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系列
  •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系列

    发表时间:2022-12-16

    小学数学教案。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可以让教师能清晰地明白教学的方向,您是否在想该如何写教案呢?教师范文大全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日历图片,师问:你会看日历吗?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_

    (二)、自主探究

    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年历中去发现?观看20xx—20xx年的年历,把20xx—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4年的年历和一张表格,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去发现日历中的秘密。

    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指名说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怎么做?)

    1、独立观察年历,在表格中记录下20xx—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

    2、观察填写好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师:都明白了要做些什么了吗?请大家按照提示完成表格的填写。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发现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

    1、全班集体交流

    师:孩子们都发现了很多日历中的知识,我们一起全班交流。谁先来展示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1:我发现了: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每月31天,有的月份每月30天。

    师:你们的发现和他的一样吗?

    生2:有的一样,但我还有不同的发现。师:你不同的发现是什么?

    生2:我与他的发现不同的是:每月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每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

    生3:老师!老师!我还有补充。师:你有什么补充?

    生3:我还发现2月的天数很特殊,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师: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孩子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我们的发现。

    点评: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现在又经历了全班交流,使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一起整理我们的发现。

    师:现在老师把你们记录的数据汇总起来,我们一起来看看,31天月份是不是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

    师:31天的月份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我们把它叫做大月。教师板书大月。

    师:谁来说说那几个月是大月?

    生:1、3、5、7、8、10、12月。

    师:有几个大月?

    生:7个。

    师:30天的月份也是确定的,我们把它叫做小月。教师板书小月。

    师:小月是那几个月?

    生:4、6、9、11月。

    师:有几个小月?

    生:4个。

    师:那2月呢?

    生: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比较特殊。

    师:2月比较特殊,就叫它特殊月。2月每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每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教师板书。

    师小结: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一年中有些月份的天数是31天;有些月份的天数是30天;还有一个特殊的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月份的天数?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再一次经历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认识。

    3、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

    (1)、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及时总结介绍

    师小结:左拳记忆法,拳头凸起来的代表大月,凹下去的代表小月,除了2月,从食指开始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记一记。

    师:都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平年2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师:这里的“腊”指的是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大小月?

    生:我还发现八月的前面单数月是大月,七月的后面双数月是大月。

    师: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其实呀,记住大小月的方法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孩子回去以后还可以查一查资料。好吗?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学习了一些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使他们对大月和小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给学生设置了学习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游戏活动

    师:咱们班的孩子真聪明!从年历表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想一想你是那个月出生的,(稍停顿)大月出生的孩子请起立?

    师追问:请你告诉大家你是那个月过生日的?

    生1:我是10月过生日的。

    师:孩子们他是几月过生日的?什么月?你呢?请另一个孩子来说一说。

    生2:我是5月。

    师:看来站起来的孩子都是大月过生日的,哪现在坐着的孩子都是小月过生日的吗?有没有特殊情况?

    师:咱们班坐着的孩子都是小月过生日的,哪还有那个月没有同学过生日呢?

    生3:2月,是一个特殊月。

    点评:三年级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状态已未处在。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生经历了及时应用新知识的过程,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再一次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三、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教师小结

    师:本节课学习到现在,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揭示课题:年月日。

    2、挑战自我

    师:课件出示第一关:找一找。

    第二关:填一填。

    第三关:想一想。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的过程,使他们进一步巩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有疑问吗?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再一次重温了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孩子们对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习。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开火车报答案)

    203604805304708409

    40055007110620xx1503

    2、提问:指出15037084005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乘法算法,并对算法技能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为这节课引出新知作好铺垫,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提供生活情境,为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的各种算法,我先不急着进行评价哪种算法好,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后面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中学生自己会体会到用b种方法为最好。这里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情预设: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

    b.8320=43(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设计意图】:提供实际情境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估算。

    (三)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6020=9030=8040=

    602090308040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运动会开幕式不仅要气球,还要彩旗,为运动会添彩。现在刘老师那里有120面彩旗,每班要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12030=

    学情预设: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a.123=4则12030=4(把120看成12个10,30看成3个10.这里强调让学生进行说一说他的算法过程是怎么想的,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b.304=120,则12030=4

