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归园田居教案热门
  • 归园田居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6

    归园田居教案热门。

    以下是教师范文大全小编为您整理的归园田居教案相关实践案例。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加自信地授课。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归园田居教案 篇1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

    了解陶渊明生平及作品。通过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感受田园诗的取材及陶诗的风格。

    通过反复阅读,解读意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1)教学重点:品赏田园情趣之美,挖掘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思。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要认真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朗读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在教学设计中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释惑学习乐趣。

    (2)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

    课前导入:给同学们展示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陶渊明诗意图》册中的一幅画,让学生调动积累,说一说透过图画能够联想到的诗句。学生的答案一般都会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这些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着丰富的田园风光,可以说这幅画把我们带入了具有乡土气息的田园。田园是生长粮食也是生长诗意的地方,今天让我们穿过陶渊明诗人田垄般整齐的诗行,去寻找在都市中久违了的田园风光。那么什么叫田园诗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

    田园诗: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一位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陶渊明。

    (2)识诗者、明背景。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老师检查,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生平事迹以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写作背景: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此环节设计首先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欣赏配乐朗诵《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选择诗中自己喜欢的一组画面,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想象,将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提问:这是非常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这段描写具有怎样的意境?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归园田居教案 篇2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方法的数数、记录数据。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三、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的数数、记录数据。

    2.结合实际理解算式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导入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我们的好朋友智慧老人、淘气和笑笑约我们一起到郊外走走!快准备好,我们出发了!

    (二)交流学习

    活动一数一数,记录数据

    1.来到了郊外,走进美丽的田园,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2.这些小动物都在哪儿呢?

    (1)我们先来看一看,空中有几只小鸟?

    请你拿出图片认真地数一数,填在方框里。

    你数了几只小鸟?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可能回答:按顺序数,做标记来数……)

    教师提示:你们刚才说的办法真好,让我们再来数一数树上的小鸟、岸上的小鹅、河里的小鹅、地上的白羊、黑羊分别有几只,我们比一比看谁数得对?

    3.集体订正:谁来说说你数的结果?

    谁数对了请举手,如果你数错了赶快再数一数改过来。

    活动二结合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我们的好朋友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教师提问:

    (1)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2)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呀?

    教师出示信息表格,谁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了,大声地读出来。

    (3)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给全班同学听吗?

    (4)谁能列式解答?教师板书,追问: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呀?

    2.谁还能像这样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你能把信息和你提出的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吗?谁来列式解答?

    3.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会列式吗?

    4.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写了一个算式。(出示:8+6=。)

    教师提问:你猜猜他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看着这些数学信息想好一个数学问题,把算式写在图片1下面的方格中。

    (1)老师找一个同学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吗?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2)让同桌看着你的列式猜一猜你提出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追问:都谁猜对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

    过渡语:刚才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进行了学习,还有一些小动物也着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成为朋友,我们快来看看它们吧!

    (1)请同学们找到图片2,看一看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都在哪呢?谁能提醒大家这回我们数这些动物有多少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呀?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数的结果?谁都数对了?

    (2)出示问题: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

    解决这个问题你用到了哪两个数学信息?

    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吗?读一读你列的算式.

    (3)笑笑也写了一个算式,出示:17-9=

    我们怎样知道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4)请你现在也想好一个数学问题,把算式写在下面的方格中。

    请同桌猜一猜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看他能不能猜出来?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展示你们猜的过程?

    2.练习二

    (1)出示第一幅图,你看懂这幅图的意思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下面?

    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2)再出示第二幅图,认真看图,想一想你能解决哪个数学问题?写出算式。

    提问:看图说一说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咱们看一看同学列出的算式,每个数表示什么?

    (四)收获反思

    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的田园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归园田居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体会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草原、牲畜与人的和谐交融及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过程中,领略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的和谐交融。

    二、说教法

    在《泉城》、《九寨沟》两篇课文教学之后再来教这篇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体味。教师的责任重在组织学生开展好活动,激励学生读好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几个鲜明、生动的画面描写了荷兰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找到自己感受比较生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知道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背诵一两部分,积累优美词句。然后安排小导游活动,进行迁移性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最后,设计拓展性的练习,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

    三、说过程

    (一)、情景激趣

    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画面中有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骏马、长毛山羊、灯塔┄┄同时配以清远悠闲的音乐。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

    《田园诗情》所描绘的是荷兰的异国风情,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积累较少,创设情景渲染,给予学生感官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个体自学、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荷兰给你留下的印象,找找在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把它们划出来,再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给予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个体的自我学习、整理、归纳,为集体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交流: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为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悟出新的见解。

    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3)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2、怎样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里启发学生从整体上回顾课文内容,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这一环节,不同学习风格、思维方式、表现形式的学生个体,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促进其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积累迁移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想怎样介绍荷兰的风光呢?

