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精选
  •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发表时间:2023-05-08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精选。

    我们整理了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并分享给您,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防止老师忘记重要内容。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1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习统计的基础。《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生分析

    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在此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去自主构建知识的形成体系。我将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当同学们提出,要想知道组织哪一项比赛,必须统计大家的意见,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这时学生就会交流各自的调查方法,他们可能会想到:举手表决、问一问、站走来等多种方法,只要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有顺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单内在小组内展示,这时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步: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

    先是小组汇报,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可以将调查的结果更清楚的表示出来,同时也为象形统计图向条形统计图过渡做好铺垫。教师出示一张统计图,指出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涂颜色来绘制统计图,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样举颜色呢?学生已经有了绘制象形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快得出一格代表一人的制图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手中的统计图中涂一涂,制成条形统计图。全班展示,开展互评。

    第三步:绘制全班统计图,解决问题。

    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来完成全班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后进行二方面的思考:1、在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图中的情况,你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项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根据信息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能力。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经历并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通过数、涂、填,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这也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给学生什么要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所以我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环节: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我抓住学生喜爱吃小食品这一心理,为学生选择了四种食品有饼干、薯片、巧克力、棒棒糖作为比赛的奖品,开展统计最喜爱的食品这一活动,将数学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强化统计的思想。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我请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食品,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平台,学生体会到收集数据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主选择记录方法来统计,经历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生在分析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积累了统计活动的经验,发展了统计观念,真正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下常见的几种统计图,然后再把统计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我们的生活是高不开统计的,请同学们到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儿用到了统计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统计问题,由课内的应该拓展到课的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效果预测

    本课以学生参与统计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探索了统计的方法;在实践与探索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2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1~20各数》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例题1-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学会用计数器表示数,认识个位和十位。

    2、发展性目标:通过11-20各数的认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20根小棒、2根皮筋、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一个十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和公园吗?,今天老师就同你们一起逛逛商场和公园,高兴吗?那你们可的认真观察,老师一会儿可要考考你们哟。

    1、电脑出示一个大商场,然后重点观察10个装的物品,乒乓球、铅笔、鸡蛋、羽毛球

    师:你们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几个装一盒的吗?

    生:10个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10个一装吗?

    生:略

    2、电脑出示P-64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说说这是哪,有些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哪些数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学生自由观察后集体交流,教师选择性的板书)

    3、师:孩子们观察地很仔细,有的同学还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能用1-10和我们没有学过的数字11-20来表示公园中物体的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1-20各数更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11-20各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1)猜一猜,数一数。

    师:老师把你们在公园里找到的数字宝宝选了一个藏在电脑里,猜猜看,是多少?(生自由猜)

    孩子们猜了这么多,到底谁猜对了呢?怎么办?(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电脑演示:1、2、3、4、学生跟着一起数)有20根,你猜对了吗?

    师:下面老师要从它里面拿走9根,你能一下子猜出还剩多少根吗?(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

    师:孩子们可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能猜出小棒的根数,还能正确的数出小棒的根数。可是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地数,太麻烦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1根吗?

    师: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①每2根2根地摆,摆了5个2余1根。

    ②每5根5根地摆,摆了2个5余1根

    ③11根分成10根和1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里的智慧爷爷也想出了办法,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再在一捆旁边放一根

    师:你们的想法和爷爷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10个)是多少根(10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小节:对,我们拿10根小棒,只需要拿出一个十,也就是拿出一捆就行了,不必再一根一根的数了。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了,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电脑出示:1捆添上1根)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

    生:1捆就是10根,再加上旁边的1根,就是11根。

    师: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电脑闪烁:1捆小棒。并出示:1个十。)

    师:几个一?生:1个一。(电脑闪烁:1根小棒。并出示:1个一。)

    再让学生自己拿出11根小棒,边拿边说,拿了几个十,几个一。

    师小结: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谁会向老师这样说一说?(指名复述后全班齐读。)

    师:哪11怎么写呢?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略

    师:左边的1和右边的1表示的意义是一样吗?

