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收藏]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2000字模板
  •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发表时间:2023-05-01

    [收藏]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2000字模板。

    教师范文大全栏目精选:“数学比例教案课件”,欢迎阅读。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篇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18:30⑵0.4:0.21.8:0.9

    ⑶5/8:1/47.5:3⑷2:8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篇2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2、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解比例,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生1:先算出每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再算5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列成算式是:14025。

    生2:先算出5小时是2小时的多少倍,再把140千米扩大相同的倍数。列式是:140(52)

    如果学生想出用比例解的方法,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的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比例解,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教师:除了以上的解题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研究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比例知识思考,题中有用种量?是哪几种量?这几种量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题中的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和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140:2=X:5(依据:速度一定)

    注意:①灵活选择解法。

    ②比例解时要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解完后注意检验。

    3、想一想:如果把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4、教学例2:跟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5、比较例1和例2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如果把例2改为: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⑴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用比例知识解答)

    ⑵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2、对比练习:

    ①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张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

    ②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必用面积是4平方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例1例2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解: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140:2=x:54x=705

    2x=1405x=7054

    x=350x=87.5

    答: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答:每小时需行驶87.5千米

    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P23-24例1-例2

    教学要求:1、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关键:学生先要正确判断题中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并熟练解答有关题目,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熟练解答有关题目。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比,还学习了不少有关于比的知识。那什么叫做比呢?

    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你能不能说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比呢,看看谁最细心,最留心观察生活。

    (指名回答,如:配置农药中的比,制作奶茶)

    师:真不错,找出了这么多。请同学们想一想,要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示?

    生:比和分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初步理解题意,弄清1:5的意义。

    师:刚才一上课咱们就说出了好多生活中的比。其实在我们的四大国粹中医里也有比的身影(课件展示)。中医有句话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意思就是说每天早晨空腹喝杯淡盐水,晚上睡前喝杯蜂蜜水,对你的身体健康有益。而科学研究表明喝的蜂蜜水如果按照蜂蜜和水的比是1:5来配味道好,效果最佳。这里也有一个比1:5,表示什么呢?

    生:蜂蜜1份,水是蜂蜜的5倍。

    生:蜂蜜和蜂蜜水的比是1:6.

    师:这个6是哪来的呢?

    生:蜂蜜1份加水是5份,蜂蜜水就是6份。

    师:那由1:5你想到了什么?(指名)那如果是1:4呢?1:6呢?

    (学生回答,加深理解)

    2、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师:现在如果我要配置240毫升的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呢?(课件)你能不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道题的意思?

    生:能。

    师: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谁愿意到黑板上来试一试?(指名上黑板画)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师:画好的同学请对照黑板上同学画的检查一下,如果觉得有完整的可以上来补充。(两名同学上台纠正)

    3、列式计算。

    师:既然咱们的线段图都画出来了,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十拿九稳了吧。来,试试,在练习本上快速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①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哎,咱们来比比谁最会听。这一个是谁的答案,给大家解释一下吧。(指名上台对照算式解释)

    生:1+5=6,是蜂蜜和水一共6份,也就是蜂蜜水有6份。2406=40毫升,是求出1份是多少毫升,然后蜂蜜占1份就是140=40毫升,水占5份就是540=200毫升。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你也是这样做的?举手看一下。(学生举手,教师数一数大概有多少人)

    ②师:大部分同学都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这里还有一种很类似的方法,是谁的来解释一下。(指名)

    生:我前面都和他们一样,1+5=6,2406=40毫升,540=400毫升是求的水的数量,用240-200=40毫升,就是蜂蜜的数量。

    ③师:有道理吗?这里还有一种方法,是谁的,来吧。(指名上台)和他意见不同的同学可要仔细听,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生:1+5=6,就是蜂蜜水一共6份,蜂蜜占蜂蜜水的,就用2401/6=40毫升,水占蜂蜜水的,就用2405/6=200毫升。

    师:怎么样,他说的有道理吗?谁和他做法一样的请举手。(点数)完全一样吗?

    师:那老师想问问了,6是题目中没有的,可以直接写出来吗?

    生:不可以。

    师:那应该?

    生:必须写出1+5=6.

    师:对呀,这样是不是更完整了一些呀!刚才没用这种方法的同学,现在你理解了吗?

    4、检验。

    师:通过刚才老师看到的,同学们大多是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那我想检验一下你们做的对不对,该怎么办?

