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合集九篇)
  •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24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合集九篇)。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重要体现。栏目小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您编辑出这篇“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的文章,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得用于非法活动!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2】

    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设计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学会新知。

    1.猜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课正式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猜一则有关人民币的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活动灵活多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认一认、换一换、算一算”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的计算进行系统的复习,加深印象。

    3.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解决人民币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人民币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复习课开始之前先来猜一则谜语。(课件出示)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纸、买玩具,哪样都要用到它。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呢?

    生:钱。

    师:我们用的钱又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导入复习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复习整理

    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元、角、分。

    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为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

    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及币值的大小比较。

    (1)创设情境:文具店的货架上摆着一本日记本3元4角,一块橡皮5角8分。

    (2)提出问题:3元4角=( )角。

    ①指名汇报。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师生共同小结: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

    ④练习:5角8分=( )分。先让同桌间交流想法,再指名汇报。

    (3)47角=( )元( )角,76分=( )角( )分。

    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等于1元,那么40角就等于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角=(4)元(7)角。

    ②练习:76分=( )角( )分。

    (4)比较大小。

    ①8元○79角。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

    ②10元○97角。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3】

    主题:大小比较(1)

    内容:小数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人的大小小数以及如何小数按数量级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

    3.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培养数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流程:

    1.一、创造局面

    1、少年宫正在举办一场个人转播体操比赛,以下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介绍:郑强,11岁, 1.42米高;李明,11岁,身高1.38米。

    2.数学模型的自我探索与创建

    1.谁最高?为什么?黑板字:1.42m>1.38m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9.87分,李明9.90分。谁的分数更高?怎么表达?板书:9.87

    3、第三位选手张华登场,今年也11岁,身高1.40米。先看一下他的表现吧: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好,但拿不到10分。猜猜评委会给多少分?请按顺序排列三个学生的分数。告诉我你的比较如何。

    4. 现在他们要分组表演,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 总结。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3.巩固与应用

    1、三名选手的体重分别为:40.26公斤、35.56公斤、35.80公斤。

    请按顺序列出它们的重量。

    2. 练习第 9 页的第 1、2、3 和 4 题。

    3. 第 9 题“数学游戏”。

    第四,总结。

    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比较简单,老师让学生讨论比较小数的方法。学生根据整数大小类的比较方法推导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例9、例10。

    【教学目标】:

    1.加深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问题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中余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口算:

    140÷20=

    700÷70=

    150÷30=

    270÷90=

    160÷80=

    1200÷300=

    你是怎么口算的?

    学生口算,说出算法。

    由此可见,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我们口算得又对又快,笔算时能不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9第(1)题。

    780÷30=

    (1)你会算吗?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独立练习,指两名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板演。

    (2)这两种做法对吗?

    第2种做法为什么是对的?学生可以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哪种方法简便一些?

    (3)教师小结:

    笔算时,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我们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简便得多。

    2.出示例9第(2)题。

    120÷15=

    (1)这道算式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我们计算更简便吗?可以怎样做呢?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试算,看看谁的方法好。

    (2)学生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120÷15

    120÷15

    =(120×2)÷(15×2)

    =(120×4)÷(15×4)

    =240÷30

    =480÷60

    =8

    =8

    (3)小结:这两种方法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或都乘4,使除数15变成了整十数,这样方便我们口算出结果。

    3.出示例10。

    840÷50=

    (1)同学们现在都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道题了吧。先算算,看结果是多少。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指名学生说得数。

    商都是16没错,余数到底是4还是40呢?

