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老山界教案必备
  • 老山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9-01

    老山界教案必备。

    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为您准备的内容“老山界教案”。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编排得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请将此页保存到您的浏览器收藏夹以便随时查阅!

    老山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一、导入  :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点题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

    八年级语文组教案    执笔:陈惠玲 教者见解(内容增删、步骤调整、方法改变、教学后记等)

    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道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1.攀登雷公岩;2.继续登山,到达山顶;3.山顶所思。(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四、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仔细读第3、6段,一处写“照着习惯”,一处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各反映了什么现实?课文中写了:“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请你以一个红军宣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

    2.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如“走路难”三字的形式概括几难(还有“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3.学生议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力量等。

    (六)布置作业 :读全文,重点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边阅读、边思考、边勾画关键词语。

    八年级语文组教案    执笔:陈惠玲 教者见解(内容增删、步骤调整、方法改变、教学后记等)

    (一)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听觉),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里……睡不着。”写挨冻的感觉,冻醒了,冻得怎样?勾画关键词:逼、刺入、更卷、蜷。这些词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体化。“天上……几堆火没有熄”。观察方法:定点观察;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视线:仰视、平视、环视。形象描述:运用比喻。(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既是所见,也是所闻,由视觉到听觉,转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着了。”所闻:以声写静谧,用比喻描写不可捉摸的声响。这所见所闻既表现征途生活的艰苦,又有乐观情趣。

    八年级语文组教案    执笔:陈惠玲 教者见解(内容增删、步骤调整、方法改变、教学后记等)

    前文写登山的热烈,这里写夜宿的静溢,使文势变化多姿,起伏跌宕。二)、讨论完成课后习题二、三三)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归纳中心意思:本文记叙了_______实况,通过对老山界____________的描写,对红军___________的描写,歌颂了红军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2.提示学习重点。

    3.朴素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文风质朴,真实可信。

    (三)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参考下列题目写一篇观察日记。《望星空》《在阳台上》《窗前》

    老山界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这个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红军一起长征,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是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合理地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抓往重点语句进行赏析背诵。最后一块是片断仿写。对阅读的训练应该多角度、有层次。仿写可以使阅读和写作结合成一个整体,以写促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生动描写的作用。

    3、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品味鉴赏——以写促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你睡觉的感觉如何?组织学生交流。

    我们的红军战士在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的夜,而且还饿着肚子,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老山界》。

    二、分析文章,体会精神,默读课文

    1、排除字词障碍

    字:惊惶 篱笆 骨碌 酣 蜷 缀 矗 咀嚼 澎湃

    多音字:呜咽 落得很远

    词:攀谈 苛捐杂税 奇观 绝壁 骨碌 酣然入梦 蜷 呜咽 澎湃 身手

    2、思考下列问题

    (1)毛主席在《七律 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看一看,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面对这些困难,战士们的态度如何,试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

    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陡极了……只有一尺多宽。”山路险峻,悬崖峭壁。“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

    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露宿峭壁,半夜冻醒。“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

    吃饭难“肚子很饿,气力不够”,粮食奇缺,肚子饥饿。“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

    处境难“伤员病号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机关枪声很密”,伤病员多,敌人追击。“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

    (3)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的态度?结合你的理解谈谈感受。

    三、研讨课文,绘制行军图

    1、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

    2、学生展示绘图,教师引导交流评价,并且说说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哪里,为什么?

    四、作业:完成《训练与检测》第一、二、三、四题。

    课后反思:略

    第二课时

    一、走入《老山界》

    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本文记叙的是的故事。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二、品味鉴赏

    再读课文,从事件、段落、句子、细节四个角度感知文章。

    1、品事件,了解红军的革命豪情。

    红军战士是依靠 翻越老山界的。

    明确:乐观、团结、不怕苦、关心群众……

    2、品段落,反复吟诵,感知形象。

    品读你喜欢的段落,理解其内容,并揣摩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用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

    我最欣赏第 段,理由是: 。

    3、品句子,仔细体会,触摸感情。

    本文的句子有些质朴自然,如同红军战士纯朴的内心世界;有些则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情怀。

    例:“只得裹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毫无怨言,而是用意志和勇气战胜困难。“横着心”朴素自然地写出红军战士不怕艰苦的顽强意志。

    我喜欢的一个句子是: 。

    我喜欢的理由是: 。

    4、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的。勾画文中你欣赏的细节进行赏析,并和同学交流,说说它们是如何为中心和塑造人物服务的。