    生:蜂蜜40毫升,加上水200毫升,列式为40+200=240毫升,和原来题目中的一样,所以是正确的。

    师:非常好。我们每做完一道题时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一下,你做的是否正确,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5、比较,算法优化。

    师:好了,我们一起看看黑板上的这两种算法。这一种是根据比的意义,先看看蜂蜜和水一共几份,也就是蜂蜜水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接着求出1份是多少毫升,然后再分别乘以各自的份数,计算出蜂蜜和水的数量。而这一种是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看看蜂蜜和水各占蜂蜜水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转化成了分数应用题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题来解答。两种算法都是非常正确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指名)

    生:我喜欢第一种,因为比较简单,清楚。

    生:我倒喜欢第二种,因为和前面学的分数题很像。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老师和XX一样更欣赏这一种做法(指分数方法)。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把有关比的问题转化成了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可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希望大家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牢牢掌握住。

    师:而像这种利用两个数的比来分配一个数,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6、巩固练习。

    师:其实早在几千几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并且应用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中。比如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就应用到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课件)谁来给大家读下题?(指名)有没有问题?那你会用转化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决吗?好,在练习本上快速列出算式不用计算,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这次谁喜欢到黑板上展示现在就可以上去。(学生列式,教师巡视)

    师:做完了的同学可以检查检查黑板上的答案有没有问题。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15+2+3是求的什么?

    生:火硝、硫磺、木炭一共多少份,就是火药一共20份。

    师:接着说。

    生:火硝占火药的,就用20015/20=150吨。硫磺占火药的,就用2002/20=20吨.木炭占火药的,就用2003/20=30吨.

    师:非常正确。谁做对了的举手?刚才有问题现在明白了的请举手。

    三、拓展练习

    1、条件中没有比的类型题

    师:都明白了呀,有没有吹牛啊?那你们有胆量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挺足啊,行,信心是成才的基石,没有信心的人将会是一事无成。来,试试你的身手吧。(课件)谁来给大家读读题?(指名)

    师:这道题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比。

    师:对,没有比,这可怎么办呢?哎,别说,点到为止,在本子上列出算式,做完的请马上做好。

    师:这么多同学做完啦,哎,我就奇怪了,这题没给比呀,你怎么做啊?(指名)

    生:2份水泥、3份石子、5份沙子,就是告诉我们水泥、石子、沙子的比是2:3:5.然后按照前面的做法来做就可以了。师:同意吗?看来啊,对于这种没给比的类型题,我们可以根据他提供的信息找出隐藏的比,然后根据每一个量和总数的关系按照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2.没有总数的类型题

    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点,所以你们才轻松过关的,我不太服气,还敢继续接受挑战吗?不错,有志气!(课件)快速读题。有想法了吗?提示一下,这次光有信心还不够,还要细心。开始吧,完整的计算出来。(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师:好了,同学们请坐好吧,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同学的做法。(板书错误答案:21)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指名)

    生:21不能被5整除,最后不能得出一个总数。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人不能出现分数,所以是错的。

    师:哎,对啊,和以前老师强调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判断,的确很不错。那如果我把数改一改,能整除就正确的吗?

    生:不对。21人是二等奖的人数,不是总人数,所以212/5不对。

    师:非常正确。那应该怎么做呢?

    生:213=7人,求出1份是多少人。然后一等奖是2份,用72=14人。

    师: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请举手。(学生举手,教师清点人数)

    师:还有没有其他做法?

    生: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是2:3,那么一等奖占二等奖的,所以用212/3=14人。

    师:怎么样?你听懂了吗?还有没有其他做法?

    生:2+3=5,是一等奖和二等奖一共5份,二等奖占,213/5=35人,是一等奖和二等奖一共有35人,一等奖占2/5,所以用352/5=14人。

    师:谁听懂了的举手?看来呀这道题如果转化成分数应用题就有点麻烦了是吗?看来呀,我们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生:我学会了怎样计算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生:我学会了没有比的时候怎样计算。

    师:其实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我们今天学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比如做米饭时,米饭与水的比是1:3相信咱们每个同学的爸爸妈妈也会知道很多,课后多和他们交流,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篇4

    课题:比例尺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例了解放大、缩小、比例。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组图。(出示幻灯片1和2)

    (1)通过观察,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2)为什么图片的大小不同,图片的形状却没改变?(图片放大时是按比例放大的。)

    (3)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要把实物绘制成图,总要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放大,否则,图象就会变形,就象这样(幻灯片3)。

    (4)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把物体按比例放大画成图形?(如种表零件图、细胞构造图、分子结构图等)什么时候需要把物体按比例缩小画成图形?(地图、风景照片)特殊地,也可在图上反映实物的实际大小。

    (5)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形状象一只报晓的雄鸡,把它画下来就是这个样子(出示幻灯片4)。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下来。

    (6)那么画好之后的图象与实际图象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出示课题,幻灯片5)

    二、通过制图,认识比例尺。

    1、绘制教室平面图:

    (1)我们的教室地面大约长9米,宽6米。你们能不能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呢?(出示幻灯片6)

    (2)请同学们按屏幕上的要求制作教室的平面图。(出示幻灯片7)

    A、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B、四人小组合作作出平面图;(用彩色水彩笔绘制)

    C、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D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并将平面图贴在黑板上。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1)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同学们的杰作都完成了,我们看一看,有没有相同的?这几幅相同,我们选择其中一幅。黑板上贴出的图为什么有大有小呢?我们还是先听听各组是怎么设计的吧。A、请这幅图的设计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

    B、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多少?

