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12篇
  •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12篇

    发表时间:2022-12-05

    比例性质教案课件。

    学得贵师,亦得贵友。好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案。教案写作中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有利于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一篇好的教案包括哪些要素呢?或许"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18:30⑵0.4:0.21.8:0.9

    ⑶5/8:1/47.5:3⑷2:8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3:5

    前项后项

    (2)课件出示: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10=56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21和6:9

    1.4:2和5: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4组成比例。

    ①5:4②20:1

    ③1:20④5:1/4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4

    =

    12:()=():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与那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有的老师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不给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此外,教者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2)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教学目标:

    1、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学生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数学知识;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重点)

    教学设计三环节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构

    活动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活动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兔博士网站中提供的关于国旗通用的五种规格:

    (1)长288cm,宽192cm;

    (2)长240cm,宽160cm;

    (3)长192cm,宽128cm;

    (4)长144cm,宽96cm;

    (5)长9 6cm,宽6 4cm;

    请你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计算一下它们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小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写成一个等式,像这样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总结归纳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作交流:

    试着把上面比例中的两个外项,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内项积=外项积

    师生共同总结:

    基础练习一: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础练习二: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长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写出竹竿高度以与影子长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拓展练习:

    试着利用8的四个因数组成四个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3:2=( ): 6

    ( ):12=2:6

    课后反思,教学相长:

    今后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二、是对学生要及时给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即时生成,要善于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

    板书: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试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三)(出示):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120: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15:3=25:5;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81: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

    ,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请看课本第二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5:27=10:66:10=9:15

    :=6:406:0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从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5)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鈥?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说教材:

    1、教学地位:

    本教学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在生活中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比例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B、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教学方法: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利用求比值引出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意义后,加以理解、应用、深化。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内项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并且已经拥有观察、分析、发现、总结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知识不会太难。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比的比值

    5:360:4016:122.4:1.6

    (分小组完成,汇报)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出比例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相等,那这两个比可以用什么号连接?(等号)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板书)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板题:比例的意义)

    2、探究比例的意义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知道要组成比例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有几个比?(两个)其次,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怎样?(相等)现在,我们来完成两道口头判断题:1、2:3是比例。2、比例是一个等式。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能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练习题)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2)、20:5和1:4(3)1/2:1/3和6:4(4)、0.6:0.2和3/4:1/4

    (分小组完成,汇报,说说怎样完成)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说明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它们就能组成比例。那么,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a、比值是否相等。(板书)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都知道一个比有前项和后项,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动手操作,确定性质

    (1)、请同学们计算在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2)、探究:发现了什么?(两个积相等)

    (3)、质疑: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积都等于内项积呢?请同学们任选黑板上的一个比例验证一下。

    (4)、归纳规律:任一个比例的外项积都等于内项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齐读)

    (5)、知识的应用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说明一个比例的外项积一定等于内项积。那你们能利用这个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练习题)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2)、0.2:2.5和4:50(3)、1/3:1/6和1/2:1/4(4)、1.2:3/4和4/5:5

    (分小组完成,汇报判断方法)

    (6)、小结:通过练习说明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另一种方法是看它们的外项积是否等于内项积。(板书:b、两个外项积是否等于两个内项积)

    (7)、教学比例的分数形式

    我们都知道比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比例也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2.4:1.6=60:40可以写成2.4/1.6=60/40。请同学们找出外项和内项来。(指名回答)那么在分数形式的比例中,计算两个外项积和内项积只要把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就行了。(板书演示)

    (四)、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1.4:2和28:401/2:1/5和5/8:1/47.5:1.3和5.7:3.1

    2、判断。

    A、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C、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5:40.24:0.36=2:()

    4、开放练习:

    A、用比值是4的两个比组成比例

    B、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比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1.6=60:40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6)

    一、讲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类教育版第十二册第三单位第一、二课时的内容。比例知识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比例知识、除法和分数的基础上教授的。本课程的内容是本单位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准备解决未来的比例,解释正反比例。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想法,还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2、教学目标:

    以下教学目标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

    (1)通过计算、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总结和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例是否能形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重、难:

    要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们将判断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否可以形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安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训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总结、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写两个比例。目的是为新教学铺平道路,搭建脚手架,为学生区分比例和比例奠定基础。

    (二)教新课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首先显示几个比例,让学生计算他们的比例,然后通过观察和比较对这些比例进行分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根据比例是否相等进行分类。然后问:两个比例的比例是相等的,那么它们之间可以连接到什么符号呢?这是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只要两个比例的比例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例相等。使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告诉学生这样的公式被称为比例,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列出一个反例,让学生比较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抽象地总结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实践。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例是否可以形成比例,并解释原因。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例是否可以形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应用,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每个比例的延伸,每个练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当我知道比例的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件自学,然后让他们谈谈比例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和发现规则,进一步验证规则,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实践过程中,第一个问题是三个判断问题,即巩固基本概念。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使用四个数组的比例。学生在小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在沟通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方法,总结规则,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还能引导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第四个问题是扩展问题,让学生根据当前的知识猜测,一方面巩固知识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解决比例铺平道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你知道任何三个比例,你可以找到另一个,这是下一节课要研究的解决比例。

    教学反思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以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为基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实践、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有效地处理了教科书,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的比例,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绪。

    一、创设探究空间,经历探索过程

    我大胆地组织学生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没有根据教科书中提供的现成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分别计算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比例?机械地实施,但大胆地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的开放实践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有效的探索,我经历了探索的成功。

    二、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学以致用

    为了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课堂结束时安排了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测量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将数学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这不仅渗透了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而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文化知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意识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

    12:16:14.5:2.7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出示目标:1.理解2.判断)

    2.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CAI课件(载有: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及祖国地图、生物细胞等画面,学生活动内容、练习题等)。

    学具:每小组两张合作学习内容指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CAI课件,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评: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项目第一次第二次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①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②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③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10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评:教师拓展了教材例1内容,让学生在众多的比当中找出相等的比,从而认识比例的共性,再由学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并及时进行巩固训练。既体现了任何科学知识都是通过研究大量的实例的基础上得出的,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评:以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都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四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11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四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评: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各种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9)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课件出示画面:

    师:同学们看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千米,幅员辽阔,都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复习题

    板书:10:6=4.5:2.7

    二。新课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

    80:2=200:5

    2:5=80:200

    5:200=2:80

    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书上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看书,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

    ④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后,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

    三。练习

    1.练习书上的习题

    2.练习书上习题,并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成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说收获。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4.5∶2.7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18:300.4:0.21.8:0.9

    5/8:1/47.5:32:8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5=18: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

    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3=():64:()=():5

    3、做练习十第1、2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篇12)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并且喜欢学习数学。

    (3)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5分钟)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长宽比的故事书、科学书,请学生根据书本下方的长宽比数据写出比例,顺势揭题。

    (二)交流讨论,探求新知(20分钟)

    1、教师讲授,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多媒体课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后向学生讲解: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2、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你能发现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吗?”,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比例的性质。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字母表示形式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

    (三)巩固提升,深化知识(7分钟)

    基础题:判断课件显现的数据中哪组可以组成比例。

    提高题:根据乘法算式:2x4=1x8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5分钟)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以下两项作业:

    1、分层作业

    2、实践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1.6=60:40

    外项内项内项外项

    写成分数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d=cd或cd=ad

    图文搜集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比例的性质教案课件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