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参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2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27

    [参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2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参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2篇)》,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适用年级:六年级

    使用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设计理念: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情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唱歌曲《红梅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教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a出示词语:秉性训斥撩乱蒙胧眷恋玷污凉飕飕

    颇负盛名低头折节(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同桌可探讨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相机出示有关句段,在尊重每个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将情感体验,朗读指导,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A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黯然泪下)

    (b)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c)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d)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C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b)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

    师重点略述江姐的事迹,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赞美她,播放《红梅赞》MTV,学生齐唱.

    (c)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点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d)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e)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f)屏幕红色显示: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从中,你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g)针对这一自然段,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段话写的是梅花,文中为什么用'她',而不用'它'此时,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畅所欲言,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D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相机板书:失声痛哭含泪递绢)

    E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

    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录音播放,声音低沉,苍凉,动情)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四十三颗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四,即时拓展加深体验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将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5、熟记成语。

    6、朗读、背诵古诗《大风歌》。

    7、口语交际:学采访。培养学生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3项练习。注意要看清题目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型。

    3、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鹭、嵌、璃、像)

    4、讨论该怎么写,让学生说说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

    5、学生描红,从字的整体入手,并注意整体布局。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一些繁体字。

    2、说说你发现了汉字简化的基本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的主要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大批繁体字。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比较,认读。

    6、运用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本题该怎样练习(先补充完整,再归类)

    3、四人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4、交流。

    (1)补充完整词语:

    昧堂贯巷舍战跳状采己恒致私市焕

    (2)根据要求归类。

    A优秀品质:拾金不昧严于律己大公无私

    B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C人的精神好: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D担惊受怕的: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惊恐万状

    E坚持不懈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F人特别多的:济济一堂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5、反复诵读,积累词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

    2、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

    3、学生读题,体会前后句子中的联系。

    4、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自行填写。

    5、学生自由朗读填好的句子,检查修改。

    6、交流评议。

    (1)无论都

    (2)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3)只要就

    (4)因此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

    2、学习。

    (1)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2)理解词义。

    A你能说说哪些成语的意思?

    B提出不明白的成语,交流讨论。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有条理。

    娓娓而谈:形容不断地连续讨论。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有气势。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常浮夸,不切实际。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谈论。

    拾人牙慧:比喻袭取他人的语言或文字。

    老生常谈:比喻常说的老话。

    (3)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这12个成语都和说话或谈论有关。每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且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字相同。)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5)熟读成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前四组所学过的诗歌。

    2、学习《大风歌》。

    (1)简介。

    《大风歌》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在安徽宿县西打败黥布叛兵后路过家乡沛县,和父老乡亲一起饮酒欢庆胜利时,即席吟成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2)自由试读,指名读。

    (3)读懂诗意。

    兮:相当于啊,海内:四海之内,指全国。

    安得:怎能得到。

    (4)诗意:刘邦得了天下之后,感到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在全国有了很高的威望,这时怀着自豪感回到了家乡。但整个国家尚未巩固,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勇士镇守四方!

    (5)反复朗读,注意停顿。

    (6)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让学生看《新闻联播》、《大写真》等电视节目,观察记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采访的。

    2、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的节目。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将其表演给同学看。

    (2)说说从同学的表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3、指导。

    (1)你是怎样理解采访的?什么是采访?

    (2)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集资料。

    (3)小结:采访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因此,采访前要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模拟采访。

    (1)请你选择一名同学,列好采访提纲。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

    (4)出示一些句式。

    请你(您)是还是?好不好?是不是?也许吧?是吗?

    如果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不可以?

    5、小结。

    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个有意义的事,请同学们都试着来当学校小记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参观中华名胜微缩景观》,理解例文按参观的顺序写了参观的经过,重点写了参观故宫和少林寺的微缩景观。

    2、初步认识写参观记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

    3、引导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作修改,可对草稿进行初评,在初评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实地参观。

    二、学习例文,激发兴趣。

    1、导入。

    2、初读例文,了解大意。

    3、再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

    时间、地点、对象、顺序、重点。

    4、再读例文,抓重点部分。

    如何具体写故宫微缩景观的?