    荷兰的乡村十分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们把它称作——。我们首先来到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接着又来到碧绿的低地——。到了傍晚,我们上了小船,航行在运河之中——。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让学生想象成为导游,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与课文内容贴得更近,促进了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

    (五)、拓展延伸

    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上网去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学生学了课文意犹未尽,这部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积累。

    板书设计:

    田园诗情

    美丽迷人的

    真正的荷兰天堂般的动物世界

    宁静安谧的

    归园田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昼、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你知道,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5.谁可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小孩子不懂从事农事,也在桑荫下学种瓜)

    从这两句诗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样,分忧)田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很爱劳动。其实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样,都是——童孙未解供耕织。

    6.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上两个小孩的动作、神态,想像一下,童孙们会怎么来种瓜?

    原来他们是这么种的,还挺像样的,你认为他们在种的时候,心情会怎样?(高兴,期盼)(读)

    感情朗读整首诗:这可真是大人忙,小孩忙,昼也忙,夜也忙,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把这首诗献给这些勤劳的人们,(齐)

    能背背这首诗吗?同桌互相背背看。(指背,还有谁要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读了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感受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还有丰收时的喜悦,让我们和着音乐,再来读读这几首诗,体会体会,我也想读,可以吗?我读每首的第一句,你们接着读。

    就是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就是这些勤劳的田园人民,令范成大陶醉其中,乐而忘忧。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其余57首《四时田园杂兴》,读读背背,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归园田居教案 篇5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2、比较两首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归园田居教案 篇6

    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在讨论时,通过合作探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导: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你披荆斩棘历经高考,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样的?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不同,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选择。

    (二)以文本为基础探究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细品陶渊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渊明的人性光辉。

    教师再进一步追问: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难免有些许污浊之气和阴暗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学习陶渊明并不是学他的归隐田园而是那种纯净的坚守,最后得出结论:积极抗争,固为上策;随波逐流,才是下策;洁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后展示以积极进取为生活态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应,进一步渗透。综合整节课内容,并联系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题目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八、说作业设计:

    写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归园田居教案 篇7

    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法

    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表象,激活他们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游览荷兰田园风光——招聘小导游——设计宣传画”这一情境,使课文中静止的语言文字活动起来,把学生深深卷入到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去,成为其中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教育意图巧妙地渗透其中。

    二、朗读感悟法

    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在读书中逐步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三、自主探究法

    教育应当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间,充分的探究自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悟悟、品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于是,学生能自觉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自行解决问题。

    说教学过程:

    一、游览荷兰田园风光

    1、假想旅游: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荷兰风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去一个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园,也是牧场之国的迷人的地方——荷兰的乡村!让我们一起踏上荷兰之旅,出发吧!(课件播放荷兰风光片,让学生欣赏)

    2、美丽的荷兰风光,怎能不令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呢?你们喜欢荷兰吗?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再次细细游览。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想想这个迷人的田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假想旅游把学生以游客的身份带到了荷兰,身临其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了这次“旅游”中,自主地观赏、品味,迷人的荷兰深深地印入了同学们的脑海,了解它、探索它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让学生充分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始终。

    二、招聘小导游

    过渡:因为来荷兰旅游的游客较多,所以要招聘一批小导游,只要过“三关”,你们也能成为像老师一样的特约导游。

    (一)第一关,深情诵读

    谈话:迷人的田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把它诵读给大家听,让人们在你的诵读中流连忘返,陶然欲醉。

    指名配乐朗读,老师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并在诵读得较好的学生中选出三名导游候选人。

    诵读可以让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全方位、多层次地整体触摸语文所展现的言语现象,从而读出声音,悟出形象,读出喜怒哀乐的情态,对语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同学们深情诵读后,从朗读中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诗情画意呢?

