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初中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19

    初中物理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必做的工作之一,因此很有可能需要每天修改和更新。教案可以增强和创新教学手段。让我们跟随教师范文大全编辑的步伐,了解有关“初中物理教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初中物理教案 篇1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

    (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

    (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初中物理教案 篇2

    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

    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初中物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料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合作,了解热机效率及热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简述热机使用产生的排放物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

    课前准备

    木柴、烟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打火机中装有)等燃料样本,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无论是烧菜做饭,还是奔驰的汽车与火车,乃至直入苍穹的火箭等都离不开燃料。即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的那天起,至今,人们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那么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用来做了有用功?以及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会造成那些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展示:木柴取暖、煤气烧饭、锅炉中煤炭燃烧、内燃机车、飞机、轮船等,引出常见的燃料。

    2、设疑:常见的燃料有木柴、煤炭、汽油、酒精等,在燃烧时都会释放能量,但它们释放能量的能力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那又如何来表示它们这种能力的大小呢?

    3、交流与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能力的不同?

    注: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由教师引导:必须保证哪些量相同才能进行比较?(燃料的质量要相同,而且都要完全燃烧)。

    (一)燃料的热值

    燃料的热值:把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是J/kg,气体燃料热值单位是J/m3。

    注意,质量必须是单位质量1千克,必须完全燃烧。

    强调: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只和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学生查热值表,并表述木柴、液化气热值的物理意义。

    由热值的定义我们知道:

    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1.2×107J的热量;

    那么质量为m 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多少J的热量,怎么计算?

    m﹒q

    由此得出热值的计算公式:Q=mq 。

    思考:气体燃料通常不用质量而用体积,因此计算气体燃料放热时,公式应该写成 Q=qV

    例: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解:查表可知q=3.3×107J/kg,

    所以Q=mq=4 kg×3.3×107J/kg=1.32×108 J。

    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2×108 J。

    估算练习:在图12-26所示的情况下,所需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

    交流与讨论:在图12-26中,实际需要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的质量大大超过计算得出的数值,这是为什么?

    (二)热机效率

    实际上热机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课件展示:教材图12-27“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

    由图可知,真正能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热机效率: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用η表示(即η=Q有/Q总×100%)。

    过渡语:为了合理利用能源,人们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热机的效率。

    自学P38第四自然段

    交流与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热机的效率?

    归纳: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各种能量损失。

    具体措施:(1)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煤粉、鼓风)

    (2)减小机械摩擦(选用优良润滑油)

    (3)尽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三角旋转式发动机)

    5、课件展示:各种热机的效率

    思考: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为什么?

    (三)环境保护

    热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等。

    课件展示: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有关图片和生活场景。

    交流与讨论:通过上面的展示,并联系我们的生活环境谈一谈:燃料燃烧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归纳:(1)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空气混浊,影响动植物生长。

    (2)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如过多二氧化碳,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CO能造成“煤气中毒”,让人缺氧致死。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危害植物、危害庄稼,破坏生态平衡,还会腐蚀建筑物……

    阅读: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信息窗内容,进行环保总动员。

    三、课堂小结:

    1、热值:①概念:②单位;③公式:④计算:

    2、热机效率:①概念: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具体措施: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课堂练习

    1、液化气的热值是4.9×107J/ m3,,其物理意义是 ,完全燃烧5 m3 的液化气可以产生 J的热量。

    2、火箭常用液态氢气作燃料,其原因是 。

    3、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料不燃烧,其热值为零。

    B、燃料不完全燃烧其热值要变小。

    C、.燃料的热值与燃烧情况和质量无关,只与燃料种类有关。

    D、 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的其热值就大。

    4、一个含0.6 kg无烟煤的蜂窝煤,能烧开5瓶水,而0.6 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一天做饭、烧开水、洗澡用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的 不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是9kg,从20℃到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效率是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5、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保持机械部件之间有良好的润滑。

    C、尽量减少曲轴传递给飞轮的机械能。

    D、尽量减少散热损失。

    6、煤和石油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粉尘和一氧化碳,这些 和 排放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

    7、用煤炭烧开水,水实际吸收的热量远远小于依照热值计算的热量,为什么?