    先总写故宫建筑群逼真的外形。

    再具体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雄伟壮丽,特别戏写了汉白玉雕琢出来的台基等等。

    5、小结。

    三、出示要求,分析理解。

    1、出示习作要求:

    写参观过的地方。

    有顺序、有重点。

    四,对照要求,习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育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努力认真地学习汉字,正确掌握和使用汉字,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学生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寻找错别字、不规范字做好啄木鸟头饰。

    2.教师准备部分错别字例子。

    3.奖品:本子若干本。

    4.四块小黑板上各画好一棵树,写上错别字。

    活动过程

    主挂人甲: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哪一种吗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们,它就是汉字。

    主持人乙: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汉字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地理等。这些宝贵的遗产流传至今,使我们对祖国的文明史有了清楚的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持人甲:现在汉字仍在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人们还在使用汉字记录着今天的一切,让后代的子子孙孙了解今天,认识今天。所以,汉字在目前,甚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记录汉族语言的重要工具。

    主持人甲乙: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学习。

    主持人乙:你们了解汉字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A: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

    学生B: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

    学生C:9笔的字数量最多。

    学生D:的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

    学生五:最常用的字有6OOO个左右。

    主持人甲:同学们对汉字了解得还真不少。但由于汉字字数多,字形复杂,难认、难记、难写,所以,书写时常常出差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错别字。同学们可得注意纠正错别字呀,要不,闹出笑话来还是小事,人家听不清、看不懂你要说的意思,产生错误的理解,影响了学习和工作,那才是大事呢!

    学生F:那么怎样才能纠正错别字呢

    主持人乙:提得好,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自由谈谈吧。

    学生G:大家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并且要反复进行练习、巩固。

    学生H:读书时要认真、细心,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并且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

    学生I:写字时要一笔一画地认真把字写对、写工整,不要龙飞凤舞,潦潦草草。写完后要认真检查。

    学生J:多读多写,增多跟字见面的机会和使用的次数,在理解和运用中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学生K: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克服方言土语的影响,决不仿写社会上流行的不规范的字。

    学生L:同学之间如果发现谁读错写错了字,就马上指出来,帮助改正。

    主持人甲:说得真好。除了需要注意上面说的几点外,我们还要了解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找出错别字的一些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纠正错别字。请你们想一想,常见的错别字有哪些情况

    学生M:笔画增减。

    学生N:变换、移动字的笔画或偏旁。

    学生O:张冠李戴,把此字写成彼字。

    主持人乙:下面我们来当一回森林的医生啄木鸟,给这些大树治治病。

    (出示四块小黑板,分别写上:

    第一棵树上:拜年棉袄贰圆弗用大葱

    第二棵树上:隔离孤立短暂念书工令

    第三棵树上:蓝球入场券茂密辩论珠连

    第四棵树上:住扎恢心已然发财无畏)

    主持人甲:每组派两人把错别字划去,正确的字写在旁边。

    (每组两人戴上啄木鸟头饰上来改,改完后检查。)

    主持人乙:接下来,我们来个竞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错别字都改正过来。

    (出示小黑板: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哀声叹气宾宾有礼病人膏盲不寒而粟

    不径而走草管人命穿流不息得不尝失

    发奋图强发扬广大各抒已见鬼鬼崇崇

    含辛如苦黄梁一梦忽然开朗流恋忘返)

    (学生改正,教师巡视然后检查。)

    主持人甲:请老师给优胜者发奖。

    主持人乙:前几天,老师还把我们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找不规范的字、错别字,下面请四个小组的组长汇报一下。

    (各组组长汇报找到的错别字、不规范字。略)

    主持人甲:请各组再安排时间,与用字方协商,共同纠正不规范的字或错别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汉字的学习,认真,不粗心大意,遇到不懂的多向老师和他人请教,或查字典,把消灭错别字当一回事去做,不写繁体字、异体字,正确使用汉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我们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南京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