    生:略

    (2)认识13。

    师:现在请孩子们拿出13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请生一边展示一边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3?(电脑演示)

    (3)摆自己喜欢的数。

    师:11-20这些数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数?请用小棒摆出来。(师巡视生操作)再同桌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

    (4)请摆19的同学说说他是怎样摆19的?

    生:略

    (5)摆20

    师: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请小组同学说说摆的结果。

    师小结:对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我们要把这一根放在9根那一堆里,这样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全班齐读。)

    (6)课间活动

    唱拍手歌,让学生拿小棒11-20,边拿边说:

    一个十,一个一,合起来是十一

    一个十,二个一,合起来是十二

    一个十,三个一,合起来是十三

    一个十,四个一,合起来是十四

    一个十,五个一,合起来是十五

    一个十,六个一,合起来是十六

    一个十,七个一,合起来是十七

    一个十,八个一,合起来是十八

    一个十,九个一,合起来是十九

    两个十,合起来是二十。

    (小棒也累了让它在一边先休息休息吧。)

    3、借助计数器认数、写数。

    师:认识数,我们还可以请一位朋友帮忙,它的名字就叫计数器(出示实物教具)。

    (1)师介绍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生找一找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并说一说。

    (3)谈话:认识了计数器,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该怎么用计数器。

    (4)联系小棒图向学生讲解拨珠的方法,带着学生一起拨11,问:11是几个十几个一,生答略。

    师:一个十应该在哪位上拨几颗珠子,一个一又在哪位上拨几颗珠子。

    通过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认识到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

    (5)对着计数器写1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1的认识。

    (6)看图写数后,提问:十位上和个位上的1一样大吗?

    (7)学生讨论并交流。

    (8)老师补充:数字写在不同位置意义不同,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9)试拨15。

    电脑出示15根小棒(1捆添上5根),让学生试拨。展示一学生所拨计数器,并让他说拨法,然后全班同学互相帮忙,订正拨法。并在练习纸上写出15。

    (10)电脑出示19根小棒(1捆添上9根),让学生拨出19,比比谁又对又快,并在练习纸上写出19。反馈时,拿两、三个学生练习纸展示讲评。

    (11)教学20的认识。(电脑演示)

    ①师:19再添上1个一,是几?20有几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拨。

    ②反馈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两颗珠子。个位上为什么一个珠子也不拨?

    ③让学生写20,讲评时,强调个位上1个也没有,用0占位。如果个位上不写0,我们写出来的数是什么?注意2、12和20的区别。

    (12)教学例3,边读边写。

    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独立完成边读边写。(师巡视,指导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游戏:我数数,你拨珠,从5数到20

    2、抢答题。(电脑出示)

    (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3)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4。

    (5)20里面有()个十。

    (6)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3、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找出数学书的第10,11,12,14,16,17,19,20页。

    4、拓展打电话。电脑出示P67页第5题。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数呢?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五、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2个十是20。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3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再过1小时是几时并能准确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起床、上课、做操、吃午饭、放学、睡觉都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每天的生活中就已经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因为他们认识钟表、认读时间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所以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地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能辨认出大约是几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难点: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认识大约几时,能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学具准备:两针钟面模型学具,课堂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唱儿歌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首歌,然后猜猜歌里唱的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谁猜到了?(钟表)对,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钟表。

    (二)欣赏钟表

    师:大家都见过钟表吗?(见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钟表。看!(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猜谜语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面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师:同桌两人共用一块小钟表模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引导学生)

    2、学生汇报。(有数、有分针、有时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教师适时板书)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认识钟表的两针钟表模型,放手让学生观察、跟同桌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认识整时