    小组内讨论,验证一下。

    (3)教师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简便计算时要注意商是不变的,但是余数变了。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划去了几个0,余数末尾就要添上几个0。

    所以840÷50=16……40。

    4.巩固练习:

    教材第8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回答,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2.教材“练习十七”第8题。

    先说说对错,错在哪里?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七”第9题。

    (1)学生先算出第(1)题的结果,小组内讨论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小组内整理发现的规律,然后教师小结说明: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写成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使计算简便得多。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七”第6、7、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5】

    1、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并且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

    2、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减法的过程的体验、强化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和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表达、数学思维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我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时加以指导,。努力扮演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做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很轻松,而学生似乎也和我一样(从课后的作业中也反映了学生确实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但这节课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平常的积极性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沉默状态,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在课堂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不充分。主要是中间的环节讲得太多,导致最后的作业时间不够,只留下5分钟,学生没能在课堂完成作业,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上完一节课后,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每上完一堂课就收获一堂课,我相信我能行!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6】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课题一: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P8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读出时间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教具、学具准备:钟表模型、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时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钟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投影展示: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学生猜测:有的猜是2时,有的猜是12时10分)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1)小组观察交流。(2)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1)师: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学生回答。师:分针走1大格是几分?为什么?

    (2)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一个数字各是几分?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教具演示分针走到5、8各是几分?

    3、认识1时=60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板书:1时=60分。

    4、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5、学习读时间

    (1)师:现在你知道小红的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是12时10分的?(2)介绍方法

    (3)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老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4)练习:那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几时几分吗?钟面出示3时5分、9时55分、6时25分。

    学生回答后,师问:同学们都能正确读出这些时间,你能把它们记下来吗?

    学生独立写,指名上台写。写完后,教师讲解说明两种不同的记时法。

    三、巩固练习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写出时间。P82第1题

    2、拨表练习:8时15分 11时20分 2时10分 5时20分 同桌相互检查是否拨对?

    3、作业练习:P82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讲评订正。

    四、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课题二: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1、2、3、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几时几分,掌握1时=60分,能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教学过程:

    一、看钟面填数

    (1)钟面上有()个数字。(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3)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4)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5)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6)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时。

    2、填数

    11时15分 11:15

    3、P83第1题,让学生看钟面填数。第2题连线(做完后讲评订正)

    4、教师拨时间,学生回答,并说出怎样看。11时25分 2时38分 7时17分

    5、学生拨时间,师答。

    6、说一说你每天的作息时间并填上。

    起床 上学 午饭 下午放学 晚饭 睡觉()()()()()()

    7、填上

    1时 60分 5860分 1时

    1二、作业

    1、P84第4题。

    2、用书

    分 2时 24时 100分分 24时 分 12时 12 课题三: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中,掌握几时几分的读、写法。教学过程:

    一、连线

    1、课本P84第6题,连完后讲评。

    2、指导学生填数,看P85第7题的要求。(1)3时过5分是()。(2)9时38分再过2分是()。(3)5时45分再过6分是()。(4)7时22分再过10分是()。先口头说,再填上。

    3、快乐的星期天。(连线)

    P85第8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4、按时间画分针。

    9:00 9:20 9:36 105、拨钟练习:学生与学生互相出题。(先小组活动,再班级活动):00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7】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

    一、教材、学情分析

    首先我进行一下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能力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

    情感分析:我班共33人,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与重点难点。

    二、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鸡兔同笼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掌握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三.教法和教学手段分析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根据优中差生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学法指导

    由实例引入,在借助学习例1同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使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并专门为学困生创设他们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每小组一份按顺序填写的表格图。

    六、教学流程

    本课我共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课堂小结、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每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首先用课件出示第112页的情境图,我引导:“看,图上的个个学生紧锁眉头,还有一个学生急得头上都流汗了,他们正在为一个什么问题冥思苦想呢?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情境图旁边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题的意思,再课件出示这道题的今意: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目的是确保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保持对该问题的好奇心。)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这样就揭示了课题并(板书课题)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为了体现化繁为简的思想,我提出:“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我们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改成8个头和26只脚。这样就变成了例1。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题意:请同学们默默地读这道题,思考一下:从上面数,有8个头是什么意思?(指谁的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这里还隐藏了什么条件?(目的是引导学生说出鸡两只脚,兔四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想看看。(我随着学生的猜想板书)

    接下来介绍列表法:

    刚才我们是随意猜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有顺序的猜。

    我课件出示113页的表格,并指出: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发了一张同样的表格,我让学生先进行分工,再共同完成表格,并指名学生汇报。

    我总结:这其实就是按顺序列表的方法。这样我们也就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表格,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同学说一说。(学生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

