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地理教案15篇
  • 八年级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3-07-23

    八年级地理教案15篇。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只要老师写的教案课件优秀,也能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足。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教案15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的奉献与忧患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内容。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对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地了解了学习河流的概况的方法和步骤,并已经在了解长江时加以实践。现在应用到黄河概况时应该轻车熟路,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落到了黄河的奉献和忧患。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图片,能够概括说出黄河的贡献;

    2、结合相关资料及实验,能够说明黄河主要忧患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分析人地关系中突出问题的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黄河源流概况,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六、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相关动画,水、土壤、覆盖小草的土壤、透明杯子等实验器材。

    七、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环节一:感黄河(欣赏)

    配《黄河大合唱》背景音乐,对应上、中、下游出示黄河各流域景观图片

    观察景观图,描述感受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过渡

    讨论:为什么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出示黄河景观图

    通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二:颂黄河(奉献)

    配朗诵《黄河颂》,对应地理位置依次呈现黄河流域水利工程、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灌溉平原的景观图

    观察景观图片,尝试概括黄河的`贡献

    提供景观图,加强学生感性认识,理解黄河的奉献

    过渡

    黄河既给我们带来了无私的奉献,同时,也是一条害河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环节三:忧黄河+治黄河

    提供资料:黄河的“血样”──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样标本;

    黄河的“化验报告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

    分析:黄河各河段的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的视频,“黄河的忧患图”、“中国地形图”、“黄河中游某地的年降水量图”

    思考并讨论: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思考: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症状?

    再读“黄河的忧患”图

    (小结 拓展)

    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所学的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黄河,还可迁移至其他河流

    归纳“会诊结果”,并对症下药,完成表格

    八、板书设计

    黄河的奉献与忧患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2】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 掌握解决水资源 分布不均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1.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师:我国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位于世界第四位,可谓“丰水国”,但是,我国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这是不是矛盾了呢?

    生:降水多的地方,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水资源短缺。

    [投影] “阅读”——目前,我国660座城市中就有2/3缺水,有110座左右是严重缺水。其中有15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低于缺水线,7个省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人类生存起码的要求。由于缺水,全国每年工业总产值的损失大约亿人民币。

    师:为什么地处在水资源过渡带的华北成了水荒严重的地区?

    一方面: 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耕地占了全国的38%,水资源却只有6%,水土资源比例的严重失调)、工业集中,需水量大。另一方面,我国南方40%的土地,河流径流量就占全国的80%,而占全国60%土地的北方,河流径流量只有20%。——水资源供不应求,形成水荒。

    师:水资源的南北分布不均,导致我国北方普遍缺水。而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还有没有人为因素呢?

    生:有。水浪费,水污染(他们会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

    [小结]

    师:由 于降水的影响,我国水资源不仅在空间上存在分布差异,在时间上变化也很大。

    观察:资料一 “长江、黄河的年径流量逐月变化图”和资料二“我国部分流域分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图”

    思考:我国东部将水的季节变化对河流的水量产生什么影响?

    生讨论、回答:

    使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夏秋季节,东部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增,形成汛期;冬春季节,降水少,水量小,形成枯水期。

    师:如此分析,同学们应该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了吧.

    生活动:

    观察:资料二“我国部分流域分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图”

    思考:河流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那年际分配情况如何?

    师: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什么问题:

    师:这一不均,就造成了我国许多地区出现频繁的旱涝灾害。水多的地方易涝,水少的地方易旱,夏秋季节易涝,冬春季节易旱。

    师:少水区“盼水”,多水区“怕水”,夏季要防洪,冬春季要抗旱。根据水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大家想想,有什么措施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它们?

    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师:解放 后,中国政府急人民所急,想人 民所想,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其中一部分还成了我国重要的水电站。

    2、关于跨流域调水工程:

    师: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北方已建好的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和

    师:南水北调工程是毛泽在1952年提出的,经50年的专家论证,12月27日,终于在东线首先动工。

    师:为什么要首先在东线动工?大家不妨结合课本材料,探讨一下首先选择动工东线的原因。

    师点明:

    1、西线主要解决西北缺水问题。

    2、中线方案从丹江口水库开始,沟通4大水系。

    3、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构成了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合济”的新格局。

    师:兴修水水库、水电站、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但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生:不能,因为,水利工程并没有增加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均量。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对我国的水资源国情有了怎样的了解?

