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师范文
  • >导航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发表时间:2023-09-01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您的需求是我们最大的关注点所以我们编辑了“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教学表现的直接体现。希望你喜欢我的分享别忘了把它收藏起来哦!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篇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段时间老师去了黄河附近旅游,祖国山川的美景,让我留连忘返。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黄河边上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老人。他生活在黄河边,工作在黄河边,他那勤劳勇敢的精神,让我难以忘怀。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摆渡”吗?(生看课件,理解“摆渡”一词。)

    (做“你说我猜”的游戏,摆渡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学生说数,教师猜测船在哪一岸?)

    师:其实老师掌握了数的奇偶性的规律。(师板书:数的奇偶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的奇偶性的规律,等你们把它的规律找出来了,你猜得会比我还要准、还要快!

    【设计意图:通过试讲发现:学生虽然已经上5年级了,但对“摆渡”一词还是理解不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设了去黄河旅游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摆渡”一词的词义,也为继续学习扫清了障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理解“摆渡”一词后,教师引导学生做“你说我猜”的游戏,学生由此产生疑问。这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同桌研讨: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船在哪岸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的需要,应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会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1.数数的方法。随着学生的回答,师适时演示课件。2.列表方法。师演示列表方法,生完成手中的表。

    让学生观察“画示意图”、“列表”两种解题方法,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规律。

    学生总结:船摆渡奇数次,船在北岸。船摆渡偶数次,船在南岸。

    师:老师就是用这个规律,很快判断出小船在哪侧岸边。现在你们也想试一试吗?(教师说数,学生猜船在哪侧的岸边。)

    师:你们猜得可真快,如果有人说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摆渡100次,小船在北岸,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指生说理由。)

    师: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尝试总结出规律: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反,偶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同。)

    师:像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面我们来看翻杯子游戏。请看大屏幕:有一个杯子开始状态是杯口朝上,那么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想一想、做一做,翻动10次后,杯口的方向朝哪个地方?19次呢?(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生提问题并互相解决。)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只让学生看演示并没有动手去翻杯子。目的在于让学生内化体会,学会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5年级学生不应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上,更多的应该是训练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此环节设计提问题,目的为下一环节的提问作铺垫。】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具有奇偶性规律的事物,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你还能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体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师:我们今天利用数的奇偶解决了身边的许多问题,老师很高兴,所以,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不过,这些礼物需要你们用智慧才能获得,大家有信心获得礼物吗?

    (师出示两个盒子,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里的数有什么特点。)

    师:从两个盒子里各抽一张卡片,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结果是多少,礼物图中相应数字的礼物就是你的。(礼物兑奖表略。)

    (在抽奖过程中学生发现:偶数加奇数都得奇数,奖品都在偶数上,所以怎么抽也抽不到奖品。)

    师:是不是所有的偶数加奇数都得奇数,大家来验证一下。(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寻找原因,总结发现:奇数+偶数=奇数。)

    师:老师,现在想让每个前来抽奖的同学都能获得奖品,让你们改变规则,会怎样改?

    (学生积极想办法,得出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探索新知,使枯燥的数学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调动了学生兴奋的神经,数学探究将事半功倍。】

    三、运用规律,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不用计算,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__11387+131

    268+1024 38946+3405

    学生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不用计算,判断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3721-20__22280-10238800-345

    学生先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再根据上面减法算式找出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小组研讨,寻找规律。)

    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篇2

    1.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了空间几何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从中反映出一个思想方法,即平面图形和空间几何体的互化,尤其是空间几何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该部分内容中有些是学生已经熟悉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再认识,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化归的思想,总结出一般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类比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思路,通过化归解决问题,深化对化归、类比等思想方法的应用。

    重点:知道柱体、锥体、台体侧面展开图,弄懂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公式。

    难点:会求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知道柱体、锥体和台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1课时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一)、基础自测:

    1.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为__________.

    2.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1)侧面展开图: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一边是棱柱的侧棱,另一边等于棱柱的__________,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其中一边是圆柱的母线,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如图②所示.

    (2)面积:柱体的表面积S表=S侧+2S底.特别地,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柱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1)侧面展开图: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三角形面积的_____,如图①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______,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_,如图②所示.