    3、想一想:1223012028

    【设计意图】:对于几百几十除以整十,学生的计算技能倒不是问题,主要是让让他们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巩固了口算除法的算法。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口算与估算,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等被除数较大时,进行口算的话,用前面提到的b种方法好,把几百几十看成两位数,进行口算,更简便,同时也不容易出错。

    四、练习巩固、提高应用

    1、要求口算:

    9030=1503036040=

    1437063290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4、练习十三第5题:

    小红在看故事书,这本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对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灵活性。不仅有技能训练,又有解决问题。练习的难度也逐步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2、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第*页,书上练习十三第3题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7页第6题。

    (1)出示例图,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3)师生共同归纳。

    2.完成第107页第7题。

    (1)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完成。

    (2)集体校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指名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5)。

    3.完成第107页第8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的规律。

    (3)独立试着往下写。

    (4)集体反馈并。

    4.完成第107页第9题。

    (1)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填的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

    5.完成第107页思考题。

    (1)尝试独立解答,如有困难可请教你的同位或小组成员。

    (2)集体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个条件中的“2倍”在图上表示出来。

    6.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1)自由阅读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7.作业(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连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会具体做到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是星期几;

    会计算某年到某年经过了多少年;

    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教学重点:

    计算某年到某年经过了多少年

    教学难点:

    推算日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研究

    第()组研究者

    说一说看今年本月的日历,从日历上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今天是星期()。

    本月第一天是星期()。

    找一找从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1)教师节是()月()日,星期()

    (2)中国_生日是()月()日,星期()

    (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月()日,星期()

    (4)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关于这些节日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课堂学习

    1、交流课前研究情况

    2、课堂研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月()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经过了()周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是()年,我已经()岁了。

    (3)伟大_于1893年12月26日,到今年是他诞辰()周年。

    (4)今年你()周岁。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哪种方法更好?

    小结:要计算经过了多少时间,可以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来计算。

    3、游戏(猜生日)他们每个人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a、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b、我刚过完生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

    c、再过30天就是我的生日了。(从当日算起)

    4、练习

    (1)我是在()年()月()日出生的,生日在第()季度。

    (2)豆豆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5、提高练习

    某个月里有三个星期日的日期为偶数,请推算出这个月的15日是星期()。

    渗透枚举法、排除法。

    三、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体会?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教材分析:

    《有趣的推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把“对现象的推理”作为教学内容还是第一次出现,本节课也是学生正是接触逻辑推理的开始。教材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发展水平,选取了难度不大,但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素材,力图让学生亲历有趣的推理活动过程,形成一种明确的推理意识,学会借助表格,运用分类、排除等策略进行推理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为后续解决复杂的推理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展示与分享,他们对符号、分类和列表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在生活中积累了合情推理的经验,具备简单的推理能力。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逻辑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借助表格有序的进行推理便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现象进行推理的过程,理清推理顺序,学会表格法、排除法等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能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推理。

    1、和学生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戏。

    猜兴趣爱好。

    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课外兴趣活动是什么。

    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唱歌,打乒乓球中的一种)

    师:“不喜欢”是否定表述,“喜欢”是肯定表述,这两种说法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今天我们就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猜朋友。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和大家一起学习,是他们中的一位。

    (出示图片:智慧老人,笑笑,机灵狗,奇思,淘气。)

    师:猜不准吗?需要什么?

    (张福兰)《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依次出示:女生;我的头发是黑色的;淘气×;奇思√

    2、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的提示就是尝试猜测时所必须的信息。

    (板书:信息)

    根据信息,利用排除的方法缩小范围,得出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推理”。

    【设计意图】:

    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由按照个人想法的“盲目猜”到利用信息提示进行“有根据的猜”,凸显推理活动中信息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了解推理的主要方法是排除法。

    二、合作探索,体验推理。

    1、读懂问题,明确要求。

    课件逐一出示信息。

    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淘气:我不是电脑小组的;笑笑:我不喜欢踢足球;奇思:我喜欢航模。

    师:你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吗?

    2、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3、现场收集信息,展示推理过程和结果。

    4、小结回顾,优化方法。

    小结:用文字说的很清楚,只是记录有些麻烦;连线法简单明了,结果一目了然,但是没有展示思考过程,表格法巧妙的运用了数学符号,只用了“√”和“×”就能清楚地记录推理过程和结果。

    对比三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板书:列表法)

    回顾推理过程,先确定谁?由这个“√”可以排除几项?

