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人教版数学课件精品14篇
  • 人教版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08-18

    人教版数学课件精品14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案。今天向您介绍的是有关“人教版数学课件”的话题,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年级学过的对子歌,揭题。齐读课题。

    1、自由读文,圈生字。

    2、找出文中藏有的对子。出示对子,指名读,齐读。

    出示课件例如:

    “炭”(利用儿歌来记):青青一座山,伐木在林间,木材变成炭,温暖留人间。

    5去掉音,指名读,开火车。

    6巩固生字,出示词语,摘苹果, 抢读。

    三、生字回文,理解课文。

    (1)指名读文,在朗读课文中巩固识字。

    (2)让学生说说从本课中体会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冷漠、热忱、雪中送炭、饥寒、温饱”,美、丑分别举例子说一说等较难懂的词语,可适当做点解释。

    (3)自由练习读文,举行抢答赛: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要善于帮助别人,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识字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2】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 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一、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 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

    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

    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

    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3】

    这节课,我是从学生已学的知识出发,首先让学生找一找单位“1”,然后引入一道复习题进行复习教学。然后,引入本课内容,通过学生读题,以及我的提问,尤其是我把题中的12%换成3/25之后,学生很快说出了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我又让学生把3/25换回来,学生也说出了计算方法。接着,我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叫了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上黑板演示。从课堂上反应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学困生页在我的提示与指导下,解决了问题。最后,我把《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以前所学习的对应的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进行了比较,并做了小结。这节课虽然感觉不错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给学生留的练习的时间太少,学生只做了一道练习题就下课了,还有个别学困生没有真正掌握等。以后我在时间上一定要注意,少讲多练效果可能更好些。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4】

    一、复习目标:

    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立足于顺应课改要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通过复习,查缺补漏,帮助学生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给他们一个横向及纵向的知识网络,让他们在头脑中能清晰的闪现本册书所涵盖的知识内容。

    2、通过复习,把好基础知识关、短文分析阅读关及写作关,努力做到在短期内砸牢语基、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在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具体如下:

    这次期末总复习的内容包括32篇课文(其中17篇是精读课文15篇是略读课文)、8个“语文园地”和这个学期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课文阅读、课外的语文实践等。通过复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复习200个认读的生字,会写200;累积认字2600个,会写个左右。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如查字典)。

    2、熟读17篇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懂得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复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或课文片段。、

    4、复习默读,默读应该要有一定的速度。

    5、复习整理本学期的课外阅读收获,背诵课标要求背诵的优秀古诗词,注意积累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简单浅显的百科常识。

    6、复习掌握、积累本册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主要是“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能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在书面语言表达中运用部分词语。

    7、复习、整理一下本学期课内外积累的谚语,歇后语和其他的一些词汇(如成语)

    8、复习“语文园地”中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内容,有读书看报的习惯。

    9、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0、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能修改习作中有错误的句段。

    二、复习方法与策略:

    1、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做到重点、难点突出,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修改教案,课前复备,课后小结,使其更有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做到节节课有其重、难点,密切关注学生反映,有针对性地灵活、机动地进行调整课堂的教学安排,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3、及时、细致地批改复习期间的作业及相关练习,对于错误,耐心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做到错题不过夜。

    4、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到学生随提,老师随解,让复习课上成以全体学生为主,同时又照顾到少部分学生的形式。

    5、严把学生书写关,努力做到字迹工整、规范,卷面整洁、尽量不涂抹。在短暂的复习时间内,树立班内的书写小标兵,号召大家向其学习。多鼓励书写较差的学生,帮他们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6、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避免急躁情绪的产生,对学生多一份耐心与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轻松学习。

    7、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理解。

    8、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课上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课下多为他们补课,不断地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树立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5】

    本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课堂上的内容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让学生体会先约分比较简单时,出现了些问题。在做完例题第二个问题之后,依然有不少学生依然觉得先计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题目,其中最后一题数据较大,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我现在觉得,如果在例题教学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个8/11×99,这样就更加直接了,学生立刻就能体会到先约分的好处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进行约分的题目就方便了。

