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最新]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精选11篇
  •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7

    [最新]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精选11篇。

    以下内容“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为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收集整理。我们应当从准备工作开始就以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教师在讲课时,一般都会携带教案。写教案时,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自然流畅。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初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介绍自己出生的年、月、日。请学生介绍出生年、月、日。(出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示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图片)讲述:20xx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2.提问: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新中国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哪些时间单位?(板书课题:年、月、日)

    【说明:从师生的生日、新中国的生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引出课题,显得亲切自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

    二、探索

    1.回忆。

    提问:关于年、月、日,你们已经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板书。如:1年有12个月,每个月可能有31天、30天、28天、29天,1年有365天、366天等。

    再问: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怎样的一段时间是一年、一个月、一天吗?(如果学生一时不会回答,教师可以举例启发: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是一年)

    设疑:我们已经知道一年有12个月,还知道有些月份的天数是不一样的。那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

    【说明:通过交流已经知道的关于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了学习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和重点。】

    2.探究一。

    出示20xx年月历,提问:20xx年1月有几天?1月1日是星期几?

    谈话:你能把自己的生日在年历上圈出来吗?先自己圈一圈,再和同桌交流。

    活动:观察年历,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书上的表格中。

    指名说各月的天数,教师在放大的表格中填写各月天数。填错的学生订正。

    用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先提出第一问,再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酌情提出其他问题):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全月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全月有30天的呢?哪个月的天数比较特殊,有多少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一年有12个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28天:2月

    讲解: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在31天前板书: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在30天前板书: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说明:看年历是探究的基础,两个简单的问题和圈出自己的生日主要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看年历。正确填表则是进一步探究的基础,因此安排了反馈和订正。讨论中,教师的提问先是开放的,以促进学生自由思考和交流,后面的几个问题直接指向关键的知识点,以备学生交流中可能出现的疏漏。】

    3.探究二。

    活动:把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交流:观察涂色后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12个月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2月;大月中前4个是连续的单数,后3个是连续的双数;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

    为便于学生记忆,可以与生活联系:7、8两个月都是大月,正好是放暑假的时间。如果学生提不出这些发现,则启发学生去发现并把规律表达出来。

    根据学生找到的规律,出示儿歌: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挨着数,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让学生读一读。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两种记忆方法:

    (1)启发学生想到:小月只有4个月,可以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来记。

    (2)利用拳头记忆。如果学生中有人知道如何利用拳头来记忆的,可以请他们教其他的同学。如果学生不能主动提出用拳头记忆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第18页的拳头图,自己研究如何用拳头来记忆,再请一个学生作示范,全体齐数。然后同桌合作,一人数,另一人检查。

    4.游戏练习。

    游戏一:起立坐下。游戏规则: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教师任意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的男生起立,是小月的女生起立。(把2月留在最后报,并追问:为什么都不起立?)

    游戏二:左手右手。先请生日在大月的同学举左手,再请生日在小月的同学举右手。最后请大家猜两次都没有举手的同学是几月份出生的。

    【说明:熟记大、小月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强了记忆的趣味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涂色有助于学生感知大月、小月排列的规律;找规律可以使记忆成为有意义的记忆;儿歌朗朗上口,是对规律的总结和提升;记少不记多体现了一种基本的学习策略;借助拳头记忆,采用了兵教兵的方法,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最后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近半节课紧张学习后适当放松,寓教于乐。】

    5.探究三。

    提问:我们常说一年有365天,那么,这一年有365天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学生独立计算20xx年全年的天数。然后同桌间交流自己的算法。

    展示学生的算法和结果,并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意思。

    估计学生这样计算:317=217(天),304=120(天),217+120=337(天),337+28=365(天)。

    提问:能再算一算,全年有多少个星期,还多多少天吗?

    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

    【说明:虽然一年有365天是常识,但经历计算和说理的过程可以使印象更加深刻。计算全年有多少个星期还余几天,是第一单元除法知识的应用,也是借助星期来进一步加深对年这个时间单位的感受。】

    三、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再组织反馈。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要求,并组织反馈。再让学生合作完成第二个要求,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逐步出示以下表格。(每年的纪念日和日期)

    【说明:同样是说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课终时的要求与课始时不同,课始时是引子,有一些学生会讲就可以了;课终时是应用,要人人会说,于是强调人人动笔。最后按时间顺序,把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罗列出来,既是社会常识的教育,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年、月、日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拓展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再问:关于年、月、日,你有什么疑问吗?还想知道关于年、月、日的什么知识?

