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的诞生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
  •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的诞生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

    发表时间:2022-03-03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的诞生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①19世纪70年代逐步走向高潮,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思想基础。

    ③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等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组织基础。

    ④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关心和指导。——领导基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二、第二国际:1889-1914

    (1)建立:

    ①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

    ②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它促进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2)活动:

    ①第二国际通过了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共产党指出了行动方向。

    ②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派同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

    ③“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大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国际瓦解。三、列宁主义诞生

    1、条件:

    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阶级基础。

    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组织基础。

    ④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

    2、俄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列宁主义的诞生。(1898年,俄社会主义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①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②领导机构: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

    ③从这时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④19xx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组织上正式决裂,成为俄国社会主义工党。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生阅读教材第76-78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设计:

    单元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教案

    一、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

    联系前面所学内容加以说明

    1、产生背景:①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法、德等国的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中(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xx年前后。法国工业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804-1848为起步和缓慢推进阶段,1848-1870为全面展开阶段;1820年代德意志工业开始活跃,1830年代迎来突飞猛进时期)从而引起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②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开始到19世纪初期的的捣毁机器运动,

    ③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2、代表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所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内容①:(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作用: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内容②:(局限性)但它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内容③:(局限性)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九世纪中期)

    1、产生背景:①社会经济前提: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①,即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②,即经济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更凸显了社会矛盾。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③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产生过程:

    ①理论初创:1846年到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正义者同盟。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他们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丰富完善:a、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①他们不仅创办报纸宣传革命,②还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b、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在英国活动,①在继续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②还结合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新的实践,不断吸取新的经验,不懈地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4、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洲经济的发展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


    一、概况

    二战后。亚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

    二、东亚和东南亚

    (1)概况:①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它们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②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跃实现工业化,引起世界瞩目。

    (2)新加坡:①独立:原是英国殖民地,1959年获得自治.后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1965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②经济措施: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③结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成为现代化工业国。

    (3)韩国:①60年代始,以五年计划确定经济发展日标。②大力引进外因资本和技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鼓励出口,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4)泰国、马来西亚等:80年代,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适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经济持续增长。

    (5)共同原因及存在问题:①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②问题: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经济发展风险增加。

    三、印度:①50年代以来,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②经过几十年奋斗,建立起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粮食基本自给,科技成就较大。③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问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四、西亚

    (1)特点:发展方式有差别,速度不平衡,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2)概况:

    ①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都是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②同西方国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斗争,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70年代以后,冲破了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的价格,增加石油收益;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同时,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

    ④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已迈人世界富国行列。

    ⑤伊拉克和伊朗是两个政治军事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70年代以来,两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因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较低,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损害了两国经济发展。

    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并认识其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农业

    实施余粮收集制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核心内容)

    工业

    全部工业企业国有化

    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国家实物配给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考点四】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成为“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并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强制实施。

    【考点六】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有关苏联解体的问题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a、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的诞生复习教案 万能通用篇】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