    三、摘取精彩片断,进行仿写练习

    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个句子用四个喻体表现耳朵里不可捉摸的声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练习:写一个比喻句,用几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然后进行交流评价。

    四、作业

    1、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2、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

    3、比较阅读:《六月雪》与《老山界》(B组、C组同学完成)

    课后反思:

    试阅读下边这篇《六月雪》(有删节),然后与《老山界》作比较,回答问题。

    渡过金沙江,又经过几天艰苦的行军,到了雪山地区。

    天黑以后,我们借着朦胧的月光,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径向上爬去。队伍拉得很长,抬头看,头顶上有人;低眼瞅,脚底下也有人。战马在嘶叫,拉拉队在前呼后应。喊声,歌声,震荡着草木丛生的山谷,发出欢乐的回响。同志们的情绪实在高,但都走不快,因为路太难走了,又看不清,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险。

    我们艰难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还没有到达山腰。前面传来休息的命令。我们在道旁停下来,吃了点炒面,又继续前进。

    越向上走,山势越陡,小道儿几乎要笔立起来了。山路虽然由前面的部队做一番修补,但是骡马走起来,仍然相当不便。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山涧里的水,湍急地向下倾泻着,溅起几尺高的白沫子,发出哗哗的吼声,真叫人胆寒。

    将近中午,我们才爬上半山腰。刚一拐弯,便见到两座高山,好像要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夹在中间。两边石壁上伸出几棵葱绿的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刚长了两寸高,几棵黄色的小花骄傲地随着温和的山风摆动。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而背阴的地方,微风徐来,凉爽宜人,又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使人完全忘记了当时正是夏天。

    又往上走两个小时,就好像进入冬天。白皑皑的积雪,越来越厚,道路滑溜溜的,行动更困难了。走在我后面的一个贵州籍同志,由于年岁大,身体弱,越走越喘,越走越吃力了。我顺手去接他的枪,副班长也赶上来要帮助他拿背包,可是他说什么也不肯,还是艰难地支撑着身子前进。

    再向上走去,好几层雪冻在一起,差不多有两尺多厚。雪底下的水还是在哗哗地流着。山势更加陡峭,道路更加崎岖狭窄,要是一步走不稳滑下去,那就再没办法爬上来。草鞋早就被雪水浸透了,十个脚趾冻得又麻又木,深一脚浅一脚的,也不知道是冷是热。

    空气也越来越稀薄了。胸口上好像压着千斤重担,透不过气来,走几步就得喘半天。我后面那位贵州籍的同志,额头上汗直流,看样子连往前爬的劲都没有了。不得已,就坐下来。指导员忙抢到他的身旁,像慈祥的老妈妈一样,把他的手架在自己肩上,慢慢地把他扶起来,耐心地对他说:"同志!在坚持一会儿,过了雪山就是胜利!在这里,说什么也不能停呀!"

    "我自己还能走!"那个同志轻轻地推开指导员的手,激动地说了一句,又摇摇晃晃地走起来。

    下午三点钟我们到达了山顶。大家多么高兴啊!

    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块乌云,迅速挨着山头压过来。接着暴雨挟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不一会,又变成了鹅毛大雪。真是瞬息万变。我们身上的单军衣浸透了,有的地方还结了一层薄冰。冷风一吹,把大家冻得上牙直打下牙。指导员和连长忙着叫大家打开被子,披在身上。

    风好像故意和我们闹别扭似的,越刮越大。我们的脚陷在一尺多深的雪里,费老大劲才能拔出来。被子被风吹鼓起来,像船上的蓬,拖得我们来回直晃荡。我们几个人就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

    这时指导员自言自语地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简直比蜀道还难!"后边的小通信员不知道把这句话听成个啥,就接着说:"指导员,我们不是已经上天了吗?咱们的脚早就站在云彩上面啦!"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1、《六月雪》与《老山界》的叙事有什么相似之处?

    2、《老山界》写夜景,主要烘托红军行军的气势,而《六月雪》写夜景主要突出什么呢?

    3、《老山界》以地名命题,《六月雪》则表现自然景象,以现成的戏目命题。你认为"六月雪"这个题目好吗?为什么?