    1、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

    师:我们看钟表可以知道时间。(媒体播放学生上课情景)这是学生们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上课)你知道你们是什么时间开始上课的吗?(8点)同学们8点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我们把8点说成8时。(板书:贴钟面,写8时)同学们学习了一上午,不知不觉地到了中午,这时我们该干什么了?(媒体播放学生吃午饭情景)(吃午饭)那这又是几时啊?(12时)(板书:贴钟面,写12时)午饭过后,我们接着进行下午的学习,就这样充实的一天校园生活结束了,这时我们背起书包放学回家了。(媒体播放学生背书包放学回家情景)这是几时啊?(3时)(板书:贴钟面,写3时)

    设计意图:从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让数学走近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认识整时并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8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12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3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你们发现什么了?(三块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分针指向12的时候钟面显示的时间就是一个整时。(板书:整时)比方说9时是一个整时,谁还能再说出一个整时的时间?同学们再看,为什么分针都指向12但是三个钟面表示的时间却不一样呢?(因为时针指的数不一样,时针指8是8时,时针指12是12时,时针指3是3时)。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谁能像他这样说?谁还能说?谁还愿意说?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12时?那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3时?你发现了什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同学们你们真棒,都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那在这三个时刻里,最特殊的是几时?(12时),对,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重合在一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说整时

    师:那你们知道这是几时吗?(7时)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是几时?这是几时?这又是几时?

    4、拨整时

    (1)教师示范拨一个整时:老师想要钟面上显示的时间为2时,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将分针拨向几,时针拨向几?

    (2)小组合作,同桌互拨整时。

    师:下面右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左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然后左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右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开始!

    (3)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说整时、拨整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5、认识电子表表示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带有时针、分针的钟表,我们写整时的时候是用文字表示的(板书:文字表示法)李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表。它们也都显示的是整时,你知道这个是几时吗?这个是几时呢?这个是几时?那电子表是怎么表示整时的?(电子表表示整时的时候中间两个竖着的点,后面两个0,前面的数是几就是几时)(板书)那8时的电子表形式谁会写了?(板书:电子表表示法)谁想到前面来试着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写并说是怎样想的)你们还想写吗?完成你们题卡的第1题:分别写出12时、3时的电子表形式。(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最后核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出整时的两种写法:文字表示法和电子表表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整时,探究再过1小时是几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是几时?(10时)看!我们的分针和时针都动起来了,现在10时过1小时了是几时?(11时)11时过1小时是几时?(11时过1小时是12时)12时再过2小时是几时?(12时再过2小时是2时。)

    (四)探究“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师:同学们现在是几时?(2时)那现在这个时刻你知道吗?(媒体演示2时过一点儿)(学生汇报)这还是2时吗,这过2时了,我们就说成2时过一点儿。这个怎么说?(3时过一点儿)同学们再看,(媒体演示快4时了)那这又是什么时刻?(学生汇报)这还是3时过一点儿吗,这是离4时更近了,我们就把它说成快4时了。那这个怎么说?(快5时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过1小时是几时以及明白大约几时了,在突破本课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观察能力。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快乐的周末(连线)。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周末吗?上周六小明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天,你知道他什么时间干什么了吗?完成题卡的第2题。

    2、区分两个8时。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那天睡觉的时间是几时?(8时)。诶,怎么同样都是8时,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小明上午8时起床,晚上8时睡觉)

    3、读儿歌,猜时刻,画时针:上午不上午,下午不下午。两针合一处,太阳猛似虎。这是几时?(学生汇报:12时)我们画12时的时针应该又粗又短,它指向12。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这是几时快说清。这是几时?(学生汇报:6时)你会画出6时的时针吗,画在题卡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天有两个8时,为高年级学习24时打好基础。通过猜时刻画时针让学生认特殊的整时并根据时针的特点画出整时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1、知识拓展

    介绍古代的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以及简介它们的工作原理。

    2、畅谈收获,教师寄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李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丰富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文化历史内涵;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寄语从情感上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4