    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只有让学生准备好学具了,学生才可以探索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如果只给学生准备一张纸,那么学生是不是也就只会折纸,如果再为学生准备尺子和笔,那学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进行探索和研究,再为学生准备彩笔,学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导通过画、涂的方法来研究。总之学具准备的充分,学生探索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让学生准备了两张纸和两只彩笔,拘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致使学生只用了折纸感受意义,理解计算方法。限制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1.课前要注重及时唤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相联系的相关知识, 课前安排对相 关知识提前巩固练习,课堂能达到熟练应用。 2.要备好教学内容的同时, 别忽视备学生。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每位学生可以同步进行, 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 还是很大的,因此这也是每位老师应下功夫思考的教学环节。3.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在教学与反思中让自己进步是我 在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希望各位老师能对自己的教学环节中的不足给予指 正,以利于自己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 自己的教学 能力。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6】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期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我班学生人数少,在教学本课前,我在电脑上选好了课堂教学实录,首先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预予辅助教学,我就在一旁随时给以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法灵活 学法得当

    我在教学中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学。根据劳动付出比为5:3,总收入为160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3的问题。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答.之后再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里就要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时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那也许在小朋友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1平均分配的形式,这里也可借此引发讨论,进而进行多劳多得的思想教育。)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2、感悟新知.

    (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

    这里我将前面的小故事做了个小变化。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又想做“唐氏月饼”,这时沙僧也要加入,猪八戒为了能赚更多钱,做月饼比去年勤快多了。结果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5:4:6,卖出后一共赚得300元。那请问同学们,今年和去年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呀?现在他们该怎么分这笔钱呢?这样一来,就在学生中击起了波澜,学习的气氛也达到高潮。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还设计这么一道题用以拓展延伸。据老师调查,建造楼房的混凝土中,水泥与黄沙、石子的比是2:3:5时最牢固。学校要建造一栋教学楼,但现在水泥只有4吨,黄沙有12吨,石子却有24吨,总重40吨。如果由你负责质量的监理,你将如何处理?

    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此进行优化,如果出现比例不当,还可以趋机进行道德教育。建一栋楼房,一定要把握质量,那就要按比例去进行搭配。也告诉了学生: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第四个环节:质疑总结、反思提高

    说一说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吗?

    还可以各抒已见,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又怎么样,你认为本节课谁的表现最好。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自我与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再发展。)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7】

    一、学情分析:

    班级学生共49人,男 25 人,女24人,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重点内容:

    (1)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2)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8】

    1、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模拟片段教学:说教学程序。

    2、说课的“说教学程序”:复习铺垫、新授、巩固、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小结等;模拟片段教学的“说教学程序”:一般说“新授”部分。

    3、说课主要说“为什么这样教”,模拟片段教学重在“怎样教”。

    1、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转化;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的汇报交流:直叙、转述

    2、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学课本等。

    3、要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适时、恰当。

    4、要展示板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堂教学同步(及时);有所选择;字体规范;布局合理。

    5、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平行与垂直》 《认识几分之一》 《连续退位减法》。

    6、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

    7、要体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8、要关注学生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述等要能及时板书。

    1、计算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注重算理的引导与表述(如:9加几,凑十法);板书的巧妙设计:色笔、横线、位置

    2、空间与图形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板书不可少;案例:《复式条形统计图》

    4、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1、如何开头?

    2、教学目标要说吗?

    4、如何小结?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材料,导入活动: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揭示课题:有趣的平衡(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

    1.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②演示。如:

    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小结:

    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A)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该放几个?

    “放3个。”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学生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3个。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6个。

    (3)小结:

    师:你有什么体会?

    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活动三: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B):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实验活动:

    ①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活动。

    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③教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展开活动。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数

    乘积

    (3)汇报结果。

    学生发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4)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学生观察表中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三、应用规律,体会揣摩

    1.基本练习:

    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提示:从新课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_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综合练习:

    桌子上有一个天平,天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托盘,天平的臂上各有几个相等的刻度。现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个砝码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该怎样放?

