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七单元教案
  • 小学七单元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12

    小学七单元教案。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师制定教案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们对众多资料进行了筛选最终呈现这篇“小学七单元教案”,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流程和资源!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6的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再让6人到前面来。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各自做题,把得数填在书上,共同较对。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A6个2相加是多少?

    B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去观察图再进行讨论并集体讨论。

    5、课堂作业,做想一想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业设计:

    1、62=36=64=65=

    46=66=56=63=

    2、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2

    第四单元教案

    11、长 征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意思,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讲述(介绍时代背景): △讲读第一、二两句。

    4.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

    (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5.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6、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7、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8、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9、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出豪迈、等闲、藐视的意味)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0、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释“逶迤”,山势这样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连绵不断。

    5. 两个句子都是写山

    五岭写山岭之长,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6、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7“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8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9、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0、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11、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请你们听一段录音。

    12、放录音:

    1935年5月有,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怎么办?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请你们继续听: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3、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4、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15、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16、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男女生轮读,再齐读三、四、五、**句。

    提示: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对的,非常整齐。指名读。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讲七、八两句。

    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指名读。齐读。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朗读全诗。指名读。

    四、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出示小黑板,先默读一遍,再轮读。)

    师: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生:没有,从来没有的。

    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 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女: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结束: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长征》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大家课后进一步体会。

    12、一夜的工作

    教学提示

    1.本课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个、两张、一盏、一杯、一小碟„„这些数量词突出了总理办公室陈设简陋,说明总理生活简朴。

    2.本课教学中要抓住作者感情这条线索。本文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总理无限的热爱与敬仰,达到了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自豪的真挚情感。要在分析中让学生产生共鸣。3.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加强理解,通过朗读激发情感。1

    一、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课文记叙了在建国初期,作者送稿件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目睹了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歌颂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的是平平常常的事,说的话,都是普普通通的话,全文没使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句子,几乎没有任何铺陈、点染。作者怀着对总理深深的敬意,用质朴的语言,对总理一夜的工作,做了真切的描写,读起来,有真情实感。作者对总理敬仰、赞佩之情,充盈于字里行间,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作者亲眼所见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学习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学习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事例写人的写作方法。能根据文章的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生字新词,能辨析“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几对词语的意思。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地听写最后两节课文。

    三、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意思,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划分段落,学习第一大段。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从前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写周总理的?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本文的作者是何其芳。(简介,略)他整理了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作的报告,并送总理审阅。(简介第一次“文代”会,略)。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生字正音:朦胧(ménglóng)咨询(zīxún)浏览(liú)

    (四)指名读全文。要求大家思考: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用节意归并法分段,可以分成几个大段?各段主要写了什么?总结各段的段落大意。

    读后学生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发言。

    (五)学习第一大段,指名朗读。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请总理审阅稿子)

    归纳: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下文的起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第二、三大段。2.总结全文。

    教学进程:

    1.指名朗读第二大段,这一大段主要表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你能从第三大段中,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说明吗?(第三大段写的“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说明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精神)

    2.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表现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的?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从三方面表现的:(1)工作的时间长。“今晚上”,“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说明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同时点明了课题。(2)工作量大。“厚厚的一叠文件”要一夜批完。(3)工作认真,效率高。“一句一句地审阅”,边看边画,还写到他“不是„„而是„„有时„„有时„„”强调了总理工作十分认真。他边看边思索,边想边问。一夜工夫,看完了所有的文件,由此可见总理工作尽管十分繁忙,但却那么仔细,那么认真,一丝不苟,效率很高)

    3.进一步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总理生活十分简朴的?(从两方面写的:

    (1)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2)从总理工作后吃的东西)

    课文是如何进行具体描写的?

    (极其简单:“极其”二字强调整了“简单”的程度。这句总写印象。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些用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工作条件,确实太简单了。在高大的办公室里,安放着这样少,这样简朴的用具,似乎不大相称,但就从这不相称中,反映出了办公室主人简朴的生活作风,写“物”正是为了写人。如此而已,收拢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办公用具简单,流露出作者感慨、赞佩之情。

    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后,喝的是一杯绿茶,吃的是一小碟花生米。作者反复强调了花生米很少:“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说明它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突出了总理生活十分简朴,令作者难以忘怀。)

    4.在这一大段里,除重点写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外,还表现了总理什么高尚品质?请你举例说明。

