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集合八篇)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4-01-07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集合八篇)。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更多的信息吧。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制作教案是实际应用教育教学科学的方法。下次来访时,请收藏此页,会更加方便哦!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的:

    1、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这一单元后,让同学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认识我们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认识水环境的污染,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

    教学准备:

    学具:计算器、三角板、铅笔; 课前同学收集有关水资源知识;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在关注着哪里?

    (生齐答:伊拉克战争。)

    师:美、英等国为什么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要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呢?

    (生答:想占领伊拉克的石油。)

    师:关于战争,联合国的有关组织曾说了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播放声画)

    紧接着师导入:石油争完了,再过几年或几十年,人类将面临着争水的战争,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美国人真可恶

    我们中国缺水吗?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为何还要打仗呢?)

    二、 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1、师抓住刚才同学提出的水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吗,为何还要打仗呢?这个问题,你们认为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吗?先分组讨论一下,然后你们能根据课前你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说明吗?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观察)

    2、生分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引导得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深圳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大家都要节约用水。

    3、师:同学们,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水龙头或水管坏了,水一滴一滴地往外流(多媒体出示),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生1:不论他,一滴一滴地滴也滴不了多少

    生2:修好他,或换一个

    同学们,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少数同学同意第一个说的。)你们能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服第一种说法的同学吗?先自由地讨论一下。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2】

    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重点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整数数乘法,再教学小数乘法。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小数乘法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角

    __3

    10.5元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__5

    缩小100倍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__.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2

    27.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0.7×425×7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练习一第4题

    二、运用

    1、填空。

    4.×3×3×2×2

    2、做一做:课本第3页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第1、2、3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例1

    3.5元角

    ×3×3

    10.5元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__5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课本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

    前面用0补足。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8

    3、1.2×,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

    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二、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课本第8页第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三、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第8页7、9题。第9页13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1.2×0.3 0.7×0.5 0.21×0.8 1.8×0.5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使学生在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具体意义的基础上,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4、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熟悉的扑克牌,知道他们表示多少吗?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字母表示?

    小结:看来,字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我们表达信息的最简单的方式。其实它在数学上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请来看这个例子。

    前稿设计:原来设计是让学生用三张牌列式:它不但能玩,而且还蕴藏着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先考考你,你能用其中任意的三张牌列一道算式,保证它的结果是20吗?师:你的算式是5+4+j=20 j表示什么呢?11,这么说来在扑克牌里这些字母都表示一个数。

    修改意图:教学时发现学生用三张牌列式时耽误的时间比较长,致使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因此决定予以删除,改为JQK表示几,直接导入。

    师:呈现信息窗。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你知道吗,一个节能水龙头每分钟可以节约水10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谈话,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情境主题贴近生活,有利于加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出问题,并充分体验这类问题的无穷性。

    (二)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表格。

    师:仔细观察表中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并汇报。

    (1)预设1:时间与节水量,都是由小变大。

    预设2:时间多1秒,节水量就增加10毫升。

    引导1:从哪儿看出来的?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引导2:你是竖着看的,有多少同学和他想法一样?

    师:哦,你们发现了两个变化的量啊。

    (2)预设:每分钟的节水量是一样的。

    引导:怎么看出来的?(生举例)原来你是横着看的。看的真仔细,谁还能再举个例子?

    师:是啊,你们太善于观察啦,发现了一个不变的数呢,是谁?10

    10是什么?(节水总量与时间的关系)

    小结:看来,无论时间与节水总量怎样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始终不变)

    师:你们猜我省略了什么?.学生继续往下说。

    前稿设计:师:你会解决这样的问题吗?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比比看谁列的算式最多。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位同学所列的算式。

    师:3×10=30 4×10=40 5×10=50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有变化的量也有不变的量,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修改意图:因为从试讲中发现这个问题意义不大而且将课堂节奏骤然放慢,改为学生快节奏地说下去,感受时间与节水总量是两个变量,以及表述上的繁琐。逼迫着学生想个简单的方法表示。

    师:看来要想把任何分钟的节水量都一一列出算式,有点困难,是吗?那大家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只用一个算式就表示出任何分钟的节水量呢?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再选择的方法,小组长记录下来,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法。

    汇报展示,总结方法。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创意,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组长上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汇报,对于不同的做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师: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

    师:同学们想的都很有道理,咱们先研究研究这个组的分法,将带等号的分一类,不带等号的分一类。

    前稿设计你喜欢哪一类为什么?

    修改意图从促进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这一层面考虑,算术思维的体现是学生采用等式形式,而代数思维的体现是学生直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结果。因此,按照两种思维的不同发展水平分类应该是更有意义的。)

    3、质疑对比、讲解做法

    师:现在都分好了,对哪个组的做法看不明白?有问题提出来。

    (1)预设:从a×10=b开始质疑,引导:这是哪个组的,你怎么想的?