    提示:(1)根据臂长和质量成反比例

    (2)先确定每个托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在确定臂长。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知识的?

    2.评价。

    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进行。

    板书设计:

    有趣的平衡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作业设计

    基础:

    1.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_块,如果改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综合:

    2.有一位菜贩很不老实,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民们购买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白菜买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题中一样,用列表的方法做。

    (2)根据臂长与质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10】

    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34页例1、例2.

    二、教材简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数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五、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具准备:

    小圆形卡片若干个、每小组一张记录纸

    七、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出示南昌七城会的图标,介绍情况:会徽创意的含义是通过运动、力量、激情、由既似运动场跑道、又像吉祥的彩虹勾构出数字7,生动表达第七届城运会的深刻内涵:彩虹横跨,放飞和平,喜迎八方来宾,友谊和希望在这里相聚,鲜花锦簇,神采飞扬,展示出体育竞技的搏击与魅力,以红、绿、黄三色渲染,彰显出南昌这座充满希望的革命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飞鸽将带着南昌的蓬勃发展和第七届城运会热烈、欢庆、祥和、团结、圆满的信息飞向全国,飞向世界、飞向千家万户。

    师:这里有三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要轻一些,是次品,你能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生:能。

    师:可以怎么找啊?

    生:略。(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称等等)

    师:刚才有同学说用天平称一称,天平大家见过吗?

    生:见过。

    师:想一想,用天平称物体时有几种情况?

    生:两种情况。(请学生演示)

    师:那么,怎样通过天平称的方法找出次品乒乓球呢?

    生:口述方法。(同时课件演示)

    师:(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或是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使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小组合作:从5个乒乓球中找出较轻的次品,至少用天平称几次一定能找到?(课件展示)

    (合作要求:用5个圆片当乒乓球,在稿纸上画出简易天平。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

    指名汇报,同时用课件演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

    5(221)2(11)2次

    5(11111)2次

    观察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板书:一定至少)

    小结:在5瓶乒乓球中找到一个次品有2种方法,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

    (1)出示例2:在9个网球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至少需要几次要就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来,可以怎么称?

    师:称之前,我们要先想想怎么分。注意听好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把你称法用快捷记法记录下来,在小组互相说一说。比比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展示方法并说明,教师帮助整理称法。

    (3)课件出示:

    9(4,4,1)4(2,2)2(1,1)3次

    9(3,3,3)3(1,1,1)2次

    9(2,2,2,2,1)2(1,1)3次

    9(1,1,1,1,1,1,1,1,1)4次

    (4)师:从9个网球中找出1个次品,至少要称几次,一定能找到?(2次)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2种,因为它最简便。

    师:好,我们来看第二种方法。它是把9个网球分成了几份啊?(3份)第一种也是分成了3份,为什么称的次数要多一些呢?

    生:因为它没有平均分。

    师:为什么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呢?(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称一次后,次品所在的范围,通过比较得出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最好!

    板书:平均分成3份

    四、猜想和验证

    (l)提出猜测:那么,当物品的数量是3的倍数时,是不是只要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不一定或一定。

    (3)要验证猜想我们应该怎么办?

    用能平均分成3份的数试验一下。

    为了方便验证,我们选取比较小的数12来试验一下。根据我们的猜测可以把12怎么分?(学生口述称的过程)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2,2,2,2)(6,6)(5,5,2)(3,3,3,3)

    (4)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比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称的次数更少的了?

    生:没有。

    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种方法称一次,最坏的可能次品所在的围。

    3、假如物品的数量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话,又该怎么分才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最少呢?

    4、有20零件,其中19个质量相同,另有1个是次品,比其他的零件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5、总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当待测物品的数量是3的倍数时,我们把它平均分成3份,能保证称的次数一定最少而且找出次品。那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203份(7、7、6)3次

    五、规律的应用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招聘副总裁:在81个零件中找一个较轻的次品,最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到?

