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学总结
  • >导航
  •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1篇)
  •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

    发表时间:2023-04-12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1篇)。

    本文为教师范文大全推荐专题“园田教学反思”相关内容。

    增强反思和重构问题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对于教师,写教案是很有意义的。教师在写教案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1)

    设计说明

    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园田居》都是古体诗,富有深刻的意蕴,在运用艺术手法传情达意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但两篇体现出来的人生志趣、价值取向、情感基调、语言风格又是各具特色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地位。

    2、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3、反复诵读,体味作品的思想情感。

    4、分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教学策略

    运用探究法,教师可以事先预设几个探究性的问题,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以文如其人的说法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说说自己对曹操和陶渊明的了解,教师再加以明确:一个是一代枭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

    2、诵读:

    方式:自由诵读、默读、齐读、教师范读、听名家诵读。

    目的:扫清字词形音义上的障碍,粗略了解诗歌的大概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

    教师明确:《短歌行》基本上是两个节拍,二二式;《归园田居》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探究:

    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是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⑵ 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了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⑶ 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明确:《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忽徐或忽,想象丰富,古朴悲凉,气魄宏大。

    《归园田居》写的是隐退丘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臣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树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闲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

    4、作业:

    课外阅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还有曹操、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写一篇读书笔记。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2)

    《归园田居》对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设计教案时紧扣一个“归”字展开,如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以“归”为线索来品读诗歌内容从而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

    学生初中学过陶渊明的作品,对于陶渊明的思想以及精神追求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么课前我设计了针对本课的导语,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设计中,设计理念体现为深抓基础知识,拓展课外阅读,探究文本意义等方面。

    整体来说: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讲解到位,诗文内容把握得当,教学效果好。

    2、课堂上学生围绕“归”和文本进行对话并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有的同学对作者的精神追求表示敬佩、仰慕。有的同学不免为此而感到愤愤不平。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

    3、通过品读、诵读及教师示读,学生对文本理解、把握得更好。

    4、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这一环节,学生自己概括有点难度,老师要点拨提示,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以后鉴赏古诗语言特色方面有所掌握。

    5、当堂检测,既注重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的了解,又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与思维通道的打通,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6、课堂小结时,以“欣赏诗歌的方法”归纳为着眼点,注重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7、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完成预习,课堂上,学生展示预习效果,这样使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师生合作,体现新课程理念。

    8、注重教材和学生手中资料的高效利用。培养学生重视文本、利用资料的良好习惯。

    令人遗憾之处是没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去自由诵读,以致学生对于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不够到位。也没有将陶渊明的生平进一步拓展,使学生对陶渊明“不沉迷物欲,崇尚精神。不摧眉折腰,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坚守本性”的“人性之光”不能深刻的理解。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⑵ 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⑶ 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⑵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 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

    《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

    1、范读正音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学生朗读,并加以评价。

    3、听录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朗读比赛。

    5、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讨论鉴赏

    1、提问: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诗眼或关键语句并分析)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尘网羁鸟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

    爱丘山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

    2、提问: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等诗句。

    3、提问: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图景有什么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农田 草屋

    简朴幽雅

    榆柳 桃李

    远人村

    安详悠闲

    墟里烟(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狗吠 深巷

    宁静和平 闻

    鸡鸣 桑树

    无尘杂

    闲适自在 感

    有余闲

    总之,这些诗句,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

    五、探究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2、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3、成因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悟几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

    六、全班同学朗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七、作业

    1、课外探究: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提示:

    ⑴ 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⑵ 彻底悔悟。

    ⑶ 也许是一种托词。

    2、比较阅读《归园田居》和《短歌行》:

    提示:

    ⑴ 进取与隐退的对立。

    ⑵ 文学有着广阔的胸怀,只要是美的,都有价值。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尘网羁鸟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

    爱丘山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4)

    作为语文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其实要让学生今后能在他的人生路途中能够使用的一门学科。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一套教材似乎就是学生们整个的语文世界。我们要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给学生灌输进去两本语文教材,学生们每天在字、词、句、段中打转,背诵、记忆,他们早已习惯呆在这种单调、无趣的语文世界里了,这和我们当前的教育形势有关。当今,我们的教育目标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上,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我们老师基本上不讲。难道学生们语文试卷上的高分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优质教育”呢?除了教材,语文课堂上就没有其它内容可讲了吗?把一篇课文“肢解”式的讲解,这就是语文课堂吗?只注重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就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吗?学生完成了试卷上的题目,取得了让他自己和老师都满意的成绩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吗?也许如此深远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一些更为实际的东西,比如今后的生活态度。