    作业设计

    ①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总行程达10km,消耗柴油约30.3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②点燃一只无烟煤(0.6kg),能烧开5瓶水,而点燃0.6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烧一天的饭菜,开水还可以烧淋浴用的洗澡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 )不相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约为9.5kg,从20℃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热效率是( )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1) 公式: Q=mq或q=Q/m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初中物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热量及其单位,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量及其单位,探究物质比热容。

    【难点】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之前的知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几种?”

    环节2:讲授新课

    1.热量:进行追问“在热传递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与吸热或放热有什么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与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引导分析,在热传递中,物体吸热,它的内能增加,物体吸收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热,它的内能就减少,物体放出多少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因此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由此引出热量的概念。

    2.比热容:紧接着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入手,举出生活中烧水的现象,说明同种物质,质量不同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引出提问“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他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吗?”引发学生进行猜想。

    【提出问题】

    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后回答)

    (1)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可能与物体的温度变化有关。

    (4)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

    (5)可能与物质的物态(气态,液态,固态)变化有关。

    在设计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控制变量。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1)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质量的关系,要控制物质的种类,温度的变化相同。

    (2)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要控制物质的种类与质量相同。

    (3)研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要控制质量、温度变化相同。

    设计实验:

    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分小组设计讨论后交流,教师从旁指导。

    1.实验器材:2个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热得快”、2个搅拌器、秒表、量筒、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取两个相同的烧杯,甲烧杯里装400g水,乙烧杯里装400g煤油,使它们的温度都处于室温,给他们都加热相同的时间(如1-3分钟,使他们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2)接着上次继续实验,如果让他们都从室温升高到40℃,观察加热所需要的时间是否一样(吸收热量是否相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并随时记录好实验数据,教师要对实验步骤进行必要的演示,从旁进行指导。

    收集证据: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煤油上升的温度较高;要使它们上升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更长一些,水吸收的热量更多一些,即给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对它们加热的时间是不同的,这表明它们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如何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呢——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通过刚才的实验证明,以及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都相同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及状态决定的。通过类比密度的定义,由此得出比热容的定义。介绍单位及读写法。

    3.查表

    让学生自主查表,查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表中比热容最大的是哪种物质?比热容是多少?有什么物理意义?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吗?

    (3)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应用

    这部分主要是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我国北方有些地区冬季供暖用的”暖气”就是用水作为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的?

    (2)为什么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常用水作为工作物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范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3:巩固提高

    用比热容思想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环节4:小结作业

    小结:找同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课后完成练习册本节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 篇6

    第——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的方法理解电流的概念,

    (2)掌握电流方向的规定

    (3)掌握电流单位及换算

    (4)认识电流表,知道电流表的图形符号。

    (5)会正确选择量程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和正确读数

    【教材分析】

    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和接受电流,老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水流”、“人流”、“车流”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流动的物质如水、人、车,二是朝某一方向。与“水流”、“人流”、“车流”类似,电流的形成也要有两个条件,就是电荷和向一定方向,把电流的概念引出。电流方向的问题是物理学的规定,要求学生记住通过P15图11-27的演示看到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电流有强弱和水流有急缓类似,公式I=Q/t可补充,同时电流的单位的内容也随机说明介绍。认识电流表借助实物和挂图讲解,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通过实验器材操作演示给同学们看,有时间和条件的让学生动手练习,达到增强记忆加深印象和提高兴趣的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电流的概念比较难理解,用类比的方法讲解让学生通俗易懂。电流表的读数一定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写法上不要忘了单位。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避免出现错误的操作动作。

    【教学理念】

    本节的教学重点:电流的方向的规定

    正确选择量程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和正确读数

    本节的教学难点:电流的概念

    正确选择量程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闭合开关,电灯会亮,风扇会转,各用电器会工作,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了电灯、风扇和各用电器。通过用电器是否工作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那么电流是什么呢?物理学中常用电流与水流、人流、车流来类比,引入电流的概念。

    一、认识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或者说向一定方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电流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由于正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也可以说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用电器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时,电源外部电流沿着电源正极→开关→用电器→电源的负极的方向流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电源的正极的方向流动。

    如图11-3-1所示串联、并联电路电流方向。会标电流的方向

    3、电流的定义:用每秒电荷通过导体任意横截面的电荷量表示电流的强弱叫电流。用字母I表示。表达式I=Q/t,其中Q表示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t表示时间单位秒符号、电流的单位: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1C/s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换算式:1A =1000 mA 1 mA=1000μA 1A =106μA 台灯工作时的电流为的含义:表示每秒通过台灯的电荷量为

