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李清照词教案六篇
  • 李清照词教案

    发表时间:2023-11-16

    李清照词教案六篇。

    新加入的教师需要准备好课堂上会使用到的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符合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原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作教案和课件呢?顺便提一下,我发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网络文章,主题正是“李清照词教案”。如果你喜欢美味的文字,一定不要错过哦!

    李清照词教案【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质疑问难。

    七、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质疑问难。

    四、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李清照词教案【篇2】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幻灯片1)

    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幻灯片2和幻灯片3)

    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幻灯片4)。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幻灯片6)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

    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幻灯片8)

    探讨明确: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幻灯片10)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

    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幻灯片19)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幻灯片20)

    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1、较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使教师的合适的指导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价值观建构、个性发展等有机结合,使经典作品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了。

    2、课前能布置有价值的预习(寻找问题),这是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思考结果呈现,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颇有价值的预习。课堂上,能根据时间的有限性,使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等基本上做到恰到好处、见好即收,从而保证了课堂效率。课后作业中,有让学生继续深化思考的题目,使学生的学习得以延续——而且是与生活相沟通、与生命完善相融合的深度延续。

    3、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还是显得不够理想,主要是针对性和深度、灵活性、艺术性不够。因为所面对的已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分清什么是廉价的表扬、什么是有分量的激励,他们能感到什么是敷衍性的搪塞、什么是真诚的回应。相当长时间以来,语文课堂冷漠化现象相当突出,原因很多,但课堂上缺乏真诚的师生交流及感情互促互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此中,教师的冷漠恐怕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想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对学生真诚而经常的激励,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激励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中的一种体现。在这方面,本人还很欠缺。

    4、课堂语言还有欠精练、欠流畅、欠艺术,应勤学苦练、力臻完善。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 ”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的婉约风格;过程和方法:诵读课文,鉴赏分析,比较探究;情感态度:感受《声声慢》的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回顾这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从学生课堂的表现看,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也较好,但是自我反省,还有很多不足:

    1、朗读不够教读古典诗文,一定要以读带动教学的进程,“读”,不仅是老师的范读,还有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读,但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读,必须让学生明白,“我读这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也就是“带着问题读课文”,而我在讲课时,没有处理好这一点。学生读懂了,读透了,方可进入诗的意境,然后,学生们才可带着感情读出韵味来。

    2、在“写愁”步骤中我要求学生从词中找出相关描写愁的意象并进行分析,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作者宣泄“愁情”的切入口,在教学中更利于操作, 但却无形中削弱了对整体词句的品读,使词作的分析有些支离破碎,“愁”的深度和浓度都变浅、变淡了。因此我觉得诗词的赏析一定不要驾空,意象的品读要融入具体词句,边读边品,每分析完一个意象,应用精炼的总结性语言帮助学生提升对此意象的把握和其与全词的内在联系。不宜纯粹脱离感情基础去找一些景致。

    3、课堂内容的安排还是有些多,使得以上环节不能充分展开。

    所以另外一个班开始重新整理思路,确定从以下三个对比点入手:

    1. 《声声慢》与《乡愁》比较。突出意象对表达诗歌情感的重要作用。

    2.《声声慢》与《如梦令》比较,借以明确李清照创作的两个阶段。

    3.《声声慢》于《醉花阴》比较,让学生分析“愁”的不同层面。

    李清照词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 〈〈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

    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引导:其实,愁是李清照词中常见的字眼,老师从李清照词中选取了几句给大家,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咀嚼品味,进一步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愁绪

    1、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李清照词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

    走近李清照:

    1、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2、李清照大事记: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3、代表作品:

    (1)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李清照和“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三、诗歌赏析对比鉴赏,“愁”之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走近《李清照词两首》,来感受一下这两首词分别写出了什么情感?这情感有没有异同点?

    (一)找出词眼: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试在词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眼。(愁)。

    这两首诗词都写“愁”,究竟愁情有何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

    (二)走进《醉花阴》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学生朗诵展示。

    2、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愁?

