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分享五篇)
  •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发表时间:2024-02-03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分享五篇)。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分享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1】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法、谈话法、小品表演等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1] 让学生结合课本65页活动1,并根据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并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上第50亿位和第60亿位居民)

    [过 渡] 同学们都讲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

    一、世界人口增长

    [活动2] 读图分析问题。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尼日利亚高高高巴西英国德国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学 生] 学生讨论回答

    [练一练2]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而从大洲来看,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大的,下面我们依据非洲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教师投影演示] 在学生绘制完柱状图后,教师再用投影图给学生演示绘制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

    [过 渡]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4]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呢?

    [师生小结]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活动5]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第二课 时 人口问题

    [教师提问] 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现在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请你按一年365.25天,计算一下每天、每小时、每秒各增加多少人?一节课45分钟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引导学生说出对这组数据的想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求知欲)

    [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快、算得准。附表:

    每 年每 天每小 时每 分 钟每秒8000万人219028人9126人152人2.5人[结 论]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

    [过 渡] 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小 品](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编小品,内容是反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启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当的补充有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方面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从世界粮食问题、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方面去展开讨论。

    [学生表演、教师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 各小组成员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以扩展认识。(学生小组讨论,一方面可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略

    [质 疑]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带来了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人口增长是不是越慢越好呢?请你说说对与不对的理由。

    [讨 论] 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的减少都不好,也会带来不少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等。

    [过渡提问] 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都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请大家想想办法,看看人口问题应该如何合理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评价并加以鼓励,维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讨 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页阅读材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引导、补充,让学生明确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及目标

    [拓 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2、[过 渡]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那么为什么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活动2]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辩题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正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发展不利 反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发展有利

    [学生辩论] (略)

    [师生归纳]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城市商业活动,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也会使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

    [过 渡]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留学、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抱着共同的心愿来到中国,但他们的皮肤、头发、面部特征却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几大人种。

    四、不同的人种

    [活动3] 投影展示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生活地区的景观及生活场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对世界三大人种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读图鉴别,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自由发言] (略)

    [活动4] 投影展示世界三大人种的图片和 “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以认识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和分布情况。

    肤 色头 发面 部体 毛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浅波 状鼻高、唇薄多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黄种人黄 色

    棕 色黑 直扁平中 等东 亚黑种人黑 色卷 曲嘴唇厚少非洲、大洋洲、

    [师生归纳总结]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探讨的四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阿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oE以东,最西在20o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础。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3】

    《气温和降水》说课稿

    汪杨

    大家好!我是汪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说教材我又把它分为说教材地位与作用、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共2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测定、世界气温的分布三个内容。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三、四节气候的基础。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

    2、学情分析

    优点:从年龄特征来看,初一学生平均年龄14岁,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爱置疑、表现,爱发表见解,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缺点:

    1、抽象思维逐渐成,但空间形象力不够。(因此讲课时着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自主学习程度不够,分析、归纳能力不够。(教师问题引导时,应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避免学生看到问题不知所措。)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阅读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此处难度较大,我突破难点的办法是:采用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展开讨论、质疑、研究,得出组内答案,老师再归纳总结。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2、学法

    本课引导学生采用比较读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展示法,绘制思维导图法进行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读图、析图,得出规律。因此采用读图法,进而自主探究自主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得出个人答案;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组内答案,再将组内答案进行公示;最后本课结束时,请学生将本课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今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配上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上一堂课学习内容)。指出气温和降水是天气和气候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引入本节课气温的学习。

    这样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既复习了天气预报的知识,又从中点出了本课内容,很自然。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25分钟)

    (1)播放教材北方和南方冬季的景观图,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过渡:气温是怎么测定出来的呢?

    (2)指导学生完成72页“气温的测定”的活动。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

    播放气象站测气温的百叶箱图片,使学生了解气象站怎么测气温。投射教材中四次气温观测记录图,让学生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类似的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

    过渡: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气温是有差别的,那么同一个时间世界各地气温都相同吗?由此进入“世界的气温分布”的学习。

    (3)指导学生阅读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初步学习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a、析图前,先交给学生简单的读图方法。(1)图中一条条弯曲的曲线是等温线,类似于等高线,是将世界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2)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温范围。

    b、知道了样阅读等温线图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72页“活动”1:

    c、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此处是教学重点与难点,应精心设计问题,给出读图指导如下:

    ①观察从低纬度向两极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总结出规律一: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②自左向右观察20 ℃ 等温线,你观察在哪里发生了的大的弯曲?这说明了什么?(总结出规律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不相同)

    ③从左向右观察10℃等温线,你又发现了什么?在世界地形图中,你发现该处0℃等温线在哪里?(总结规律三: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在学生得出个人答案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得出组内答案,写在小黑板上,然后展示成果。

    教师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过度:刚刚我们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了气温的分布规律,那么这些规律是否也同样适用于1月和7月的世界气温分布状况呢?

    (4)请学生阅读课本7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完成74页“活动”。

    教学指导:此处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快速引导学生得出隐含在图内对应的气温分布规律.3、绘制思维导图,拓展深化(7分钟)

    请学生绘制出本堂课的思维导图或者归纳出知识结构,请基础好的同学上来投影展示成果。

    4.巩固练习。(4分钟)

    5.课外实践作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1分钟)请有条件的同学设置简易的气温测量装置,测量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四、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板书的设计上,力求简明扼要,能概括主要教学内容,真正起到教学纲要的作用。

    五、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预测

    两个高潮:气温分布规律,绘制思维导图 重难点:气温分布规律

    突破方法:比较读图、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再利用练习多巩固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气温,气温作为气候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自然地理以及整个中学地理学习过程中都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这节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同时,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找出气温分布规律是一大难点,以及1月、7月海洋与陆地气温对比也是一大难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要让学生去理解。气温的定义、测量、计算都比较简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己看书都没什么问题。对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掌握其中一条“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重点要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图的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4】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7,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验,说明亚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对环境和发展的压力。

    8,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4、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5、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

    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5】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学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jK251.cOm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学生活动:让两位学生上台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布置作业:做下面练习:

    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7.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8.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板书设计: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分享五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