    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数学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和模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低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认识机器人的头、身体,胳膊和脚,意识到物体的还有形状的不同,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认识物体》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二、合作分类,认识物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中一开始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桌面的物体,和小组同学合作,把带来的学具进行分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并组织交流,这其中同时也是对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一次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的一个分类实例,教师有意提取学生最喜爱物体球,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通过看、摸、比、想、滚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认识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建立球的表象,构建新知。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认识的物体进行操作,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与相似物体的对比,看、摸、滚等系列活动物体形状的表象,构建新知。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想,将玩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静止呆板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同时学生自己也体验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性。

    三、游戏巩固、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减法.

    (二)使学生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具:小女孩拿气球图、小鸡、小燕子图.2本画册、3支铅笔、2个皮球.

    学具:小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的组成

    出示小黑板

    学生回答:1和1组成几?2可以分成几和几?2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2和几?1和几组成3?3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1组成2?2可以分成几和1?

    2.看卡片口算,并说计算方法:1+1=2+1=1+2=

    二、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老师演示,学生回答.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画册?(2本)

    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

    还剩几本?(1本)2-1=1

    (1)出示小女孩拿气球图

    引导学生看第一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女孩手里拿着几个气球?(2个)

    再看第二图,提问

    想一想,这幅图是什么意思?(1个气球从手中飞起,女孩手里还剩1个气球)

    请2~3名同学把两幅图完整地说一遍.(女孩手里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2)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师边指图边说:从2个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2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是2l1.(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老师板书课题.

    师指算式中的减号说:这个符号叫减号(板书一减号)

    这个算式读作:2减1等于1.(齐读)

    (3)讲减法的含义

    提问:2,1和1在算式里各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提问:这1个气球是从哪个数里飞出的?

    师说:从2里面飞出的,这2就要写在减号的前面,飞走1个,这1就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1个,写在等号的后面.

    表示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

    指名(2~3人)把算式的意义说一说.

    2.教学3-1=2.

    (1)出示小鸡图

    提问:图上有几只小鸡?(有3只)

    老师在1只小鸡外面画上虚线圈.

    提问:这叫虚线圈,它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2)练习说图意

    师说: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用三句话表达出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2只)

    自己小声练习说、两人一组说、指名说.

    (3)用算式表示;

    师说:大家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清楚.那用算式怎么表示呢?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1=2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说:你们说得对!有3只小鸡,跑了1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减去1只,(边说边指板书)所以用减法计算.还剩几只呢?(还剩2只)

    指虚线圈问:这个虚线圈表示什么?(表示去掉的意思)

    3.教学3-2=1.

    (1)出示小燕子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然后启发学生看图列算式.

    师问:你们能看图列一道算式吗?

    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2=1.

    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要多叫几个学生说,对说得好的要给予表扬.

    师问: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

    师说:原来有3只小燕子,飞走了2只,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3只里面去掉2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小结(老师指图)刚才我们看到气球飞起.小鸡跑掉、燕子飞走了,求还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3-1=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指名说,怎么想的?

    师说:同学们说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计算3-1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总之,要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

    三、巩固反馈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朵花,拿走2朵,还剩几朵?

    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3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

    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老师用实物演示,学生用数字卡片摆算式.

    (1)老师拿出3支铅笔,发给同学1支,还剩几支?学生摆出:3-1=2.

    (2)老师手拿2个皮球,送给同学1个,还剩几个?学生摆出:2-1=1.

    3.看图说图意.

    提问:图中的虚线圈表示什么?

    4.做拍手游戏

    老师口述算式,全班拍手表示得数.