    3、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写作此词的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愁。)

    4、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5、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6、问题探究: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概括上下片内容。

    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三)走进《声声慢》

    如果说《醉花阴》抒写的是早年相思之愁、甜蜜的愁、离愁、闲愁,是闺愁;那么这一首词抒写的是怎样一种“愁”情?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2)学生朗诵展示。

    同学们已经体会到《声声慢》的愁情了,那么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2、请同学们找出直抒胸臆的词句。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愁,具体指哪些愁。本课是自主学习课程,下面就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赏析这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赏析“愁”

    A、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B、学生展示(展示中老师点拨总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容易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些愁都源自国破之悲。

    C、在分析鉴赏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再诵读这首词,深入地体味李清照无限愁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研究,品味意象

    1、那么李清照是怎样表现这种愁情的呢?她是借什么来营造这种氛围的?

    找出本词出现的经典意象:

    淡酒、秋风、大雁

    黄花、梧桐、细雨

    2、分组讨论整理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总结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1)有关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师生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雁”意象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3)“黄花”意象的句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4)有关“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

    (5)有关“秋风”意象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之物

    (6)有关“雨丝”意象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结论:雨丝,即愁丝。

    五、对比鉴赏

    《醉花阴》闺怨之愁(离别、相思)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六、课堂小结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充满一种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词人塑造的,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她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这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七、赏析音乐,深刻体会李清照诗词之美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体会李词的诗情画意的氛围,让生更深刻地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八、课后作业

    1、整理总结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2、背诵,默写

    3、查找总结李清照的相关知识

    李清照词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意象的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挖掘词中意象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2、通过两首词的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和“国破家亡之愁”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中华文化长廊中,宋词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无论是“大江东去”的豪迈,还是“执手相看泪眼”的婉约,都让人为之留连,为之感叹。徜徉其间,许多词坛巨匠与我们擦肩而过,苏轼、辛弃疾、柳永,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就是李清照,她在文学上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去了解她的人生,去感受她词作的魅力。(投影题目“走近李清照”)

    (二、)投影教学目标。

    (三、)复习学生初中曾学习过的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让学生齐声背诵后投影全词。

    提问以下问题:

    ①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愉悦欢快)

    ②词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这种感情?(沉醉、兴尽晚回舟、争渡)

    ③为什么词人此时这么愉快?(投影李清照前期生平简介,可知词人生于仕宦家庭、书香门第,生活富裕,衣食无忧,再加上文化熏陶,所以处于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词作。)

    (四、)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

    提问:歌词化用了李清照的哪首词?(《一剪梅》)

    投影全词,让学生诵读后提问:

    ①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愁)

    ②那些语句直接表现出这种情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③产生这种闲愁的原因是什么?(相思,闲愁—相思之苦)

    ④结合贺铸在《横塘路》中对闲愁的一句精彩的描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体会李清照的闲愁。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雨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多、轻、绵长,它不深沉,不凝重,而李清照的相思之闲愁也像这样,不是凄苦的,沉重的,而是像烟草、风絮、梅雨一样又多又轻又绵长的,从情感上看是微带些苦而又有些甜的。

    ⑤词人借助那些意象来表现这种相思之愁?(学生讨论,选代表发言)选用的意象有:红藕、玉簟、落花流水、锦书,雁、月。引用李白、杜甫等相关诗句和织锦回文诗的典故,深入分析月、雁、锦书这几个意象的传统意义和审美特征。

    得出结论

    作者用红藕香残,玉簟生凉的凄清之景来表现丈夫不在身边的孤独愁苦,用锦书、雁、月寄托自己的相思。词人在月满西楼之时,抬头望见南飞的大雁,希望有丈夫的锦书寄来,于是就有了雁足传书的遐想,可是雁字空回,锦书却无,思念之情更浓。于是有了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形象的表现了作者难以排遣的愁绪。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婚后生活应是十分幸福的,投影婚后生平简介。

    (五、)讲解《声声慢》

    ①投影全词。

    ②配乐朗诵。

    ③学生诵读。

    ④提问以下问题。

    A、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愁)

    B、和上一首词中的愁有何不同?(更凄怆)