    [活动]讨论——你认为“调水”和“节水”那个重要?

    生:……(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从我国水资源利用上来看,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紧张,缺水状况仍在加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大,此外,水污染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师:为了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美,也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记住节水的标志,就像对待掌上的珍珠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调查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并对你和你的家人用水情况做出评价,提出合理节水建议和措施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3】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是XX。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xx是初中地理教材第XX册第XX章第XX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XX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XX中,占据XX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XX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本课中XX是重点,XX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XX。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XX,应着重采用XX的教学方法。即: XX 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1 、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

    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

    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XX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XX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

    学生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个部分。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4】

    收听天气预报

    教学目的

    1.了解天气预报及其意义,了解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组成,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生识读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了解和预知天气现象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在学习卫星云图时,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以及它技术先进的事实,使学生为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识读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图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法和练习法。

    教具某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或当地人民广播电台天气预报的录音;投影片(天气符号表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讲授提纲

    一、天气预报的用途和内容

    二、怎样看卫星云图

    1.什么是卫星云图

    2.卫星云图的识读

    三、简易天气图

    1.天气图中常用的符号

    2.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5】

    本星期我校要安排一次月考,考查内容主要为八下第五章和第六章,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进度,考前我安排了一节自习课:

    (1)提醒学生立足课本,注重课堂上强调的基础知识。

    (2)对一些不能够理解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解决。

    按照常规一节自习课足够让学生充分完成所安排内容的'复习,即使个别学生没能理解前面所学内容也能本节课很好地质疑、讨论完成。

    自主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查漏补缺、强化记忆或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也有部分学生直接向我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整节课效果我看是相当好的。但我在课堂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貌视在讨论交流,实际在交谈在聊天,无心学习,甚至还影响了小组里的其他同学。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主体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昂。但这什么还出现上述这一部分同学?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还是要从学生本身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能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或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学习,充分体现学习是主体地位的思想。如果任其自流不加以制止或引导,可能会害了这一部分学生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一大片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6】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的分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分布与工业分布的联系。

    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四大工业基地。

    由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工业带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①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于广大腹地;②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输入区外矿产原料发展冶金,基本化工工业;③各部门、各城市间协作关系密切;④发挥经济、技术、科研方面的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上海是全国的机械制造中心和重要的大型工业成套设备制造中心,也是全国的量具和精密仪器仪表制造中心。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纺织工业中心。上海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已形成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纺织及印染等配套的纺织工业综合体系。是上海市出口产品数量、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公司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建立一是靠近市场;二是临海港,矿石进口运输便利)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发祥地。目前是全国规模的综合性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第一,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本区交通条件优越,长江、京广铁路交汇于此,以它们为主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已有较好基础,水资源丰沛,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以钢铁、机械、纺织、建材为支柱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大冶的铁矿是武汉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本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咽喉,有长江和焦柳线交汇于此,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且开发条件好;以葛洲坝、三峡以及三峡大坝为主的风景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工农业均有一定的基础。三峡工程枢纽建成后,将会促进冶金等高耗电业发展。

    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是以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攀枝花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基地。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钢铁企业和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认识沿江“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分布概况。

    活动前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选出组长。可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两组一个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钢铁企业分布。②长江沿江地带汽车工业分布。活动前由组长抽签领取问题,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钢铁企业名称和分布或写出汽车“品牌”及产地。看哪个组写的又快又准确。要求学生写时要从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上海为起点向西写。

    教师在学生竞赛的基础上,进行讲评总结归纳。

    沿江地带有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的雏形。

    沿江地带有上海(桑塔纳、别克、赛欧)、南京(依维柯)、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庆菱、嘉陵),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

    3.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3页活动,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江沿江中上游地区水能丰富,有二滩、葛洲坝、隔河岩等大型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电力更加充足,但因地处内陆,对外经济的往来受限制,信息不畅,缺乏资金和技术。

    长江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耗电量很大,有些工厂因为缺电,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用煤发电容易污染环境,从华北运进煤炭,又给运输带来极大压力。