    二、怎样测量电流

    1、认识电流表

    ①作用: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②电路符号 圆圈内的A表示所测的电流用安培作单位。

    ③有三个接线柱,标了“—”或“+”表示公共的接线柱,另二个标数字的表示量程的接线柱。二个量程:“0~”“0~3A”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

    2、电流表的使用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将书P16电流表使用说明书详解后归纳为以下几个字。

    ①校零:使红色指针对准“0”刻度线。

    ②串联:只串不并,并则短路,因电流表电阻很小,相当于导线。

    ③正进负出:使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进,从“—”接线柱出。

    ④量程:估测或试触(从大量程先试,如偏角小则试小量程。)

    ⑤禁止:不允许把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

    3、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①看量程

    ②看分度值

    ③看指针向右偏了多少小格,用分度值乘以小格数就是电流表的示数。但记住一定要把单位读出来。练习读出下图11-3-2电流表的读数,若改用“0~3A”的量程结果又怎样?

    4、用电流表测电流

    在活动3中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接入电流表,用不同的量程正确读出读数;比较读数的不同,知道用哪个量程测量会使结果更准确。注意:在电路电流不超过的情况下使用“0~”的量程,读数会更准确。因为“0~”的分度值,“0~3A”分度值,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得的结果越准确。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

    初中物理教案 篇7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了解硬币(20分钟)

    1、 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 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 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分钟)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四、总结知识点 (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学习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难点

    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具与媒体

    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依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总结出4个,然后逐个进行探究。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先观看有关的视频(什么是声现象)。

    2、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些运动”的方法?

    观看视频资料(奇妙的现象)

    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

    1、提出问题:我的讲课声是怎样传到你的耳朵的?

    2、空气是气体,那么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3、固体是不是也能传播声音呢?

    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或把一个正在广播的收音机用塑料袋装起来,用细线吊着放入水的水槽中,照样也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引导学生做些小实验。

    桌子的传声实验:将耳朵紧贴桌面,另一同学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或摩擦,会听到清晰的声音。

    5、观看视频(声音的传播)

    声波:声音向外传播时形成的波(与水波相似)

    6、真空能是能传播声音呢?

    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思考问题: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如何进行交流呢?

    (三)声速

    1、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2、生活实例:距离不同的两个喇叭,我们听起来的声音是不同的,总感觉近处发声早。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找出传播最快的、最慢的传声介质,并总结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声速小于液体的声速,液体的声速小于固体的声速。

    4、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测声速

    我们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如果我们能够测出其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这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了。

    能听出。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学生动手做实验

    师生共同活动

    让学生回答感受

    观看视频

    通过空气

    让学生举一些固体、液体能传声的生活实例

    初中物理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发射,知道电磁波是横波

    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公式v=λf 也适用于电磁波。

    二、教学重点:

    有关电磁波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电磁场的知识,知道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即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电磁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电磁波的产生

    (1)普通LC振荡电路不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在普通LC振荡电路中,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器的极板之间,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在电磁振荡过程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在电路内部完成的,辐射出去的能量很少。不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2、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要有效地向外发射电磁波,振荡电路要满足如下条件:

    (1)要有足够高的振荡频率。

    (2)振荡电路的电场和磁场必须分散到尽可能大的空间,才能有效地把电磁场的能量传播出去。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造普通的LC振荡电路,才能使它能够有效地发射电磁波?

    师生一起讨论后,引出开放电路的概念。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就可以有效地把电磁波发射出去。

    3、电磁波的特点

    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与二者的方向也垂直。

    (2)电磁波在空间以一定的速度传播,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c=3.0×108/s

    (4)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就是电磁能的传播过程。

    (5)电磁波是物质波,真空中也能传播,能独立存在(与机械波不同)

    (6)具有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波的一切特性

    【例题】一台收音机的接收频率范围从f1=2.2MHz到f2=22MHz;设这台收音机能接收的相应波长范围从λ1到λ2,那么波长之比为λ1:λ2=___:___

    (三)布置作业:练习二(2)(3)做在作业本上

    初中物理教案 篇10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

    (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

    (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初中物理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