    (总理自己彻夜工作,却叫作者“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总理是多么亲切,多么关心别人。总理“招呼„„备咨询的意思。”反映了总理谦虚,工作严肃认真。作者告别站起来时,把小转椅上面的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这一细节的描写,反映了总理是那么细心,那么一丝不苟;这样的小事,他也不随便假手他人,又可见总理是多么的质朴,多么平易近人)

    以上几点,在这段中虽不是作者所着力要描写的,但这些内容穿插在文中去写,就更加完满地写出我们的周总理可亲可敬,真实可信。朴素自然的描述,引起读者共鸣)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一段。

    归纳:本段写了作者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从他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分量、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反映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又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和他劳累了一夜所吃的东西很少,反映出他生活十分简朴。作者细致、具体、生动的描述,使读者对周总理不由产生敬仰之情,这就为下一段作者抒发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大段。

    1.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发出什么赞叹?

    (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正是作者一夜所见,它表现了总理身上极为宝贵的品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为什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

    (总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感情激荡,不能自已。他想让全世界都听见他诉说的内心感受,他为我们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无限的幸福、骄傲、自豪)

    “一夜的工作”,“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强调了总理工作劳苦,由“一夜”写到“每夜”,可见总理为国家、为人民真是鞠躬尽瘁啊!)

    课文最后用了什么句式结束?有什么作用?

    (以反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抒发了对总理无限敬仰的强烈感情。文章虽结束,但作者起伏激荡的心潮,仍在读者心中回响!)

    2.指名朗读全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

    3.讨论、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1)本文简短但内容却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生活、工作的片断,写出了总理崇高的精神,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是十分浓郁的。

    (3)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中心,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简略。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词。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柜台里文具很多()。

    (2)清晨,大街上的来往车辆很多()。

    板书设计:

    13、我的战友邱少云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1、诵课外选编的四字词。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有关词语。练习讲述故事。

    3、选择一个话题演讲。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四字词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二、背诵四字词。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默写四字词。

    四、阅读短文《画龙点睛》。

    1、导语激趣

    2、在成语的王国里,不仅成语的故事多,而且许多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呢,《画龙点睛》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3、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要求(1)短文 讲了一件什么事?(2)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4、练习讲故事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语

    同学们,老师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不仅越来越懂事了,而且对于周围的人,有自己的看法,多好啊,这就是长大了。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如何?

    二、拓展一下思了路,选择话题

    1、谈话引入主题

    2、演讲要求

    3、学生演讲,评议总结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四、练一练

    把前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成比。

    五、全课小结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4

    课题:《买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调查统计,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爱看课外书,老师想买些书来丰富我们的图书角,你们说老师要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老师总结。

    二、问题探究

    1、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你们认为怎样调查?”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后, 确定一种方法进行。

    2、整理数据:

    活动1——涂一涂。

    活动2——填一填。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劣。

    3、分析统计数据,说一说“从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认为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是为做决策服务的。

    三、体验感悟

    我们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并能够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学得都很棒!每人得一个“调查小明星”的奖章。

    四、实践应用

    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活动——说一说。

    2、小组活动——小调查。

    3、调查小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

    调查完后,要对你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五、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时间吗?明天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学。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买书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独立填写:

    类别

    故事书

    漫画书

    连环画

    人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采取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己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己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八、教师总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

    九、板书设计:

    盘古 开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②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③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④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交流各自的发现,为信科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咋们注意看第一幅情境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12+9=21(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真棒!

    2、师:看第二幅情境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

    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生:1盒水彩笔15元,那么20—15=5(元),应该找回5元。

    3、师:说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在组织汇报。学生所选物品只要是两样且总价没有超过30元都可以,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4、师: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么付钱?先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即使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两种:

    ①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5元。

    ②我可以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正好是5元。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说得很好。

    5、师: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就是计算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用减法计算,72—68=4(元)。

    师:思路很清楚,说得非常正确,真棒!继续努力哦!

    6、师: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小组代表汇报提出的不同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组织交流想法及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钱?用加法

    应找回多少钱?用减法

    如何付钱?凑钱数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1.师:(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2.对口令游戏:10的组成。

    你说1,我说9,

    你说2,我说8,

    我说3,我说7,

    你说4,我说6,

    你说5,我说5。

    3.复习20以内9的进位加法。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最快。2加9等于?4加5等于?

