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等式课件推荐七篇
  • 等式课件

    发表时间:2023-11-13

    等式课件推荐七篇。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教师相关优秀范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式课件推荐七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等式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准备:

    天平、茶壶、茶杯、墨水、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问: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教师先进行实际操作天平验证,让学生观察。再演示这一过程,并明确:两边仍然相等。

    小结:实验证明1个茶壶+1个茶杯的质量=3个茶杯的质量。

    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这个式子:a+b=2b+b(师板书)

    提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同样的一把茶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并让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a+2b=2b+2ba+a=2b+a

    2.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的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平衡)

    追问:如果用a表示一个花盆的重量,用b表示一个花瓶的重量,怎样用等式来表示这幅图呢?生尝试写出:a+b=4b

    再问:如果把两边都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先让学生猜一猜,再演示。

    学生回答:平衡。让学生尝试用等式表示:a+b-b=4b-b

    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出示教材第64页图2第二个天平图)

    (1个花盆和3个花瓶同样重。)

    3.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小结: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还保持平衡。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量,天平仍然平衡。你能用一句话来表示你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具体的数进行比较验证。如:假设一个花瓶1千克,那么4个花瓶共4千克;一个花盆3千克,再加一个花瓶也是4千克。把两边同时减去一个花瓶也就是减去1千克,那么两边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这样的变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还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让学生猜测。这里对学生可能有些难度,有些学生的猜测脱离不了等式的性质1.

    如:学生猜测天平的两边同时放2个、3个杯子;同时减去一把茶壶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强调:这都是把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并提示学生如果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O除外),会怎么样呢?

    6.出示教材第65页图1的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

    (一瓶墨水的重量=一盒铅笔盒的重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6表示铅笔盒的重量,写出等式:a=b。

    猜一猜: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进行实际天平操作,验证学生的猜测。

    多媒体演示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两边物品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页图2的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知道了什么。

    (2个排球的质量=6个皮球的质量)

    引导学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6表示皮球的重量,写出等式:2a=6b。

    质疑:如果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还能平衡吗?

    学生猜测:平衡。

    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过刚才的试验,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品都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归纳小结: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9.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除以O?学生交流,汇报:O不能做除数。

    三、巩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质填空

    1.如果2x-5=9,那么2x=9+()

    2.如果5=10+x,那么5x-()=10

    3.如果3x=7,那么6x=()

    4.如果5x=15,那么x=()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引导总结等式的性质)

    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4、5题。

    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

    a=2ba+b=2b+ba=b2a=2b

    a+b=4ba+b-b=4b-b2a=6ba=3b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提出问题让学生先猜测的教学方法,因为平时训练的少,教师突然放手,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思考。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包办现象,学生还习惯于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掌握新知,巩固新知,然后学会解题。即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加强。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能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等式课件【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保持等式平衡的两条原理: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能根据事物的表象概括总结,把抽象思维概念化。

    (3)能利用保持等式平衡的两条原理解决较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直观演示、通过合作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总结出保持平衡的两条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与同学交流,共同努力,感受获得成果的快乐。

    ②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意识。

    ③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保持等式平衡的两条原理:(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保持平衡;(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保持等式平衡的两条原理。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天平称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景

    组织教学:

    师:(出示跷跷板)大家看,老师今天给你带来了什么东西?

    生:跷跷板。

    师:我现在围绕它来编一个小故事,来考考同学们今天的注意力,请听:

    森林里的动物在玩耍,其中一头大象跟一只蚂蚁在玩跷跷板--

    (目的;引起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为本节课导入平衡铺垫。)

    生:一头大象跟一只蚂蚁重量严重失调,不可以一起玩跷跷板。

    课件导入情境:那这两只动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

    1、观察平面动画,你猜猜谁重?

    (电脑课件演绎动物玩跷跷板)

    (课件演绎)当跷跷板停下来(两边平衡),发现:

    重量相等

    花猫=兔子

    (课件演绎)花猫得到一瓶水,而兔子不变(两边失衡),发现

    重量不平衡

    议一议:怎么办呢?

    (课件演绎)兔子也得到一瓶水,但水分量不一样(两边失衡),发现

    重量不平衡

    2、导入课题:怎样保持等式平衡?(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保持平衡原理(一)

    (1)讨论:如何使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要求:与同学合作交流,并把结论写在准备好的卡纸上。

    (2)讨论完毕,学生自荐上台汇报结果。

    (目的:得出平衡原理(一)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3)练一练:

    2、保持平衡原理(二)

    请观察下面画面:

    (1)讨论: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要求:与同学合作交流,并把结论写在准备好的卡纸上。

    (2)学生自荐上台汇报结果。

    (目的:得出平衡原理(二)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注:0的处理。

    (3)练一练:

    3、阅读课本第55、56页,质疑。

    三、应用深化、举一反三

    1、天平游戏

    以天平及生活实物练习

    2、原始社会市场交易情境图

    (图8)根据画面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作解答。

    四、回顾总结、反思升华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结论(一):等式两边同时加结论(二):等式两边同时

    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边仍然保持平衡。左右两边仍然保持平衡。

    等式课件【篇3】

    (一)复习提问: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注:这个问题是本节的'引入问题,三角形木框的形状不唯一确定,只要能成为三角形即可.

