一猜是哪一种鸟的叫声。(老师转身用鸟笛模仿)

    生:自由抢答。

    师:刚才老师是用鸟笛来模仿的鸟叫声,但是用它来演奏乐曲就不那么方便了,老师再给他家介绍一种既能演奏乐曲又能模仿鸟叫的乐器,请看大屏幕。(呈现课件视频)

    生:(观看《荫中鸟》B段鸟鸣片段)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呢!?

    生:竹笛。

    2、出示竹笛揭题(板书《荫中鸟》):笛子独奏《荫中鸟》并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

    1、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常识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鸟鸣声的视频片断,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对演奏乐器及乐曲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欣赏全曲的欲望。

    二、初次欣赏:

    师:竹笛是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很重要的一种乐器,今天我们将要欣赏的是我国竹笛演奏家刘管乐先生50年代创作的一首乐曲《荫中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你们能从乐曲中联想到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使学生建立对乐曲的整体印象,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二次欣赏,分辨乐曲段落:

    师:乐曲仿佛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绿荫当中的鸟儿合唱团,有合唱有独唱,我们再来听一次,大家仔细分辨一下哪个部分是独唱,哪个部分是合唱呢?

    (呈现课件波形文件,生在波形文件上指出段落位置。)

    师:像这样ABA’的曲式叫做带再现的三段体。

    让学生知道乐曲的段落:引子—A段—B段—A段变化再现。

    设计意图:

    利用音乐软件,帮助学生对乐曲段落的分析理解,知道简单的曲式常识。

    四、分段欣赏:

    1、引子:聆听后师设问:描绘的是什么景象?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广阔的森林树荫……

    师:引子部分一共由两个乐句组成,就好比是两只鸟儿在对唱,你们猜一猜他们唱的是什么呢!

    生:一只鸟儿说:“呀,这片树荫好凉快啊!快来啊!”另一只鸟儿说:“哦!我来了!”

    2、A段欣赏:

    设问: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呢!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热闹的场面。节奏跳跃、速度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师:同学们的联想力可真丰富。

    3、B段欣赏:

    (1)设问: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有你熟悉的鸟叫声吗?

    (2)设问:从乐曲中的鸟叫声当中我们想象一下鸟儿还可能做什么动作?

    ①鸟儿抖翅。

    ②鸟儿飞远了。(加入鸟儿舞动翅膀的音效:手拍腿力度由弱到强,速度由慢到快。)

    设计意图:

    通过分段欣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学习用鸟笛模仿鸟叫声:

    1、演奏鸟笛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轻轻的吹。

    (2)吐音。

    (3)轻轻的拉动活塞。

    2、学习鸟叫的顺序:啄木鸟、布谷鸟、麻雀、画眉鸟。

    3、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习一种鸟叫。

    设计意图:

    用鸟笛探索声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模仿力。

    六、师生共演共赏:

    师:老师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演奏这首乐曲,我们来共同欣赏我们自己的作品。

    老师用竹笛演奏A段,同学们用鸟笛来演奏B段。

    七、拓展欣赏:《百鸟朝凤》(片段)

    八、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希望你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认识更多的鸟类,保护人类的朋友。

    教学教案 篇6

    一、自主识字,体验要领,形成能力。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训练和渗透,学生能够运用拼音直呼汉字的音节,能够借助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分析汉字的结构,识记字形。因此课堂教学中,汉字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对一些易混淆,难理解的字在字音、字形或字义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本课中的“漂”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生字。首先“漂”是个多音字,学生平日接触此字频繁是由于“漂亮”一词,而课文中的却是第一声“漂浮”;其次“漂浮”中的“漂”与以前学习的“飘扬”中的“飘”是同音字,如果不加辨析容易产生混用的现象。

    教学中,通过朗读时的正音,强化正确的字音,随即渗透“漂”的其它两个发音;通过说话训练“什么漂浮在哪里”,明白“漂浮”的状态不仅与部首三点水有关,即东西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漂浮在空中。教师在教学生从音、形、意三方面扎实掌握“漂”的同时,也通过一定的语言渗透一些汉字学习的忌讳点,如汉字的朗读不能凭感觉;字义与部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识字还包括正确的书写汉字。正确书写包括两方面:第一汉字的书写不加笔画,不漏笔画;第二能够在田字格中摆正汉字的位置。随着学生运用汉字频率的增高,正确的书写汉字,形成一定的书写能力就很重要。