    2+1=2-1=3-2=

    3-1=1+1=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减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题用减法计算.认识了减号和虚线圈,会读减法算式.还会用3的组成和分解计算3以内的减法.同学们都学得很好,要继续努力.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6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811业信息窗2第1、2个红点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出6~10个物体的个数,并能认、读、写10以内各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6~10各数的具体含义,理解序数,发展初步数感和符号意识。

    3、会用6~10描述入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感受数学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610各数的含义,正确书写61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下课喜欢到操场玩吗?你们都去干什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希望小学看看那里的同学们下课都在干什么吧。(幻灯片展示)

    师:仔细观察画面,操场上都有什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树、小朋友、足球、向日葵(后面的都观察到了)(对于自觉运用数字进行表达的学生予以表扬)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出了这么多信息。那谁能提出一个与数学与有关的问题吗?

    生:不会提问题

    师:不会啊,没有关系,老师先来提一个,仔细听好了:跑步的有几个?现在谁能向老师这样,提几个数学问题?

    生1:大树有多少棵?

    师:嗯,第一个提问,问的问题也非常好。(板贴)还有谁能提出问题?

    师:向日葵有多少棵?(板贴)

    生2:好,谁能接着提问?

    生3:吊环,足球(板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好,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下吧。从第一个开始,跑步的有多少人?(对板贴,跑步的人)

    生1:6个!

    师:你是怎么数的?能不能上来指一下。

    师:6个物体我们可以用六个简单的图形表示,比如6个圆点。现在老师手里有几个圆点,谁能上来摆一下,其他同学数着看他对不对。

    生:黑板摆一摆,引导其他学生数数。

    师:还可以直接用数字6来表示。

    师:你能把6用到生活中吗?(提示学生,比如六根粉笔)

    生:六根铅笔,六本本子,六个苹果

    师:嗯,举出这么多例子,真厉害。现在我们接着来解决下一个问题,看看谁反应最快,表现最好。大树有多少棵?

    生众:7棵

    师:嗯,非常好,谁能上来数一数。

    生1:黑板手指数,其他同学跟数。

    师:可以对应接个小圆片?谁上来摆一摆?

    生1:摆,其他数

    师:来大家数数她摆的对不对?7棵树也可以直接用数字7表示。下面说一说生或中的7。

    生:7本书

    师:嗯。真会举例子,反应也很快,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解决我们的问题。吊环有几个?

    生:现在手指着,跟同桌数一下,看看你说的对不对。

    师:有几个?

    生:8个。

    师:几个圆点表示?表现最好的同学上来展示。大家数着对不对

    生:摆8个。

    师:大家看他对不对

    生:对。

    师:对应那个数字来表示?

    生:8

    师:好,反应真快。说一下生活中的8.

    生:8朵花。

    师: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快数数几棵向日葵?

    生:9

    师:摆一摆,联系生活

    师:下面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足球有多少个?

    生:10个

    师:找同学上来摆一摆,联系生活中的10.

    师:观看计数器操作,体验叠加过程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师:好了,黑板上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完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桌角上小包内防有学具,现在快速打开数出8个小蝴蝶。数完了的同住互相做下小老师检查一下,看看他数的对不对。

    师:再数10个小苹果。

    师:嗯。现在问题又来了。填涂圆圈。

    活动四:6~10各数的书写。

    同学们看刚才老师写的字好看吗?你想不想也写一些看看?

    教师在田字格示范讲解610各数的写法,重点说从哪里起笔,哪里拐弯,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步骤:1讲解写法2像什么3手指比划4描红5本上写)

    注意8的写法。反复练习,注意引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7

    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5、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6、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页例题,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认识-号,并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

    2、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二)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来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要用家减法来解决。

    (三)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含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用减法的含义说算理。

    教具准备:

    纸鹤、苹果、磁性教具等。

    学具准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4的组成:全班拍手读。

    2.口算,并说计算方法:1+1=2+1=1+2=

    二、学习新课

    1、激趣导入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练习册?(3本)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还剩几本?(1本)

    2、创设情景,学习新知。

    (1)学习例一:请三个小朋友手拿纸鹤表演,请全班学生观察。

    A说图意: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设问:谁能用三句话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B列算式:3-1=2设问:3、1、2各是什么意思?