    说明

    本课在教学中力求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1.丰富学习方式,培养乐学情感。学生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数学思考、数学交流为核心,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查阅资料等学习活动,充分经历了探索、发现和应用年、月、日有关知识的过程,从而初步建立起关于年、月、日的时间观念,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素养。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天文、历史知识,决定了它具有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价值的独特作用。本课的设计始终贯穿了这一点,如:引入新知时说生日,探索新知时借助拳头记忆大月、小月,应用知识时找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拓展知识时查阅资料等活动,既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知识的窗口,启蒙科学兴趣的摇篮,也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数学文化的感受相辅相成,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3)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一描这片大树叶的一周呢?(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描树叶模型的一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描的?(让学生用手指着,说出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拿下树叶模型,大家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象树叶一样有一周,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的面?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4)刚才我们进行了好多有趣的活动,知道了树叶有一周,课本的封面有一周,平面图形也有一周,那么,它们这一周的长叫什么呢?(板书:在“一周”后添写“的长”)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好不好?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1)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jk251.COM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认识小数”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让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清晰、简练的基础上“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如下:

    1、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本设计根据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亲切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呈现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小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趣味性的练习更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知识的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设计为了避免枯燥的练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练习转化成数学游戏,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读出谜底中每种小动物的身高数据,以达到巩固小数读法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数学信息。

    3、把观察到的数和整数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观察到的数中有一个小圆点)

    4、师归纳并板书: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5、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非常大。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小数的世界,来探究它们的秘密吧。(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情境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小数引入新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同时把小数和整数进行对比,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特点。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数的组成。

    (1)认识小数点。

    师:在分数中有一条线,我们称之为分数线,那么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我们为它起个什么名字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叫做小数点。

    (2)观察小数的组成。

    师:观察这几个小数,想一想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3)师举例总结: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2、读小数。

    (1)试读。

    师: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能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3.45、0.85、2.60、36.6、1.2、1.5。

    (2)质疑。

    师:同学们在读2.60时,小数点左边的2和小数点右边的60读法一样吗?

    (3)议一议:小数点左边的数应该怎么读?小数点右边的数应该怎么读?

    (4)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的读法:从整数部分读起,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一读出来。

    3、初步感知生活中小数的含义。

    师:同学们把这些小数写得真漂亮。老师在2.60和0.85的后面加上“元”就是商品的价格,你们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汇报。

    师小结:用小数表示价格时,小数点左边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4、理解小数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王东的身高是多少?(1米3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2)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

    师: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

    师:用我们刚认识的小数表示就是0.1米。

    师指着对应的数字问(0.1米):这个0表示什么?(0米,不到1米)这个1表示什么?(1分米)那么0.1米就是1分米。

    师:3分米用分数该怎么表示?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3米)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小数点右边都只有一个数字)我们把这样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分母都是10)

    (3)小结。

    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的数都可以写成零点几。

    5、小数的写法。

    师:我们已经会读小数了,大家会写小数吗?大家试着把黑板上这几个小数写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收集不同的写法,并板书。

    学生判断哪种写法是正确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应写在个位数字的右下角,是小圆点。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四册课本P17过河

    教学目标: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小马最后过河了吗?对,小马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尝试终于过河了。今天我们就且解决数学中的过河问题,看哪位同学能象小马一样通过自己的尝试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出示P1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思路,汇报结果。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可能有:

    25+29=5429+259

    549=6

    3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船。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1)独立完成P17做一做

    6.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P20(理解题意,生独立试做,集体交流)

    四、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电脑回放)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步行汽车飞机自行车

    每小时每小时每小时每小时

    1800千米5千米16千米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知识介绍:

    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

    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

    我们伟大祖国东西长4500千米,南北长5500千米。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

    板书:吨、千克、克

    (1)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

    (2)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

    (3)练习p91t2

    2、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200()一提桶水重10()

    一支钢笔重150()一艘轮船重50()

    一袋水泥重50()一台拖拉机重2()

    (2)练习书p91t3

    4、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吨()千克,3吨45千克=()千克

    3000千克=()吨,7千克430克=()克

    7500克=()千克()克,2吨=()千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扇门高2米。()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

    (4)一桶水重10厘米。()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6)一架飞机重15吨。()

    2、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吨()千克,1吨340千克=()千克

    2395米=()千米()米,6千克254克=()克

    8040千克=()吨()千克,5千米60米=()米

    3、下面的○里填上〈、〉或=

    980千克○1吨3千克120克○3120克

    7吨○6980千克4千米50米○4500米

    6300米○6千米90米3米5厘米○350厘米

    4、应用题

    (1)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今年每日产煤多少吨?