    (2)面积:锥体的表面积S表=S侧+S底.特别地,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锥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1)侧面展开图: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接而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梯形面积的______,如图①所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其侧面积可由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而得到,如图②所示.

    (2)面积:台体的表面积S表=S侧+S上底+S下底.特别地,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长为l,则侧面积S侧=__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A1B1=∠AA1C1=60°,∠BB1C1=90°,侧棱长为b,则其侧面积为( )

    例2:(1)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2)已知棱长均为5,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S-ABCD,如图,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

    例3:一个四棱台的上、下底面都为正方形,且上底面的中心在下底面的投影为下底面中心(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1,2,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之和,则这个棱台的高为( )

    A.B.2 C. D.

    (四).巩固练习:

    1.一个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三个全等的矩形,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 cm,4 cm,则该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2.已知一个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正方形射影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________和表面积________(单位:cm2).

    3.如图所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的比为1:4:4,母线长为10,则圆台的侧面积为( )

    (1)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求斜棱柱的侧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所谓定义法就是利用侧面积为各侧面面积之和来求,公式法即直接用公式求解.

    (3)求圆柱的侧面积只需利用公式即可求解.

    1.(·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

    2.(·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3.(2013广东)若一个圆台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1课时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一)、基础自测:

    1.棱长为a的正方体表面积为__________.

    2.长、宽、高分别为a、b、c的长方体,其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5.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__________.

    (1)侧面展开图: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一边是棱柱的侧棱,另一边等于棱柱的__________,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其中一边是圆柱的母线,另一边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如图②所示.

    (2)面积:柱体的表面积S表=S侧+2S底.特别地,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柱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1)侧面展开图: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三角形面积的_____,如图①所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______,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__________,如图②所示.

    (2)面积:锥体的表面积S表=S侧+S底.特别地,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圆锥的侧面积S侧=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

    (1)侧面展开图: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若干个__________拼接而成的,则侧面积为各个梯形面积的______,如图①所示;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其侧面积可由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而得到,如图②所示.

    (2)面积:台体的表面积S表=S侧+S上底+S下底.特别地,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母线长为l,则侧面积S侧=____________,表面积S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A1B1=∠AA1C1=60°,∠BB1C1=90°,侧棱长为b,则其侧面积为( )

    例2:(1)若一个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是( )

    (2)已知棱长均为5,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S-ABCD,如图,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

    例3:一个四棱台的上、下底面都为正方形,且上底面的中心在下底面的投影为下底面中心(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1,2,侧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之和,则这个棱台的高为( )

    A.B.2 C. D.

    (四).巩固练习:

    1.一个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三个全等的矩形,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 cm,4 cm,则该棱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2.已知一个四棱锥底面为正方形且顶点在底面正方形射影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 cm,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________和表面积________(单位:cm2).

    3.如图所示,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的比为1:4:4,母线长为10,则圆台的侧面积为( )

    (1)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表面积等于它的侧面积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求斜棱柱的侧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是公式法.所谓定义法就是利用侧面积为各侧面面积之和来求,公式法即直接用公式求解.

    (3)求圆柱的侧面积只需利用公式即可求解.

    1.(2011·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 )

    2.(2013·重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3.(2013广东)若一个圆台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篇3

    讲义1: 空 间 几 何 体

    一、教学要求: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

    锥体、台体、球体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

    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

    构.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

    ①、讨论:给一个长方体模型,经过上、下两个底面用刀垂直切,得到的几何体有哪些公共特征?把这些几何体用水平力

    推斜后,仍然有哪些公共特征?

    ②、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

    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

    的几何体叫棱柱. → 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

    ③、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棱柱ABCDE-A’B’C’D’E’

    ④、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

    ⑤、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 → 讨论:棱锥如何分类及表示?

    ⑥、讨论: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

    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2. 教学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圆柱、圆锥如何形成?

    ②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结合图形认识:底面、轴、侧面、母线、高. → 表示方法 ③ 讨论: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的共同特征? → 柱体、锥体.

    ④ 观察书P2若干图形,找出相应几何体;

    三、巩固练习:

    1. 已知圆锥的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cm,,面积为12cm,求圆锥的底面半径.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轴截面面积为24cm,求圆柱的母线长.

    3.正四棱锥的底面积为46cm,侧面等腰三角形面积为6cm,求正四棱锥侧棱.