    (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幻灯1:泊船瓜洲课件幻灯2:江南春

    1.图片欣赏江南春景图6幅

    2.王安石简介

    3.诗题

    4.诗歌

    5.瓜洲、京口、钟山位置示意图

    6.《乡愁》诗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3、指导学生审作文题,并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重难点: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教具准备:对联一幅

    过程:

    一、谈话

    1、过年了,你们家要做什么?(引出帖春联)

    2、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对联?背一背

    3、小结,逢红白喜事都兴帖对联来表情达意。

    二、学习读读背背

    1、出示对联,齐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

    (1)前半句是上联,后半句是下联

    (2)4个字的词是横额,也叫横批

    (3)上联与下联对仗工整。

    (4)下联的最末一个字一般是第三、四声,下联的末字常是第一、二声。

    3、出示事先准备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帖对联的知识。

    4、逐句学习文中对联,说说每幅对联描写的什么?歌颂的是什么

    第一幅:歌颂祖国江山美,表现祖国蒸蒸日上的情景。

    第二幅:喜庆对联,表现出祖国不老,大地同乐的情感。

    第三幅:歌颂祖国人材多,祖国气象兴旺。

    第四幅:科技发达,经济腾飞。

    第五幅:昐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试着选中其中之一背诵,说说你是怎么背的

    7、指导背诵

    三、学习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1)、课文讲了哪些人?谁是最主要的人物?

    (2)、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画出文中用来解释题目手不释卷的意思的句子。

    2、检查阅读成效。

    (1)课文讲了吴王孙权、大将吕蒙、主将鲁肃三个人,主要讲的是大将吕蒙。

    (2)课文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吴王孙权的影响下教育下,由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学问家,并做了吴国主将的事。

    (3)课文最后一节解释了标题意思。另孙权的话中也有一句从事物方面讲了这一意思:手不离书本(孙权、光武皇帝)

    3、针对我爱读书,可是没有时间读书(即吕蒙语)展开一个辩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本文的启示:

    (1)只要肯挤,都能挤出时间。(孙权语)

    (2)读书可以得到许多知识,还可以为人们争来许多荣誉(如文中倒2节)

    (3)读书很重要,只有多读书,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办得更好。(孙权语)

    4、齐读课文。

    5、课堂练习。

    四、小结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语言优美,我们要利用大好时光,多读有用的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自己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审作文题,并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2、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作文的要求

    二、指导审题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哪些要求

    (1)不给命题

    (2)不定范围,自由表达

    (3)把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4)不写错别字

    (5)写完后读一读,认真地修改。

    2、谈话,拓宽思路,寻找作文素材

    (1)小组谈话,组内互相倾听,并对发言人提出意见,指导对方修改。

    (2)派成员汇报,注意说清过程

    三、指导书写作文

    四、作业

    继续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

    二、欣赏1~2篇好作文,同学评议。

    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之处?

    三、评议1~2篇中等作文。

    四、分小组互评同学的作文。

    五、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组织学生收集、欣赏春联

    2、指导学生用毛笔书写自己喜爱的春联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实践活动部分

    二、出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春联的意义,象征着祝福与愿望

    2、何为好春联?(对仗工整,文字优美)