    交流赏读:

    1、第2自然段

    (1)“牛犊跑前跑后,活象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学生读 说喜欢的理由 指导读 诵读)

    是啊,这句概括出了牛犊与老牛各自的特点;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啊!

    (2)不仅是牛犊和老牛,草原上的奶牛也各具情态,有的——(师引读)

    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奶牛的活动或姿态,刻画了各自的特点,老师也很喜欢这句,准愿意与老师一起读好它。

    那我们能不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也来描述一下各具情态的奶牛?同桌可以相互说。

    (3)相信这片牧场,会因为大家精彩的想象而分外迷人,令人心驰神往的。描述得好,读得可要更好哦!让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奶牛生活的悠闲、有趣。

    2、第3自然段

    (同样是学生读 说理由 指导读 齐读)

    剽悍强壮是怎样一种体魄!鬃毛飞扬又是怎样一种速度啊!辽阔无垠的原野没有了这些骏马,会怎样?

    如果说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奶牛还是以静态、安闲为主的话,那么这里骏马则是挥洒了阳刚和奔放,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一起来读好这段。

    3、第4自然段

    (1)不止是骏马和奶牛,绿色草原还是其他许许多多动物们的天堂般的王国,你是怎么理解“天堂般的”、“它们自己的王国”的?

    (2)学生交流感悟

    (3)请一小组同学带着喜欢之情读好这一自然段,读出动物们的悠然自得!

    4、第5、6自然段

    (1)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们前后比较一下,你能说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吗?

    (2)板书:

    白天 生机勃勃

    傍晚、夜晚 宁静安详

    (3)找找这两段中哪儿写出了傍晚、夜晚的寂静?你能读好它吗?

    5、总结:白天,是生机勃勃的;夜晚,是宁静安详的;白天,是热闹富有动感的;夜晚,是优美独具韵味的。带着这种感觉,请女生一起朗读第4、5自然段。

    6、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配乐朗读,并试背!!

    7、现在,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怎么样的?

    出示“( )的荷兰”,先用一个词来概括,再用一两句话来叙述叙述。谁想试试?

    8、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板书)、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9、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荷兰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三)第三关,导游荷兰乡村

    如此迷人的荷兰乡村,吸引了无数游客,三名导游候选人,你们准备好了吗?只要顺利通过这一关,你们就能成为特约导游啦!

    我们首先来到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请一位学生做导游介绍),接着又来到碧绿的低地(请一位学生做导游介绍)。到了傍晚,我们上了小船,航行在远河之中(请一位学生做导游介绍)。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X学生对语文教材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别差异,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课文的中心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X还有另外一个让学生做”导游”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出发,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荷兰的田园风情,在介绍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这个重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设计宣传画

    其实,荷兰还有更多的美丽之处课文没一一提到。如风车、郁金香……在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更多的资料、图片,制作一张荷兰旅游宣传画,让更多的人了解荷兰,喜欢荷兰!

    X为荷兰设计宣传画,可谓是语文与美术、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学生可以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与情感的综合。

    归园田居教案 篇8

    《归园田居》是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材体例安排来说,高中语文第三四册的阅读部分,全部是文学作品,包括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意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学习目标下:

    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2)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点拨、诵读法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依据:本课着重去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及其人生感悟,通过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朗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可以适当提示,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于一体。以学生个体情感介入来体验陶渊明的思想。

    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故引导学生作如下准备:

    1、充分预习:主要包括疏通文字,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初步感知文章的构建。

    2、小组讨论,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重点难点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借鉴吸收:通过本文的学习,用现代的观点来评论陶渊明的思想情趣。

    (一)首先,导入新课。世称靖节先生的陶渊明,以其“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传为佳话,那么当他归隐田园后,又将是怎样的一幅生活图景呢?

    (二)下面我就本文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做如下阐述。我教学本文的总的方法是:学生先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之后,可由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老师作最后的补充小结。这样由师问生及生问生,形成生与师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所以,我打算从下面三步着手讲解:

    提问: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能作为

    即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结构全文,学生可由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评析: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评析: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这是近景。“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不是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归园田居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一(《乡村四月》插图画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师:读到这,我们的诗心也唤醒了,也来作两句诗吧!下课了,同学们会在操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b、叩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齐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师:你真机灵!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有播种就有收获,让他对农事活动饶有兴致。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设计意图: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归园田居教案热门】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