    (四)、 教学棱台与圆台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体和锥体,所得几何体有何特征?

    ②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结合图形认识:上下底面、侧面、侧棱(母线)、顶点、高.讨论:棱台的分类及表示? 圆台的表示?圆台可如何旋转而得?

    ③ 讨论:棱台、圆台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22

    ★ 棱台:两底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 圆台:两底面是两个半径不同的圆;轴截面是等腰梯形;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母线长都相等.

    ④ 讨论:棱、圆与柱、锥、台的组合得到6个几何体. 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 (以台体的上底面变化为线索)

    2.教学球体的结构特征:

    ①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球体.结合图形认识:球心、半径、直径.→ 球的表示.

    ② 讨论:球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③ 讨论:球与圆柱、圆锥、圆台有何关系?(旋转体)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共性?(多面体)

    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 讨论:矿泉水塑料瓶由哪些几何体构成?灯管呢?

    ② 定义:由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组合的几何体叫简单组合体.

    4. 练习:圆锥底面半径为1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 (补充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五)、巩固练习:

    1. 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4∶3∶12,对角线长为26cm, 则长、宽、高分别为多少?

    2. 棱台的上、下底面积分别是25和81,高为4,求截得这棱台的原棱锥的高

    3. 若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叫正四面体,求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高.

    ★例题: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这个圆锥,截得的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的比是1:4,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3厘米,求此圆台的母线之长。

    ●解:考查其截面图,利用平行线的成比例,可得所求为9厘米。

    ★ 例题2:已知三棱台ABC—A′B′C′ 的上、下两底均为正三角形,边长分别为3和6,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将侧棱分为1:2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4)

    ★ 圆台的上、下度面半径分别为6和1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分高为2:1两部分,求截面的面积。(100π)

    ▲ 解决台体的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问题,还台为锥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讲义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视图

    一、教学要求: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掌握斜二测画法;能用斜二测

    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二、教学重点:画出三视图、识别三视图.

    三、教学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讨论:能否熟练画出上节所学习的几何体?工程师如何制作工程设计图纸?wWW.jk251.coM

    2. 引入:从不同角度看庐山,有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

    于我们所学几何体,常用三视图和直观图来画在纸上.

    三视图:观察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直观图:观察者站在某一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用途:工程建设、机械制造、日常生活.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① 投影法的提出: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壁上

    产生影子。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加以的抽象,总结其

    中的规律,提出了投影的方法。

    ②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其投影的大小随

    物体与投影中心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投影不

    能反映物体的实形.

    ③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分正投影、斜投影.

    →讨论:点、线、三角形在平行投影后的结果.

    2. 教学柱、锥、台、球的三视图:

    ①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

    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

    ② 讨论:三视图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 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

    并讨论所反应的长、宽、高

    ③ 结合球、圆柱、圆锥的模型,从正面(自前而后)、侧面(自

    左而右)、上面(自上而下)三个角度,分别观察,画出观察得出的各种结果. →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③ 试画出:棱柱、棱锥、棱台、圆台的三视图. (

    ④ 讨论:三视图,分别反应物体的哪些关系(上下、左右、前后)?哪些数量(长、宽、高)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⑤ 讨论:根据以上的三视图,如何逆向得到几何体的形状.(试变化以上的三视图,说出相应几何体的摆放)

    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① 画出教材P16 图(2)、(3)、(4)的

    三视图.

    ② 从教材P16思考中三视图,说出几何体.

    4. 练习:

    ① 画出正四棱锥的三视图.

    ④ 画出右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 右图是一个物体的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试描述该物体的形状.

    (三)复习巩固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篇4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与作用; (2)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 (3)通过实例体会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的各自特点,从而恰当的选择上述方法分析样本的分布,准确的作出总体估计。

    二. 学习重点

    三.学习难点

    能通过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统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 )随机抽样的几种常用方法有哪些?

    (3)通过抽样方法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二)自学提纲

    1.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适合描述什么样的数据?

    2.如何列频率分布表?

    3.如何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基本步骤是什么?

    4.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是什么?