    下游地区产业密集、技术先进、科技教育力量雄厚。

    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行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中上游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市场广阔的优势和长江下游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发展优势,共创新局面。

    承转过渡:世界大河流域内大规模的开发治理,往往容易改变流域的生态环境,引发生态问题。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也遇到了类似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2.课前公布四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3.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4.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各小组的研究报告。

    6.课上其他同学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7.结合学生研究报告,引导学生完成课本85页活动1、2、3发表自己的看法。

    8.教师对每组研究报告进行讲评,并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但环境整治差。由此造成环境与发展不协调,产生了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灾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进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工业及生活废水年排放总量约130亿吨,约相当于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废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100亿元以上。许多城市自来水水源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一些水厂取水口被迫移向江心。无锡、苏州等城市近年来已多次因水源受污染,自来水被迫短期停产,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

    酸雨影响范围日益扩大。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影响地区从西南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目前,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有: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中心强度的酸雨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酸雨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进行生态建设。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发展经济同时没能同环境保护同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发展地区经济必须同环境保护同步。

    一、知识要点与检测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以及,构成了英文字母“H”的格局。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目前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其中,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和作用。

    练习

    1.连线题(把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1)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a.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

    (2)钢铁、轻纺的重要基地b.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带

    (3)钢铁、煤炭工业基地c.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带

    (4)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沪宁杭工业带

    2.简答题

    长江流域及其附近酸雨污染严重地区有哪几个?

    答案:1.(1)—b(2)—a(3)—c(4)—d

    2.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3.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基地。

    4.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如边界很长,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3.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学重点

    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二、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来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窝头,竖着,沿窝头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窝头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窝头上,而是切在地形上。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窝头画一幅俯视图,画出的是什么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沿北纬36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西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启发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总结〕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限又在何处呢?

    〔板书〕1、三级阶梯概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对照教科书第24页的地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教师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同学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完成第20页的“活动”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限,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

    第二级阶梯

    平均海拔1000-2000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和海拔高度。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势的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样一个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其它要素有没有影响?

    分组讨论。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东去浪涛尽”,又有“一-春水向东流”。这些大-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转折过渡)前面我们从总统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找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总结)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

    (板书)二、地形多种多样

    (转折过渡)我国地形种类齐全,哪种地形所占面积?哪种最小呢?请看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教科书23页“中国地形图”。

    (教师讲解)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二、地形复杂多样

    (转折过渡)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概括板书〕(见板书设计表格)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

    (1) 喜马拉雅山的走向?

    (2) 喜马拉雅山峰的位置、名称、海拔?

    (3) 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峰。其雄壮、神奇吸引了无数登山健儿。结合“珠峰探险”的课文,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但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板图)中国轮廓图。复习、概括,深入探讨。

    教师在绘中国轮廓图的同时让学生描绘一张课本中的中国轮廓图。

    绘好后,教师提出一些要求,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要求挑选写有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粘贴在板图的正确位置上。没到黑板前做练习的同学按要求在自己描绘的图上写上山脉名称。

    如:(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2)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上的山脉等。

    让学生将前面学过的山脉全部粘贴在板图上。

    (教师承转)我国山脉很多,除了以上山脉以外,还有一些山脉也很重要。

    如:(1)在中俄边境上画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与其走向相同的还有甘肃、青海两省边境上的祁连山。

    (2)在西南有一组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脉。

    (教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自拓的图上,将走向一致的山脉首尾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

    整个中国就好像被一张网所覆盖,这张网有什么奇妙之处吗?

