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公倍数教案6篇
  • 公倍数教案

    发表时间:2023-08-14

    公倍数教案6篇。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写好教案,才能实现完整课堂教学,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教师范文大全为您挑选了一些最好的“公倍数教案”内容,祝愿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浏览!

    公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重点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难点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目标导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自主合作《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汇报交流《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复习引入

    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3和86和1113和26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采用列表的方法,将6和8的倍数分别列成图表,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6和8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①6(或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6=2×3;8=2×2×2

    ②6和8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2×2)

    (4)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3、教学例3:

    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3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观察图中内容,分析图中已知内容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独立思考问题并在纸上画一画。

    (3)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解决方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思考:3和2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拓展应用

    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72页10、12题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公倍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掌握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

    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

    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

    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4、 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

    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

    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

    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 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

    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 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

    小公倍数。

    3、 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 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 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

    前提呢?

    2、 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 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

    公倍数教案 篇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是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为主的教学,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小学生的动手欲望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但是,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的意义。2、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思考,迁移发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考虑到小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进入的是导入新课部分,在这一部分采用设置情景导入法,让同学们都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以及边长为6cm、8cm的正方形纸片。并且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这些长方形纸片去铺一铺你手中的这两个正方形,看看是否可以正好铺满吗?

    并向同学们解释正好铺满的意思就是无空隙,不重叠。当同学们动手操作之后发现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只能铺满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纸片,而不能铺满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有时可以正好铺满正方形,有时却不能,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通过思考及同桌交流以后能够答出如果正方形边长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时,这个正方形就可以被正好铺满,否则就不能。这时我就顺势总结:像6、12、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公倍数。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接下来进入的是讲授新课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归纳总结出公倍数的概念,针对导入时的情景,继续向学生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还能够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纸片。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能够容易得出答案。通过这个实例让同学来总结归纳概括出公倍数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理论所要求的。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思考并回答问题:找一找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成果。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时刻注意其讨论动向,也会时不时加入他们的讨论当中。

    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得出找公倍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组:依次分别列举6和9的倍数。先依次列举6的倍数和9的倍数,圈出它们公有的倍数,这样就找到了6和9的公倍数是18、36、54等,其中最小的一个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

    第二组:只依次列举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圈出9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第三组:只依次列举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圈出6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最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找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可以先分别有序列举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先列举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

    接下来进入的是巩固练习环节,为了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给出集合图,让学生把50以内6和8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作,其它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作。作完以后学生互评。

    最后是小结、拓展延伸环节

    通过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伴随着同学们的回答结束今天的课程。

    公倍数教案 篇4

    一、片段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 ,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你会帮他选一选吗?

    学生尝试着寻找日子,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有的直接在课前发的日历纸上圈圈画画,有的在交头接耳……过了会儿,有几个学生露出了高兴的神情,但大多数学生显然还没有选出日子。

    师:看来选准日子,还得讲究一些方法。老师给你们提个建议,同桌两个同学能否先分一下工,一个同学找老渔夫的休息日,另一个同学找年轻渔夫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日子合起来对照一下,这样试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初步感受问题的挑战性,产生与他人合作的心理需求,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和分工合作,引导学生选出日子,并进行了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板书:

    老渔夫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年轻渔夫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片段二:探究提升

    师: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上面这些数中的学问。先看老渔夫的休息日,把这些数读一读,你会有一些发现吗?(学生读后相继交流)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双数。

    生2:我发现每两个数之间相差4。

    生3:我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4。

    生4:我发现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对了,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把他们从小到大排在一起,就有了你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教师把板书中的“老渔夫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的倍数”。)

    师:我们刚才在30以内的数中,找到了这些4的倍数,现在老师要求继续找下去,30以外的数中,4的倍数还有吗?有多少个?

    生5:32,36,40,44,48,…

    (学生举例,教师在“4、8、12、16、20、24、28”的后面添上“32、36、…”。)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了“6的倍数”。)

    师:(手指着“12、24”)下面我们来研究两位渔夫共同的休息日,这些数和4与6有什么关系吗?

    生6:这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生7:这些数是4和6共同的倍数。

    生8:这些数是4和6公有的倍数。

    生9:这些数是4和6的公倍数。

    师:对了,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教师把板书中的“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和6的公倍数。

    生9:这些数是4和6的公倍数。

    师:对了,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就把它叫做4和6的公倍数。(教师把板书中的“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擦去,改写成了“4和6的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数中找出了4和6的公倍数12、24,如果继续找下去,还能找出一些来吗?