    看来这个信息很关键。

    (板书:从关键信息入手)

    5、活学活用,小试牛刀。

    出示问题:有语文、数学和美术3本书,他们三人各拿了一本。

    他们分别拿了什么书?

    作业要求:试着利用表格将你的推理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

    挖掘生本内化资源,开放生本创造空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借助符号、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在获取推理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巩固拓展,再探推理。

    师:我们依据关键信息,利用表格进行梳理,得到了结论。当遇到信息更多、难度更大的推理问题时,你还敢接受挑战吗?

    1、获取信息。

    奇思的航模小组有6个飞机模型,现在按要求把它们摆放在展柜里,你能找到正确的位置吗?

    出示:淘气号和乐乐号都放在柜子的左侧,淘气号在乐乐号的上面。

    教练号在最上面一层的左侧。

    妙想号不在最上面,也不在最下面。

    奇思号没有放在教练号的旁边。

    2、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结:针对信息较多的推理,先进行分类,可以简化推理的过程,

    比较容易找到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巩固和内化推理知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复杂推理时可借助分类活动化繁为简,转变成简单的三项推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课堂小结,运用推理。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李老师和小军、小明、小林、小兵、小海在操场上做游戏。李老师的两边是小明和小军,小林正好在李老师的对面,小兵在小林的左边,小兵的后面是小明。请在图中标出他们的名字。

    3、宝盒探宝。

    这是一个宝盒,打开盒子需要找到正确的密码。

    ·出示:密码是1、2、3、4、5、6、7、8中的一个;它比4大;它是7的邻居;它不在7的右边。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七册数学P64、65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直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比较,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用具:白纸、尺子、三角板、水彩笔一支、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1、今天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一条直线,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2、想象活动(想象纸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两条直线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1、展示学生作品(选择典型作品,如等等,并编上号)

    2、进行分类

    ①如果我们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四人小组讨论

    ②交流讨论结果。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移动作品,充分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

    引导学生弄清:同一平面内看起来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而事实上是相交的。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1、揭示平行的概念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相交的情况,那么对剩下的这组直线说说你们的想法。

    得出不相交

    象这样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举例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内。

    学生举例在生活中见过那些地方有互相平行的现象。

    2、揭示垂直的概念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举例身边见到过的互相垂直的现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揭示课题。

    四、练习巩固,深化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下列图形中的两条直线,哪组互相垂直,哪组互相平行?(图略)

    2、找一找,看看下面图形中有没有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图略)

    3、摆一摆,(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先摆一根绿色的小棒,怎么摆能使另外两根红色的小棒都和绿色的小棒垂直?(同桌合作)

    摆后思考:这两根红色小棒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4、欣赏图片(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找一个长方体,找出互相垂直与互相平行的边,看看有几组?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部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5时30分15秒开始演示动画片,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2.谁来说说悉尼的奥运会是哪年哪月开始的?(板书:2000年9月15日)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擦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新授:

    1.在学习之前老师先问你们点事情。咱们班上的胡海青今年几岁了?那你已经过了几个生日了?我认识一个老爷爷今年已经60岁了,而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想知道吗?等我们学习完年、月、日之后,相信大家就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2.一年有几个月,你们知道吗?每个月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就请把你的年历卡拿出来,边看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自学之后,四人一组讨论)

    出示思考题:(投影)

    1.看年历,找出各月份的天数。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

    2.1996年和1997年全年各有多少天?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讲解有关月的知识。

    按天数,12个月可以分几类?(板书:31天、30天、29天、28天)

    具体说说每个月分别属于哪类?(板书:1、3、5、7、8、10、12和4、6、9、11)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引出2月)

    不计算你能说出每一年的天数都一样吗?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那怎么能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板书列式)

    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31天

    (4、6、9、11)叫小月30天

    1996年(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在回答第3问的时候老师讲解:

    由于天数不定,人们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引出2月)

    4.在回答第4问的时候老师提问:你是怎么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板书列式)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5.在回答第5问的时候老师讲解为什么会有闰年: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那为什么会有闰年呢?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方便,这样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少算了一天,因此每4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约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常年累月也会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因此,有一句话叫: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算一算你手中的年历是不是4的倍数?(找学生回答)

    那1900年怎么算呢?(遇到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

    小结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练习:判断下面哪些是平年,下面哪些是闰年。

    19051840190219441955

    19761987199221002400

    6.老师说明:一年有四个季度。这和我们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不同的。

    板书:一月、二月、三月第一季度

    四月、五月、六月第二季度

    七月、八月、九月第三季度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第四季度

    第一、二季度是上半年,第三、四季度是下半年。

    7.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世纪也是时间单位。(板书:世纪)

    例如:从1800年到1899年是十九世纪,从1900年到1999年是二十世纪,从2000年到2099年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刚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练习:提问:伟大领袖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他生于哪个世纪?你生于哪一年?是哪个世纪?

