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台阶教案
  • 台阶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14

    台阶教案。

    想要深入了解“台阶教案”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吧。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 教学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情况来衡量。建议你将这个网站推荐给需要学习的朋友们!

    台阶教案【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教学目标简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激情导入:3分钟(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重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协作质疑:15分钟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品味赏析:10分钟

    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同时课件演示父亲重修台阶的情景,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理解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为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五)拓展迁移:4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父亲,要求抓住父亲的特点,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师生小结:2分钟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设置:1分钟

    摘抄赞颂父亲的文学作品,推荐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2、教与学多边活动安排

    每个教学环节都尽量安排合作探究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注意对问题分层次整理,给每个学生机会,以提高其自信心。

    3、重点难点处理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可以用“三问”

    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一问: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二问: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三问: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4、教学手段的采用

    在理解父亲形象的时候,播放背景音乐,同时放父亲修台阶的课件,引起学生共鸣。

    5、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老屋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

    九级台阶新屋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台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反复地品味,有感情朗读。

    ②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生活的艰难,感受父亲的品质,培养对人、对事的悲悯之心。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用劳动证明自身价值赢得尊重的愿望及作者对父亲饱含敬佩与辛酸的情感。

    教学难点:

    这篇文章父亲勤劳、坚韧等品质学生不难体会,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弄清劳动对于父亲的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多媒体放映图片,教师对图片进行解说)

    (图片1):这雕凿着云和龙纹样的台阶向着太和殿延伸,引领着真命天子踏上金銮宝殿。

    (图片2):此乃慕田峪长城一绝,山峦弯曲多变,构成了几乎垂直的台阶,没有胆识的人不敢涉足。

    (图片3):据说此处台阶有5000多级,台阶两旁的竹林青翠欲滴,踏上这样的台阶定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图片4):花岗岩铺就的台阶四面环绕,愈发烘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图片5):此图中山势陡峭,台阶顺势而生,引领人步入山顶体味“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近一家普通农户,去看一看这户农民用毕生心血所建造的台阶。

    二、初步感知

    1.之前我们已经对这篇小说做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章中写了哪几种台阶?

    三级青石板台阶和九级水泥台阶

    2.全文写了这样两种台阶,那么这篇文章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不是台阶呢?不是,而是父亲。

    看来台阶和父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揣摩妙点

    父亲与台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父亲与三级台阶之间的关系

    (1)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三级台阶是父亲亲自从山上背下来的,父亲在上面抽烟、休息,“我”在上面玩耍,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欢乐。

    (2)父亲对这三级青石板台阶的感觉怎样?有两重情感:觉得这三级台阶“很舒服”,另一方面又对这三级台阶不满意,总觉得台阶低。

    (3)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台阶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看来在家乡台阶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难怪父亲日夜盼着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了。造高台阶是父亲毕生的理想与追求。

    2.父亲与九级台阶之间的关系

    (1)为实现这一目标,父亲做了怎样的努力?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文本,在相应的文字旁做圈点批注。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是啊,父亲为我们家的高台阶新屋付出院艰辛的努力,他用艰辛的劳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他要强、勤劳、老实、厚道、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显得又是那样坚韧顽强。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感受?

    一方面高兴,另一方面又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3)父亲的不自在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26—3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教师小结:是啊,台阶上再也看不到干完活后磨刀的父亲的身影了,听不到父亲磕烟灰时嘎嘎作响的声音了,父亲真的不自在不对劲了。

    四、探究主旨

    新台阶砌好了,可父亲为什么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呢?

    学生讨论、分析。

    明确:新台阶的落成是一种成功,但父亲都没有这种成功的喜悦,可见九级台阶本身并非父亲追求的核心,台阶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已,父亲真正追求的是用劳动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赢得他人的尊重。劳动是他生命价值的全部体现,失去了劳动,他就失去了一切。父亲用劳动垫高自己人生的台阶。

    教师小结:父亲有着普通农民的勤劳、淳朴、坚韧、厚道,更是一个视劳动为生命的人,劳动是他价值的全部体现,他用劳动赢得他人的尊重,实为可赞可敬。

    五、拓展

    文章通过儿子的视角用看似平实实则饱含情感的文字向我们展现着一个独具魅力的父亲形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塑造文中的父亲形象的?

    请从文中找出作者饱含深情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文字间的敬佩与辛酸)

    教师总结:

    为造台阶一砖一瓦捡、一分一角攒的父亲着实让人感动;用劳动赢得尊重,脚踏实地奔波劳碌的父亲又不得不让人敬佩:父亲血管中流淌的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而默默承担重任,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垮了父亲原本强壮的身体、压弯了父亲原来挺直的腰身,让人又不免心生几许心酸。让我们从心底敬佩象父亲一样的父辈们,赞美他们祝福他们吧!