    生10:36、48、60、72…

    (学生举例,教师在“12、24”的后面添上“36、48,…”。)

    师:(手指着“12”)请同学们想,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是不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呢,而在4和6的公倍数中能否找到最大的一个呢?

    (通过交流,学生肯定“12”是4和6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找不出最大的一个。)

    师: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你们给它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

    生:最小公倍数(好多学生几乎是脱口而出)。

    (教师把“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三、片段三:反思归纳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个活动,同学们分别求出了几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公倍数?什么叫做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2:三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三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3:两个数、三个数都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想四个数、五个数甚至更多的数也有吧。

    (最终,在生生交流和师生的交流中,学生概括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想一想上面找“共同的休息日”的过程,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4:先找出每一个数的倍数,再找出公有的倍数。就可找出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互作补充和修改,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归纳出了方法:一找倍数:从小到大依次找出各个数的倍数;二找公有:对比各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找最小: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

    公倍数教案 篇5

    一、教学设想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如下:

    1、尊重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深挖教材后,可以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充分分析教材上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后,我抓住倍数这个生长点发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抓住分解质因数这个生长点研究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大胆地把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力求学生知识体系的有机地自然地生长。

    2、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来的数学。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看到这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看到这两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等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高度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大量的原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构建。

    3、让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课伊始从学生熟知的驷驱车引出倍数这一前卫知识。课中又再次利用两辆驷驱车同时从起点出发至少多少分钟再次同时经过起点这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课后又利用驷驱车赛这个情境进行延伸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设为伏笔。

    4、算理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旨。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中我一直把算理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最小公倍数方法的线索,同时,把算法的多样化作为教学中的另外一个目标。从自然生长起来的列举法到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又从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研究到一般的算法,走一条从一般到特殊,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且抓根本的最小公倍数与两个数质因数的关系为方向。从而深入研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并使短除法成为学生又一次知识的升华。

    二 、课后反思

    从教学的实践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感悟最深刻。

    1、 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伊始,趣亦生。学生的注意力被驷驱车吸引,围绕驷驱车展开了知识的联想,为最小公倍数的理解铺垫了很好的基础。课中的再利用不仅使知识与生活加以联系,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有的放矢。课后的情境延伸更使知识体系更完善。

    2、抓住学生思维的生长点,重视算理的教学,使算法多样化。

    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中心”研究不同的环节如何使学生的思维自然生长。从概念倍数为基础而生长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从列举法而生长的规律,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生长的短除法,几次的生长都很自然。同时轻结论重算理体现的较为突出,成为了算法的多样化的前提。

    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止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教师有意识让学生体会亲历知识的研究过程,如:看到数列给学生发散的空间进行思维,但如何恢复最原始的研究状态在课堂中再现,怎样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发现,如:独有倍数的出示时机,最小公倍数与质因数的关系,更需要再深入的研究。真正使数学课堂成为为探究的课堂。

    公倍数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小组长汇报“前置小研究”完成情况

    怎样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第一步:3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第二步:3和2的公倍数有:( )

    第三步:3和2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小组交流、探讨“前置小研究”

    1、 要求小组内互相解决出现的错误,并能说说自己的方法;

    2、要求学生说说:

    (1)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三)引课: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出示书P88例1题

    一种墙砖长 3 dm,宽 2 dm。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进行讨论:

    (2)、出示分别用6个、24个、54个长方形摆成的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的动画

    (3)、学生反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2 的倍数。

    (4)、还可以怎样表示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

    ①求3和2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②全班交流并板书。

    可以铺出边长是 6 dm,12 dm,18 dm,··· 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 6 dm。

    3的倍数 2的倍数

    6, 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考考你: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P89做一做

    3、教学例2:怎样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交流时课件演示)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介绍:①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分解质因数法:

    数的乘积。

    4、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②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考考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完成书P90做一做: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6、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7、我能很快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8和9() 24和8 () 30和5( ) 4和12() 36和4()48和6 () 17和13() 14和15() 23和24( )

    (四)巩固练习:书P91第1题。

    (五)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个数的公倍数中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②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

    【公倍数教案6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