    3、平时注意搜集春联,与好朋友交流欣赏

    4、练习书写自己喜爱的春联

    5、节日里为家里、亲戚或邻居写春联

    三、展示课前收集的对联,学会欣赏

    1、指名朗读、投影自己搜集的对联,说说这幅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含义

    2、评一评,谁的对联美,汇报过程大胆,语言清晰

    四、结合写字课指导书写春联

    五、作业。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九、无四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四个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内容,初步了解四季的特点。4.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自主能力。过程与方法: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巩固识字方法,让学生体会朗读、阅读的过程,感情其中的技巧和方法,促进语言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1、采用自主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2、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用各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画课时设置: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风光图片,好吗?看后我还要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出示课件,显示春夏秋冬的风光图片。2.引出课题,板书《四季》,生读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儿歌去听听,看看。课件显示课文内容,配有朗读。二.识字过渡: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想读吗?那么我们来闯过几道关,第一关,识字关:1.看大屏幕上的字,有认识的大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的音。2.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3.当小老师领大家读,要读得准确、清楚。4.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自己想想,和同桌说说,再给大家说一说。5.游戏《摘果子》同学们记字的办法真多,下面我们来一起做游戏。交待游戏规则:把果子摘下来,读出后面的字,再和同学们一起读一遍,把果子放在树下。三.熟读课文,读中感悟过渡:在愉快的游戏中,我们顺利闯过了识字关,进入第二关读书关,在闯关路上我们会欣赏到美景呢!请看大屏幕:1.引导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的及由此想到的。观察画面,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看大屏幕,自由识字2.个人读生字3.指名领学生读生字。4.学生思考记忆生字的办法,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汇报。学生做游戏,认读不带音节的字,并领读。1.观察图画,说出观察到的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采取多种形式指导阅读。3.春天如此清新美丽,同学们读得真好,请看现在展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什么?4.引导读文。2.学生读书①生自由练读②指名读③指导读,再练读④分行竞赛读生观察图画,说说观察到的内容。生读书间休:《小雨沙沙》5.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说说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6.引导看图并读文。7.引导观察冬天的图画,和雪人交朋友吧。8.指导读文。9.整体读文:带着喜爱的心情,加上你喜欢的动作,和同桌之间读一读。三.说话练习,发展语言一年四季还有哪些特点,你能说一说吗?先自己想想,再和同桌说说。四.写字过渡: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一道关,现在是最后一关,写字关。生答:秋季生说:秋天有苹果,秋天农民收庄稼,小燕子飞到南方去了等。学生观察图后读文,加上动作鞠着躬自由练读,和同桌对读,指名表演读。看图加动作读文挺着大肚子练读,体会读,表演读。同桌对读你读我听,指名汇报读。生想,和同桌练习说,指名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出示课件,生字:七、儿、九、无2.看老师写字,说出你知道的笔画名称,并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五.总结,布置拓展作业这节课小朋友们收获可真大!老师希望你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把你观察到的说给爸爸、妈妈、老师和你的朋友。学生读字观察教师范字,说笔画笔称,认识乚。书空,在书中描一个写一个。在生活中完成、实践。六.板书设计四季

    无无七七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

    28、根据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脚本。

    7、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2、并背诵这首诗。

    3、《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4、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6、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7、体会诗人的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3、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是重点,感悟课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板书关怀。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再度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读课文,全班参与评议。

    (三)学习生字

    1、组自主识字。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教师巡视。

    3、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怀周恩察握镜段

    朗聚神灿烂幸福

    恩段神灿烂的韵母是前鼻音,镜朗幸的韵母是后鼻音,周察神的声母是翘舌音,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4、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①熟字加偏旁认记:怀恩握灿烂

    ②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察

    ③熟字换偏旁认记:神

    ④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竖撇横折钩,内藏土和口;翻开百家姓,这姓就是周。

    每一口人都有田,表示生活喜连连,家家户户过大年,把它倒贴门上边。

    5、巩固识字

    ①多种形式练读,反复与生字见面。

    ②小游戏,考考你。

    ③小组合作学习,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熟读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明之处。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小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视察、聚精会神两个词语。

    5、分小组朗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指导读出对周总理的热爱、怀念之情。

    (五)拓展活动

    讲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六)作业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集关于周恩来的事迹。

    (七)教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凡卡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

    二、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

    *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

    *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

    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四、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片断:

    我来到人间,在城里大街上一家“时式鞋店”里当学徒。

    我的老板是个矮胖子,他的栗色脸是粗糙的,牙齿是青绿色的,湿漉漉的眼睛长满眼屎。我觉得他是个瞎子,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就做起鬼脸来。

    “不要出怪相,”他低声严厉地说。

    这对浑浊的眼睛看得我怪不好受;我不相信这种眼睛会瞧得见,也许他只是猜想我在做鬼脸吧。

    “我说了,不要出怪相,”他更低声地,厚嘴唇几乎不动地说。

    “别搔手,”他冲着我干巴巴地直叨唠道。“记着,你是在城里大街上头等铺子里做事!当学徒,就得跟雕像一样站在门口……”