    (教师引导讲述)(1)指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2)指出昆仑山、祁连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3)指出昆仑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4)指出祁连山、秦岭、太行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5)指出阿尔泰山、天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6)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交织成的网格及组成的地形区。

    每指一个网格,学生都可能会说出一个地形名称,若有问题,教师给以补充。使学生明白每个网格中都有一个地形区。引导学生讨论山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0】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课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广东人民出版社地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所需课时】3-4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标分析:

    1、本条标准是在运用《中国水系图》,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最终归宿,能根据我国主要河流的最终归宿判断河流所属的水系,并将其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类。结合《中国内、外流区分布图》,归纳其分布特点。

    2、本条标准是分别运用长江和黄河的水系图,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其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下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在本册书中上承地形、气候,启下水资源。

    本节教材从我国的河湖概况、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等三大方面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体现了河流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教材在介绍长江、黄河时,采用了例举现实材料的方式,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清楚的表现长江、黄河的问题所在。对于课文中所给材料虽然典型,但不够新颖,可适当补充一些近年的相关资料,来让学生意识到河流流域环境岌岌可危。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已掌握一定量的世界地理知识和中国地理基本概况,能从网络、电视、科普书籍等信息渠道,对中国的河流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具有一定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然而,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一定困难,需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

    利用;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利用。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大部分。在学习新课中首先是通过直观材料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核心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每节的课后拓展借助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和关注现实的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浅到深,由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

    【教学资源】课本、图册、多媒体课件、空白水系图。【教学过程设计】

    -2-

    -3-

    -4-

    -5-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1】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

    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

    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

    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

    (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水果

    拓展延伸:中国各个温度带的主要植被

    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

    (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

    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

    (4)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

    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

    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

    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

    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

    得出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分配不均

    (2)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回答问题

    该图反映的是北京降水的季节还是年际上的变化?(年际)

    总结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年际变化大

    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影响生产和生活)

    3总结: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季节分配不均(南方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短,开始晚,结束早。);年际变化大

    4.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状况

    (2)读图,有哪些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读图,分析:连线

    湿润地区------800mm以上

    半湿润地区------400mm~800mm

    半干旱地区------200mm~400mm

    干旱地区------200mm以下

    (4)体会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建筑;2.植被;3.农业类型)

    (5)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总结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课时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复杂多样:

    (1)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指出我国的气候类型。

    (2)我国一些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更加剧了气候的复杂多样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2.季风气候显著

    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我国有几种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里?

    (3种;东部)

    3.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⑥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稀少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使得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所以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

    2.海陆位置:读图完成表格

    (1)冬季风的影响

    (2)夏季风的影响

    3.地形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使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地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面积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三、课堂练习选择

    1.下列我国哪个地区夏季气温最低(B)

    A.黑龙江省B.青藏高原C.海南省D.吐鲁番盆地

    2.关于我国降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C)

    B.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递减

    C.山东省降水量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3】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我国水量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3、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7、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4】

    本学期总第39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日期课题第五节海洋资源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1.认识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2.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具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图,我国沿海主要渔场分布图。教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新课导入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仅美丽,而且富饶。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讲授新课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有6500多个岛屿,海洋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盐资源、海洋能源。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眼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请同学们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1)我国从北向南濒临哪几个近海?(2)你认为我国海岸线的长度是长还是短?大陆架的分布是否宽广?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我国鱼类、虾、蟹、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滩涂等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53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展具有重要意义。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2.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几次大鱼汛。三、海盐和海底石油为什么我国北方海域产盐多,南方海域产盐少?(从地势、气候两方面分析)。我国最大盐场在哪儿?(长芦)四、海洋资源的保护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2.防止海洋污染【小结】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各种先进的科技为手段,在海洋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将是21世纪的工作之一。你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一定要有海洋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海洋资源,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好。从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的丰富饵料;近海从低纬北上暖流和从中高纬南下的寒流交汇所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这三方面说明我国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1.我国主要海盐生产地和最大的盐场2.丰富的海底石油学生讨论回答:1、加强立法管理;2、建设一支开发、利用海洋的科技队伍;3、增强全民海洋意识。5

    板书设计:

    第五节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三、海盐和海底石油

    四、海洋资源的保护

    本学期总第39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日期课题第五节海洋资源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1.认识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2.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具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图,我国沿海主要渔场分布图。教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新课导入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仅美丽,而且富饶。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讲授新课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有6500多个岛屿,海洋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盐资源、海洋能源。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眼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请同学们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1)我国从北向南濒临哪几个近海?(2)你认为我国海岸线的长度是长还是短?大陆架的分布是否宽广?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我国鱼类、虾、蟹、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滩涂等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535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三展具有重要意义。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2.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几次大鱼汛。三、海盐和海底石油为什么我国北方海域产盐多,南方海域产盐少?(从地势、气候两方面分析)。我国最大盐场在哪儿?(长芦)四、海洋资源的保护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2.防止海洋污染【小结】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各种先进的科技为手段,在海洋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将是21世纪的工作之一。你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一定要有海洋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海洋资源,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好。从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的丰富饵料;近海从低纬北上暖流和从中高纬南下的寒流交汇所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这三方面说明我国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1.我国主要海盐生产地和最大的盐场2.丰富的海底石油学生讨论回答:1、加强立法管理;2、建设一支开发、利用海洋的科技队伍;3、增强全民海洋意识。5

