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苏教版科学课件九篇
  • 苏教版科学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20

    苏教版科学课件九篇。

    通过持续整理和筛选,我们最终推出了最新的“苏教版科学课件”,这份资料在教案和课件方面工作负责,是一种表现。现在又到了撰写课件的时候了。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如果你认为这份资料对你有帮助,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观看!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略)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二、认识岩石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3.小结: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

    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归纳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

    在教师引导下填表: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分组汇报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四、观察岩石并分类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五、全课总结和拓展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

    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教学效果集中话题1.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索和调查2.搞一个恐龙博览会。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

    如有条件,教师最好课前制作好样品。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3.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恐龙博览会可在期末举行,同时可作为期末评价的一部分。回顾和解释4.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应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也可作必要的介绍。一定要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实验说明了什么?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

    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回答。

    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

    1.谈话:原来光线通过小孔还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

    2.教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课本P16)

    3.学生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呈现一个的清晰的像。

    4.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

    2.能够根据在检测中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解释;

    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

    3.知道解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实事求是;

    2.愿意去探究暗箱中的秘密;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上课时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看看我们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能力想办法去解决。

    二、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1.提问:看不到的电路我们怎样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3.教师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4.教师讲解:这种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装置就是检测器。

    5.让学生通过研讨,确定检测器的组成。

    6.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

    7.学生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电路活动。

    三、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示。

    2.小组间进行交流,引导说出本组验证的想法和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四、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1.学生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2.学生找出判断正确与否的原因所在。

    3.学生说出自己的探究体会和验证后的反思。

    4.教师布置在今后探究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

    3、探究中能够与人合作、积极交流,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4、通过研究溶洞,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滴管、烧杯、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鹅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课前参观当地的溶洞。

    2.教师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资料。(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溶洞及其内部地貌特点。

    1、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溶洞。

    2、深入仔细地观察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认识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点。

    二、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

    介绍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1、提出问题: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1)学生分组讨论。

    (2)提出假设。

    2、指导学生做岩石腐蚀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

    (3)师生交流。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秘密?(石灰岩的岩石都能被盐酸腐蚀)

    3、利用类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

    三、研究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

    1、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态特点和溶洞的形成过程推想其成因,让学生充分讨论生并利用实验验证。

    问:当酸性水流经石灰岩表面或沿裂缝渗透到岩石后,流走的水中会增加什么物质?

    2、分组实验

    (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现什么现象?

    (2)继续往里面吹气,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有什么现象发生?

    3、分组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成因。

    5、播放钟乳石形成的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6、引导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推想石笋、石柱的成因。

    7、播放石笋、石柱的形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

    四、拓展。

    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种难以除去的物质,你们有什么办法除去它吗?

    2、炊壶底部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教学准备

    1.为学生准备沙尘暴天气的图片以及沙尘暴天气的影像资料。

    2.导致沙尘暴现象的有关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了解学生已有的对沙尘暴现象的认识。问:你们见过沙尘暴现象吗?有哪些现象?

    二、新授

    1.了解沙尘暴天气的主要现象。

    (1)出示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图片,或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小组汇报并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主要现象,并在全班汇报。

    (3)全班归纳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沙子,空气相当混浊;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落是的沙子;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影响人的行走和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2.探险究沙尘暴现象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并在小组内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全班汇报: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干旱的沙质_露地表;空气易受热,形成冷暖空气的上下对流;强风的作用……

    3.探究沙尘暴对人类人危害。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尘暴对了类有哪些危害?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资料片,让学生充分了解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

    (2)了解近几十年来我国发生沙尘暴天气的情况: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

    (3)学生探究活动:绘制简单的图表,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图表。

    (4)学生活动: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曲线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8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5)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及自己对沙尘暴现象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沙尘暴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沙尘暴所到之处,造成土壤风蚀,植物破坏沙尘暴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大气严重污染,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交通,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

    4.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学生猜想,并在小组内收集大家的意见,并将猜测的原因填写在表中。

    (2)学生探究原因: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探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填入上表。

    (3)全班汇报总结。

    5.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并收集意见。

    (2)全班汇报讨论。

    (3)总结: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将已经开垦成农田的土地还原成草地、山林,恢复生物保护带,在沙漠土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课后扩展:课后小论文

    面对沙尘暴现象日益频繁的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苏教版科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准备

    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

    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

    1、出示卵石实物

    问:你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

    2、这种石头叫卵石(板书:卵石)

    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卵石”?

    3、卵石不分大小,都形似鸟卵,光滑圆润。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

    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

    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了解风化作用

    (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

    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

    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

    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实验验证

    (4)汇报交流

    (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

    (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

    (2)学生猜想

    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实验注意:要留一至二块砖作比较

    (5)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实验的,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的结果怎么样?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河床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水之间也有摩擦,岩石受到这一系列的摩擦作用使得岩石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

    3、形成结论

    (1)师: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分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

    (2)分组讨论

    (3)交流小结: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四、拓展延伸

    1、问:上游的岩石在流水的作用下变成了下游的卵石,我们还见过哪些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现象?

    2、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一说

    3、了解江中的沙洲、高原上的沟壑形成原因

    4、想一想,今天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是什么样呢?

    【苏教版科学课件九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