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2024认识比课件
  • 认识比课件

    发表时间:2024-04-17

    2024认识比课件。

    您的需求是我们的动力我搜集到了这些内容:“认识比课件”。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优秀的教学课件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阅读完本文后您会有新的思维方式!

    认识比课件 篇1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1〉 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 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1〉 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 课件出示练习题。

    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 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2 作业: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认识比课件 篇2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认识比课件 篇3

    认识9和10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数9、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数出数量是9、10的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9、10 。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9、10的读写及数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星期天,一些同学来到了游乐园。(出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数量是多少? 用手指和小棒表示9、10,抽象出9、10。先摆9,再摆10,说说你是怎样摆10的?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9、10表示

    二、新授

    1、出示尺子图,生观察特点:

    (1)数序

    (2)大小(同时出示点子图,让学生比较)

    (3)10个一是一个十。(同时出示皮球和小棒成10图给学生强化。)

    2、9、10的书写

    强调:9一笔写成;10占两个日字格

    3、生描红练写,师巡视指导

    4、小结:重点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20、21页)

    1、看图先画圆点,再写数。

    2、看图填数。

    3、看图画圆。

    4、比一比,填一填。

    5、□ 里可填几?

    6、想一想,被树挡住的数各是多少?请你填一填。

    7、按照顺序填数。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倒着数数。

    8、写一写

    (1)大于2的'。

    (2)小于6的。

    四、小结: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到生活中去寻找9、10。

    板书:田格书写9、10 直尺中10的位置

    教学反思:运用小棒让学生理解10个1与1个10的关系,以及同一个数字在组成的数目中,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数值,这样抽象的数学含义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对10的数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认识比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cm,宽20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认识比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正、负。

    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

    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和动作。

    ①上(下);②睁开眼睛(闭上眼睛)。②坐下(起立)。

    2.引入谈话:刚才我们在做一个什么游戏啊?

    预设:相反的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负数(自然意义上的相反)

    1.感悟相反量的存在。

    (1)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相反量的存在,你知道吗?

    生:收入与支出,上车与下车。

    师:噢,很好!老师也有几组请读一读。(课件展示)

    ①篮球比赛,上半场进了5个球,下半场丢了3个球。

    ②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③爸爸9月份存款5000元,10月份取出3000元。

    2.辨析、思考、感悟正负数的存在。

    (1)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准确、简洁地记录到表格中,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

    (2)反馈学生的方法:

    A.文字记录法

    师:看看你能一眼就明白数据表示的意思吗?这几组文字都有什么特点?

    生:表示出了意思相反。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意思相反?

    ①“进了5个球,丢了3个球”,相对于什么标准说他们意思相反?——相对于一个球不进一个球不丢,相对于0。

    ②相对于标准体重。

    ③相对于9月份之前的存款余额。

    B.箭头表示法

    师:谁看懂了这个同学的方法?

    生:这个同学用箭头表示出了相反的意义。

    C.符号表示法

    师:请作者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你真有数学眼光,我们的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叫做正号。

    师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样的一组量呢?(相反)

    小结:是的,用“+”“-”可以帮助我们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3.优化方法,揭示正数、负数概念

    (1)这些记录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最简洁?(用符号表示的)

    (2)小结: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可以简单地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思的量。我们将+2.5、+5、+5000这样的数叫作正数,读作:正五(板贴)......,将-1.8、-3、-3000这样的数叫作负数。读作:负三(板贴)......,只要具有相反意思的量我们都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3)你还能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学生,教师记录。正数写一列,负数写一列。

    师:把正号擦掉行不行?那负号可不可以擦掉呢?为什么?

    (二)展开联系,丰富认识(人为规定的相反)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负数,温度也有正负数,我们来看看,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5℃~-3℃北京:-5℃~5℃深圳:12℃~23℃

    师:谁愿意来当气象播报员播报一下这些气温?

    2.找一找、说一说。

    师: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表示零下5摄氏度,是北京当天的最低气温;5℃又表示什么?(零上5摄氏度,是北京当天的最高气温)

    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在学习单上找一找。

    师追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生上台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追问:那你们知道温度中的0是怎么规定的吗?

    小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也就是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大的数就表示0℃以上的温度,比0小的数就表示0℃以下的温度。

    师:这个温度计的刻度和什么工具很像?(直尺)

    师追问: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师:在学习单上再找出哈尔滨和深圳的温度,并标出来。

    反馈学生的.作品。

    预设:①负号没写

    ②找温度的不同方法:找零下15℃先找到零下10℃再往下数5格,还可以先找到零下20℃再往上数5格。

    3.感受温度有高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温度计上找到了这些温度的位置,我们知道温度有高低,这几个城市谁的最高气温最高?谁的最低气温最低?