    (2)西瓜专业有8个暖棚,收西瓜7吨600千克。平均每个暖棚收西瓜多少千克?

    三、提高练习

    有一个台秤,只能称40千克以上的质量。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的体重都在2039千克之间。你能用这台秤称出他们各自的体重吗?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p55

    2、课本p92t8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1—3的例1、例2以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2、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和数位表;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4、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5、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课教材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首先教材列举生活中较中的数据,如北京的人口数量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这些都是很大的数,用个级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很困难,从而引出万级数的学习,并且让学生懂得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教材编排时很注重科学性和合理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记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然后引出万级的计数单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计数单位,由于万级数都小于亿,所以教材把此部分的内容称为亿以内数,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既有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教材共安排了例1和例2两个典型内容和一些相关练习题,不仅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消化及巩固。

    6、教具准备:计数器或算盘一个。

    二、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我的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个级数读法的经验,移植到本课,用来解决本课问题是很自然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比较的大的数,如:北京市的人口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较大的数,然后让学生用口头来描述,学生觉得用原来学的计数单位(个级)很难正确描述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新的课题,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内容。并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先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已经学过个级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然后板书:一万。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一万,对这样的知识不会感到陌生,因而教学可以用步步递进的方法引出后面更大的计数单位。

    2、教师接着问学生:十个一万是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结论,知道是十万。根据回答板书:十万。

    3、教师可用类似的办法,让学生继续观察,得出后面的更大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内容。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在此教师只不过引导他们提升对更高一级计数单位的认识,所以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4、引学生看数位表,并说明个级和万级。个级有四个数位(个、十、百、千),万级也有四个数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用计数器演示,个级的各个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学生很快从中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知道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这时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通学习例1和例2的内容。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实录: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

    生:3月9日。

    师:这是很平常的一个日子。但一年中总有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天。这一天是你的

    生(脱口而出):生日。

    师: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

    学生在各自的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课前,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20xx年的年历卡。)

    师:愿意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

    两位学生起立说出各自的生日,其余学生判断是星期几。

    【评析:年、月、日知识是计量知识中与空间知识(长度)、质量和货币知识相并列,承接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之后而学习的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的这种安排顺序是包含了对儿童认知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年、月、日的概念相对于空间(长度)、质量和货币要抽象、难于把握一些;相对于时、分、秒的体验又空乏、肤浅一些。但因为生活离不开时间,它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儿童的生活之中已积累有一定的年、月、日的初步经验。本课教学从其中选择有较多体验的日开始,而至月、年,次第展开。在一般自然的交谈中,刻意地安布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题眼正反拈联,顺手牵引出与之对立的特殊的日子的猜测,使话题与认识的主体学生的相关度一下子得到了提升,从而激活了学生对课题学习的兴趣,使其后对年历片的观察与圈划活动能使学生令行风动、倾心参与。这是教者开课艺术的充分体现。

    本课的目标定位对知识层面规定较低,只是要求知道(记住);但对情意领域,教者的眼光又很高远,重视了能力和兴趣的教育培养。这是本课设计着眼点的一大特色。】

    师:请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些什么了?

    生:每个月后都有空缺。

    师:哦,你看出了每个月的日期排列有特点。

    生:一年有12个月。

    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生:2月有28天,其它各个月有30天,有31天。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一个月的最后一个日期数是多少,这个月就有多少天。

    师:说得真好!20xx年的各个月有多少天,请大家观察年历,再填写数学书第17页的表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学生填写后,指名报各月的天数,学生核对。

    一位学生说:他的年历上,7月是30天。教师接过学生的年历看,发现日期的排列有些特别,因最下面一行没有空行,遂把31排到了最上面一行。学生没看懂这种有些特别的排列法。教师随即视频展示这一位学生所带的的年历,并引导其他学生观察、辨析这个月有多少天。

    【评析:接下来教者的谈话采用简短的祈使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安排,并从发现的高度引导增强学习活动的意识性。教者还帮助学生把对年历观察所发现的表达上升为某种规范的形态,并迅速作出信息的筛选,采取板书措施,强化有用信息,催生学生的认知构建。