    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9cm,6cm的木条c1,c2,c3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可以发现,当木条a和b的长度确定后,木条c太长或太短,都不能与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

    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木条c长xcm,则x必须同时满足不等式x10+3①和x10-3②

    注:木条c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ca+b,ca-b.

    类似于方程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注:这里并未正式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下定义,只是说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起来,都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类比方程组的解,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可取值的范围呢?

    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可以取值的范围.

    注:这里还未正式出现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但已点出各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中未知数的可取值范围.

    由不等式①解得x13.

    由不等式②解得x7.

    从图9.3—2容易看出,x可以取值的范围为713.

    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13.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

    等式课件【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四、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由于天平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结果,所以采用了认识天平和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

    五、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巩固练习、运用新知——课堂小结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天平并通过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并用字母表示。

    2、猜想假设、小结规律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观察思考、总结发现

    通过课件对教材第64页图2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发现的规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假设数据、验证规律

    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

    5、口算练习、应用规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

    6、设疑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也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的设计上以简单明了为主。通过字母等式的同加、减,同乘、除表现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

    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等式课件【篇5】

    一、学情分析:作为初一学生(132班和137班)在小学时已经对等量关系和等式的性质有所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天平的特点中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掌握等式的性质。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内容借助于等式的性质这一工具来解一元一次方程。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a(常数)的形式;正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三、说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二)教学学法分析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高度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象信号法、问答法、教学课堂讨论法,使学生动口、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动合作、归纳概括、形成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实际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首先我出了一些可以看出方程解的题目,让学生回答,由易到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就引入等式的定义,从而使学生明白解方程先要研究等式,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分组合作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两个方面来教学:等式的性质1由老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归纳概括;。

    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我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天平图的各个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发现,与同桌交流。这样由具体演示到抽象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总结抽象,认识规律

    通过上面的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课件演示。

    然后学生抽象概括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师指出这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板书:等式的基性质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体验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从打破平衡,又怎样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我接着提问:如果天平两边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课件演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用等式描述?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并且由以上两条规律得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再次设疑,深入验证

    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不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才能使等式成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践认识,再到实践认识的过程。

    学习等式的性质2

    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天平图,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基本性质2的推导在性质1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探究,运用知识的迁移得出,这样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汇报导学解疑释难

    等式的性质:(1)若a=b,则a±c=b±c

    (2)若a=b,则ac=bc,

    注意:(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且是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在这个环节中把等式的两个性质展示出来,我特别提到了三个注意:因为这是在等式性质解方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希望同学们认真细心,正确利用性质解题。

    四、当堂训练达标测评

    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道题,从简单的填空到判断变形对错,到最后的解方程,方程的四道题也是有简单到复杂,总之练习题的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是那些平时不举手的同学也积极参与,竟然问题也答得很好。从这些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小结:

    用简单的知识结构图小结等式的性质

    作业设计:

    PPT投影出课本第83页习题3、1第4题。

    思考: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性质,我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由老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天平实验,分别在天平两侧放上砝码使天平保持平衡,并把实验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出数学式子;再让学生所列的式子,提出问题:通过天平实验所得到的式子你能联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等式的性质一和性质二,然后再把等式的`性质抽象为数学的符号语言并表示出来。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让学生从练习中思考运用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对等式性质的运用。通过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揭示等式性质的对称性和传递性,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作好了铺垫。

    等式课件【篇6】

    初中的数学内容较小学教学内容更系统和深入,涉及面更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厚实的基础,以利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首先应该摆正师生关系,在中国的教育当中一直强调着“师道尊严”。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居高而上,普遍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埋头“消化”教师讲的知识点。教师掌握着上课的节奏,这样学生显得很被动。在初中不等式教学当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学生仅仅知道一些公式而不会运用是教学的一种失败。基础知识在教学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等式的解题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较强并且要依据题设、题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就要熟悉解题中的推理思维,需要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生有夯实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话,在解不等式题时就步履维艰。 夯实的基础来源于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对不等式抽象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数学的概念也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学生学习不等式知识点也是从概念的学习开始的。所以在不等式教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基础。

    提高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精神,通过寻求不同思维达到解题效果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对数学不等式知识进行探究,通过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以帮助学生完成更深入地数学知识探究。

    同时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归纳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灵活使用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对不等式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掌握归纳和整理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而能够成功地解题。例如,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中:解关于x的不等式2+a0时,解集是;(2)当-2≤a

    要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

    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在农村中学,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学生缺少关爱,特别是情感方面的.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拿出我们的爱心,去关心和帮助这些学生,这时学生和你亲近了,对你所教的科目也就产生了兴趣,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如果你对学生不闻不问的,甚至还去打击,那么这些学生肯定就会对你抱有成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就会大幅度下降.