    六、交流收获,总结全课:

    1、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提出疑问:假如物品的数量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话,又该怎么分才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最少呢?同学们课下可以自由探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

    找次品

    一定至少

    3的倍数

    反思:

    一.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我以找次品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让学生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加入了3个物品中找次品,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同时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为科学描述称量过程提供语言范本。另外,考虑到找次品的情况类型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将教学内容限定在称量物品的个数是三的倍数的情况展开探究,教学思路与主旨就特别明晰。

    2、注重学具助学,促进学生思维整节课通过模拟天平、图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全面考虑秤物的不同情况,逐步帮助学生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清晰地图示法,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通过多次数据试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分法是优化找次品的关键。

    3、数学语言严谨把握住数学广角教学的真正意图,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摒弃了对规律的讲解,重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将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呈现在课堂上,数学语言简练、严谨,如: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4(2,2)下面是一定会不平衡,不是如果不平衡

    二.同时这节课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找次品优化策略的关键是什么?找次品保证找到次品的最少次数的策略在于分成3份,尽可能平均分最优。但是有两点必须得搞清楚:其一,为什么要分成3份呢?2份难道不行吗?如:12个可以分成(6、6),也可分成(4、4、4),但是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都是3次,那么就是分成2份和3份都是可以的。是吗?仔细分析其实都是分成3份的,即:天平左边1份,右边1份,旁边1份。这样一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材中各种分法,都可以这样去看。能平均分成2份的,旁边那份其实为0。

    其二,同样是分成3份,为什么尽量平均分比较好?如9个可以是分成(3、3、3),也可以分成(4、4、1),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不同,哪种更好一些不言而喻。是不是也从上面的分析来入手,就是考虑秤了一次,次品所在范围缩小程度如何?(3、3、3)第二次次品所在范围缩小到3个;(4、4、1)呢?第二次次品所在范围缩小到4个。当数据大起来,这样的比较会更加的明显。注意考虑不利情况。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找次品优化策略的关键在于:天平两边放同样多的情况下,秤一次使得次品所在范围变得尽可能的小。那么也就是要分成3堆,尽可能平均分。

    2、这节课到底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习找次品,学生利用天平平衡来找到次品,同时不用天平而运用数学的符号:5(2,2,1)2(1,1)表示方法,进行合理地、全面地推理。这一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学会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更要侧重于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11】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说教法学法】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

    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刻度

    (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

    (3)讨论: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

    (4)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什么?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

    (5)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刻度1走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1时=60分

    (6)学生把结果填在81页刻度图

    (7)交流记忆法。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1格1格数,或5小格5小格地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格的新认识,新发现,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点名学生读出时间,指导学生用两种表示方法写时间。(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以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目标: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和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具体感知、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4、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活动角、评价表;

    学具:三角板、直尺、活动角、长方形纸、图画纸、材料袋(一条绳子、两根硬塑料条和不规则纸片)。

    二、说教法和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特征这一认知规律,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重视学生的观察操作,并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在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做角、画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数学事实。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后通过一系列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体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这四个环节是: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其次观察实践,探究新知;第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最后再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播放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朋友们起得早,正在校园做早操。(课件出示课本38页校园一角情景图)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什么?学生汇报后,我又说: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足球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你们认识它吗?再找一找,图中还藏有这样的图形吗?

    2.揭示课题。

    师:在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角就是它们家族中的一员,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研究这些可爱的角。(板书课题:可爱的角)

    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在课的一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入手,静态的图片配以欢快的儿歌,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基于此,我在实物情境的基础上出示角,使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我让学生大胆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形成学习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作文5000网 zw5000.cOM)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小组同学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①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形成表象。

    (课件出示:剪刀、水管和饮料罐上的吸管)师:大家看,我们生活中的剪刀、水管和饮料罐上的吸管都藏有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电脑动态演示,将剪刀、水管和饮料罐上的吸管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指出:这就是平面上的角。

    ②教学角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a.让学生观察以上抽象出的角,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b.让学生拿出三角板,摸任意一个角的各部分,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并给角的各部分起一个名字。同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板书其各部分名称,并指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c.让学生描出三角板上任意一个角,并在自己描的角上写上顶点和边。