    [10的组成和分解是学生口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中破十法的基础,而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口算十几减9的算减相加的基础,而口算又是笔算的基础,为了把基础打牢,我一开课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对口令、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十的组成、分解。既复习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4.创设情境。

    师: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提个数学问题吗?

    设难置疑,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a.课件演示新年游园会的活动。

    b.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学生从游园活动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活动提问题。有说套圈的。本来有16个圈,小朋友套中9个,有几个没有套中?有说买气球的。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被小朋友买走了9个,还剩多少个?还有说猜谜的。原来有14个谜语,猜中了9个,那有多少个没猜中?)

    我想请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6-9=715-9=614-9=5)

    c.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d.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板书课题。)

    [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游园会,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2.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探索。

    a.分组探究。

    ◆师:这三道算式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们四人小组任选一道来研究一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助研究。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

    b.汇报探索成果。

    ◆师:哪个组能第一个派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组算哪道题,怎么算的?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皮卡丘夸大家真是棒极了,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它想问问大家你喜欢哪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是有差异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生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我尊重学生的差异,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游园活动提出数学问题,任选一道题进行研究、进行计算,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算法。

    a.师: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几道,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b.师:你会算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c.师:你算哪道?怎么算的?

    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计算精灵算式。

    a.师:皮卡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精灵算式,你想上来摘哪道就摘哪道。

    b.拿到算式的学生进行计算。

    c.师:皮卡丘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能把算得这么快的秘诀告诉大家吗?

    2.走迷宫。

    a.师: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帮助皮卡丘找到回家的路。

    b.展示学生作品。

    c.师:□+9=□还有不同的填法吗?把你想到的填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3.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九,你发现十几减九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话的含义。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2、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及课文朗读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2、你能说说《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尽量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①板书课题及本文的重点内容。②指名说。

    二、快乐旅行,多味体验。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2、同桌互相读一读刚画出来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②谈自己的体会。③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

    (课件2,出示句子1):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品,可以让他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① 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

    ②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

    (课件3,出示句子2):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①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课件4,图片)

    4、是啊,在登月的途中,宇航员们的工作、吃饭、休息都跟我们地球上不一样,让人感到有趣,可仅仅是有趣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不便、艰辛)

    5、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让再我们一起来看看登月途中的实况,好吗?(课件5,视频录像)

    6、看完了录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写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工作、吃饭、休息时的句子,读出他们登月时的有趣,读出他们工作的艰辛。

    三、再现历史,加深体验。

    1、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准备着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你们的心去默读、去体会,看看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①自由批注②集体交流。(根据回答,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终于”、“心驰神往”等词谈感受。

    ③换位思考: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假如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④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2、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1969年7月16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3、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四、阅读交流,做客月球。

    1、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到了什么?小声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很有开发价值)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课件8)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3、1969年7月19日,人类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随后,不断有人登陆月球。,我国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⑴(课件9:视频录像。)⑵看了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①自由说一说。②写一写。③指名读。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9

    习作指导:

    1、明确本单元作文题写作内容:想象作文。

    2、启发学生思维,从三大空间引导学生有序的想、帮助拓展横向和纵向思维,横向展开画面,纵向展开情节。(强调:想象要大胆,但也要合情合理才行。)

    3、明确写作人物与重点:谁?如何生存?

    4、确定主题。

    5、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

    喔师告诉你:

    1、开头:好的开头能够迅速的抓住读者的心,特别是历险类的想象作文,别具一格的开头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令其对故事感兴趣。常用的开头方式有:作文三期里学到的白描、声音、悬念等。

    2、内容:

    1)谁:可以运用到五期所学的角度:我是自己,我是第三人称。

    2)故事:生活空间:可以是生活中的经历,在旅途中迷路了。

    知识空间:可以借鉴读过的历险故事或看过的电影、探险节目,如《鲁宾逊漂流记》、《探索发现》等。

    想象空间:荒岛在太空中或童话故事中的。

    3)写作重点:

    在岛上见到怎样的景象?发生了哪些难忘的事情?碰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去克服的?

    这部分可以用到一期所学到的细节描写:如景物、心理、动作、神态、目光、声音、肖像等描写。在写好细节的同时,要确定好文章的情节,可以用到阅读A中所学到的一波三折的方法。

    3、确定主题:可根据五期学的十大主题来确定。(亲情、友情、环保、哲理等)

    习作提纲:

    荒岛生存记

    1. 开头:

    1)浪花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响声。前方是乱石野草,一片荒凉……这是在哪?