    在这一引导观察年历片的学习活动中,教者还十分重视方法引导,注意提问方法你是怎么看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教者能顾及细节,具体入微,十分真实,不避讳、不放弃学生问题中的特殊性:某学生带的省纸排列法的年历片上七月的最后一格没有31日这一特殊现象,并能随即采用视频展示手段,把个别学生的学习疑惑推广到全班,积累成全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财富。教者的教学机敏,视课堂矛盾为有戏、是一种极其难得学习资源的意识,以及驾驭课堂左右逢源的高超技能于中可见一斑。】

    师:请大家观察根据年历整理的这张表,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各个月的天数不同。

    生:7月、8月都是31天。

    生: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

    师:你怎么会说的?

    生:我们一年级的语文书中有这首儿歌。

    师:大、小指什么?

    生:大指大月,31天;小指小月,30天。

    教师板书: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师: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是

    生(齐答):大月

    师:有30天的月份是

    生(齐答):小月

    师:请大家拿出水彩笔,把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我请两位同学,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涂色。男生涂大月、女生涂小月,比一比,看谁涂得快。

    学生活动:涂色。黑板上的两位学生,涂小月的女生比涂大月的男生抢先完成。

    男生争着叫嚷:不公平!不公平!

    师:公平,还是不公平,我们稍等片刻再说!请大家对照检查,你的书上和黑板上的表格中所涂的颜色,是不是正确?

    学生自我检查。

    师:有涂得不一样的吗?愿意说给大家听听你涂得不同的是什么?

    有三位学生主动起立,陈述的都是把二月涂成了蓝色。

    师:我们大家的想法是

    生:二月,不能涂颜色。

    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说得对!看看涂色,请回答,一年中的大月是哪几个月,小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4、6、9、11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年中,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学生数后回答: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一位男生起立:刚才的比赛不公平。我们男生涂的是大月,比女生涂小月,涂得要多!

    师:是的!一年中,大月比小月要多。让男女生比一比,分别涂大小月,这的确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一年12个月,除了大月就是小月,同意吗?

    生:同意!

    教师沉默,等待。片刻之后,一位学生站起来了:不对!12个月,除了大月、小月,还有二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其余学生恍然大悟。

    师:呵呵!一不小心,掉进贲老师设置的思维陷阱中去了。

    学生们会心而笑!

    教师板书:

    二月(28天)

    生:二月还有的时候是29天。

    师:对!20xx年的二月是28天,还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9天。这个问题,明天的数学课我们专题研究。

    补充完成板书:二月(28天、29天)

    【评析:应当承认,苏教版教材对于年、月、日这一典型内容的编排是很精彩的,是一线教师的教法体现,便教利学此言不差。教材中出示年历片,让学生观察、填写各月天数,进行表格涂色,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了行为化安排。而贲友林同志又在此基础上独运匠心,更胜一筹,在安排中插加进学生男、女性别的差异,进行看谁涂得快的性别角色比较。这就把大小月数不等的差异,借助男女涂色快慢不一而凸显出来,让学生体验、发现、愤愤不平并惊呼不公平及至对大小月的分布印象加深,挥之不去。这真可谓教学设计手法上的移置法。不仅如此,在学生激动时,教者冷处理,及时将课堂注意力转移到对二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归属的讨论上来。当学生掉进教师着意设计的思维陷阱之中时,教师故作平静,耐心等待,不是包办代替,而是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我发现纠错,完成恍然大悟的认识过程。同时,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由入套上当到恍然大悟后的会心而笑,使课内伴随认知过程而出现的师生课堂情感经历兴奋、激动、懊悔、喜悦、平静等充实而丰富的变化,感受课内生命的多彩张力。】

    师:观察各月的天数,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样多呢?

    生:大月、小月是怎么来的?

    生: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最少?