    (2)预设:从a×10开始质疑

    引导:(1)学生上台讲解。 (2)大家还有疑问吗?怎么这一类有这么多的做法啊?谁上来讲讲?(教师引到等式一类)

    前稿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说等号的左边都表示什么?右边都表示什么?你又有什么发现啊?(等号的两边都表示节水总量)都说的是一回事,到底什么事?

    修改意图本稿将这部分删除,原因是:1.学生对不同的等式形式已经进行了充分讲解,教师没有必要重复验证。2.教师对“等式两边表示的是一回事”这个问题渗透得痕迹过重,不利于学生后面对等式与非等式的讨论。)

    师:到底用什么方式表示老师的年龄最合适呢?

    师:想一下,这里的n可以代表哪些分钟?对啊,任何分钟。

    师:这个小小的字母可真神奇。那10×n在这里可以表示什么呢?

    师:刚才这个小组用n来表示时间,你认为还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

    师:a k x都可比,不过因为表示时间的英语单词是time的开头字母是t,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就用t来表示时间,想一想,现在任何分钟节水量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在这里,t可以代表几分钟?对,任何分钟。

    规范写法,练习巩固。

    师:像10×t这个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呢,有知道的吗?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介绍:在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里,乘号可以记作圆点或者直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后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师:根据这段介绍,试着在本上把10×t改写一下。

    师: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这种简便写法,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也进行了改写,对不对呢?请你当一下小裁判。

    7×m= 7m a×6=a6 b×x=bx a×1=a1 a+6=6a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本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列算式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充分感受到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从而产生探究新方法的需求,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真正经历用字母表示数这种方法形成的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发现用字母表示数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体验探究的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拓展延伸

    实际问题一。

    师:生活中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例子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先来看一本书,一本节能减排的书,每本m元,如果买3本,需要多少元呢?x本呢?想一下,在这里x代表什么?

    师:x表示买的本数,可以是1本2本3本等等。那这个算式呢表示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不管买多少本,用这个算式都能表示出所需要的钱数对吗?用字母表示数却是很方便。

    实际问题二。

    (师:再来看,这是关于公共汽车上下乘客的信息,仔细阅读,其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你能表示出现在车上的人数吗?

    35-x+y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用原来的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现在汽车上的人数。)

    (1)、甲数是b,乙数比甲数多15,乙数是( )。

    A、b+ 15 B、b -15 C、b-15 (2)、小红看一本50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x页,看了20天,还剩( )页没看完。

    A、20x÷y B、20x-500 C、500-20x

    1、自编问题。

    (师:再到减肥中心去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小刚原来的体重是m千克,小英原来的是n千克,经过锻炼后,小刚的体重减轻了2千克。

    师:m-2表示什么呢?这个算式告诉我们小刚现在体重的同时,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是啊,还表示小刚现在体重与原来体重的关系。

    师:n-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从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师:所以说,字母可以表示数,而含有字母的算式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呢,是吗?)

    师:以前都是老师出题你们来做,现在我们换一个方式,你们来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问题,比比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一份草莓a元一份补丁b元

    前稿设计:(一份草莓a元一份补丁b元一份汉堡c元)

    修改意图:在试讲过程中发现,三组信息太多,容易干扰学生的视线,不利于多种问题的呈现。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实际问题四。

    师:看来大家现在不但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还能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下面就用这个本领来玩一个唱儿歌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以前唱过吗?能继续唱下去吗?

    师:唱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会发现眼睛的只数就是10×2,青蛙腿的只数是10×4)

    师:真聪明,原来你已经发现了蕴藏在其中的规律了。那28只青蛙呢?

    师:按照这个规律继续唱下去,能唱完吗?能不能运用你学到的本领一句话把儿歌表示出来?(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师:太精彩了,看原本唱不完的儿歌,用一句话就全部概括了。这个功劳应该归谁?字母。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领入代数式的世界,这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方法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又是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本环节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渗透含有字母的算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而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用的数,突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特征,最后通过儿歌练习,继续加深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四)课堂总结,提升思维。

    师:好,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大家通过这节课都感到用字母表示数很简洁方便,是吗?那历第一个开始用字母表示数的人是谁呢?他就是韦达,在人类历,系统地使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功绩要首推他了。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他在西方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师:所以说,这节课同学们能自己想出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很了不起。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四、设计意图:

    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5】

    1、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 折纸(小学数学五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所任班级五3班共有学生46人,男生21人,女生25人, 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学习主动性比较强,上课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但有个别学困生学习采取应付态度,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节课是北师大版第九册 第四单元 《分数加减法 》折纸 的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就是先通分然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是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几张用来折纸的纸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

    5、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还记得怎么计算吗?