    我不懂什么叫做雕像,而且也不能不搔手。我的两条胳臂,到臂肘为止全是红瘢和脓疮,疥癣虫在里面咬得我难受。“你在家里干什么?”老板仔细查看我的胳臂,问。

    我告诉他时,他摇晃着盖满花白头发的圆脑袋,使人难堪地说:

    “捡破烂儿,这比要饭还糟;比偷东西还糟。”

    我不无得意地说:

    “我也偷过东西呢。”

    于是,他把两只跟猫爪子一样的手撑在账桌上,吃惊地眨着瞎子似的眼瞪着我,低声嘶哑地说,

    “怎—么,你还偷过东西?”

    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

    “唔,那倒是小事。可是你如果在我铺子里偷鞋子,偷钱,我就把你关进牢里,一直关到你长大……”

    他讲这句话时,语气很平和,可我却吓坏了,也更讨厌他了。

    铺子里除了老板以外,还有亚科夫的儿子,我的表兄萨沙和一个红脸的大伙计,他这个人挺机灵,会纠缠人。萨沙穿着红褐色的常礼服、衬胸、散腿裤,系着领带。他很傲慢,不把我放在眼里。

    外祖父带我去见老板的时候,托萨沙照应我,教我。萨沙神气活现地把眉头一皱,警告说:

    “那得叫他听我的话。”

    外祖父把手放在我脑袋上,按弯了我的脖子:

    “你得听萨沙的话,他年纪比你大,职位也比你高……”

    萨沙便瞪出眼珠向我叮嘱:

    “你可别忘了外公的话!”

    于是,从头一天起,他就趁势摆起老资格来。

    “卡希林,别老瞪着眼!”老板这样说他。

    “我,我没有,东家,”萨沙低下头应了一声;可是老板还是唠叨不休。

    “别老虎着脸,顾客会当你是头山羊的……”

    大伙计满脸陪笑,老板难看地撇着嘴,萨沙红着脸躲到柜台后面去了。

    我不喜欢这些谈话,里面好些话我听不懂,有时觉得他们好象在讲外国话。

    每当女顾客进门的时候,老板便从衣袋里抽出一只手,摸摸髭须,满脸堆起甜蜜的微笑,现出无数的皱纹,可是那对瞎子似的眼睛却没有一点变化。大伙计挺起身子,两个胳臂肘贴住腰部,手掌恭敬地摊在空中。萨沙畏怯地眨眼睛,极力想掩盖住凸出的眼珠。我站在铺子门口,悄悄地抓挠着手,留心观察他们做买卖的规矩。

    大伙计跪在女顾客面前,奇妙地张开手指量鞋子的尺寸。他两手直哆嗦,小心翼翼地触着女人的脚,好象害怕把脚碰坏了。其实这位女客的脚很肥,象一只倒放的溜肩膀的瓶子。有一次,一位太太抖动着脚,蜷缩前身子说:

    “哎哟,你弄得我好痒啊……”

    “这个,是我们的礼貌……”大伙计急忙热心地解释。

    他那纠缠女客的样子着实可笑,为了避免笑出声来,我把脸转过去对着玻璃门,可是我总耐不住要瞧瞧他们做买卖的情景,因为大伙计那种动作非常使我觉得可笑,同时又觉得我永远也学不会那么有礼貌地张开手指,那么灵巧地给生人穿鞋子。

    老板常常躲进柜台后面的账房里,同时也把萨沙叫进去,留下大伙计独自跟女客周旋。有一次,他摸了摸一位棕色头发的女顾客的脚,然后把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一撮,吻了吻。

    “哎哟!”女人叫了一声。“你这个调皮鬼!”

    他鼓起腮吃力地说:

    “啧……啧啧。”

    这时候,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怕笑得站不稳,手抓住门把子,门被推开了,脑袋磕到玻璃门上,碰坏了一块玻璃。大伙计冲着我跺脚,老板用戴着大金戒指的手指敲我的脑袋。萨沙要拧我的耳朵。傍晚回家去的路上,萨沙狠狠地说我:

    “你这样胡闹,人家会把你撵走的!这有什么可笑的?”