    台阶教案【篇3】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旧中国的父亲,通过自己的毕生努力终于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事,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部分词语,理解父亲形象的含义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 教师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二)师简介作者

    (三)生齐读教学目标:

    (四) 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的字词:

    凹 涎水 揩 嘎 尴尬 撬

    2、介绍小说的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 思考题: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 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提示: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读,议一议。思考题:①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②“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 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③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④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合乎情理。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A、透过父亲这个人物,你看到了什么?

    点拨:A、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追求,就是要赢得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

    人需要别人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B、父亲一生非常艰难,为什么?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五、拓展延伸

    本文写的是一位父亲,儿子眼中的父亲,同学们,你了解你的父亲吗?能否说说你眼中的父亲。(注意抓住父亲的性格特点)

    六、课堂总结:

    主题: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七、布置作业

    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线索:台阶

    父亲:勤劳 善良 谦卑 顽强

    台阶教案【篇4】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旧中国的父亲,通过自己的毕生努力终于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事,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部分词语,理解父亲形象的含义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

    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二)师简介作者

    (三)生齐读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面的字词:

    凹涎水揩嘎尴尬撬

    2、介绍小说的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讨论、理解、了解人物形象。思考题: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难问题,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然后进行课堂发言。提示: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b.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c.父亲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教师导学: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情节,读一读,议一议。思考题:①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②“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段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③为什么失去了一部分劳动能力的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④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提示: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课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引发想像,答案不求统一,但要合乎情理。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理解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A、透过父亲这个人物,你看到了什么?

    点拨:A、父亲一生的追求是什么?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追求,就是要赢得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他毕生的奋斗目标。

    人需要别人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B、父亲一生非常艰难,为什么?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五、拓展延伸

    本文写的是一位父亲,儿子眼中的.父亲,同学们,你了解你的父亲吗?能否说说你眼中的父亲。(注意抓住父亲的性格特点)

    六、课堂总结:

    主题: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七、布置作业

    以“父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在6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线索:台阶

    父亲:勤劳善良谦卑顽强

    台阶教案【篇5】

    师:上课!

    (班长喊“起立!”)

    生:老师好!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充满感情地朗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几行字?

    生(举手):我愿意。

    (老师示意其可以开始朗读)

    生(深情地):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如此的清贫,清贫得让他的儿女不愿在别人面前将他提起;他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以致于让我们无法从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是如此的卑微,他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看来却是不值一提。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老师书写课题以及作者。)

    师:同学们之前听说过李森祥其人么?(稍作停顿,看同学们的反应)知道、了解这位作家的同学确实不多,在浩瀚的文学长河里,李森祥目前来说还是寂寂无名之士,可是同学们如果愿意和我一起走进他的《台阶》的世界中去,走近他笔下的父亲,就能领略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能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李森祥其人也会在你的心里鲜活起来,而不再只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字。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对李森祥先生的简介。

    大屏幕上出示以下内容:

    李森祥,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也曾参军入伍。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时代》、《传世之鼓》等。

    教师朗读出以上内容,在读的时候,强调“农村生活经验”、“农民”这几

    个字眼。读完后切换幻灯片到下一张,展示内容如下:

    李森祥如是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师:大家来齐声朗读一下李森祥先生的这句话,体味一下其中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李森祥从乡土走来,对农村、农民有着特殊深厚的情感,通过学习《台阶》,我想同学们应该能够给李森祥先生一个公允的评定,说一说他是否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第八课《台阶》。

    (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八课)

    师: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默读全文,并依据大屏幕上出示的阅读提示尝试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脉络。

    大屏幕上的提示如下: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师:那位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这篇小说写了一个父亲,他造台阶。

    师:嗯,抓住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核心事件是“造台阶”,不错,不过似乎有些关键情节没有概括进去,显得不够完整,哪位同学能依据阅读提示再进行一些补充呢?

    生: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就立志要建起高高的台阶,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和艰苦奋斗,终于建造起了崭新的九级台阶,父亲十分高兴。

    师:补充得不错,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智慧,只是老师对其中一点——父亲十分高兴——持怀疑态度,新台阶建成后,父亲内心确实有一种喜悦之情,只是这位同学似乎忽略了一点:父亲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我知道,在小说的结尾写到“父亲老了”,而且倒数第三自然段写到父亲的头发“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父亲多了一份沧桑,父亲苍老了。

    师:对!这位同学的目光很敏锐,说得也很恰切。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抓住小说的关键情节将这个故事完整、清晰地复述出来。

    老师一边和同学们一起说,一边对同学们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点拨和补充,复述如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无法形容。但是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师:整个小说写的就是一个造台阶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由于一时冲动么?