    老山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结构的方法。

    2、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

    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长征PPT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横桥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简介长征:PPT

    3、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4、作者简介: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电机科。曾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1934年参加长征。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八路军野战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

    二、自主学习展示

    1、字词

    惊惶jīnɡhuánɡ欺侮wǔ呜咽yè咀嚼jǔjué酣然入梦hān

    矗立chù蜷quán陡dǒu落得很远là苛捐杂税kē缀zhuì、

    2、合作交流

    三、学生通读全文

    1.分析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阅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的记事顺序,划出描述山势险峻和表现作者在山上过夜的细腻感受的一些生动句子,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注意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学习课文,合作探究(解决难点)

    1、文末一句话“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那么,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

    (1)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并说说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PPT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PPT

    (3)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PPT

    2、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生动的描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行动、语言、场面、景物

    (1)、揣摩行动描写行动描写贯穿全篇,只要求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细节加以领会。

    (2)、揣摩语言描写细读文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如“别掉队、做乌龟、顶着天、哈哈笑”等,表现了相互鼓励,豪迈乐观。

    (3)、揣摩场面描写

    ⑴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 “之”字奇观12 18

    ⑵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着重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场面的雄奇壮观。

    第12、18节,思考:奇观奇在哪里写出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何种精神

    答案:这两段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无高不可攀的英雄部队。

    作者从多方面描写景物来表达中心意思。从不同的视角方位,描绘出老山界山势的特点。如:写“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写从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写出山的曲折;写到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突出了山的险峻;再写走到“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以俯视再现山的陡峭。

    ⑶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

    (4)揣摩景物描写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⑵“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

    (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庄严、奇伟。寂静⑷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

    ⑸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远、近、大、细;比喻、拟人(山泉呜咽)⑹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

    五、小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

    (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这“意志”指什么?)

    (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

    六、总结

    板书设计:

    老山界陆定一

    决定翻山

    时走路难

    间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顺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处境难

    翻山以后

    老山界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二、教学设想:

    (一)预习要求:

    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

    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

    (二)教法学法:

    教法:(JZD365.cOm 迷你句子网)

    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本文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

    师板书:老山界难

    (二)自主学习

    1、放录音,听朗读带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

    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

    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生速读课文

    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归纳整理,师板书

    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文章主题

    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

    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

    (三)感悟、延伸

    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

    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学生自由发言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

    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

    老山界教案 篇5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过程和方法方面: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本文字里行间处处蕴涵红军长征途中的高昂斗志、乐观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理解只有学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优势:图片可以绘情,音乐可以陶情,视频可以传情,如此种种信息技术的手段,综合巧妙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收获。

    在播放歌曲时,要求学生带着一个问题用心聆听:这首歌能让你感受到一种

    怎样的精神和力量?

    2、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媒体运用策略、教学效果评价: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歌曲《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歌词中处处体现出红军的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上课伊始,通过音乐营造一种长征的情境,定会让学生提前进入课文所展现的红军的优良传统的之中并受到熏陶,同时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这绝对是一种整体感知红军长征精神的有效途径。】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2)第23节

    2、联系课文、影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两幅图的内容。

    4、学生自读,男女生读,全班读的多种方法朗读这两处景物描写。

    (1)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2)这段景物描写之中,运用了什么感官角度,观察的视角又是什么?组织小组讨论并总结:

    6、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听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1)文中修辞方法除了比喻,你还能发现哪些?

    2)调动你得记忆,能从你学过的文章中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3)幻灯片出示一些代表性的句子,反复朗读这些语言,你觉得美吗?

    举例之后再归纳比较,学生就可以感知到要想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可以采用修辞方法,使文章的语言达到诗一样的完美,如:比喻、排比、拟人、白描、对比等等。

    7、文章除了写到了这两处,还写到了哪些地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明确:课文采用顺序的方法,按时间变化结合地点转移为顺序。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

    从第一天下午动身,到第二天下午2点以后才下山,整整一天时间。地点转移:上山(从山脚到山顶),半山腰,雷公岩,山顶,下山。】

    1、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回忆一下,目前你知道的庆祝党的生日的方式有哪些?

    2、不知你有没关注到电视上最近什么题材的节目最多?

    3、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播放《长征》电影的片段:

    4、放眼整篇文章,哪些地方可见红军的这种精神?组织小组讨论并总结:

    A、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这里的“照着习惯”,反映了瑶民长期受到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男人们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B、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C、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D、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朗读全文,熟读、感悟、背诵两处景物描写的段落。

    【老山界教案必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4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