    试着把这些温度排一排序。(反馈)

    小结:温度计上的温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4.提升认识。

    师: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预设: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

    师:看来要找到正数和负数,0这个标准非常重要。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师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三、练思结合,促进建构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完成练习单第1题。

    2.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数。

    这里的正负数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①地面;②原来所处的位置;③海平面;④不旋转时的位置。

    3.负数的应用

    师过渡:负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请看下面的负数,你觉得什么意思。

    (1)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每秒-0.4米。小组讨论:风速怎么还有负的?

    请两生分别扮演刘翔和风,上台表演运动过程,让学生体验逆风的意思。(自体验)

    追问:如果当时风速度是+0.4米/秒,又会怎样?

    (2)体育老师将小明的身高表示为“-3厘米”,你觉得可能吗?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交流,让学生知晓“我国10岁儿童平均身高约为140厘米”,+以140厘米为标准,记录小明的身高为“-3厘米”是可以的,实际身高是137厘米。

    四、总结全课,延伸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师:对于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认识比课件 篇6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即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程序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把握以下原则:

    1.全体性、开放性原则

    要把握这个原则,必须让学生群体参与,让每一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考虑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梯度性原则,注重课堂提问的反馈评价.

    2.主动性原则

    要把握主动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采用作业形式多样性,增强讲解的趣味性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知识点的连贯性比较强,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识论和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发现和认识真理的过程.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是几千年来人们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成果的积累,本身属于真理的范畴.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人的认识活动总是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属于对真理的认识过程,只有在遵循认识规律的情况下,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阶段内要求的数学知识.

    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思维活跃,才思敏捷.他们具有发展的联想、推理、抽象、创造性思维等特点.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容易通过形象思维方式认识新事物.

    三、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关联复习

    结合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特点,笔者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安排课前关联复习一个环节.本文以初中数学绝对值一节的数学教学为例来说明具体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过程.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回顾前面章节中学到的关于正数,负数,数轴以及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做好知识准备.

    2.循序渐进和师生互动

    根据上述人们认知规律和青少年学习心理特点,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在科学的认知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应地数学知识,同时对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在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中精心设计了师生互动环节,遵循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全体性、开放性、主动性原则.

    承接上述教学实例.绝对值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同学们学习并理解其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另一种是代数意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零的绝对值是零.

    经过前面的关联复习,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期盼着在老师带领下去揭开和认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的真面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抽象性较强,开始时同学们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在知识编排和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图形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于是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借助于具体的几个数,如1,5/3,2.8,4等和-1,-5/3,-2.8,-4等在数轴上的图示,讲解教材中绝对值的定义,这样就把抽象的绝对值概念转化成数轴上的一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自然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绝对值符号,记法,并辅以板书“│1│=1,│5/3│=5\3,…,│-1│=1,│-5/3│=5/3,…”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通过形象思维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原来绝对值和线段的长度有关联,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

    认识比课件 篇7

    教学时间

    40分钟

    学习者分析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学生对时、分的时间单位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会在表上看出是几时整或者是几时几分,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秒,并感知1秒有多长,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感受时间单位“分”、“秒”的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1分=60秒。

    难点:建立1秒以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资源自己制作的表盘、教室电子表、学生自带自己的闹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

    (1)课堂小游戏:相反小游戏。(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2)拍手小游戏:评估自己。你们觉得自己30秒最多拍手多少下?

    通过这个小游戏告诉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3)比赛系红领巾。估计自己大约用了多少秒。

    思考:刚才我们的这两个游戏用到了“秒”,谁能说说你对秒的理解,并且在这里为什么用秒呢?

    教学活动2探究新知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生活中我们那些地方还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3)观察自己做的表盘,区分时针、分针、秒针。观察表盘多少个数字?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

    教学活动3小组完成

    一、二、三小组(1):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秒针从12走到1是多少?

    四、五、六小组(3):秒针从2走到4是多少?

    (4):我们常说的半分钟是多少秒?

    七、八、九小组:(5):秒针从12开始转一圈是多少秒?

    (6)秒针从3开始转一圈是多少秒?

    巩固练习:学生自己出题考大家。

    教学活动4分与秒的关系

    (1):秒针转一圈是60秒(已解决),分针发生了那些变化?

    同桌两个人一个观察秒针、一个观察分针,得出1分=60秒。

    (2):师生共同验证:老师拿教室的电子表女生观察秒针转动一圈,男生观察分针,再次验证1分=60秒。

    (3)感受时间单位“分”、“秒”。

    如果给你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

    (4)你觉得自己1秒钟可以做些什么?

    教育学生:你们可能觉得1秒钟的时间很短,什么也干不成,但是,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不虚度光阴。

    练习反馈

    课堂小结

    认识比课件 篇8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认识比课件 篇9

    “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讲授新新课时,让学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与吨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做是25千克,几个这样的同学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由此得到了吨与千克化聚的方法,在这样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哈哈笑。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让学生感到很好的可视效果。

    【2024认识比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