    C、图上的宽和实际宽的比是多少?(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2)6厘米:9米=6:900=1:150

    4厘米:6米=4:600=1:150

    (3)3厘米:9米=3:900=1:300

    2厘米:6米=2:600=1:300

    (4)18厘米:9米=18:900=1:50

    12厘米:6米=12:600=1:50

    (2)研究变形的原因:有没有化简之后两个比不一样的?那么他们画出来的平面图和我们的教室的实际形状会不会一样?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看来同学很聪明。在画图时,这些都是在图上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图上距离。我们进行实地测量知道教室的长是9米,宽是6米,这些都是实际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实际距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个倍数就是比例尺。(出示幻灯片8,即比例尺的定义)请大家把比例尺的定义读一读。

    (2)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谁能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出示幻灯片9)现在你会求比例尺了吗?那我们来试一试。

    5、试求比例尺(出出示幻灯片10)

    (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厘米:120千米=2厘米:12000000厘米=1:6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

    (2)教师强调:我们在求比例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6、比例尺的运用

    (1)知道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之后,我们可以求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2)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一计算公式,你能不能说说图上距离等于什么?(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3)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A、学生独立完成。

    B、反馈,交流方法。并寻求其他的解法。

    15=156000000=90000000(厘米)=900(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900米。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二)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计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注意的是,在计算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必须是相同的.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广州的认识。你知道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2、对于这座广州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二、新课教学: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联系。

    (3)______行驶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联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四、练习提高

    1、基本练习

    (1)例题改编

    ①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③小结: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联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变式练习

    3、理论运用

    (1)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样测量和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去测得中信广场的一些数据。现在请这些同学跟我们汇报一下。

    (2)能用这些数据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吗?

    (3)小组合作编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解答的步骤怎样的呢?

    样测量和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去测得中信广场的一些数据。现在请这些同学跟我们汇报一下。

    (2)能用这些数据编一道正比例应用题吗?

    (3)小组合作编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解答的步骤怎样的呢?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篇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前两天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

    谁来说一说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板书:正比例和反比例)

    ⒉出示练习九第1题

    师:我们来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几道题?说说你的理由。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7

    ⑴出示例7两个表,学生自学,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为什么左表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右表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⑵小结。

    ⑶师:我们已经知道,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存在相依关系,根据这两个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关系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⑷师:在这里,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

    请你推想一下,如果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呢?为什么?

    你能用关系式来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⑸小结。

    ⑹练习

    ①做练一练第1题

    师:你能用关系式来表示这题里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关系式)

    ②做练一练第2题

    师:你能分别用数量关系式来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关系式)

    ⑺小结。

    ⑻总结判断策略

    ①师:同学们,学到这儿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不少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的经验了,接下来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经验,再听听别人的经验好吗?

    ②小组活动讨论交流

    ③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④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⑤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时怎么办?

    ⑥小结:当我们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时候关键是看?

    ⑼练习

    ①做练习九第2题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②出示练习九第7题

    ⒉用图表示例7中两种量的关系

    ⑴出示例7的两个表

    师: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先来研究怎样将正比例关系用图来表示。

    ⑵出示空图,引领学生识图

    ⑶根据表里的数据描点

    ⑷出示空图,引领学生识图

    师:我们再来研究怎样将反比例关系用图来表示。

    ⑸根据表里的数据描点

    ⑹正、反比例图比较

    师:用图来表示正、反比例,你看了有什么感觉?

    ⑺练习:做练习九第8题

    ⒊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

    师:通过我们这堂课的研究和学习,你们说说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⑴小组讨论交流

    ⑵汇报交流结果,完成表格。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补充完整课题:的比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目标:

    ⒈知识技能目标:

    ⑴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⑶在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⒉过程性目标:

    ⑴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形成接近自动化技能的判断策略;

    ⑵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今后中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⒊情感态度目标:

    ⑴体会借助图像对事物发展方向推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

    ⑵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学期学过哪些有关比的知识?谈谈你对比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也和比有密切关系。

    (可能答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等)

    导言引入:出示信息图:(图1)根据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比的数学的问题?请同桌合作讨论并提出问题,看哪个同桌合作的最好和提的问题质量高。

    根据回答,老师板书

    (运输量与次数的比)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观察这两个比(16:232:4)你能发现什么?(生交流:比值相等)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一次的)

    2、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起来16:2=32:4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号连接(生独立完成交流)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给比例各个部分起名字,板书:16:2=32:4

    3、练一练:

    (1)自主练习第一题(图2)

    (2)判断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

    4、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16:2=32:4中除了它们的比值相等外,你还发现什么?

    (独立思考、小组探索生交流)

    谁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生举例验证)

    老师:对,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在数学上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以上比例中的两个比,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该怎么写?观察这种分数形式,有什么发现?

    5、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判断组成是否正确?40:2=60:3

    三、拓宽应用。

    1、连线,(自主练习第三题)

    (完成交流)

    2、填空,(自主练习第四题)

    3、自主练习第五题。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

    【[收藏]数学解比例教案课件2000字模板】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