    在面对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的时候,我预设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二是解读陶渊明的思想。

    先说第一个目标陶渊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已学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饮酒》、《归园田居》(其三)等篇目,所以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统的诗歌鉴赏常识,所以必须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基于这些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就教学效果来说,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立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对于学生今后规范地鉴赏诗歌架起了一座桥梁。

    重点要说第二个教学目标,解读陶渊明的思想。诗歌其实分为“归园”和“田居”两个部分。“归园”部分就是在突出陶渊明厌弃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心情。从而田居生活就更能把握作者的深层思想。“田居”部分要求学生准确抓住两个词“暧暧”和“依依”。从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将最朴实最自然地田园生活梦境化,诗意化。普通景在作者的眼中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作者陶渊明是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他不是一个浑身静穆的山野闲人,而是一个在心底里关心时政的、忧愤而痛苦的、不为时人所知所赏识的、用诗歌表达思考的严肃的思想家。他的思考是诗意的思考,他的情感表达是诗意的表达,他的人生是失意的,但他的生存态度、他的思考和表达,则都是诗意的,尽管这仅仅是一种忧愤、痛苦和寂寞的诗意,如今其诗意中的这种淡泊因素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可以说,这是他千百载之后得以持续辉煌的一个重要原因。

    课文上到这里,就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了,我选择让学生思考今后打算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态度为了诗意的生活,这个话题会让还在校园中的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有所感触,我在此时补充了相关的信息如,当内心在都市的喧嚣里越来越浮躁,当心灵在职场倾轧之下挣扎得越来越疲累,当身影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熏风里离大自然越来越疏远时,不要忘记最本真的自己,要让自己学会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会诗意的生活,我们躯体身体不必想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但是内心一定要懂得如何确定什么是自己真的想要的生活,不要为了追逐名利把快乐的自己,诗意的生活忘记。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5)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名篇,教学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意思和体味田园的意境外,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首诗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的性格、行文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下的注释来了解本首诗的内容。所以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和本课意境较为浅显的特点,我在上课时以“归”字为中心辐射开来,以“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来紧扣诗中相应的句子,从而将本文的行文思路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同时通过诗句中如“羁鸟”、“性本”“自然”等关键词语的理解准确地阐释了上面的四个问题,把学生的感受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望文生义”,从而避免了学生的凭空想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对田园生活诗句的改写描绘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陶渊明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还引用了其它相关的诗句来说明陶渊明归隐过后所面临的物质上贫困但内心却自由无比的生活,进而提出了“自由精神与丰厚物质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学生讨论并发言,不强求唯一的答案,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启示,并在学习中成长。

    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讲解、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前面结构内容分析的时候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够;在引入讨论环节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使得刚开始讨论的时候学生只能从宏观上谈自己的理解,不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现实。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书是一种创造,创造教学艺术是我们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讨论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题

    二、 知识回顾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五柳先生传》:不慕荣利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结陶渊明特点:志趣高尚 厌恶官场 乐于归隐

    三、 研读全诗

    (一) 朗读全诗,读出诗情(全班读、教师范读)

    (二) 研读诗歌,品味真情

    以“归”字为核心研读全诗

    1、 为何而归?

    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

    2、 从何而归?(尘网、樊笼)

    3、 归向何处?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怎样的?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

    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要求:要素齐全,想象合理,描绘生动

    4、 归去如何?

    鉴赏“复得返自然”,体会重回大自然的自在、自得、自乐之情。

    (三)小结诗歌,回味归情

    四、 讨论

    我们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五、 布置作业

    从《归园田居》五首和《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不少于1000字)

    六、 结语: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7)

    这节课是对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有效课堂的一次尝试和实践。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以课文《归园田居》(其五)为依托,引入了《五柳先生传》的片段和《饮酒》(其五)的赏析,使整节课形成一个由文到诗,到人,再回到诗的回环,使学生对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初步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受到诗人的高洁品质和人格的感染,实现对教材的拔高处理,增加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保证?这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着重考虑的问题。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举措:

    1、撷取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的三句富有特色的话:“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来请学生们猜猜“此乃何许人也?”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诗人形象的兴趣,学生有浓厚兴趣的课堂应该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另一方面《五柳先生传》里的这三句话与执教的诗《归园田居》(其五)对形成陶渊明这位诗人的立体形象有相互映衬的作用,即《五柳先生传》片段引入是对执教文本的一点有益的补充。

    2、三步读诗法指导学生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地朗读诗歌,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读诗、直接触摸文本的平台,用通过声音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自己的感受,而且一步一步指导提高。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8)

    《归园田居》是一首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诗歌,对于高一学生的学生来说,他们具备一定的诗歌感受能力,但缺乏系统的诗歌鉴赏常识,所以高一诗歌教学不能像高二高三那样规范系统,必须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就教学效果来说,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立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对于学生今后规范地鉴赏诗歌架起了一座桥梁。

    根据诗歌本身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我在上课时紧扣一个“归”字展开,如为何归、从何归、归向何、归去何,从“归”来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上课时间为一课时,主要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中间穿插知识回顾和对诗歌的反复朗读。在上课的过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回顾、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但课堂的重点在鉴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陶渊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已学过《桃花源记》,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设置了讨论环节,让他们就“陶渊明的归隐”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讨论的很积极,看法很多,并且都能自圆其说。这个环节反映的效果比较好。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对于我抛出的每个问题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很好,在时间上也掌握的刚好。

    当然有些地方我还应该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去挖掘、去品味,今后我还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学会更好的引导学生往深层次去思考去品味。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9)

    课前,师傅陈老师和李老师都给我做了悉心的指导,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每一个细节该如何把握,时间方面应该如何安排,都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在自己的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遗漏了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环节。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本应该是在探究诗歌意象环节之后紧接着进行的,但是由于我的疏忽直接进入了下一个鉴赏方法的环节。等到总结鉴赏方法的最后一个诗歌艺术特色时才想起来还没有讲这个,于是又匆匆返回去讲解。导致整个课堂显得有些脱节,很混乱。究其原因,紧张在所难免,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准备不够充分。如果心中有底,胸有成竹,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所以,课前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次,我是真正体会到了“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课后,徐斌老师跟我讲,遗漏的环节索性就不要讲,直接总结鉴赏方法,让学生按照总结的三点去分析其他的诗歌,灵活处理课堂的突发情况,这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徐老师的这个点评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和自身的状况,正是体现出一个老师的教学艺术之所在,在这一方面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升。

    二、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

    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根据总结的鉴赏方法来鉴赏陶渊明的另外一首《归园田居(其三)》。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把这首诗读了一遍就下课了,没有达到训练方法应用的目标。因为前面诗歌分析用的时间太长了,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繁荣拖沓,浪费了时间。比如,“知人论世”的环节让学生直接填空就可以检查预习情况,分析意象的时候也可以再紧凑简略一些,这样就可以在后面留3—5分钟的时间完成课外阅读鉴赏训练。

    以上是我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诗歌鉴赏这类文章的教学法,我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如何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活动起来,真正的掌握这类文章。师傅为我写的精彩的点评让我感动,更是受之有愧,彭主任的精当专业的点评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公开课上完,收获是丰厚的,以后,我争取把每堂课都当成公开课,虚心听取各位专家教师的意见,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在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10)

    教学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

    ⑴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⑵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

    ⑴做官,有名有利;

    ⑵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

    (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在官80余日。11月,辞官回家。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四年(427)病故。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病饿卧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以及在此生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他说自己置身官场,好比是羁鸟和池鱼,无时不想念着旧林和故渊的自由天地;日夜梦想的田园景物又出现在他的面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他好象是又重新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欢欣、喜悦的心情。野外罕人事一首写他断绝了和官场上层的应酬,却和农民们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身在田园,心在田园,种桑麻就说桑麻,没有其他杂念,自然就和农民有了共同语言。种豆南山下一首,也是直接描写种豆锄草的劳动。晨出暮归,这一天的活对他来说并不轻松,因而就有一种先难后获的充实愉快心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两句,给农家披星戴月的劳动增加了无限的诗意。