    生:为什么7月、8月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

    师: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可能对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所帮助。

    教师讲述:公元年历编制最初是来自欧洲的古罗马。传说在公元前46年,古罗马皇帝凯撒在制定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为大月,每月31天;二、四、六、八、十、十二月为小月,每月30天。这样,大小交错相间,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记住。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多了一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减去一天。减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决,人们都希望二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从二月中减去一天。这样,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都的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先前皇帝凯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凯撒有同样的尊严,就修改历法蛮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改为31天。还将下半年八月之后的双月十月和十二月都改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而八月改为大月后,全年多出的一天也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变成28天了。以后这种大小月安排的历法就流传下来并且沿用至今。

    师:听完这个故事,我想,它还能帮助我们大家记住各个月的天数。大家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

    一位学生介绍拳骨节分辨大、小月法,并一边指拳骨节一边说儿歌。

    师:边指边说,像小老师!我们在指关节的时候,凸起的表示

    生:大月。

    师:凹下的表示

    生:小月。

    生:还有二月。

    师:在说儿歌时,我们把儿歌中的二月平改为二月少。好吗?因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都

    生:少!

    师:我们请小老师示范,其他同学跟在后面一起边指边说。

    学生说完后,教师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指着拳骨节说一说儿歌。

    学生活动:指拳骨节,说儿歌。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说同桌的手握成拳头,关节处看不出来凹凸。

    教师观察该生的手,发现这位学生是小胖墩,她的手是馒头手,的确握成拳头看不出关节处的凹凸。

    师:怎么办?我们大家帮帮她,想想办法,怎么记呢?

    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他们创造的方法。一位学生介绍:可用手指的第二个关节的凹(其实是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凹处)凸来记。另一位学生介绍:把五指伸直张开,利用手指尖和手指丫记忆。有学生补充发言:要弯去大拇指,利用其余四根手指的指尖和指丫来记。

    师:我们同学的方法很有创意!那贲老师是怎么记一年中的大月、小月的呢?因为全年只有一处是两大月相邻,所以,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就是说,七月前的,单月都是大月;八月后的,双月都是大月。

    生:刚才那个故事中七、八月是两个皇帝的出生月,定为两大月,大小月相间,所以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师:简短的两句话,帮助我们记忆大月、小月。看来,记大、小月的方法比较多,同学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帮助记就用哪种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我报月份,如果这个月是大月,请男生起立;如果这个月是小月,那么女生起立。

    游戏:教师报月份,学生起立。

    师:接下来,我们请生日是大月的学生起立。

    起立的学生说出月份,其余学生判断该月份是否是大月。

    师:我们请生日是小月的学生起立。

    部分学生起立后,坐着的学生说出站着的学生的生日是几月,该月份的学生就坐下。

    师:请刚才两次还没有起立过的学生现在起立,他们的生日在

    生:二月。

    【评析:学生自我探究中,引导质疑是很重要的一环。教者意识明晰,当学生提出了对公年历法的诸多探源性问题后,教者及时从自身文化知识的相关储备中,恰到好处地提取了公年历法编制中的古罗马两代皇帝,凯撒和奥古斯都修编历法的简短故事,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好地帮助理解和记忆一年中大小月的分布规律。故事中不但使大、小月设置来由得到了释解,而且渗透了对封建专制皇权蛮横自大的抨击。而这种教育又是艺术的,掖首藏头,不露痕迹,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这里教育教学水乳交融,应着了一句教育名言:没有不带教育的教学;没有不附着于教学的教育。数学教师的人文知识积累,为教育教学的成功增添了胜算的筹码。随后的起站游戏,突出了二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的特殊归属地位。

    用数拳法记忆大小月分布,历来的教学都通顺无戏。细心的教者却能在无戏处生戏,发现了小胖墩握拳后馒头手的凹凸不分。这又见一般人所未见。继之,师生共同帮助,各抒己见,创造了数指丫法和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的歌诀法来遇水搭桥、逢山开道。】

    师:我们来看年历,你能在年历里找到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我国国庆节、我国教师节分别是几月几日吗?不看年历回答,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学生口答,其余学生看年历验证发言。

    师:我们来看两道填空题。

    出示:

    ①儿童节的前一天是()月()日。

    ②教师节的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月()日

    学生口答后同桌间相互提问:()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师:我们再回想刚才的故事。从故事中,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一年的天数是一定的。一年有多少天?

    生:365。

    师:怎么知道的?