    板书设计:

    第五节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三、海盐和海底石油

    四、海洋资源的保护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

    本学期总第39课时本单元第7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第五节海洋资源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

    1.认识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2.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具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图,我国沿海主要渔场分布图。

    教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一二新课导入大海是生命之源,它不仅美丽,而且富饶。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讲授新课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国土辽阔,海陆兼备,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有6500多个岛屿,海洋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盐资源、海洋能源。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向海洋进军,让海洋资源眼务于人类,对我国经济的发

    请同学们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1)我国从北向南濒临哪几个近海?(2)你认为我国海岸线的长度是长还是短?大陆架的分布是否宽广?根据课文中介绍的我国鱼类、虾、蟹、贝、藻、海洋石油、海洋能源、滩涂等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概括出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535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三展具有重要意义。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1.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2.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是多种经济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小黄鱼、墨鱼、带鱼等几次大鱼汛。三、海盐和海底石油为什么我国北方海域产盐多,南方海域产盐少?(从地势、气候两方面分析)。我国最大盐场在哪儿?(长芦)四、海洋资源的保护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2.防止海洋污染【小结】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各种先进的科技为手段,在海洋进行各项经济活动将是21世纪的工作之一。你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一定要有海洋环境意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好海洋资源,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好。从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的丰富饵料;近海从低纬北上暖流和从中高纬南下的寒流交汇所带来的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这三方面说明我国具有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1.我国主要海盐生产地和最大的盐场2.丰富的海底石油学生讨论回答:1、加强立法管理;2、建设一支开发、利用海洋的科技队伍;3、增强全民海洋意识。5

    板书设计:

    第五节海洋资源

    一、丰富的海洋资源

    二、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

    三、海盐和海底石油

    四、海洋资源的保护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难点

    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_、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

    (引导)伴随着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国赞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景观。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热爱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学习第一节《疆域》。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 、我找我家——中国的地理位置

    (过渡)同学们,初一我们学过可以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读图结合课本第三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东、西)。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_______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____部,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夸我家——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知道(过渡)那我国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四页图文,完成合作探究题。

    1.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第1组解决

    2.比较我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第2组解决

    3.议一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填表)

    中国位置的优越性

    (提升)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分析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讨论得出:从所在半球、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小结。

    (过渡)学习完中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下列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

    我赞我家——辽阔的国土

    每天,当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晨曦初露的时候,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夜晚。_

    每年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春意盎然。

    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的差异。

    展示我国疆域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

    小组1填写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计算相隔纬度(大约49°)

    小组2填写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计算相隔经度(大约62°)

    (过渡)我国辽阔的疆域周围有许多陆地邻国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认识我国的邻国和海洋

    我赞我家——填我国土

    1..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国陆上国界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接壤。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隔海相望。

    2.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面积的岛屿是______岛,其东面直接濒临______洋;我国第二大岛是______岛。

    我赞我家——欢乐旅行

    开展祖国边境游的活动进行比赛。小组1沿着陆地边界走,小组2沿海海岸线走,都从中国和朝鲜的交界处开始,分别汇报沿途的见闻。

    小组1:沿途能够见到的国家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国家。

    小组2:沿途经过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还看到了我国的台湾岛和第二大岛屿——海南岛

    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_用侦察机向我国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军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领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允许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

    1.从材料中议一议美机的行为。

    2.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获”为题,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教师适当补充。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然后采用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我的收获”活动让学生总结内容,能使学生养成回忆整理知识的习惯

    课后小结

    本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不是很大,其关键是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重点,要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观念。

    【八年级地理教案15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