    5.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

    6.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

    (三)课前自测

    1.从一堆苹果中任取了20只,并得到了它们的质量(单位:g)数据分布表如下:

    分组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频数 1 2 3 10 1 则这堆苹果中,质量不小于120g的苹果数约占苹果总数的__________%. 2.关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 B.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数的频率 C.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样本中出现的频率与组距的比值 D.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值 3.已知样本:10,8,6,13,8,10,12,11,7,8,9,11,9,12,9,10,11,11,12,那么频率为0.2的范围是( ) A、5.5-7.5 B、7.5-9.5 C、9.5-11.5 D、11.5-13.5 (四)探究教学 典例:城市缺水问题(自学教材65页~68页)

    问题1.你认为为了较为合理地确定出这个标准,需要做哪些工作? 2.如何分析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用水量其他信息吗? 知识整理: 1.频率分布的概念: 频率分布: 频数: 频率:

    2.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求极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组距: 组数: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问题: .

    1.月平均用水量在2.5—3之间的频率是多少?

    2.月均用水量最多的在哪个区间?

    3.月均用水量小于4.5 的频率是多少?

    4.小长方形的面积=?

    5.小长方形的面积总和=?

    6.如果希望85%以上居民不超出标准,如何制定标准?

    7.直方图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例题讲解: 例1有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数据的分组的频数如下: [12.5, 15.5) 3 [15.5, 18.5) 8 [18.5, 21.5) 9 [21.5, 24.5) 11 [24.5, 27.5) 10 [27.5, 30.5) 5 [30.5, 33.5) 4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数据落在[15.5, 24.5)的百分比是多少? (4)数据小于21.5的百分比是多少?

    3.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 问题1:如何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 频率分布折线图的概念:

    问题2:在城市缺水问题中将样本容量为100,增至1000,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假如增至10000呢?

    总体密度曲线的概念:

    注:用样本分布直方图去估计相应的总体分布时,一般样本容量越大,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总体密度曲线,就越精确地反映了总体的分布规律,即越精确地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1.总体分布指的是总体取值的频率分布规律,由于总体分布不易知道,因此我们往往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分布。

    4. 茎叶图 茎叶图的概念: 茎叶图的特征:

    小结:.总体的分布分两种情况: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很少时,用茎叶图估计总体的分布;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人, 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 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 要从这10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 调查,则 [2500,3000)(元)月收入段应抽取 人。

    2、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抽查了该校2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四组的频数成等比数 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多一组学生数为a,视 力在4.6到5.0之间的频率为b,则

    a+b= . 3.在抽查产品的尺寸过程中,将其尺寸分成若干组,[a,b)是其中的一组,抽查出的个体在该组上的频率为m,该组上的直方图的高为h,则ba=______. 4.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高情况,对育才中学同龄的50名男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cm): 175 168 180 176 167 181 162 173 171 177 171 171 174 173 174 175 177 166 163 160 166 166 163 169 174 165 175 165 170 158 174 172 166 172 167 172 175 161 173 167 170 172 165 157 172 173 166 177 169 181

    (1)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3)画频率分布折线图;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 篇5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定义;

    2.会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证明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 3.会利用图象和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4.掌握利用函数性质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方面的应用. 重点、难点:

    1.对于函数单调性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应用.

    二、知识要点梳理 1.函数的单调性

    (1)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A,区间

    如果对于M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2,当x1

    如果对于M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M上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f(x)在区间M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M上具有单调性,M称为函数f(x)的单调区间.

    要点诠释:

    [1]“任意”和“都”;

    [2]单调区间与定义域的关系----局部性质;

    [3]单调性是通过函数值变化与自变量的变化方向是否一致来描述函数性质的;

    [4]不能随意合并两个单调区间.

    (2)已知解析式,如何判断一个函数在所给区间上的单调性?

    基本方法:观察图形或依据定义.

    2.函数的奇偶性

    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偶函数.

    奇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奇函数.

    要点诠释:

    [1]奇偶性是整体性质;

    [2]x在定义域中,那么-x在定义域中吗?----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必定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3]f(-x)=f(x)的等价形式为:,

    f(-x)=-f(x)的等价形式为:;

    [4]由定义不难得出若一个函数是奇函数且在原点有定义,则必有f(0)=0;

    [5]若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必有f(x)=0;

    [6]

    , .