    C认识减号,学读算式:3减1等于2.

    D理解减法含义:表示原来有3只纸鹤,拿走了1个,还剩下2个。

    师小结:从3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3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就是3-1=2.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自学例二:看书上的气球图。

    A说图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说说?

    B列算式:4-2=2设问:4、2、2各式什么意思?

    C读算式:4减4等于2.

    D说减法含义:表示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下2个。

    师小结:从4里面去掉2个,求还剩下几个?就是要从4里面减去2,用算式表示就是4-2=2.刚才我们看到纸鹤拿走了,气球飞起了,求还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个三角形,拿走2个,还剩几个?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4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课本第25页做一做红花图。。

    ①说图意,解释虚线圈的意思。②列算式。③指名板演。④说含义。

    3、练习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4-1=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指名说,怎么想的?

    4、计时赛。

    老师看时间,全班比赛写10道5以内加减法算式,指名报得数。

    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计算4-1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总之,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飞走、拿走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认识了减号,知道了虚线圈表示去掉。

    会读减法算式。还学会用数的组成和分解计算减法。

    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课堂设计的安排是。

    1、在复习准备环节,设计了老师手拿书本演示.目的是在新课前使学生对减法有个感性的认识.

    2、全课的例题和练习安排各有侧重,例1通过指导看图,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同时在全课贯穿用三句话叙述图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做铺垫。学习例2时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列算式,说含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重点渗透集合思想,知道虚线圈表示什么,

    3、巩固练习主要是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对减法的含义有进一步理解.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9

    课题一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1314()()()1819()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14路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有关的11~20各数等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轻松、自然、喜闻乐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试着写数、排数,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3.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利用学生在方格纸上摆小棒、下方摆数字的小组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11~20各数的意义。通过给数位起名字理解个位、十位、1个十和10个一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

    4.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会按顺序填数、比较大小、找一找相邻的数等。

    5.通过学生拨球猜数游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每一数位上的数所表示意思的理解,巩固新知又活跃课堂。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一开课,老师就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找一找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的数,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所见过的这样的数。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这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如在学习数位时,老师让学生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3.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合作等的学习方式贯穿整节课,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4.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老师让学生尝试把11~20各数按顺序排列起来,学生有按从大到小排的,也有按从小到大排的。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5.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设计这节课时,老师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认数、写数、把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6.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观察11~20这几个数,你觉得哪几个数比较特殊?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后面写一个0?填完后,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些问题,老师都在关键处提了出来,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10

    内容提要: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关键词:社会实践能力、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聪聪。)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本节课安排学生们喜欢小精灵聪聪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为学生从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聪聪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钱)

    看到这么多钱,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

    (对学生给予表扬。)

    【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献爱心,孝敬父母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钱的用处可真大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钱的资料,现在你对钱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生:人民币上有国徽。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明确的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3.识别人民币。

    (课件演示)

    聪聪:小朋友们,你们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我这里也有一些人民币,快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

    师:刚才我们认的这些人民币就是我们在生活总经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币和部分第4套人民币。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4.人民币的分类。

    (课件演示)

    聪聪:你们可真棒!全答对了,祝贺你们!我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就在你们的桌子里,快找出来看看吧!

    师:是什么礼物啊?

    师: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人民币一样吗?(学生回答)这是模拟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模拟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二、实践活动,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1:换币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将人民币进行了分类。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实物展示2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张?想怎样换?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换钱)

    师: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板书)

    【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2: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小超市开业了,这里有许多优惠的商品,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教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上网浏览人民币网站,教师简单介绍。)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将拓展人民币知识为弹性内容,通过上网浏览和教师讲解,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欲望,激起探索意识。】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2()4()。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b.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这一练习紧跟课本教学内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指导书写

    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1一5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精选】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