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合集
  •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

    发表时间:2023-12-11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合集。

    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每份课件都需要经过老师精心设计,以确保教学效果更加完善。教案是用来传授知识的有力工具,因此,好的教学课件应具备哪些特点呢?教师范文大全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一篇标题为“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的参考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重建: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找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小组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判断下面的句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叙述。

    因为3/4×4/3=1,所以3/4是倒数,4/3也是倒数。

    出示例2,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汇报找的结果,并说说怎样找的?

    1、看两个分数的乘积是不是1;

    2、看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否分别颠倒了位置。

    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快?

    通过具体实例总结归纳找倒数的方法。

    (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看一看,例2中的哪些数据没有找到倒数?

    小组讨论、汇报。

    1、关于1的倒数。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关于0的倒数。

    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也可以这样推导:

    1、完成“做一做”。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用多媒体或投影逐题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今天学习了什么?

    什么叫倒数?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3)

    《公约数》数学第十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一: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设计意图:在设计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咬文嚼字,比如书上是这样写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在品味这段话时,有些学生会注意到“一般”这两个字,从而提出“为什么一般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不用质因数去除行不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向别人求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数去除,不过习惯上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一字一句均需斟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 ,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 )。③10的约数有( )。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约数,现在来看两个数的约数。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8、12的约数来。

    (2)观察并回答。

    ①有无相同的约数?各是几?

    ②1、2、4是8和12的什么?

    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

    (3)归纳并板书

    ①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

    ②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8 1 3

    2 4 6 12

    8 和12 的公约数

    (4)抽象、概括。

    ①你能说说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吗?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6页里有关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2.学习互质数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约数来: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这几组数的公约数有什么特点?

    (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

    (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

    3.学习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 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从18和30分解质因数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约数吗?

    ②18和30的公约数就必须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③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④18和30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是哪些?(1、2、3、6(2×3))

    ⑤最大公约数6是怎样得出来的?

    (4)归纳板书。

    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6是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

    (5)求最大公约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为了简便,我们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如: 18 3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合并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④为什么不把商也连乘进去?

    (6)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讲每步是怎样做的,最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8页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四的1、2、3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十四的12*题。

    课后反思:教学“求最大公约数”,课本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及一个“做一做”,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之后,让学生讨论质疑其它二例时,学生A就提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差。”教师问:“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说:“按照课本的三个例题: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90和72的最大公约数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约数是20。”还真是呀!学生们很惊讶,教师了解到学生错误结论的由来,但不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首先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接着又向学生指出:“是巧合呢,还是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学生为了验证,纷纷举例演算,就连平时较少开动脑筋的学生,也算得很起劲。过了一会,小B第一个发现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约数就不是它们的差。教师又及时把这一信息交给学生,学生的研究热情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下课了,大家的讨论还在继续着,并且乐此不疲。他们为了探求“规律”,愉快地做了几十道求最大公约数的练习,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在教师创设的途径中,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孜孜以求,为学业成功更努力学习。

    课题二: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教学要求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 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和思考题。

    课后反思:有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在这里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4)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学习探讨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前,学生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尝试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包括自我检查、互相改错)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投影

    出示主题图。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汇报交流。

    2、生理解题意,列式。

    4、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

    二、探索尝试,找寻方法。

    1、用你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1)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学生评判优劣。

    (2)学生多种方法中,师生共同优化出一种(拆数法):

    先独立思考,书写再练习本上,再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投影仪中一一展示算式,学生评判对错,说出每一步的由来。

    3、研究笔算的方法:

    抽学生口述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师板书,重点说算理。

    先( )和( )相乘,再( )和( )相乘,最后两个乘积相加。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数位要对齐;乘法口诀准确;加法计算准确。

    (2)投影仪展示,学生评判。

    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检查,再其他学生上台评判对错,错误要改正。

    2、森林医生:

    针对学生易犯错误,判断对错,找出原因,并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我检查。

    投影仪展示作业,学生评判对错。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归纳梳理,总接收获。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5)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0×80 88×10 900×10  60×70 13×3 32×2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彩球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和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巩固了旧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出示新华书店的图片,今天王老师带大家到新华书店去买书,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想到其它分成的方法,这时提出把12分成10和2是比较好计算。如果遇到数字比较大的数字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列竖式该怎样算呢?谁愿意来黑板上试算一下。找两个同学在黑板上试算,其它同学在本上试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14×12,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竖式怎么计算,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学生做完后,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再找几名学生说计算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

    从个位乘起:2在个位,表示2个1,个位上的2乘个位上的4得8,是8个什么?写在什么位?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

    再把两次所乘的积加起来。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教师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第一关小车开到哪儿停(主要考察第二因数的十位合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以后得得积和谁对齐)。

    13×12=  23×21= 43×22=

    【设计意图】利用闯关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练习的题型分层次,有梯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巩固算法。

    14×12=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对比,体现用笔算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性。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6)

    许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10以内数的组成”,她的教学是这样设计是“7的组成”,她的设计如下: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

    教师做到了:1、 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这样的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取决于什么?它们的公式各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师: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师:矩形的周长又取决于什么?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师:矩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的和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生:周长总是等于宽与长的和的2倍;因为矩形两条对应边相等。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取决于什么呢?为什么?

    生:(通过思考后,发现圆的直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同)圆的周长取决于的直径,直径不同周长也不同。

    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没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呢?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根据这个倍数关系来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对不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学生自我质疑、最后发现公式)

    在这个教学笔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为3倍多一点。笔者趁机引入π,顺利地完成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教学。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7)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能力目标: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上课,所以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互相成为好朋友。

    生:我们双方面互为朋友,也可以说成“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这样学生对马上接触到的“互为倒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计算几道题。

    师: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我给大家一定的时间,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而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错。

    师: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师:你们找的这些与之前写的所有算式都有怎样的共同点?

    师:黑板上所写的两个数的积都是1,所以他们互为倒数。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3/8和8/3互为倒数。(师板书3/8和8/3互为倒数。)

    师:3/8和8/3互为倒数!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师: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以前我们学过这种两数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知识吗?

    师:7/10和10/7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小结:刚才我们就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了倒数的意义,那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刚才的这些例子。

    师在黑板上出示3/57/2,写出它们的倒数。

    师:那5(0.1)的倒数是什么?它可是没有分子和分母呀?还有1又1/8呢?

    生:把5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刚才一个同学提出分子是0的分数,实际上就等于0,0可以看成是0/2、0/3?把这此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生齐:分母就为0了,而分母不可以为0.)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2: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1、打开书,阅读课本P34,把你认为重要的划起来。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请同学板演。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2)发现一学生书写有误,与该生交流。

    (3)用展台展示该生的错误。

    生1:比如4/11的倒数是11/4,4/11是真分数,11/4另一个是假分数,它们是不可能相等的。

    (4)师:对,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不会相等的(1除外)。我们在书写时要写清谁是谁的倒数,或谁的倒数是谁,如老师黑板上写的一样。

    4、先说说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请你仔细观察,看能从中发现什么,发现得越多越好。

    生2:我从第二组中发现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者假分数。

    生3:真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假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也可能等于1。

    2、学了倒数有什么用呢?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8)

    《约分》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四部分的内容,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口算:3.8×2 = 12.5×0.8= 1.8÷9 =

    5.4÷0.6 = 4-0.7 = 8.2+2=

    2、【设计意图:孩子们对游泳有兴趣,以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四、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9)

    教学目标

    (一)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的意义。

    (二)会用排列约数的方法和集合圈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渗透集合思想。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意义。

    (二)互质数与质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说出24的全部约数;请将24分解质因数。说一说24的约数与质因数有什么区别?(约数可以是质数也可以是合数,质因数必须是质数。)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找一个数的约数和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它们都是研究的一个数的约数,今天要研究两个数的约数。