    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的成果,重在方法的传授。本课摹写的4个汉字均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特征。因此先让学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在观察中发现4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共同特点——部首位于左半格的中间,部件一部分写在左半格;在观察中发现写好这4个字的关键之笔——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当胸有成竹之时,最后动笔墨。

    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渐渐把握写好字的要领——学会观察分析,最终形成写字能力。

    二、边读边思,巧妙提问,激发思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但是阅读的过程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读书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即使读上百遍千遍,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课堂中,我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可见,一系列的问题成了学生学习的线索,而问题的设计,也成了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保持阅读兴趣的关键。

    首先,问题的设计少而精。

    课堂中,我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展开课文的学习。即“课文中的‘我’是什么?”和“课题中的‘我’就是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问题一,提出的依据源于课文独特的特征——提问式的课题以及学生爱挑战,爱猜谜的特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问题二的提出是以教学目标“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雪、露珠、霜,同时也了解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为依据,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段落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语言文字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

    两个问题都是从课文的整体进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建构完整的知识;摒弃了教学中的“满堂问”,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朗读,接触文本,讨论交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其次,提出问题的艺术性。

    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阅读,因而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影响着思考和阅读的质量。

    课堂教学以《我是什么》的课题朗读拉开序幕,如果这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我认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状态还没开启,因为上课刚开始,学生脑中闪现的还是下课的情景,耳边回荡的仍是上课的预备铃声,要先让学生走进课堂。于是我设计了有感情朗读课题的环节,个别读,全班读,一次次上扬的语调“我是什么”,充盈了整个教室,学生们情绪饱满的带着问题走进了课文。

    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也要找准时机,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我想要了解”的心理状态,就能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再次,问题表述的明确性。

    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问题的表述要明确清晰,便于学生的操作。如“我会变成什么?快速读读课文1——3小节,用‘——’划出文中描写‘我变成什么’的句子,完成填空。”一个问题,三个要求,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但由于语言的表达简洁,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完成三个任务,即读课文,划句子,完成填空。

    问题的明确表述,能直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小组学习,交流合作,发扬个性。

    由于各个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因而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也许会使课堂学习的步伐不那么整齐划一,但它显现的是学生学习课文时最真实的知识起点,而大课堂式的问答,可能就把差异中存在的学生知识的模糊点、缺失点掩盖了,让学生仍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交流讨论的时间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本节课“为什么说‘我’就是水呢?”是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的。

    在交流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经验,如亲眼目睹过蒸汽产生的过程,因而对课文的1——3小节“水的变化”感兴趣;有的学生知道水能发电的知识,就对课文的第5小节感兴趣。一个小组中大家对课文的喜欢内容不相同,无形中拓宽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面。

    小组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学生可以充分畅谈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学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获得课文以外的知识;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受到某些启发,使自己的思维多元化。

    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我是水。”在充分的朗读、讨论后,学生已掌握了“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样子”和“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就此创设了一个语言实践训练点,“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学生的交流中,语言表达十分流利、通畅,或介绍文中所提及的水的某一部分的特征,或几乎将课文内容完整地复述了一遍,体现了本堂语文课的教学成果。

    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这个语言实践训练点,到底训练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检查、反馈学生对课文记忆程度吗?

    “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要求的设计显然是将这个语言训练点依托于课文,借助课文的语言使表达的内容充实,可信;同时,要求中的“介绍”一词,使语言的训练产生了一种实用性,通过这一环节的操练,要让学生感受介绍词讲解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学生操练之前,先要明白介绍词是谁说的,说给谁听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使说话训练不仅做到语句表达要完整、有条理,而且还要得体。

    于是,我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更细致的设计:

    1.提出要求:借助课文的语言,请你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水。

    2.引导启发:你会选择哪一部分介绍水?