    C、那些语句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问题一:引导学生揣摩此句中词人的心境。问题二:分析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问题三:分析叠词的作用。第二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合李白、李煜、秦观写愁的诗句来比较,得出结论:这些愁虽也很沉重,但还可以用具体的形象形容出来,而李清照的愁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可见愁情之重。)

    ⑤为表现作者这种深重的悲愁,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让学生讨论后,用自己的话描述意境)

    A、借酒消愁(师点拨:酒并非淡,只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过心愁,可以说是“借酒销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B、抬头望雁(师点拨: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又牵动了她无限的愁思,那大雁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已不在,不禁悲从中来)

    C、黄花满地(师点拨“憔悴”:既指花因无人采摘自开自落、枯萎凋零的状态,又指词人因过度忧伤而憔悴不堪。词人看到那将要凋零的花瓣就像孤苦飘零的自己,想到此,不禁黯然神伤)

    D、守窗盼黑(师点拨:怎生:怎样。守窗:表示无人相伴的孤独。盼黑:表现触景生情的痛苦)

    E、梧桐秋雨(师点拨:挖掘梧桐这一意向的内涵。梧桐:秋天万物凋零,最容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表现孤独、愁苦、失意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梧桐树,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雨丝象征愁思,梧桐细雨正表现作者剪不断的愁绪。

    小结:作者因为心情凄怆,所以饮酒无绪,望雁伤心,无心摘花,只盼天黑,那作者的人生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会有这样的愁苦,我们再来看看她晚年的生平(投影)。由此可见: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作者被迫南渡,丈夫又去世,作者只身飘零,生活贫困,她的愁有:亡国之痛,丧夫之悲,沦落之苦。她身上有如此多的苦难确实是非一愁字能形容。

    (六、)正因为词人有如此的人身经历,所以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①前期主要反映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美满生活,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同丈夫的相思离别之情。词的风格清丽婉约。②后期主要写她在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国破家亡的凄惨心情,词风变得凄婉低沉。但此时期的词由于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动乱生活,社会意义扩大了,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七、)总结:这就是李清照,著名散文家称之为“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她以她凄美的词风,打动了无数后人。国破家亡,痛失爱偶,只身飘零的不幸遭际使她的艺术才情升华,创造了无数让人们享受无穷的艺术珍品。斯人已逝,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首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孤独的美神。

    (八、)作业:李清照能把无形的愁写的这样富有感染力,课下同学们也写一段描写自己愁绪的文字。

    李清照词教案【篇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过程与方法: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与《醉花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词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宋词的“气”,丧失宋词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经由形象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情。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作者的灵魂。同时注意让学生质疑探究——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列出疑难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疑,达到掌握词作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目标。

    质疑探究后,出示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如何解读“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问题,发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对重点意象的一致认识。

    教师要相机点拨——上述三种方法,还不足以帮助学生把握艺术特点。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叠字的巧妙运用,这些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效果会很好。

    五、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

    (一)、新课导入

    因为《醉花阴》在前,以别的方式导入本课都比较多余。直接以南渡为切入点,讲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将对她的创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他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怀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活动1:聆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导:你听懂了作者的`倾诉吗?她在向我们倾诉什么?

    活动2:学生交流听读体会。

    活动3:学生自由诵读诗词,整体感知词意。

    诵读要求:连读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活动4:抽查学生诵读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活动5:学生就诗词内容质疑,师生互动解疑。

    (三)感悟词意,把握情感。

    1、这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其余为间接抒情。

    2、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

    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与点拨: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最后,教师点评并板书。

    愁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六、课堂小结:《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离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性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最后,师生配乐同诵,二胡独奏《长相思》

    七、延伸拓展:结合柳永词和李清照词,谈谈自己对婉约派词的感受。

    参考:婉约派词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词调蕴藉,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和谐婉约,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八、作业:

    必做题:查阅资料,摘录带有“梧桐雨”“黄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诗句,至少十句,写到读书笔记上,并与同学分享;

    选做题:将苏轼或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比较,体会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

    一堂课在配乐师生同诵中结束。

    【李清照词教案六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