    生:听说的。

    生:我看过一本书《365夜》,就是一年中一天一个故事。

    生:还有一首歌是《365里路》。

    生:有一首歌《365个祝福》,很好听。

    师:365,很有意思的一个数。但我们要自己再来算一算,验证一下,一年是不是365天?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位具有代表性算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生1: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生2:317=217304=120217+120+28=365

    生3:3012=360360+7-2=365

    评析板演,解释算法。学生指出:生1的算法是对的,有些麻烦;生2的算法比较简便,317=217算的是7个大月的天数,304=120算的是4个小月的天数,大月天数加小月天数再加二月天数,得到全年天数。生3的算法是先假设12个月都是小月30天,然后加上7个大月多出的7天,再减去二月多算的2天,得到全年365天。

    【评析:对一年天数的计算采取了先出结果,后计算验证的方法,这符合儿童的经验现实。计算中培养学生不满足于被告知,要求自己探求、加以验证的科学求实态度,并允许和鼓励八仙过海,呈现多种算法并存的局面。繁、简、巧、拙,争奇斗艳,风格不同,进行比较,实现殊途同归。在解释算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大小月知识,使计算策略和计算技能的训练获得了一个恰当的生发点,让学生对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理性的探求途程,同时使课堂进程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大家回顾全课自己的学习过程,对照板书,可以说得具体一些吗?

    年、月、日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小月(30天):4、6、9、11

    二月(28天、29天)

    31+28+31+30+31+30317=2173012=360

    +31+31+30+31+30+31=365304=120360+7-2=365

    217+120+28=365

    生:一年有12个月,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生: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

    生:二月最特殊,天数最少,可能是28天,可能是29天。

    生:一年有365天。

    生:二月是28天时,一年是365天。

    师:补充得很好!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年的天数是365吗?

    生:好像与地球转动有关。

    师:是的!地球不停的转动,每自转一圈,形成一日。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圈,就是一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365天。实际上,经过科学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并不正好是365天,而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样每年都会多出5时48分46秒,该怎么解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有关资料,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评析:全课的小结,主要用学生的回顾作答,借助条理化板书,进行年、月、日知识的总装,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完成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与构建。本课的板书成了课堂教学的流转轨迹和知识提要的浓缩表露,也是课内活跃探求的风格见证。精巧板书的教学意义难道不是再明白不过的吗?板书设计真值得教者煞费苦心、孜孜以求!

    如果说,本课主要是从历史积淀的角度探求年、月、日设置的十一个天数不变月的人文规则,那么后一课将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继续探求一个天数可变月的设置规则。教者最后的话语引导学生从科学求实的方向继续探究置闰问题,预留了课眼高效教学总是在占据了知识的这山之后,又放眼那山,煽情、激发、诱导学生在知识的山峦中不断登攀的强劲欲望,铺就学生学不可已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跋涉之路。】

    总评:

    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有首很有名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彩的课堂首先源自真实。贲友林执教的此课年、月、日从真实的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真实的年历片观察、圈划、填表、涂色,从真实的大小月存在中让学生发现分布规律性,教学条件的真实,这是其一。其二,学生观察出现反常的结论,七月的最后一天不是31而是30,教者泰然处之,勇于从中发现省纸排版法的真相,解开这一矛盾,这是教学生活的真实。其三,大小月数拳法的教学中,馒头手的凹凸不分,这是学生主体的真实,教者不遮掩,直面这一矛盾,在引导帮助中涂抹出多法替代的绚丽。其四,一年365天的验算,是先有结论,后作探求,这是已有经验的真实。

    只有植根于教学实践的真实,细心教者勇于直面课堂存在,才能演绎出本无戏说的有戏,生发课堂精彩。真实是教学的本质,真实是发展的生命,真实是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作秀的课堂往往为了表演的需要,而对有些客观的材料、现象、新异的观点、出岔的解题思路等,轻易剪裁,随意抛弃,把霜寒蕊冷蝶难来的秋菊,强行安置于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尴尬境地,这正是课堂着眼教者自我的作秀产生局限、造成干瘪的悲哀。

    课堂精彩还源自于教者的细致。教者的教学手法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细致就是志在卓越,细致就是由留意到刻意,细致就是多用分析的方法。要细心地分辨真伪,要细密地组织思维材料和学习活动,要细微地考察诸多教学要素及其变化,寻觅教学矛盾的统一和转化。面对馒头手才能创造用数手丫来替代,通过抓特点从七、八两大月相邻来记忆的课堂教学新亮点。在某种意义上,细就是戏,细致才能有戏。细节决定成败的格言昭然若揭,诚可信哉!