    2)当**正准备回到自己的国家时,可是很不凑巧,他又不幸被巨浪冲进了一个巨大的岛峪。

    2. 故事发生的地点。

    3. 人物的表现,看见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克服?

    4. 结果。

    1)、意外结尾: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这场梦中的惊险旅程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想象结尾。

    优秀习作欣赏:

    荒岛生存记

    我周游了四个国家后,找了七名水手陪我回英国,可我心中总有点不舒服,像缺点什么似的,我便下令:我们再在水上漂七八天吧,好好享受这美妙的时刻,不得违抗命令!“在旅游在方面,我可是”霸道主义者“,我行我素。

    我哼着欢快的曲子,突然我好像晕了过去,又醒来,发现自在躺在荒岛上,那儿什么也没有,只有几根屈指可数的粗树干倒在地上,上面全是树枝和枯萎的树叶,船只散了,水手失踪了,我几乎绝望了。咦?我怎么在这儿?我想了想,哦,想起来了,原来是一阵大风吹来,我们的船开始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顿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袭卷而来,让我们措手不及。后来,我便在颠簸着晕了过去。就到了这儿。

    我饿极了,跑到已经变成废墟的船边找吃的,如果没有,就找些有用的东西。我翻了那些废墟,只找到了一把小刀。我失落地看了看天空,现在,即使再蓝的天空在我眼中也是灰暗的。

    我看了看海,突然,眼前一亮,是一条鱼在游!我忙上前把它捉住,唉,一条鱼来之不易啊!我把它放在岸上,可我怎么才能把它吃掉呢?总不可能生吃吧。这时,我看到了小刀和树。我用小刀把一棵树的树枝弄下来,再把它一头削尖,把鱼插在上面,再把另一根树枝削尖,在另一根树枝上摩擦,这是最原始的办法了,过了二三十分钟,火起来了,我开始烤鱼。又过了几分钟,鱼烤好了,我饱餐了一顿,便睡了。

    第二天我搭“房子”了,因为在地上睡觉实在太不舒服了。我用小刀把树锯成一节一节的,这足足花了我五个小时!原生态的“房子”盖好了,终于可以睡了。“咕咕”,我的肚子开始叫了,我可不能守株待兔,我下水用削尖过的树枝捕鱼。唉,鱼不好捕,两个小时,才三条鱼。我干脆不捕了,开始生火,快生好时,有一架直升飞机降落了。原来,我生火时冒了烟,刚好有直升机路过,看到了烟,便下来看看。得知我的情况后,他们把我送回了英国。

    荒岛生存记

    格列佛游历了苏门达腊,又游历了大人国、小人国,最后还游历了新西兰。

    游完了新西兰后,突然,海面上狂风大作,波涛汹涌,不时打起一个巨浪,最大的有四丈高,船一会儿被卷到浪尖,一会儿被卷到浪谷……格列佛心想:这下肯定是九死一生,难道我会死在这里吗?不行,我一定要逃出去!于是,格列佛开始向海浪斗争。忽然,一个大浪打过来,船被打翻了,格列佛马上抱住一块船板,在海上飘着,这时,一只海豚游过来,把他送上了岸。

    当格列佛艰难地从沙滩上站起来时,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这是一个荒岛, 岛上满是灌木丛和野草,一片森林望不到边,这时,灌木丛里传来一阵阵的狼叫,格列佛着急了:我怎么在这个荒岛行生存下去呀!我得马上想办法。

    格列佛正在努力想办法,这时他的肚子开始唱歌了。他看到一棵椰子树,上面长满了椰子,看着看着,口水流了下来,可是他没有了爬树的力气,便拿起一根长树枝,把椰子砸开,喝光了椰汁,他有了一点力气。他拿起两块石头互相砸,石头撞出了火花,他点燃了野草,他又开始钻木,使火更旺了。他又摘来各种各样的野菜在火上烤着,给自己做了一份“野菜饭”。

    夜幕降临了,格列佛心想:我可不能和野兽一样睡露天,那该怎么办呢?我给自己搭一个帐篷吧。于是,格列佛用目光当灯笼,砍来树枝,割来野草,用树枝支好帐篷,再用野草一盖,帐篷就做好了。晚上,格列佛躺在床上,忽然,几声狼叫声传进了他的耳朵,他打开门,只见几只狼正瞪着绿色的眼睛看着他,格列佛马上拿起石头点燃了野草,狼吓了一跳,马上逃跑。狼就这样被格列佛赶走了。