    (二)学习新课

    1.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1)板书例1,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8的约数有(1,2,4,8)。

    12的约数有(1,2,3,4,6,12)。

    8和12公有的约数有(1,2,4)。

    8和12的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有(4)。

    教师:下面用集合图表示。(出示活动抽拉投影片)

    (2)教师:第二幅中阴影部分表示什么?(8和12公有的约数,4是最大的。)

    教师:1,2和4是8和12公有的约数,我们称它们是8和12的公约数,(板书:公约数) 4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板书:最大公约数。)

    教师:说一说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学生口答后,教师针对上述概括中“两个数”提问;有时我们要找的不是两个数公有的约数,可能是三个数,四个数等,那怎么说更准确?(把“两个数”换为“几个数”。)

    请学生再次口述什么是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教师:我们研究两个数的约数,主要研究它们的公约数,尤其是最大公约数。这节课的课题就是它。(板书课题:最大公约数。)

    2.练习。

    (1)口答填空:(投影片)

    12的约数是( );

    18的约数是( );

    12和18的公约数是( );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10)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8、(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

    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10)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

    在等腰三角形中,与其它两边不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1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两个相等的角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2)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1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

    (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2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21、(1)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常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23、什么是单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单名数。

    24、什么是复名数?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数叫复名数。

    25、什么是小数?

    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6、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这叫小数的基本性质。

    27、什么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

    28、什么是无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29、什么是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叫做这个数的循环节。

    30、什么是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开始的叫纯循环小数。

    31、什么是混循环小数?

    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2、什么是四则运算?

    我们把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3、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4、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35、什么是倍数?什么叫约数?

    如果a能被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或a的因数)。

    36、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37、什么是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

    38、什么是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39、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能被5整除。

    40、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1、什么是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42、什么是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43、什么是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4、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45、什么是公约数?什么叫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公约数。其中的一个叫公约数。

    46、什么是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4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什么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2)什么是分数线?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3)什么是分母?

    分数线下面的部分叫分母。

    (4)什么是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部分叫分子。

    (5)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49、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4)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1)什么是圆心?

    圆中心的点叫圆心。

    (2)什么是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3)什么是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4)什么是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叫圆的周长。

    (5)什么是圆周率?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

    (6)什么是圆的面积?

    圆所围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7)什么是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8)什么是弧?

    在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弧。

    (9)什么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圆心角。

    (10)什么是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53、什么是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1)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比例的项。

    (3)什么是比例外项?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外项。

    (4)什么是比例内项?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内项。

    (5)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什么是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7)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叫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8)什么是反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的量,一种变化,另一种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成反比例关系。

    (1)什么是圆柱底面?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

    (2)什么是圆柱的侧面?wwW.Jk251.cOM

    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什么是圆柱的高?

    有很多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背诵不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要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例题,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题或者习题,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差是数学运算的一种,特指两个数的减法的结果。和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属性的事物相加所获得的新事物,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两个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和的产生:加数+加数=和。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篇11)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交叉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同学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同学的生活经验,强化同学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保守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充沛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启发同学感受并表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协助同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同学表达自身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同学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发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同学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资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同学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沛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耐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耐久兴趣;能够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发明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和间色的概念。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同学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三:

    1、请同学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发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发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同学再做练习。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 发明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 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同学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活动七:

    拿出自身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其实对于三原色以和原色、间色之间的关系,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了,但用原色和间色来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时,就不那么容易掌握了。许多小朋友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同学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同学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示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依照自身的设计来表示色彩。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示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同学:有万花筒的同学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同学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同学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同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身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示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同学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和时肯定了这种方法,小朋友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示的万花筒,引起同学兴趣。

    请同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身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同学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示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资料表示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资料来表示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同学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示出来。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同学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同学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示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同学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小朋友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示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示画面中的大与小。

    活动一:

    1、请同学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3、请同学用自身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1、你想表示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示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烘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以前同学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活动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和色彩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三:

    【小学数学人教版课件合集】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