    2.先看书上的折纸活动

    师:要知道他们两个人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要怎样列式

    二、新授

    1.估一估他们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再算一算他们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重点教学加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先通分然后才能计算的算理。

    口算。

    2/7+3/7= 5/6+1/6= 13/14-3/14= 1/12+5/12=

    同桌的两个同学也像那两个同学一样折一折纸,并列出算式:

    1/2+1/4=

    通过折纸来估计

    小组讨论书上两幅图的计算方法,理解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就是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相加减的办法。

    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折纸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学习必要性。

    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不是简单分母与分母,分子与分子的相加。

    4.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5.自学异分母分数减法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

    Ρ65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学生讨论刚才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把它们相加。

    学生自己看书学习

    第(2)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根据加法的法则自己总结法则。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在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折纸

    异分母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6】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小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白解决思路和算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提问1:你是怎么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

    提问2:我们学习了哪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提问3:举一个例子,表示循环小数。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适时指名补充。

    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相似,只需要将除数中的小数转化成整数再除。“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10÷3=3.3333…,商就是循环小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循环节。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投影展示计算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教师结出规范解答:

    9.7+2=11.7(分)

    11.7÷1.5=7.8(分)

    综合:(9.7+2)÷1.5=7.8(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

    (1)16.666是循环小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所以无限小数也一定是循环小数。()

    (4)0.789789…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是0.789。()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说判断理由。

    2.比一比,哪种小食品最便宜:

    巧克力蛋卷:

    2千克12.5元

    奶油小饼干:

    3千克16.9元

    五香蚕豆:

    0.5千克2.51元

    草莓布丁:

    4千克20.45元

    先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生共同订正。

    四、拓展延伸

    1.食堂买来7桶同样的油,如果从每桶油中各取出30.4kg,则剩下的油刚好相当于原来3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30.4×7÷(7-3)=53.2(kg)

    2.近似值是3.3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最大:3.304

    最小:3.295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吧。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第1、5、6题。

    学生回忆,在头脑中迅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和表达,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练习中,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和自主交流相结合,不必担心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的练习情况良好,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较高,并能比较灵活地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对于概念性的问题理解不深刻。

    教学建议:注重个别辅导,争取个别学生在计算方面有所提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7】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能通过实际探索,感受到数学的简洁和实用之美。

    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对位置的知识有一定基础,但主要建立在方位上面,比如前、后、左、右或者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而用数对来表示平面上的点,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新知识,但本课的例题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场景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室座位,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生成应该比较顺利和自然。

    教学重点:明确列和行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通过家长会寻找座位引入课题。

    你是如何给家长描述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的?

    1、规定列和行。

    (1)以老师的方向规定列和行的含义。

    (2)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方式说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明确数学上列和行的含义。

    (1)展示竖列横行。

    (2)演示列左起行下起的一般情况。

    1、尝试用更简洁的方式(数字)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找出他们表示方法的共同点。

    (1)都有两个数字。

    (2)左列右行。

    3、引出数对的概念。

    4、数对的读法。

    5、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1、点单兵。

    (1)位置在数对(4,4)的同学。

    有什么相同点?

    4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用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出准确的位置吗?

    (2)位置在(5,4)和(4,5)的同学。

    有什么相同点?

    可以交换位置吗?

    2、第3列。

    (1)用数逐一报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第3行。

    (1)用数对逐一报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对比教室平面图和动物园平面图。

    (1)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0既列的开始,又是行的开始。

    2、用数对表示场馆的位置。

    3、在平面图上表示指定位置的场馆。

    2、挑战自我。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8】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易混点、易错点: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认知基础:生活中见到过负数。

    时间分配学20讲10练10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自学例1

    1、通过查资料了解“℃”和“℉”的含义,并学会看温度计的方法。

    2、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4、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

    二、自学例2

    1、了解海拔的意义。

    2、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

    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第二板块:根据预习情况,学习例1

    (1)交流“℃”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

    (2)交流: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

    (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

    (5)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4℃)

    第三板块: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适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

    第三板块:交流学习例2

    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共同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计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

    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把这些数分类。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

    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根据学生的预习,共同学习交流认识新知。

    (4)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4”读作正四,“+4”的正号也可以省略不写,直接把“+4”写成“4”。“﹣4”读作负四。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卡片上分别写有+11℃、﹣11℃、19℃、+19℃、﹣7℃、+7℃)

    二:教学例2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

    三: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⑴出示+4、﹣4、﹣7、﹣11 、19、+8844.43、﹣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

    ⑵小结:像+4、19、+8844.4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⑶提问: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四:练习

    做“练一练”1,2题

    2.做练习一第1题。

    3.做练习一第2题。

    4、练习一4、5、6题。

    五: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交流认识新知。

    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课后反思

    得: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盈亏、收支、增减及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

    失:

    《认识负数》单元的教学看似简单,教起来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集合八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