    生: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几个字在第一个第六自然段都出现了,这应该就是原因。

    师:仅仅因为台阶低就一定要新造高台阶么?低就低了,无所谓啊,没什么关系啊。也不是台阶低这个屋子就没法居住了啊,何苦花那么大力气将台阶建高呢?

    生:是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一句话在第八自然段,这是他们那里的习俗。

    师:对,这句话道出了父亲费尽心血造新台阶的真正缘由。可以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都和这一句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全篇小说的“文眼”。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能够奠定的感情基调。那我们在理清了脉络、把握了文眼之后,现在进入学习本篇小说的核心环节:品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生(齐声回答):父亲!

    师:对,就是父亲。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各显其能的时候了,细致地阅读文本,从小说中找一下,文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不妨做这样一个填空题:这是一位______的父亲,填空后用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完全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是王道“,有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同学们开始读小说、思考,渐渐地教室里有了讨论甚至争论的声音,老师走下讲台,可以聆听一些同学的观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也可以参与到某一组中去,巧妙地进行点拨和补充。

    师: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五分钟,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老师刚才也听到了一些精彩的观点,希望同学们能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讲给大家听一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能让我们修正自己的同时启示他人。谁先说一说?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因为第十一自然段写到父亲“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拣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闲过,都是在干活,为了盖新房子、新台阶而努力。

    师:确实,这些都表明了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除了这一个自然段,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都是在写父亲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农民的形象。我们由此可以提炼出一个词语“勤劳能干”,可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挖掘出父亲更深的精神内涵?文中有一句写父亲为了攒够盖新台阶的钱,“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是一分一分地攒钱啊,这样的一位父亲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古代一位很有名气的老人?想起来了么?

    生:愚公。父亲就像移山的愚公一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师:对,父亲作为一个朴实的农民,他勤劳能干,这一点我们能很容易领会到,可是想得更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父亲已经超越了这些,更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父亲的钱来得很不容易,是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到底的。

    生:父亲是一个很要强的农民。第十三自然段写到父亲一边抽烟,一边用很专注的目光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着实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这时候应该是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一定要建起一座这样的高台阶,甚至比你们的还高。父亲很有志气。

    师:不错,这是一个很要强的父亲。除了这一处,在别的地方也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同学们能找到么?

    生:第一自然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还有第六自然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师:对,从这些语句都可以看出台阶在父亲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当地,台阶高低和屋主人地位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父亲想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样说来,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父亲。

    师:我们将“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换成一个能够表述人物性格的词语,应该是什么?

    生:自尊心强。

    师:好,这样说是比较贴切的。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的时候,要使得自己的用词专业、精准,比较凝练。同学们还有别的发现么?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自卑的父亲。

    师:你能说说自己的依据么?

    生:第二十七自然段写到父亲因为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很不自在,竟然在回答别人一句日常问话的时候出错了,于是就一级一级地往下挪。建好了台阶,本来应该扬眉吐气,高高兴兴地坐在高高的台阶上,父亲因为自卑竟然不能享受那一份“荣耀”。

    师:有道理。家里台阶原来很低,被人看不起,父亲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自卑心理,台阶高了,一下子难以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只是我想,“自卑”这个词语是个贬义色彩比较浓厚的一个词语,我们对这样一位父亲似乎不是很忍心用“自卑”来形容吧,有没有一个更恰切的词语既传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又能表示出对这样一位父亲的理解和尊重呢?

    生:谦虚。

    师:将“谦虚”和“自卑”组合起来怎样?(随即将“谦卑”这个词语进行板书)也许大家以前没有见过这个词,今天就让我们记住它。这个词语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谦虚,不自高自大,实际上它包含的意义很丰富,也很微妙,说它糅合了“谦虚”和“自卑”也许更合适。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让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小说中有没有别的段落也表现了父亲谦卑这一特点?

    生:第二十一自然段。这一段为了庆贺家里盖新房,放鞭炮,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这些描写很细腻,表现了父亲的谦卑心理。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段确实也很典型。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加深对父亲的理解和体会。

    (师生齐读)

    师:本来应该将胸脯挺得高高的,父亲却反倒极其不自在了,父亲谦卑的特点明晰地展现了出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父亲形象的探究已经较为充分了,老师很欣慰能听到同学们这么多真知灼见。哪位同学能将刚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进一步提炼,总结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还是一位谦卑的父亲。

    老师:嗯,提炼出了父亲两个性格特点,有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应该再加上“要强”和“淳朴、善良”这两点,另外我想更加具体、全面地说一说这位父亲的形象。

