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加几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2-12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95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客人,快瞧!他是谁?(课件出示圣诞老人图片)
圣诞节快要到了,圣诞老人不仅为我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还要邀请大家去参加圣诞晚会。!大家想不想去啊?
那就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闯过下面的四关,你就会收到礼物,得到邀请,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我是小小神算家
课件出示题目:
9+5=8+4=7+5=8+7=7+8=
8+5=6+5=7+5=9+3=8+9=(工作汇报网 GsI8.Com)
指名说说8+9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并课件演示各种方法。
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二关:装扮圣诞树
1.课件出示:一棵圣诞树
教师:圣诞老人想让大家帮忙装扮圣诞树,只有算对了下面的题才能帮忙。
出示5+7=
a.5+7等于多少?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能很快说出得数呢?
b.学生独立思考。
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e.统计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引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用哪种方法能准确的计算,就选择哪种方法。
2、学生试做5+8=4+8=3+9=,独立做后,汇报交流。
3、家族大团圆
引导观察三个算式,象这样的小数加大数5、4、3、2加几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生说师板书)
第三关:数客人
1、圣诞老人请了爱心小精灵来做客,课件演示,说图意,列算式。
2、圣诞老人还请小企鹅来做客,大家能算一算来了多少个小企鹅吗?
第四关:算式对对碰。
7+5=9+5=8+4=
5+7=5+9=4+8=
9+4=8+3=9+2=
4+9=3+8=2+9=
学生自己做题后,引导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
三、实践与应用:
1.小马过河
生口算,课件演示小马过河
2.小鸡找妈妈
瞧,鸡妈妈也来了,可是粗心的鸡妈妈找不出哪个是自己的孩子了,你能帮帮它们吗?
指名口算,点击课件进行连线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什么了?
JK251.com延伸阅读
数学上册单元时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学习内容:课本2、3页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并明白其中的算理。(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思考,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学法指导:自学法尝试练习法
学习过程:
口算训练:
125×4811×26+19×267.6+5+2.413×101
1.53-0.78.5-1.31-4.69362-970.65+1.35
一、知识链接:
笔算下面各题:
124×723×12250×8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二页例1,先独立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1)例1是用哪几种方法解答的?
(2)你能说出每种方法的算理吗?
(3)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4)初步理解算理。第三种方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试做:你能独立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计算买5个风筝多少钱吗?
二、合作探究:
(1)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3)先把因数0.72()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100倍,小数末尾的0可以()。
(4)试做:25×62.5×6
讨论: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训练
1.我会计算
2.0512.42.3
×4×7×12
2.读一读,我会列式计算
(1)16个3.4的和是多少?
(2)3.18的15倍是多少?
(3)8个0.15相加的和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
我是计算小能手
30.7×251.23×813.6×13
0.75×1415.8×120.375×22
五、课后练习,大显身手,我最棒!
(1)3.09×45.06×110.45×108
(2)一个长方形的长8.24米,宽是7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
(3)一个数的10倍比它的本身多7.2米,这个数是多少?
买书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课题:买书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上课时间: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语文:9.70元数学:6.95元英语:5.95元美术:4.55元科学:6.20元思品:5.00元2.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并列式3..观察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找一个算式尝试解答。你们是怎样计算的?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2.阅读课本p8想一想:你们刚才的计算对吗?3.完成p8试一试12三、总结方法,回顾提升。1.完成课本p9练一练12.你觉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学目标:1.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类比”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实际应用。3.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探究小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我行我秀秀出精彩2、梳理结构总结方法3、攻防守擂4、课后检测
上册加几说设计 教案精选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基础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的整节课设计,要体现以下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这样,既创设了一个合作交流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人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和活跃起来。在探究新知环节5+7=教学后,我进行了算法统计和优化,明确:在计算时,只要计算准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在学习完例4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迅速、准确地想出来,比起老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时常会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我们应给予保护,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我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变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上册除法导学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学校班级姓名
除法——(5)练习二
学习内容:第七册第7页练习二第1——8题。
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培养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与预习
(1)口算练习二第3题(竖着做):先独立完成,再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计算下一行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44÷490×6016×6270÷60
15×446÷295÷5180÷30
(3)练习二第4题。
(4)练习二第1题: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写出商是几。
二、合作交流
1、复习题在小组内交流,组长批改。
2、练习二第5题(竖着做):先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商是几。
比较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练习二第6题:在小组内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竖着看)
4、练习二第7题:先读题理解题意,并在组内说说要注意什么?再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最后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升
1、()里最大能填几
19×()<10052×()<347
2、填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27,余数最大是()
625÷35的商是()位数
3、3□6÷34,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______
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______
4、730÷□□=□……10
四、回顾反思新课标第一网
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和课后作业
练习二第2、6、8题。
语文珍珠泉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
课题:4珍珠泉课型:新授课时数:1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执教:学案教案一、自读导航:1、相关搜索。我国有很多神奇的泉,我了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处及其特色,可收集一些图片)2、读通课文,疏通词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并在书上做好批注。3、读阅读提示,整体感谢知,理清思路。课文的2——4自然段写了珍珠泉周围的景色及珍珠泉的样子,1和4——6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4、细读课文,深入思考:课文写出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为什么叫“珍珠泉”?我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我把它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回顾全文,总结提升。本文通过作者描写家乡珍珠泉水___________,潭底冒出的水泡__等特点,表达对____的喜爱之情和对______的无限热爱之情。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阅读配套同步阅读《草叶上的歌》中的6《一碗水》,看看这泉水有什么特点。7、模仿写作,学以致用。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选择一处写下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自学反馈2、交流质疑3、分组展示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要改进导学案,让学生在自学时目标更明确。
加几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9+2=
9+1=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数学上册单元时导学案优秀模板
第四课时:小数乘法综合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重点)
2、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第二个因数比l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大。(难点)
口算训练
0.9×67×0.081.87×00.24×2
0.12×61.6×54×0.256×0.5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先判断积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2.7×0.35.2×0.71.1×2.5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课本第6页例5.
(1)想一想这只非洲野狗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
(2)我会列式计算,并进行正确验算。
2、试做:练习一第10题
①自己先独立计算。
②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我发现了:
三、合作探究:组内交流第10题你的发现。
四、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3.25×50=2.8×0.95=0.372×1.2=
0.98×2.3=6.7×0.58=7.06×2.4=
2、蒙古牛一般体重0.326吨,身高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大约是蒙古牛的1.3倍,身高大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是多少?
3、一种毛线每千克58.36元,买3千克要付多少元?买1.2千克要付多少元?
4、食堂买来茄子和西红柿各18千克,每千克茄子2.4元,每千克西红柿3.6元.买这两种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检测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0.87×0.9()0.870.87×1()0.87
0.87×1.1()0.870.87×0.3()0.87
2、用竖式计算。
31.8×1.047.18×6.050.305×0.14
3、四年级有学生220人,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4、食品店运来350瓶鲜羊奶,运来的鲜牛奶瓶数是鲜羊奶瓶数的1.8倍。食品店运来鲜牛奶多少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