    8.全课小结

    开始我讲的故事,通过对年、月、日的学习,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张峰的爷爷平均4年才过一个生日,所以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

    三.巩固练习

    (一).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吗?

    出示儿歌(投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只有二十八。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二).填空

    1.1年5个月=()个月

    2.29个月=()年()个月

    3.5月最后一天是()日,是第()季度。

    4.7月和8月共有()天。

    5.2000年是()年,在()世纪。

    (三).判断

    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3.二月份只有28天。()

    4.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5.1800年的2月有29天。()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8

    《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

    一只小兔大约重3( )。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

    一头大象约重5( )。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 )千克,也就是( )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9

    《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

    一、口算题

    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

    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

    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注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

    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

    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第二课时

    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1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78――80页例1、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会用合适的方法估算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并能应用口算的方法求解。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计算方法;并能以此估算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口算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1、老师这里有一包东西,猜猜是什么?

    2、这一卷硬币你们猜猜有几个?提示:估计要有个对照标准,现在看看5个硬币有多厚?(老师测量一下大约1厘米,共长16厘米左右)

    (教给孩子估测方法,培养孩子进行估测的能力)

    根据估测板书正确答案:80个

    二:情景导入

    1、现在老师拿着80枚硬币去买东西,你们感觉怎么样?(不方便,太重了)

    那你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吗?

    生:可以兑换成纸币

    那你打算怎么兑换呢?

    生:5元,10元,20元,50元,(板书)

    那么分别能兑换多少张呢?怎么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呢?

    (板书:805=16张口答

    8010=8张8个10是80

    8020=4张8050不是正好,下次讨论)

    2、探究算理

    8020=4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1)20(4)=80所以:8020=4(想乘法算除法)

    (2)82=4所以:8020=4

    (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追问:80怎么变成8啦?这里的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因为80元就是8张十元,20元就是2张十元,82=4所以:8020=4

    (80个一元就是8个十元,20个一元就是2个十元,所以82=4,那么8020也=4)

    6、现在老师有150枚1元的硬币,也让你来兑换一下,不过这次兑换成50元的纸币,可以兑换几张?

    15050=3(套)

    你是怎么想的?

    (1)503=150所以:15050=3(想乘法算除法)

    (2)155=3所以:15050=3(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追问:这里的1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因为150元就是15个十元,50元就是5个10元,155=3

    所以:15050=3

    7、小结:

    (1)刚才,我们碰到的问题,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除数都是整十数,以前都是一位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2)我们可以怎样来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想一想,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谁来把你听到的说一说?

    (想乘法算除法或是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4)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804090302505064080

    (选择1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8、做的不错,解题过程中运用的两种方法时我们都在想什么?

    (都用到了乘法口诀)

    现在你能不能倒过来,由一句乘法口诀想到一道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请几位学生来想)

    三:估算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

    黑板上的两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末尾都是0,是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生活中的数不会都这样特殊。

    1、出示62枚硬币。

    (1)把62枚硬币,每20枚硬币卷成一卷,估计一下,大约可以卷成几卷?

    (2)你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62206020=3(卷)

    2、出示120枚硬币。

    (1)把120枚硬币,每18枚硬币卷成一卷,估计一下,大约可以卷成几卷?

    (2)你能用算式表示一下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120xx120xx=6(卷)

    3、刚才,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估算,在估算的时候,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四舍五入的方法)

    4、游戏练习:我们一起来做个包硬币的游戏:

    请你根据图示,写出算式,算出得数。

    93309029

    1427014067

    1614016038

    5、选择一位学生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评价,分析估的过程。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

    62206020=3(卷)、120xx120xx=6(卷)、93303(卷)90293(卷)这些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估算题,那么这些题目如果用上等于号,那又会是多少?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系列】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