    三、规律方法指导

    1.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取值.设是

    定义域内一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量,且

    ;

    (2)变形.作差变形(变形方法: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或作商变形;

    (3)定号.判断差的正负或商与1的大小关系;

    (4)得出结论.

    2.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2)图象法;

    (3)对于复合函数在区间

    或者

    ,若

    在区间上是单调函数;若

    为增函数;若

    上是单调函数,则

    与与单调性相同(同时为增或同时为减),则单调性相反,则

    为减函数. 3.常见结论:

    (1)若

    (2)若是增函数,则和

    为减函数;若

    是减函数,则

    为增函数;

    均为增(或减)函数,则在的公共定义域上为增(或减) 函数;

    (3)若且为增函数,则函数为增函数,为减函数;

    (4)若奇函数数,且有最小值 且在

    为减函数,则函数为减函数,

    ,则

    为增函数. 在

    是增函是增函数.

    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

    在;若偶函数是减函数,则

    2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

    一、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

    1.证明函数上的单调性.

    证明:

    总结升华:

    [1]证明函数单调性要求使用定义;

    [2]如何比较两个量的大小?(作差)

    [3]如何判断一个式子的符号?(对差适当变形)

    举一反三:

    【变式1】用定义证明函数

    总结升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证明此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

    上是增函数;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这个函数,在此可以尝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大致给出函数的图象.

    类型

    二、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 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y=x2-3|x|+2; (2)

    举一反三:

    【变式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y=|x+1|; (2)

    总结升华:

    [1]数形结合利用图象判断函数单调区间;

    [2]关于二次函数单调区间问题,单调性变化的点与对称轴相关.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再将复合函数分解为内、外层函数;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解决.关注:内外层函数同向变化复合函数为增函数;内外层函数反向变化复合函数为减函数.

    类型

    三、单调性的应用(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求函数值域,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 已知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比较f(a2-a+1)与

    的大小.

    4. 求下列函数值域:

    (1); 1)x∈[5,10]; 2)x∈(-3,-2)∪(-2,1);

    (2)y=x2-2x+3;

    1)x∈[-1,1]; 2)x∈[-2,2].

    4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函数.

    (1)判断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当x∈[1,3]时,求函数f(x)的值域.

    思路点拨:这个函数直接观察恐怕不容易看出它的单调区间,但对解析式稍作处理,即可得到我们相对熟悉的形式.域.

    ,第二问即是利用单调性求函数值

    5. 已知二次函数f(x)=x2-(a-1)x+5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求:(1)实数a的取值范围;(2)f(2)的取值范围.

    类型

    四、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6.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

    (3)f(x)=x2-4|x|+3

    (4)f(x)=|x+3|-|x-3|

    (5)

    (6)

    (7)

    思路点拨: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

    【变式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

    (2)f(x)=|x+1|-|x-1|;

    (3)f(x)=x2+x+1;

    (4).

    思路点拨:利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进行判断.

    举一反三:

    【变式2】已知f(x),g(x)均为奇函数,且定义域相同,求证:f(x)+g(x)为奇函数,f(x)·g(x)为偶函数.

    类型

    五、函数奇偶性的应用(求值,求解析式,与单调性结合)

    7.已知f(x)=x5+ax3-bx-8,且f(-2)=10,求f(2).

    8. 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

    6 9. 设定义在[-3,3]上的偶函数f(x)在[0,3]上是单调递增,当f(a-1)

    类型

    六、综合问题

    10.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为增函数,偶函数g(x)在区间的图象重合, 设a>b>0,给出下列不等式,其中成立的是_________.

    ①f(b)-f(-a)>g(a)-g(-b);

    ②f(b)-f(-a)

    ③f(a)-f(-b)>g(b)-g(-a);

    ④f(a)-f(-b)

    (1)1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2)

    (3)

    的图象与f(x)

    思路点拨:(1)中函数为二次函数开方,可先求出二次函数值域;(2)由单调性求值域,此题也可换元解决;(3)单调性无法确定,经换元后将之转化为熟悉二次函数情形,问题得到解决,需注意此时t范围.

    解:

    12. 已知函数f(x)=x2-2ax+a2-1.

    (1)若函数f(x)在区间[0,2]上是单调的,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当x∈[-1,1]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g(a),并画出最小值函数y=g(a)的图象.