    学生的发现我预设了4种情况:

    1、鸡在减少,兔在增加,脚也在增加。

    2、每减少一只鸡,增加一只兔,脚的总只数增加两只。

    3、每减少一只兔,增加一只鸡,脚的总只数减少两只。

    4、鸡和兔的总只数没有变。

    为了引出算的方法,我作了如下导语:如果头数太多,还用猜的方法和列表的方法是不是太麻烦了,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用算的方法呢?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在讨论期间,我在组间巡视并加以适当引导。如果有的学生茫然无绪,我启发学生:“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也加入了孩子们探讨的过程。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点拨。)

    先让用算术方法计算的学生汇报。我要求学生清楚的表达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先让小组长说,再让中等生说。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预设到会有几个学困生还是弄不明白。所以我采用画图的方法特定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

    (我边作图边讲解)

    我先画出8个小圆圈就代表8只小动物,假设全是鸡,每只鸡有两只脚,这样就先画16只脚,指一名学困生列出算式:8×2=16(只)而题目中说共有26只脚,还少多少只脚,再指一名学困生列出算式:26—16=10(只)这说明有一些兔子被算成了鸡,而每只兔子算成了鸡就少了两只脚,列出算式:4—2=2(只),10里面有几个2,列式:10÷2=5,于是我们就给其中的五只鸡都添上两只脚变成兔,这样就有26只脚了。5只鸡变成了5只兔,这里的5就是兔的只数。这里我预设到学生解答时很有可能把鸡和兔的只数答反了,所以我着重强调这里的5是兔的只数。

    假设8只小动物都是兔,怎么办呢?(我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我的设计意图是对于学困生需要老师适时地站出来引领学生进行探索,通过一些有效的数学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掌握方法,体验成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感觉不出自己是学困生,因为课堂上也有他们的精彩表现,只是和优等生的难度不同,他们只是老师心目中的学困生,而不是学生眼中的学困生。)

    我指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假设的,一种假设的全是鸡,一种假设的全是兔。像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称它“假设法”。

    接下来我让用方程做的同学说出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再让学生说算理。

    (设计意图是因为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基础,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这个方法数量关系明确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三)小结

    用多种方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

    我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策略作出选择,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感受到方程法的一般性。)(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学以致用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目的是一方面《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解题方法。)

    出示公园划船的图片和题:“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式解答。并汇报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假设法和方程法有了初步体验,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独立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

    必做题

    练习二十六:1、2、3、5题

    选做题

    课外阅读:阅读课本114页内容,了解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古代趣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六)板书设计分析

    除课题外,其他板书都是随学生的汇报而写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回答和尝试竟能成为老师板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勇于发言的信心。)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8】

    范文网背面推荐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比大小还好”!

    活动目标

    1. 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培养孩子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可以初步了解物体大小之间的相对关系。

    3.提高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孩子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关键点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 p> 球、兔子、篮子、雨伞等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场景介绍

    < p> 老师和孩子们玩游戏。

    2.活动过程

    1.比较球的大小:黄色球最大,红色球既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先把4只兔子和大小不一的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孩子连起来,最后老师移动篮子,把大小一样的兔子分出来。

    3. 展示挂图:蓝云、绿草、红花、胡萝卜、卷心菜、房子……

    孩子们摘了胡萝卜。

    孩子们把胡萝卜接到篮子里,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里。

    孩子们把大小不一的卷心菜放进篮子里

    3. 扩展

    雨伞和数码搭配

    1. 孩子们去黑板接线:4把不同大小和编号的雨伞1 2 3 4 连接起来

    2.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图片,整个操作就完成了。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有些孩子会连不上,尤其是第2和第3把伞很容易接错。应该克服这个困难。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9】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五、教学过程:

    十几减9教案。

    (一)热身赛。

    8+9=15-9=17-9=6+7=13-9=。

    7+9=18-9=9+5=14-9=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16-9=14-9=18-9=。

    17-9=11-9=16-9=13-9=。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129+()=189+()=159+()=11。

    12-9=()18-9=()15-9=()11-9=()。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四)。

    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五)。

    (六)。

    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七)。

    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合集九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