    课堂精彩还源自于教学的别开生面。别开生面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别开生面能造就与平淡无奇的区分,别开生面能促成艺术创造和讲究手法创新。别开生面的教学,不满足于陈陈相因,惟求陈言之务去。七大四小一变月的月份分布,教者将其绑捆于男女学生涂色比赛的游戏中,使大、小月份数不等的客观存在借助学生的比赛输赢的通道来宣泄,非大即小的月份判断陷阱运用移置法让学生的游戏来暴露。别开生命的教学就是这样出奇制胜,在无戏中生戏,在此景中发情,于无声处听惊雷。

    直面真实,细致分析,巧设活动移置呈现,造就了课堂的充实与丰富、高效与新奇。其中包含了教者先进的教育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基于丰富课堂经验之上的推陈出新、潜心构思的教学艺术创造。课堂精彩与真实细致、别开生面如影随行,是一课之前后台面。

    要算苛求的话,本课对月这一时间单位的形成,与月球地球唯一非人造卫星的运动周期、月相的变化有关,可以从名称与渊源方面引导学生探究。这一点,似应在课内适当时机有所顾及为好。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9-70页。

    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年、月、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较短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对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本节课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推理、发现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平年、闰年的来历,记住各月的天数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年历卡、探索记录卡。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

    老师的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叫小明。他今天过生日。同学们看(课件播放小明吃蛋糕的场面),小明吃得多开心呢!突然,小明想到了一个问题。(课件配画外音:妈妈,别的小朋友8岁能过8个生日,可是,我为什么只过了两个生日呢?)

    是呀,小明已经长到了8岁,可为什么却只过了两个生日呢?同学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就能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年、月、日)

    [说明: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小明过生日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悬念,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

    1、从生活经验引入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那谁来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汇报。)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有的放矢。]

    2、验证一年有12个月

    刚才有同学说一年有12个月,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请同学们任选一张年历,快速地数一数,一年有多少个月?

    3、探究每个月有多少天

    ⑴看来,一年确实有十二个月,那每个月有多少天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年历,一边在探索记录卡上把每个月的天数写下来。完成后,把你们小组的探索记录卡合在一起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填卡、交流、汇报发现。)

    ⑵(课件出示1997年--20xx年每个月天数的汇总表)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每个月都有31天。(课件闪烁31)。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1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大月。4月、6月、9月、11月每个月都有30天。(课件闪烁30)。我们把每个月都是30天这样的月份叫做小月。二月因为它非常特殊,有时是28天(课件闪烁28),有时是29天,(课件闪烁29)。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叫它特殊月。

    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很快地就能记下来?

    ①拳头记忆法。②顺口溜记忆法: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八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③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⑷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月份,是大月,请男生站起来,是小月,请女生站起来。

    (卡片出示1月、9月、7月、8月、11月、2月。)

    [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学生先分工,后合作。让学生先分工把不同年历上每个月的天数记在探索记录卡上,再合作把四个人的探索记录卡制成汇总表。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观察汇总表,比较,交流、发现规律,使每一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关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4、探究平年和闰年

    ⑴刚才老师出示2月份时,为什么你们男生女生都不站起来呀?根据2月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请看汇总表,根据2月份的天数,快速地说出1997年-20xx年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答案。)仔细观察平年、闰年的排列顺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⑵刚才,我们是根据2月份的天数,来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年2月份的天数,老师也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不信你考考老师。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吗?

    ⑶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快速判断卡片中的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卡片出示:1949年、20xx年、1997年、2000年、1900年)

    在判断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时,学生会出现争议。这时出示1900年的年历,让学生看到1900年的二月有28天,是平年。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时间小精灵给大家作以介绍。

    (课件演示: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有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应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四年就比准确时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就在这一年的2月份多加一天,这一年就是366日,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因为在设置平年时,是把5小时48分46秒当作6小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历法又规定,凡遇到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这就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说明:关于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已经知道2月份是个特殊月的基础上,先揭示2月份天数和平年、闰年的关系,再借助汇总表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然后,通过教师创设的小悬念,使学生理解判断平年、闰年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年份除以4。最后,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平闰年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探究一年有多少天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那谁知道平年一年有多少日?闰年一年有多少日?

    三、应用拓展

    1、解疑: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明长到了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了吧?谁来说为什么?那谁来告诉小明,他下一次过生日要等到几岁?小明还想知道,当他长到29岁时,一共能过多少个生日?

    [说明:在帮小明解决了为什么长到8岁,却只过了两个生日的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两个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时间小精灵也要考考同学们。

    ⑴时间第一关:辨一辨。。

    【[最新]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精选11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