    7 13. 已知函数f(x)在定义域(0,+∞)上为增函数,f(2)=1,且定义域上任意x、y都满足f(xy)=f(x)+f(y),解不等式:f(x)+f(x-2)≤3.

    证明:

    14. 判断函数上的单调性,并证明.

    15. 设a为实数,函数f(x)=x2+|x-a|+1,x∈R,试讨论f(x)的奇偶性,并求f(x)的最小值.

    解:

    学习成果测评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 )

    A.函数的单调区间就是函数的定义域

    B.函数的多个单调增区间的并集也是其单调增区间

    C.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定关于原点对称

    D.关于原点对称的图象一定是奇函数的图象

    2.在区间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C.

    B.

    D.

    8

    3.已知函数

    A.

    B.

    4.若偶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C.

    D.

    为偶函数,则

    的值是( )

    A.

    B.

    C. 5.如果奇函数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是

    C.减函数且最大值是

    6.设是定义在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那么

    在区间

    B.增函数且最大值是

    D.减函数且最小值是

    上的一个函数,则函数,在上一定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8.函数f(x)是定义在[-6,6]上的偶函数,且在[-6,0]上是减函数,则( )

    A. f(3)+f(4)>0

    B. f(-3)-f(2)

    C. f(-2)+f(-5)

    D. f(4)-f(-1)>0

    二、填空题

    1.设奇函数的定义域为

    ,若当的解是____________.

    时,

    的图象

    如右图,则不等式

    2.函数

    3.已知

    4.若函数____________.

    5.函数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 ,则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

    是偶函数,则的递减区间是在R上为奇函数,且,则当,

    1.判断一次函数

    2.已知函数(2)在定义域上

    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的定义域为,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是奇函数;

    单调递减;(3)

    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

    4.已知函数

    ① 当

    求的取值范围.

    的值域;

    . 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区间

    上是单调函数.

    ②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使

    10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函数数

    C.函数函数

    2.若函数

    A.

    C.

    3.函数

    A.

    C.

    4.已知函数围是( )

    A.

    B.

    是奇函数

    B.函数是偶函

    是非奇非偶函数

    D.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

    在上是单调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B.

    D.

    的值域为( )

    B.

    D.

    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

    C.

    D.

    5.下列四个命题:(1)函数增函数;(2)若 函数的递增区间为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在时是增函数,与;(4)

    也是增函数,所以

    是;(3)

    轴没有交点,则

    表示相等函数.其中

    A.

    B.

    C.

    D.

    6.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则( )

    A.

    C.

    二、填空题

    1.函数

    2.已知定义在______. 上的奇函数

    ,满足,且在区间上为递增,

    B.

    D.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那么时,

    3.若函数

    4.奇函数

    5.若函数

    三、解答题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在区间

    在上是奇函数,则的解析式为________.

    上是增函数,在区间__________.

    上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1,

    在上是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

    (2)

    2.已知函数且当时,

    的定义域为,且对任意

    ,都有

    上的减函数;(2)函数

    ,恒成立,证明:(1)函数是奇函数.

    3.设函数与

    的定义域是

    是偶函数,

    是奇函数,且

    4.设为实数,函数

    (1)讨论

    ,求和的解析式.

    ,的最小值.

    . 的奇偶性;(2)求综合探究

    1.已知函数,的奇偶性依次为( )

    A.偶函数,奇函数

    B.奇函数,偶函数

    C.偶函数,偶函数

    D.奇函数,奇函数

    2.若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

    ,且在

    ,则

    上是减函数,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已知_____.

    ,那么=

    4.若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已知函数果对于

    6.当

    7.已知

    的定义域是,且满足,(1)求

    ;(2)解不等式

    ,,如

    . ,都有时,求函数的最小值.

    在区间内有一最大值,求的值.

    8.已知函数的值. .

    的最大值不大于,又当,求 14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相关推荐
    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 【精】

    时间弹指一挥间,中考学生们的初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中考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在临近时中考亲戚好友也都想把祝福送给中考学生,有哪些关于中考祝福语模板呢?教师范文大全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常用的对学生中考的祝福语集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单篇精选: 数学日记7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今天是20xx年的春节,早晨一起床,我们一家三口就穿上了各自的新衣服,开始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