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教案通用8篇
  • 九年级物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5

    九年级物理教案通用8篇。

    我们用心收集了“九年级物理教案”的多方面信息供读者参考,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1

    热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

    进行新课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1)汽油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

    ①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③能的转化。

    教师: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学生回答后总结:通过

    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

    打开flash课件,让学生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柴油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压缩情况不同(问: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小 结(略)

    布置作业

    (l)简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内燃机的四个冲程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②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曲轴转动几周?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电压单位的换算。

    3.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4.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2、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读数

    三、教具准备:

    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电路板、电压表

    四、教学过程:

    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应是通路。

    3.电压(U)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伏)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

    4.常见的电压值。

    (1)一节干电池:1.5V。(2)一节铅蓄电池:2V。

    (3)安全电压:不高于36V。(4)家庭照明电压:220V。(5)工业电压380V

    5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此个,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1.电压表的结构:

    电压表的外形,符号,接线柱,量程:0-3V,0-15V。

    2.读数:

    (1)认清所接量程。

    (2)认清最小电压值。0-3V每小格0.1V,0-15V每小格0.5V。

    (3)检查写单位。

    3.练习读数。(幻灯显示)

    4.电压表的使用:(实物讲解)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学生上讲台演示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

    6.讨论想想议议

    7.练习:(1)把一个灯泡接人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L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小灯泡L两端的

    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一”接线柱。

    (3)在图右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

    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

    “一”接线柱。

    8.小结(学生归纳)。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教学后记: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3

    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 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

    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

    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3.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哥白尼与日心说;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4.宇宙的组成

    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物质由分子组成

    ○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分割物质实验:

    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下去。)

    ○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

    ○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原子结构

    我们知道了物质同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并把这样的粒子称为原子。同时还发现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相等。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组成……

    达标自查

    1.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太阳是 中一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人类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 条轨道上运行。目前发现的太阳系有 大行星。

    2.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 。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 观察。

    3.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 和 。

    4.液体没有确定的 ,具有 。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被 ,并具有 性。

    5.物质由 组成。分子由 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绕 运动。

    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体积都变小; B.体积都变大; 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变小; 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8.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12nm=12×10-9m。

    9.下列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

    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跑动;

    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选用熟动物油作为探究对象。

    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

    观察:它的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你还可以用什么物质进一步进行探究?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

    11.探究:水结成冰以后,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分析结论:

    交流:通过第10题和第11 题的探究,你有什么发现?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教学设计示例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题】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总结测力计的发展概况.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题】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测力计等工具体验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觉;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

    三、教具准备:

    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

    (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

    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IaIb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

    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测量数据干路IA支路IB支路IC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织讨论:①哪个电流?②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练习题:

    五、教学后记: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

    二、说教法

    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创设“死海不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探索欲望,引入复习课。采用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7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教案

    一、导课。

    1、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热机效率和环境的保护。

    2、引入新课。

    二、热机的能量损失。

    1、提出问题,热机把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除了做有用功以外;同时还有哪些形式损失能量?

    2、梳理总结,说出热机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走向。

    三、热机效率。

    1、引出热机效率的概念,提出自学要求,看课本相关内容画出热机效率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四、环境保护。

    1、热机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什么问题,你觉得应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通过学生的展示予以肯定。

    五、出示目标,学生小结。

    六、巩固练习:

    1、热机是把能转化为能的机械,在热机里,转变为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2、如何提高热机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问题,要提高热机效率,其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工作中的各种损失,其次是保证良好的,减少机械损失。

    3、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D、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4、目前,社会上有一些旧的被淘汰的内燃机,从长远看,你认为有必要修一修再使用吗?说明原因。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电磁波的一些应用。

    (二)、进行新课:

    1、无线电广播: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课件大屏幕讲解(适当提问学生解读课本)大致过程: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

    存在两个问题:

    ①信号弱

    ②频率低,传递性差

    解决方法:

    ①放大

    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例:声信号10000Hz+载波100000Hz=110000Hz发射

    接收后110000Hz-载波100000Hz=声信号10000Hz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方法同上)

    对照课本155页图分析说明:(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

    3、移动电话:可用自己的手机解读课本内容

    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

    无绳电话:阅读“科学世界”“STS”

    (三)、达标练习:课后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学考精练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教学后记:

    【九年级物理教案通用8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