    他又解释道,大伙计得到太太们的欢喜,买卖就会兴旺起来。wwW.jK251.coM

    “太太们为了看看讨人喜欢的伙计,就是不需要鞋子也会特地跑来买一双。可你,就是不明白!叫人家替你操心……”

    我感到委屈,谁也没替我操心,尤其是他。

    每天早晨,病恹恹、爱发脾气的厨娘,总是比萨沙早一个钟头把我叫起来。我得擦好老板一家人、大伙计和萨沙他们的皮鞋,刷好他们的衣服,烧好茶炊,给所有的炉子准备好木柴,把午饭用的饭盒子洗干净。一到铺子里,便是扫地,掸灰尘,准备茶水,上买主家送货,之后再回老板家取午饭。在这个时候,我那个站铺门口的差事,便由萨沙代替。他认为干这件事有失他的身分,就骂我:

    “懒家伙,叫别人替你做事……”

    我觉得苦恼,寂寞。我过惯了无拘无束的生活,从早到晚,呆在库纳维诺区的砂土路上,在浑浊的奥卡河边,在旷野和森林中。可是这里没有外祖母,没有小朋友,没有可以谈话的人,而生活又向我展开了它的全部丑恶和虚伪的内幕,使我愤恨。

    1.快速阅读,想想与《凡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说说作者的学徒生活怎么样?

    3.推荐读《在人间》。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揩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对比,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语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6)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7)学写毛笔字。

    第一课时

    一、明确任务:

    二、学生自练

    1、审题。指名读,明确各题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两题可在书上作尝试性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1)齐读这段文字。

    (2)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

    (3)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4)反馈交流

    2、第二题

    (1)投影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圈点啊

    (2)逐句指名读,教师评议、纠正。

    (3)小结:

    (4)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对子

    (2)问:谁来说说这些对子有什么特点?交流总结得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反

    (3)出示同学的练习,师生评议。

    (4)巩固练习

    4、第四题

    (1)指名读文中7句话。

    (2)出示学生的练习

    (3)师生评议,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4)师小结:

    (5)学生练读。

    第二课时

    一、明确任务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读,及时正音

    (3)教师范读正音,集体读

    3、了解词义

    (1)自由读,边读边想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教师相机点拨下列成语的意思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伟洒脱,气运生动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4、熟读成语。

    (1)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2)同桌交流记忆方法

    (3)检查背诵方法

    (4)寻找成语的共同点和相互的联系,总结,协助记忆。这里的成语大意都是讲人的才能、本领非常突出。一二两组都是说一个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三、四、五、六行分别说了琴、棋、书、画。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2)读准字音

    (1)让学生自渎两句名言

    (2)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

    (2)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4)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外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2)组织讨论:四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1)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叫宁静

    (2)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穿马路

    (3)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

    (4)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3)继续讨论: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陈述的?

    3、练习

    (1)自由练说]

    (2)指名练说

    (3)同桌互相练说

    (4)每组推代表当众讲述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要求真实、具体,不能展开想象。

    (2)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讲给同学听。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二)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三)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自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二)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让同学齐读,之后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设计这个问题,实际是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诸如:我想知道将和相是谁;我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和好等;教师可以适时激趣。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再给他们谈论的时间,然后教师再给一些时间让同学们读一遍书,不认识的字标出来,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

    1.指导读准字音。本课的生字虽然不多,只有7个,但有好几个都是学生特别容易读错字音。允、颇、侮:

    2.指导认清字形。本课有许多生字的字形都容易错,可采用以熟带生的方法掌握字形。如璧与壁相近,壁是熟字,墙壁,与土有关,所以是土字底。而璧是一种宝玉,是无价宝,所以下面是玉。如允与充相近,侮与悔相近,颇与波相近,教师一定要指导同学进行区分,从而记住字形。

    3.理解词意。因为书后有一道题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词意的,所以教师可以提出让同学查字典或词典理解词意。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理屈理亏。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推辞谦让不干。抵御抵挡,抵抗。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能耐技能,本领。攻无不克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详细历史背景

