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陆地海洋知识点归纳相关教学方案
  • 七年级上陆地海洋知识点归纳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3-01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⑥北冰洋被欧洲,北美洲,亚洲包围。

    ⑦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亚洲和北美洲。

    ⑧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⑨四大洋中被五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⑩被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是非洲,欧洲。(七大洲中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分布在南半球的有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三.板块的运动

    1.魏格纳在大陆漂移说中提出了地球“活动论”的观点。

    2.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六大板块是: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Jk251.coM编辑推荐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教学方案


    一、知识梳理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点11:乘法与除法

    1.乘法法则

    2.除法法则

    3.多个非零的数相乘除最后结果符号如何确定

    知识点12:倒数

    1.倒数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注意与相反数的区别)

    知识点13:乘方

    1.乘方的概念,乘方的结果叫什么?

    2.认识底数,指数

    知识点14:混合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是关键,计算时要严格按照顺序运算.考试经常考带乘方的计算.

    知识点15: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概念?注意a的范围

    七年级生物上单元知识点归纳教案模板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①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如:草→兔→狐)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陆地海洋


    二、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模板


    第三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七大洲、四大洋挂图、拼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提问: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是谁?他进入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

    回答:杨利伟,蔚蓝色的星球。我们今天学习一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活动: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地球仪,用透明胶将地球仪一分为二(可选择任一方式),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回答:海洋大。

    讲述: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提问: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回答: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因此叫做地球。

    课件展示:大陆、岛屿、半岛等示意图。请同学们在地球仪找出任一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并说出其区别。

    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动: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小结:东半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西半球:南北美洲

    北半球: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半球: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

    赤道穿过: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活动:玩拼图,记轮廓。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学生积极参与,在拼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就请别的学生来纠正。)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海陆的分布,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半球上,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位置和轮廓特征。

    八年级生物上陆地生活的动物的教学方案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酸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ph值石蕊酚酞

    酸性

    中性=7紫色无色

    碱性﹥7变蓝色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13761.html

    【七年级上陆地海洋知识点归纳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