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合集
  •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合集

    发表时间:2023-01-08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

    只求孩子们好,不求孩子们的回报,这就是老师,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肯定会先写好自己的教案。我们编写教案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写教案时有什么可借鉴的模板吗?相信你应该喜欢栏目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 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9×5

    =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的建筑高约452();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天安门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米3000米=()米

    9千米=()米6000米=()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1km=1000m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3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围绕“经历学习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6、学习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平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平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平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材料。

    7、反馈练习

    为了避勉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所以在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平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习……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习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习,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的数,理顺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表示较大的数。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能进行估算并能比较万以上的大数。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想。

    难点: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

    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师:数在数学界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阶段,你们都学过哪些数?

    师: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回顾旧知,为新知的构建打下基础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网格图。

    师:你能根据网格图,说说你对数的理解吗?

    2、出示数轴

    师:请在数轴上将学过的数找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3、呈现课本情景

    第一幅图:

    师:第一幅图表示了什么?你发现了那些生活中的数?

    第二幅图:

    师:在第二幅图中是怎样表示“没有”的?

    第三幅图:

    师:怎样表示不能平均分的量?

    第四幅图:

    师:如何表示零下二摄氏度?

    4、整数的意义、读写方法。

    5、自然数。

    6、计数单位与数位。

    7、数的整除。

    师:你还记得五年级时学过的倍数与因数吗?学生先独立看网格图,在与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找出学过的数,交流发现。

    理解正整数的产生背景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订正。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教材第43页习题。

    2、教材第44页第2、3、4题。

    3、小组合作出题,组与组之间交换所出习题,交流完成。

    四.

    小结与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读写、改写。

    2、自然数:0、1、2、3…

    3、计数单位

    4、数位

    5、数的整除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图①、图②、图③课件)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找出回答)新课标第一网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长cm

    20

    20

    15

    12

    10

    宽 cm

    17

    15

    10

    10

    10

    面积cm2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交流时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三、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P49、1、2、3、4题

    四、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合集】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