    ③初步练习,及时巩固角的特征

    师: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了。(课件出示)同学们,快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在这一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设计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描一描、辨一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经历角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在表述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在做角的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我让学生拿出材料袋,自由选择材料,做出一个角。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小的。

    (2)在摆活动角的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a.我让学生用活动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然后展示两个同学摆的角,让学生观察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可怎样比较?根据学生的猜想我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b.我用活动角摆出一个角,并提出思考性问题:你能不能摆一个角比老师手中的角更大一些呢?由于我手中的活动角两条边比学生手中的活动角长,从直观上感知,可能有些学生觉得不可能。当学生在认知上发生冲突时,我及时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个别学生摆出的角,加以验证。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课件出示其知识点)。接着我又问:角的大小又与什么无关呢?听一听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了。

    (3)(课件演示红角与蓝角的大小之争)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在本活动中,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用活动角摆角,在观察、比较、互相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另外,我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动手画角,形成能力

    师: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自己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评价、纠正,规范画角的步骤,然后再次画角。(请几生板演画角)

    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对应内容后,掌握画角的方法,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任意形状的角,同时渗透学生自学、自评的能力的培养。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课件出示)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 ) ( ) ( ) ( ) ( )

    2.发展练习:一张长方形的纸共有4个角,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让学生先用纸剪一剪,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课件出示其剪后的各种情况。

    3.拓展练习:让学生用角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课件出示角的创作画)师:你们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漂亮吗?这幅画中很多图形是由我们今天所学的角组成的。请你们也当回小小画家,用角组成一幅美丽的画。画完后在小组中欣赏交流一下。(展示学生的创作画)

    此环节设计的练习融趣味性、发展性、创造性和思维性于一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巩固和深化了知识,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练习中,不仅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四)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让学生拿出评价表(课件出示评价表),根据上课的感受给评价表上的我画出表情,再请周围的同学给自己一个评价,并保存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里。

    这个环节通过小结,使学生重温学习的过程,形成知识网络。另外,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让学生用评价表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使每一位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

    可爱的角

    顶点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由师生共同完成。板书简明扼要,凸现重点。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13】

    1、具有生活化、应用性的练习《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喜欢主动地完成。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生动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过关游戏、儿童乐园和数学王国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改变学习和练习是学生负担的状况。

    2、数学练习的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完成现行的数学教材使得教师不断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个性和品质,可以定期让学生以班或组等为单位,制作内容丰富多彩又充满生活乐趣的《数学手抄报》或《数学墙报》,学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过图书、网络等发现的数学问题或数学常识,通过交流、研讨,制作出趣味性、综合性、启发性的报纸,学生易于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自主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3。学科生活结合 综合发展学生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把生活中发现的已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道听途说的或充满趣味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限制内容和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获取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练习更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和个性。学生对发现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更加深入。4。评价生活化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往的数学评价往往只是单一的等级评价,只是起到了调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对主体的激励作用。而生活化的数学评价,恰恰弥补了这些。在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以评价之余,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表扬优点,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学生在真实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学习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对认真踏实、书写工整地的学生评价:你的作业书写的真漂亮,批改起来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一定会更加优秀!对聪明而又马虎的学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错,但是却出了问题,好好查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更爱学数学,更会学数学。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靠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生活问题情景和练习,把生活实例融入数学,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贴近生活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会用数学。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14】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 顾此失彼 精力分散

    使听课效率下降 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 善思则学得活 效率高

    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 思路狭窄、呆滞 不利于后继学习

    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 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 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 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

    二、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 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 去括号法则 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 求代数式的值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 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 加深了对数的理解 本章中列代数式

    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 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 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结合丰富的实例

    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角的度量 角的画法

    6、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 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

    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 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具体与抽象的结合 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 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

    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更是形象直观

    4、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 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 学生初次接触

    5、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 储蓄问题 行程问题 行船问题 工程问题 调配问题 比例分配问题 数字问题 等积变形问题 这是一些经典题型

    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 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7、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 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 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课件精品14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