    (四)三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学生读完之后,找人回答这几个问题: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本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可以用完璧归赵来概括。第二个:可以用渑池之会来概括。第三个:可以用将相和好来概括。

    (五)统观全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抄写字词。

    2.想一想每个小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找人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

    2.再请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段。

    (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通过读书,学生马上知道这是在向我们交待时代背景。这一句话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后面三个故事的总起因。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它的重要性。

    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通过默读,学生知道: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3.再默读这一大段。同时思考:

    (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同学联系文章的第一句去思考,秦国最强中的最强是最为强大的意思,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说明秦国以强欺弱,非常专横。然后再让同学想一想赵王为什么着急。同学们如果认真读书就会发现第3自然段直接介绍了赵王着急的原因。因为赵王深深地知道秦王以城换璧是假的,只不过想把无价宝骗到手,如果赵王把和氏璧送去给秦王,秦王当然不会像信上说的那样把15座城给赵王,只能是白白吃亏,轻易地就让秦王占到了便宜。但如果不按秦王信中说的那样去做,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派兵进攻,到时遭殃的还是赵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赵国的群臣才束手无策,赵国因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对策才着急。

    (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联系上文,同学们知道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6自然段的时候,先抓住想了一会儿这个词,使同学们理解他在想什么,其实他不是在想去不去,而是在想如何既能保住和氏璧,又能不给秦王发兵制造机会。接着让同学反复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抓住愿意去。体会出蔺相如的勇敢。然后分析了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动作。如果真的换,就给、如果不肯一定送回,这两句话运用了两个复句,都是假设关系的,说明他把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对策也设计好了。一定一词让我们看出了蔺相如的胸有成竹。最后体会理屈,就是理亏的意思。这也是蔺相如故意造成的一种局面,迫使秦国不能出兵,也使赵国由现在这种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转成主动的局面。这些地方充分说明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表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

    (4)轻声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

    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在指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体会出秦王是怎样喜欢和氏璧的。通过读第8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学生马上会找出双手捧、一边看一边称赞这说明和氏璧的确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连见多识广的秦王都这样爱不释手,更可知它的价值。绝口不提一词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再体会一下,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一下子暴露在我们面前。这也是在蔺相如动身前大家早就估计到的。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蔺相如才会有下面的表现。看到秦王无意拿城换宝,蔺相如想出了宝玉有瑕的办法把玉要回。他先是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这一言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秦王听他这么一说,也就把和氏璧又交给了蔺相如。这时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这一部分要抓住捧、退、靠、站这几个动词,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接着再读蔺相如的话,先抓住理直气壮,让同学理解他的勇敢;他的一番话,又表现了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在秦王假意应允以城换宝以后,相如又是怎么做的呢?读了第8自然段最后几句话我们就知道了,他要求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把和氏璧交出来。针对第一道小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思、议、品味重点词句。如三次说话:第一次,假借指毛病要回玉,说明他机智;第二次,理直气壮揭穿骗局,说明他勇敢;第三次,大大方方讲明原因,说明他机智勇敢。另外,抓住捧、退、靠、举、撞等动词,去理解其机智、勇敢的品质。

    ②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他要求举行典礼,其目的有两个,一种就是真的造成这种声势,让世人都知道秦与赵国以城换宝;另一个目的是拖延时间,好派人把宝及时送回国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蔺相如的认识。

    ③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得很被动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其实是想让同学们了解到蔺相如勇敢、机智,而秦王则理屈、贪婪,所以处处被动。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帮助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秦王怕宝碎,假意答应让城。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读了第10自然段,同学马上回答出:完璧归赵。这时教师板书这个成语,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是什么意思。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先读课文,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通过读、画、找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下面咱们仍旧按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个故事。

    (四)学习课文第二大段,默读,思考。

    1.这段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还提到谁?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出来。事情的起因是:赵王赴秦王之约,去渑池相会,并带相如一起赴约。事情的经过是:渑池会上,相如勇斗秦王。事情的结果是:他们顺利返回赵国,赵王封相如为上卿。