    你的介绍词中只告诉别水的不同的样子和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就够吗?

    你的介绍词是讲给谁听的?(介绍词的开头必须有称呼,这是对他人的尊敬。)

    你要为同学们介绍水,作为讲解员你的表情、态度该是怎样的呢?(态度大方,目光注视听的同学。)

    3.学生自由操练。

    4.学生交流。一人做讲解员,其余做听众,认真倾听并根据以上的要求进行评价。

    5.评价反馈,以表扬、建议为主。

    教师适时启发:在介绍词的结尾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使介绍词有始有终。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接触了课文的内容,并且根据自己介绍词的需要有目的地进行了选择;而且对介绍词的作用和讲解时的基本要求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一举两得!

    关于训练材料

    1.读一读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漂浮(piāopiào)硬球(yìnyìnɡ)灌溉(ɡuàiɡuàn)

    露珠(zūzhū)温和(huohé)雹子(páobáo)

    2.词语搭配。

    发动房屋

    想出机器

    淹没办法

    冲毁庄稼

    3.抄写文中喜欢的一句话。注意抄写使字迹端正,不加字,不漏字。

    4.探究学习: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一星期后在小组中交流

    (1)学习了课文,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水的知识?

    问题:

    答案:

    资料来源:

    (2)你知道人们用了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具体内容:

    资料来源: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后彩虹的形成

    在炎热的夏天,雨过天(晴、清),当太阳重新照耀大地时,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好像一座桥梁横跨在天顶。

    彩虹是怎样出现的呢?(元原)来他和刮风下雨一样,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当一场大雨刚刚停止后,空气中充满许许多多细小的小水滴,太阳光经过这些小水滴时,它的前进方向就发生了偏差,于是,原来看上去无色的太阳光,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有色光。这时,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了。

    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

    2.读短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水滴()的彩虹

    ()的夏天()的太阳光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请用“——”划出短文中介绍彩虹形成原因的句子。

    4.照样子写句子。

    天空中的彩虹

    一座七彩桥。

    鸽子在空中翩翩起舞。

    波斯猫的尾巴

    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标中强调了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建构,丰富学习经验。

    案例一:借助课文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促成课内外知识的交融,开阔学习的视野,建构更宽广的知识体系。

    师:朗读课文中叙述“云”的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师:句子介绍了四种云。你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它们?你能叫出它们各自的名字吗?再读句子,想一想!

    生:穿着白衣服的是白云,穿着黑衣服的是乌云。

    (教师随机板书:白云乌云)

    师:在怎样的天气情况下,你会看见白云和乌云?

    生:天气晴朗,看见的是白云;下雨时看见的是乌云。

    师:你很会观察自然现象,可有一点你没说正确,下雨时乌云都变成雨落了下来,想想到底什么时候看见乌云?

    生:下雨之前,看见的是乌云。

    师:很棒!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的云叫什么名字?

    (由于“朝霞”和“晚霞”学生接触的频率低,一下子被问倒了,教师重在引导。)

    师:早晨和傍晚的云吸收了太阳的光芒,就像披上了一件红袍,所以人们称它们为霞,意谓美丽的云。因此早晨的云叫朝霞,傍晚的云叫晚霞。

    (板书:朝霞晚霞)

    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相结合,显得更饱满,更具情趣!学习过程也渗透着“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语文”的意识!

    案例二:通过朗读训练,感悟由于表达主体不同而形成的情感变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媒体“洪水肆虐”的景象,感受水的破环力。

    师:水不高兴时,农民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会被淹没,房屋会被冲毁,脾气可真暴躁,此时你还喜欢它吗?

    生:不喜欢。

    生:讨厌它。

    师:水也知道大家不喜欢它做坏事时的样子,心里很惭愧。一起朗读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中媒体地展示,直现洪水肆虐时破坏力之惊人,这时学生对水的暴躁之举产生厌恶感,甚至是憎恨感;但当学生将视线挪回到课文的语言环境,朗读句子“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语言的表达者不是遭到水破坏的人类,而是制造破坏者水,正是由于表达主体的转换,学生朗读时情绪体验也随之变化!

    借助课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教学教案六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