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五篇
  • 九年级物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4-03-08

    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五篇。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老师的上课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九年级物理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

    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三、新授:

    1、质量的概念

    引导讨论

    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

    ⑵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讨论:(1)

    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

    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

    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

    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

    讨论(3)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

    ⑴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

    ⑵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⑶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板书: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⑷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只苹果的质量250

    你身体的质量50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200

    方便面里佐料的质量5

    一只鸡蛋的质量50

    一头大象的质量2。

    ⑸练习:

    (1)熟记换算关系。

    (2)进行单位换算

    一头鲸的质量约为1.5×105Kg=______t

    一枚药片质量约为5×10-4Kg=____mg

    3、质量的测量

    ⑴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

    ⑵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几乎家家都有。另外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磅秤、电子秤、天平??

    ⑶板书:实验室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⑷指导学生观察托盘天平对照插图6-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出示幻灯片)

    ⑸指导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

    ⑹演示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⑺突出要点:

    ①在称量质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③称量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

    ④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表示的质量

    4、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⑴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自带的橡皮泥的`质量。巡视操作情况,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⑵指导学生借助烧杯测量冰及其化成水后的质量。

    方法:先容器质量,然后再测共同质量,共同质量减去容器质量

    等于被测对象的质量。

    说明:加热时间长同学们可能会得出水的质量比冰的质量少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⑶总结实验结果: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讨论:杨利伟带到太空中去的某仪器在地上和太空中质量有没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

    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教案)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0Hz

    6.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3)用途: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用途: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把_____________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头痛,____________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_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__________。

    (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控制___________,阻断_________,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D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音乐会里的钢琴声B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D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

    (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D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8)声音频率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

    (9)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需测出______________,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10)根据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大喊一声,自己听到回声,猜一猜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你的猜测,设想如何才听到回声?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杠杆的分类

    (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p=

    2、当l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a、筷子B、火钳C、剪刀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二是,例如;三是等臂杠杆,例如。(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③猜想的依据是:。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

    需要的辅助器材:

    应用的物理知识:

    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四)作业

    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

    附:课后总结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裂变和聚变。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

    3、原子核发生变化时,能量有什么变化呢?

    (二)进行新课:

    1、核能

    (1)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一种是由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这两种原子核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

    2、裂变

    展示原子弹爆炸图片。

    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提出问题: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展示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图片。

    播放链式反应模拟动态图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3、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展示氢弹的图片。

    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

    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呢?

    4、核能发电

    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三)、课堂小结:

    1、原子结构

    2、核能

    3、核裂变

    4、核聚变

    (四)作业布置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实质。

    3、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内能的变化。

    4、知道热机的种类和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重点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都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势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这些宏观的物体都具有一定形式的能。那么,微观的粒子是否也有能量呢?

    一、内能(热能)

    视频:红墨水扩散(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说明温度越高,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越剧烈。 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举例说明物体的内能,并强调它的特点。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

    二、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引入: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种方法是钻木取火,等等。

    1、演示实验: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

    教师讲解:

    (1)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摩擦和压缩气体都可以说是对物体做了功)。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2、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

    1 教师讲解:瓶内的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3、联系与应用。

    (1)为什么气温随高度的增大而降低?

    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空气吸收太阳辐射膨胀而上升,推挤周围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上层气团因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下沉时,气团收缩,外界空气挤压气团,对气团做功,使气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2)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的外壁,会变热?

    当我们给充足气的轮胎放气时,能看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三、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1、复习回顾:什么是热传递?它有哪几种形式?

    热传递:使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传导――热量通过接触物体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流体)自身的流动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辐射――热量不通过物体媒介,直接由高温物体发射到低温物体的传递。

    2、演示实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教师提问: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小图钉为什么会掉下来?金属棒的内能为什么会增大?金属棒上各部分是不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为什么?

    出示图片:采用冷敷降低体温。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

    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的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的内能增加?

    小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四、比热容

    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释放)的热量,叫做

    2 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强调单位的读法以及物理含义。

    解释比热容表,同时列举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提问:现在,同学们能解释为什么同一时刻走在沙子上和水中有不同的感受呢?

    问:你能根据比热容的概念说出当中有关的物理量吗?

    板书:Q吸=cm(t-t0)、Q放=cm(t0-t)

    例题分析,请你试着用刚学的公式进行计算。(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想一想:烧一壶水所需的热量大于你计算得热量值,这是为什么?

    问:什么是“海陆风”?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呢?评价学生回答,并作补充说明。

    五、热机

    1、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就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例: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燃气喷气发动、火箭喷气发动机等。下面介绍应用广泛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构造和工作过程。

    2、汽油机(举例)

    (1)构造:进气门,排气门,气缸,活塞,火花塞,曲轴,连杆。

    (2)工作过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末尾,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烽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运动曲轴转动。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把废气排出气缸。

    注意: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他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六、燃料的热值 燃料的热值

    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说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质量相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也是不同的,这个特性可以用热值表示,并给出定义和单位,并结合简单的例题会计算有关热值的习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5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学习方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学习技巧

    (1)立足课堂,夯实基础。课堂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阵地,只有把握课堂,抓牢“双基”,学习必要的方法,才会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适当的评估;除了学习物理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如: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理想实验推理法,归纳法、等效法、类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强化训练,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课外适当做一些补充练习是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提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如遇到学习的难点、疑点,由于初三阶段的学习较为紧张,不能花很多的时间去慢慢“磨”,应做好标记,跟同学讨论,最好求得老师的解答,理解过程,掌握方法。

    (5)归纳概括、串前联后,形成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并将新学的知识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做到前后贯通。如学习功率的概念时可以对照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进行综合思考。

    (6)规范解答,注意细节。“规范”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作图题、计算题中。历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规范而失分的情况屡见不鲜。

    【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五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