    3.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让学生弄明白秦王约见赵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上文,同学们马上可以想到,秦王是想借约见之机占赵国的便宜。赵王和大臣们正是看清了秦王的这个阴谋诡计,所以才左右为难,束手无策,决定不下。去,怕有危险;不去,又显得太胆怯,怕日后被世人传为笑柄。此时,蔺相如审时度势,他认为不能对秦王示弱,还是去的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时时以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为重,看出他品格的高尚。赵王让相如随行,蔺相如欣然应允,表现了他的勇敢精神。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赵王因为惧怕秦王,所以不好推辞。推辞的意思就是谦让不干的意思。于是为秦王鼓了瑟。而秦王却得寸进尺,还让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很显然,这说明同为大王,秦王与赵王是不平等的,秦王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势力指挥赵王,而赵王的地位就低于秦王,这对赵国当然是个奇耻大辱。因此,在这关系到国家荣辱的关键时刻,蔺相如挺身而出,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准描写蔺相如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学生理解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可抓住生气极了、跟您拼了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出蔺相如为维护国家的尊严,抓住秦王怕死的弱点,以死相拼,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粉碎了秦王的阴谋,表现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秦王又没有占到赵王的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只好放赵王回去了。

    (3)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渑池之会。赵国又占了上风,蔺相如又立新功,封为上卿,这是渑池之会的结果。这里蔺相如当然起了决定作用,但廉颇的功劳也不能忽视。因为在背景介绍时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廉颇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他为赵国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秦王之所以放赵王回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万一有什么情况,廉颇会拼力杀过来,保护赵王的,到时危险的是秦王。因此说,赵王安全回国,廉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4)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教师可告诉学生,加小标题,可以把故事高度概括成2个字,也可用故事发生的地点来概括,因此这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渑池之会。

    (5)教师小结:过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大智大勇,连连立功,职位比老将廉颇都高了,这样就引起了将和相之间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说是矛盾,也可能说是不和,于是教师随机板书不和。那么,在处理这场内部矛盾中,蔺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呢?从中能体会出他的什么品质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

    (五)自学第三大段。因为这篇文章的三个小故事结构相同,学生又有了前面学习的方法,因此自学起来不会很困难。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读课文。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随后教师检查、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一大段主要写了谁和谁?写了他们的什么事?文章这一段主要写了廉颇和蔺相如,写了他们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事情的起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总想寻机羞辱蔺相如。事情的经过是:蔺相如处处避让,并对下人讲清了避让的原因。事情的结果是:将相和好。

    (3)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从这儿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从蔺相如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找到他避让廉颇的原因很简单:秦王比廉颇厉害得多,但蔺相如都不怕,他也就更不会怕廉颇。因为他深深地知道,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将相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乘机攻打赵国。蔺相如避让廉颇,完全是为了赵国的利益。通过反复朗读蔺相如的话,让学生体会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好品质。

    (4)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为什么会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从中你能看出他的什么好品质呢?从词的本意上讲,负荆请罪就是背着荆条请求责罚、赔礼道歉的意思。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处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使他觉得自己心胸狭窄、羞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廉颇的这些举动,我们也不难看出,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也同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好思想。

    (5)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如何理解这个词呢?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让学生体会到蔺相如不计个人恩怨的品质,接着找出同心协力一词,让学生理解词意,最后说出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6)这个故事可用什么做小标题?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负荆请罪。

    (六)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总结,揭示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七)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相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八)复述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

    学生在复述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列个提纲,然后再给出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运用的好的语句,最后让学生进行复述。最后教师小结: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的梗概进行。

    (九)作业

    1.熟读课文,学习人物的精神。

    2.练习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讲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来概括?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二)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了解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三个小故事的联系。

    课文的第1自然段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这是全文所有故事发生的总的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就不会有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发生,也不会有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发生,没有这两个故事的发生,就不会有蔺相如一次次的升官,最终职位比廉颇还高,因而就更不会有负荆请罪这段佳话。

    (四)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分好角色。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作一些表演。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

    3.表演课文内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批朗读表演之后,大家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还有时间,可以再请一些同学朗读表演。

    【[参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2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