    第二天清晨,格列佛找到了一个山洞,里面有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狗,,原来这条小狗本来是在一条船上的,后来船翻了,船长和这条狗游到了这个小岛上,船长逃生时,忘记了小狗,把它扔在这个山洞里。格列佛把小狗抱到自己的茅房里,给它喝椰汁,吃野菜,,马上小狗就恢复了元气,小狗成了格列佛最好的伙伴。

    格列佛开始做武器,他把木头削得尖尖的,做成长矛,白天和小狗一起出去捕野兔 ,晚上就烤火吃野兔,过了一段时间,小狗长大了,格列佛也变强壮了。一个月后的一天,一架直升机飞过,格列佛拿着衣服挥着,但直升机没有发现他,他伤心极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一艘轮船经过荒岛,小狗叫着,格列佛挥着衣服,船主发现了他们,便把他们救走了,格列佛终于乘着船回到了家。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10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过去是选学内容,现在是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在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教材编排了四道例题和两个练习,例1和练习十五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例2至例4以及练习十六教学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

    1.以百分数的知识为基础,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1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理解这张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用五个扇形分别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于五种地形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个扇形的大小不同。教材及时指出,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它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这一步教学,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第二步根据已知的我国国土总面积,利用扇形统计图里的数据,分别算出五种地形的面积并填入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由于计算比较复杂,所以使用计算器。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理解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并利用这些百分数进行相关的计算,不要求学生制作扇形统计图。练一练和练习十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了两方面的练习内容。一是从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数据出发,进行分析与解释。如练一练第1题看图说出7月份哪项支出最多。第2题从我国的国土只占世界的7%,人口却占世界的22%,想到我国人均占有的土地比较少,人口密度很大。练习十五第1题通过对应数据的比较,判断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二是看图估计或计算,如练习十五第2题根据拼盘里的花生米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估计其他干果各占面积的百分比。第3题分别计算我国四个海域的实际面积。

    2.联系现实的素材,教学众数和中位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由于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所以众数反映了这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教学众数,要让学生领会众数的意义,学会在一组数据中得出众数的方法。例2用表格呈现9个学生每人用20粒黄豆种子做发芽试验的结果,先看表在括号里填数,感受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有5人。然后把9个数据依次排列,指出17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学这一段内容,首先要形成正确的众数概念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在发芽结果的数据中,17出现了5次,1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5是它出现的次数,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不是5。其次要知道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管这个数出现了几次,只要比其他数出现的次数多,它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例题还要求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联系实际比较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体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众数。

    第79页练一练第1题通过找出一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巩固众数概念和求众数的方法。第2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了众数,鞋店上周销售皮鞋中,25.5cm这个尺码的皮鞋售出的双数最多,25.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进货时要多一些这个尺码的男鞋。练习十六第1题配合例2的教学,男生身高的众数是153,女生身高的众数是148,10名男生里3人的身高是153厘米,10名女生里5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所以说女生身高的众数更能反映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即更具有代表性。这就是众数作为一种统计量,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时能起的作用。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中位数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才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材编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这两种情况。

    例3要求学生评价7号男生的跳绳成绩在这组同学中的位置,有的学生可能根据算出的平均每人跳117下,认为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有的学生可能把7号男生跳的下数与其他男生比较,得出他的成绩是第三名。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比较。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例题先教学中位数的知识,指出把这组数据按大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既揭示了中位数的含义,又讲了求中位数的方法。再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看到尽管他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却比中位数大,在这9个男生中的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初步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统计量。例题还要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多得多,这是由于2号和8号男生的成绩十分突出,远远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数,他俩的优异成绩使男生跳绳的平均数大了,而多数男生的跳绳成绩都低于这个水平。所以,如果一组数据里存在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极端数据,平均数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这时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更合适。

    例4求10个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教材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并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求这种情况的中位数的方法。然后把各个女生的成绩分别与中位数比较,体会用中位数能评价每个数据在整体里的地位。