    师:好,那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从立志造台阶这一点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要强、有志气的父亲;从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艰辛努力终于建起了九级新台阶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位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的父亲;从父亲建好台阶却不好意思做到台阶上去我们看到了一位谦卑、善良、朴实的父亲。总而言之,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父亲。

    (全班同学热烈地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掌声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肯定。同学们就是应该这样,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现在大家看黑板。

    (教师以大括号的形式板书父亲形象:要强、有志气;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愚公移山的精神;谦卑、善良、朴实)

    师:从父亲立志造台阶,经过漫长的准备为造台阶积攒财富,我们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塑造的“父亲”形象有一种崇敬之情(板书:崇敬),可是细细读来,崇敬这种情感并没有贯穿本篇小说的始终,有没有哪位同学慧眼看出了小说的另一层感情色彩?

    生:在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台阶之后的段落:26——32自然段,我读出了悲伤。觉得这位父亲很可怜。

    师:对,我们在这些段落读出了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表达得很含蓄,却又是那么清晰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些段落,体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两个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段落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笔下的父亲形象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简单阐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生:同情。父亲为了建新台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腰不行了,连水都挑不了了。

    师:似乎是这样的。

    生:怜悯。结尾的“父亲老了”让人感觉很凄凉,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成为了一个苍老衰颓的'老头,让人心生怜悯。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他俩要表达的意思也基本相同,“怜悯”和“同情”是一对近义词,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用“同情”“怜悯”这样的词语的时候,表明自己和“同情”、“怜悯”的对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上,这里也许换成“悲悯”更合适,“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自己仿佛也一一遭受,悯:与同情相近,但是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处于苦难中的人并不是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一种博大的爱。后半部分处处流露这种悲悯之情,悲悯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只为了造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悲悯台阶造好了,父亲却花白了头发,却连一桶水都挑不了了。

    师:有人认为父亲这么做一点都不值得,甚至认为这样做表明了父亲是一个爱慕虚荣、可悲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么?你怎样看待父亲的一生?

    生:他就是爱慕虚荣,没必要一定要通过修高台阶来提高自家的地位,可以通过别的方式。

    师:那你能否说一说比修台阶更好的方式具体是什么?

    生:……

    师: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中,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似乎并无别的更好的选择。要想提高自己家的地位,就必须首先改变台阶的高度,将台阶修得更高、更气派。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修房子的情况。每家盖新房都是努力将房顶的高度建到与周围邻居家的持平或者更高一些,由于一家家都竞相修高,我们村的房子单层的高度是城市房子层高的将近两倍。这种现象和我们家乡的风俗——房子低于周围人家的,家中的运气就会走下坡路——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紫禁城么?

    生:知道,就是故宫,故宫里面的建筑都很雄伟。

    师: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紫禁城中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太和殿”采用的是“九开间”的形式,为何呢?对,“九五至尊”,这象征着皇帝拥有最高的威严;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想将台阶修得更高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这让人想起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略讲并点明尊重的要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我们批评父亲: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获取尊重,干吗一定要“不自量力”地修台阶?其实我们如此说是在苛责父亲。

    生:老师,我明白了,也就是说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又处在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很难洒脱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应该对父亲多一份理解。

    师:理解得比较透彻,就是这样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人的内心如何能强大到以个人的力量抵挡世俗的力量?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是数目很小,而极少数的敢于向世俗发起挑战的人往往是改革家、是领袖人物,并由此而名垂青史。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这样的高度他达不到。所以我们说作者对笔下的父亲怀着很深厚的情感,一层是敬重,另外一层是悲悯(随即将这个词进行板书)。“悲悯”的情感从何而来?父亲为了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竟然花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是因为父亲不够能干么?同学们看第十五自然段,一担柴值多少钱?父亲打一天柴能挣多少钱?

    生:一元一担柴。父亲起早贪黑打柴,一天只能赚一元五角。

    师:父亲其实是很能干的,之所以攒钱如此艰辛,应该归结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低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小说在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的同时,还有另外一层主旨:呼唤先进生产力的到来。希望不久的将来,在生产力的带动下,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谦卑走向自尊,由被轻视走向被尊重。

    (稍作停顿,让同学们品味、思考)

    师:李森祥先生有没有将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现出来?

    生: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动人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铭刻在心。

    师:说得真好!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更用心地体察自己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身上也定有许多动人之处。今天的作业在大屏幕上,请大家认真记下来。

    大屏幕展示作业:

    1、《台阶》中的详略安排很有艺术性,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2、搜集一些关于“建筑的人文性”的文字、图片资料;

    3、预习《阿长与山海经》,写好三项预习作业。

    (学生记作业)

    (下课铃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了!再见!

    【台阶教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