    如果我们教师照搬课文来进行教学,那么相对来说肯定是枯燥的,无趣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无味,自然就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课本的知识尽量转化为有趣的问题或者活动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研究“视图”时,可引入游戏.在讲台上放一个物体,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组,并让这几个组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它,并将自己看到的几何图形画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初中生都是一帮15岁左右的小孩,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对很多事物都会很感兴趣.所以针对这一特殊心理特征,我们教师可以大胆地创设一些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六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应具备目的性、新异性和适度的障碍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也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观原因。从心理学上来说,兴趣可以使感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习中高度注意,使感知清晰,想象活跃.记忆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以最佳心态获取信息。学生一旦有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小学生每接触一种新生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引导,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用校园环境情景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投入了角的认识这一知识的学习之中,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角,对角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我又把枯燥的数学习题编成一个个故事,把学生带入快乐的情境中,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探索角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含义,这样不但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增加了记忆能力。

    习题,看似平常的知识,殊不知在习题中隐含着扩展数学功能的作用。在解答习题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以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发展。首先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能打破习惯程序而赋予开拓意识。因此,在处理教材习题时,应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行联想,使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表面积计算时便遇到了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个由圆柱体和长方体组成的路灯座,长方体长12厘米、宽16厘米、高12厘米。圆柱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55厘米。

    要将这个路灯座漆上白色的油漆,要漆多少平方米?(上面是长方体,下面是圆柱体)”在引导学生弄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感到很难,便向我摇头示意。这时,我便把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发给学生,让他们摆一摆,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解题办法。可是,这些解题方法对于中下等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困难重重。针对这种现象,我又提示大家,能不能找到什么规律?学生们再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经过讨论,他们把这道题的解法列成了公式型,即:路灯座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积。看来,一道题中蕴藏着多种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发散自己的思维,找到解题的办法,给思维插上翅膀,使学习效率倍增。

    等式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等式性质里除法的推导及理解。

    1.昨天学了什么知识?什么叫方程?举例说明。

    2.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

    3.昨天我们借助什么研究方程?天平在什么条件下才会保持平衡?

    4.看这幅图(出示图1),

    (1)你知道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描述。

    (2)告诉你这些物品的质量,列出式子。(200 =100 100)为什么用等号?(用等式表示平衡的状态)

    5.天平不仅可以称一些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相关的数学知识。今天继续利用这个小助手做游戏,探究和等式有关的知识。

    二、探究等式两边用加法和乘法的性质。

    (一)1.如果要在天平两边放上一些物品,天平仍然要保持平衡,可以放些什么?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1)师:随意的杯子吗?杯子有要求吗?对,要相同的杯子。看图,请用算式表示出来。(200 100=100 100 100)

    (2)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左边等于300,右边也等于300,所以这个等式成立。

    (4)我可以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吗?那这个式子又该如何写?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用字母表示是……

    4.由此可得出什么结果?平衡的天平两边加上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再看看这些等式,你有什么话想说?(师评价:我听到他说了一个词,同一个数,说到关键了)

    5.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等式两边加上 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注意空格)

    (二)1.刚才有同学说到,在天平左边加上一个茶壶,右边加上2个茶杯,这样也能平衡吗?为什么?能只放1个茶杯吗?不行,必须把2个茶杯看做一个整体,必须2个2个地放。

    2.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200 200=100 100 100 100)

    3.如果天平左边加上2一个茶壶,右边要加上多少个茶杯?加上3个茶壶呢?用式子表示你觉得怎样?(太麻烦了)数学有时候可以偷懒的。想想有什么办法?

    4.为什么用乘法?左边茶壶的数量多1个,我们也可以说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的茶杯的数量也要扩大到原来的2倍。写成算式是:200×2=(100 100)×2。为什么加小括号?刚才说过了,把2个茶杯看做一个整体,必须2个2个地放。

    4.如果两边的数量分别扩大到原来的3倍、4倍、5倍,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5.那在等式上又怎么表示?(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探究等式两边用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1.学到这里,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乘同一个数的情况研究完了,接着还想继续研究吗?研究什么?(减法和除法)那你猜猜,结论是什么?

    2.你们猜对了吗?我们还是用事实来说话。看图(出示例题图二、图四),选择一幅图,研究等式两边用减法和除法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

    4.平衡的天平两边减去同样的物品,天平也保持平衡。用式子说明则是: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在加法后加上“或减去”)

    5.除法: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各去掉1份,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为:(300 300)÷2=600÷2。

    6.除以任何数都可以吗?应该是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板书:在乘法的后面加上“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7.通过天平,我们又学习了等式的这些知识,这就是等式的性质。读一读。

    提问:如果左边最后只留下X的话,等式两边该写什么?

    3.练习十四第5题。

    4. 天平左边放3个同样重的苹果,右边放9个同样重的梨,天平平衡。一个苹果和( )个梨同样重。

    【等式课件推荐七篇】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