    练一练的教学不能偏重于求平均数和中位数,要把时间用在第(2)、(3)两个问题的讨论上。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中,有两个数据比其他数据小很多,所以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用中位数代表9个家庭的住房水平比较合适。练习十六第2题的数据中,A飞机的飞行时间只有8秒,比其他飞机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数表示这8架飞机的飞行水平。如果A飞机不飞,其他飞机的飞行时间虽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平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近,都能代表这些飞机的飞行水平。第3题公司的经理、副经理的月工资比其他员工高出很多,教材让学生分别算出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平均数比中位数、众数大得多,应该用中位数或者用众数来反映这个公司的工资水平,进一步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应用。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11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王红丽(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施单元整体设计,体现灵活开放"这一教学理念显得尤为关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相应地解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学生构建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单元整体设计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挖掘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计单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规划单元教学时间的整体性,实施单元作业的整体性的教学手段和谋略。实施单元整体设计教学,主要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以单元为备课的基本单位系统的设计教学,整体处理单元教学内容,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是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一、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理清单元整体目标与模块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最重要的是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当前的上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基本围绕某一主题按单元编排,单元内不同课时的内容虽然在形式上各具风格,但它们一般多围绕单元话题展开,因此各课时之间存在着关联。这些关联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各版块之间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同一单元中的几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产生整体感,并围绕话题有效地建构相关的语言知识体系。单元目标有课时的纵向目标的连接和延续,也有横向目标之间的交差和互补,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立体的.目标网络,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目标紧紧地围绕在一起,达到教学目标。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语境中学习词汇always,usually,often,visit,sometimes, never.2.在语境中熟练运用句型: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grandparents?询问他人日常行为活动。运用句型: I usually play chess with my grandpa.来表达日常的行为活动。3.掌握字母组合sh的发音。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答问题、朗读对话、对话表演、听说结合、阅读等方式带动对核心词汇句型的感知和理解,在所创设的日常活动的情境中运用本单元目标语谈论与家人的日常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Love my grandparents."的主题情景中体验亲情的美好,进一步巩固本单元语言,并渗透爱的教育。基于以上单元目标进行分课时教学目标设定:通过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和单元课时目标的设定,让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清晰地把握在基于单元目标中单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上每一课时时目标非常明确,从而实现课课连接、课课递进的要求,以达到完整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语言的整体效果,最终使学生在不同课时中获得了不同的语用体验,积累了学习经历,提升了语用能力。二、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小学英语(上教版)教材围绕某一主题分四个模块编排,每一个模块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由若干栏目组成,每个栏目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有些侧重词汇、句型,有些突出语篇,并在各单元中提供了各种活动形式也风格迥异,但围绕同一模块主题展开的单元间的教学内容必定有所关联。这些无形的关联把看似分散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整个模块、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产生整体认知感,利于建立言语习得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朱浦老师指出: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关注同一主题的话题的关联性;区分单元文本与单课文本的不同特点;单元目标的设定要重情感体验、重运用;关注单元内容的整合下的学生能力的体现。1.各栏目内容互相整合小学英语(上教版)每个单元中各个栏目有所侧重,有些以词汇和句型为主,有些侧重语法、语音等,围绕单元主题,设定课时话题,根据话题整合各栏目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2.合理调整单元教学内容基于学情,基于教材,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创设学生喜爱的话题语境,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增加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常用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方法就是再构文本,把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再处理的再构过程,使得它成为一个具有情境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意义上的文本语段。()下面以上教版五年级小学英语Unit 4 Grandparents为例来说明。三、基于单元整体的板书设计随着英语整体教学研究的推进,现在的板书往往更加关注整体,使板书呈现语义功能。现代板书具有以下作用:通过板书可以知道本节课的重点词语和新授词语,通过板书,能知道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通过板书可以语用输出。以牛津英语6B Module 3 Unit 2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 第二课时板书为例:以上板书设计体现了三"语"整体设计。以教材整体内容为语量基础;以语言整体内容为语境基础(设计的语境必须用教材的语言);以语义整体内容为语用基础(用话题来体验)。四、基于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现在的作业不是停留在机械的词语抄抄写写上,而是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语言训练,形成语言技能。因此,依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在作业方面注意和课堂教学保持一致,注重语言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形成。如,学习了"Going to school"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上学的方式并在基础上开展"绿色出行"的倡议书活动。"Family life" 布置作业让学生记录家庭成员周末所做的事情,在班级中交流家庭成员的周末生活。以上作业设计能实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的转化。学生通过作业能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技能内化为综合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去应用,并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让学生在交流中实践、体验、分享、激励,激发自主学习兴趣,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小学七单元教案 篇12

    总课时数: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总课时数: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小学七单元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