    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使诗坛大放光彩。陶渊明亲身体验过当时官场中的黑暗情状,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有一定了解。他以弃官行动表示了洁身自好的决心,并在村居生活中与劳动人民建立了真挚感情。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旨遥,平淡而有思致。这些都使陶渊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但是,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刘勰《文心雕龙》根本没有提到他,钟嵘《诗品》仅把他的诗列入中品,萧统的《文选》也只选了他八首诗、一篇文。当时诗坛的总的风气也不因他而有所改变。此后整个南北朝时期,诗歌仍沿着华艳靡弱和注重形式表现的方向在演进变化。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李白、高□、颜真卿、白居易等极力推崇其人品和气节;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认真仿效其题材与风格。北宋以后,他的地位愈尊,北宋苏轼追和陶诗111首,大有将他置于曹、刘、李、杜之上之势。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渊也大力赞扬他的诗,不遗余力,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为促进学生鉴赏,可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

    误入尘网中,复得返自然(我欲乘风归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篇11)

    【教学实例】

    某次,与高二的学生一起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在组织学生讨论了这首诗的主题、意象、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之后,我让学生质疑。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就这首诗的句子含义和其他内容提出疑难问题。但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发言,我以为学生可能都没有什么疑难问题可提了。

    正准备进入下个教学环节时,有个男生却主动站了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赞成陶渊明那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和做法。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话刚一说完,立刻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和窃窃私议。而我听后,却是一阵惊喜:

    一喜学生能主动发言并且提出如此大胆的观点,表明这位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自己深刻的感悟,他不惧怕名人,敢于批评名人,这种思想和精神正是我们目前的教学所提倡的;

    二喜这位学生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深入探讨的价值,超出了我课前的预设。在上课时,我原只打算指导学生正面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正面评价陶渊明其人,并不想深入探讨陶渊明的为人处世问题,但学生的发言突破了我的预设,我不得不顺着学生的发言来展开课堂学习。于是我急问:为什么?这位学生回答说:因为他有做官的才能,却辞官不做。

    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那国家谁来管理?那不乱套了吗?好,有见解。大家掌声鼓励!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我边对这位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边抓住如何结合课文的学习来评价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这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引导:这个同学的观点说得好,它涉及到如何评价陶渊明的为人处世态度的问题。这位同学不是只满足于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而是能够透过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这首诗的阅读有较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这就是阅读理解深刻的表现。如何评价陶渊明的为人处世态度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大家对这个同学的说法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请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个性积极发言。

    听我这么一说,许多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做了发言。有的同学说:我不赞成这位同学的观点。做不做官是每个人的自由。我有才能,但我不一定要做官;我不愿做官,却要强求我,那我一定不能尽心尽力做好官。我在其他岗位上好好工作,不也一样是为国家、为老百姓做贡献吗?有的同学将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我们现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比较,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和思想个性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时代和思想个性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生生互动的热烈场面和深入探究的教学效果。

    【评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资料和课外学习资料,而且还包括教师和学生这一活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料和课外学习资料是固定的、非动态的,而教师和学生这一教学资源却是不确定的、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提出许许多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可能超出教师原先的教学设想。有时学生的一句不经意的话里,却包含了丰富的、意想不到的对拓展教学内容、对启发学生思维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十分有利的教学资源。

    能否灵活地抓住并利用这一动态的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是检验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衡量一个教师课堂驾驶能力和教学机智是否高明的标准。教学理念落后,驾驭能力差、教学机智不高的教师遇到学生提出的超出自己教学设计的问题时将会措手无策,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或不予理采,或以一言半语来敷衍学生,甚至训斥;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机智高明的教师则是注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欢迎学生的异想天开或奇思异想,对学生的这种发言不但积极鼓励,还善于利用这一资源。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有所预设,但又不囿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善于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有所变通,调整或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并因势利导。

    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上述的教学课例中,学生的发言,确是出乎我的教学设计,我不得不调整和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并恰当地运用了学生的这一教学资源,使这堂课的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由此,我深深地感触到,在阅读教学中要确实注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这是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教学,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学生中隐藏着无限的教学资源,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经常创设一些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不断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抒已见,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不同的见解,那就会产生许多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这是我在尝试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份意外的惊喜。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1篇)】相关推荐
    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

    时光飞驰,新学期即将来临。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教师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这一学期有哪些成长,一篇教学总结要怎么把它写好呢?这篇《推荐!小学生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范文优选1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

    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

    时光荏苒,我们即将翻开新学期的篇章。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我们就该进行一次总结了,通过写一篇教学总结看看自己在思想上与工作上的变化,教学总结是怎么样写的呢?这篇《范文参考:小班教学总结420字》应该可以帮助到您。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现将小班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保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