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数学广角精选
  • 数学广角精选

    发表时间:2022-01-29

    【www.jk251.com - 数学广角教案】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数学广角精选》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数学广角新增加的内容。教材的编排顺序是,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第二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根据参加语文、数学活动小组的人数,及两个活动小组都参加的人数这三个数据计算总人数。

    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完全教学要求,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于是,借助直观图成了我这堂课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重要策略。那么如何借助直观图呢?课堂初出示了喜欢玩碰碰车和喜欢玩旋转木马两组同学的信息,要求学生说说喜欢玩碰碰车的和喜欢玩旋转木马的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发现有几个名字是重复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贴一贴的游戏,通过帮同学找找位置,引起思维冲突两种都喜欢的小朋友应该放在哪里呢?,再通过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可以用符号,数字,文字)小朋友喜欢的游戏情况,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把具体问题上升到抽象问题,再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就环环紧扣,教学效果也扎实有效地达到。

    在第二个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时,学生在算法时更多的是三部分相加求出总人数,而不是两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叠部分。再反思地去研读教材,发现对于教材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抛弃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更多地强调集合圈的作用和理解,才引起了这个问题。在今后把握教材时,应该理解好主次的关系,更准确、到位地把握。

    任何一堂课在反思的时候,都有成功点也有不足和遗憾。不足和遗憾并不可怕,更多地反思如何更好地运用教学策略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董妍—数学广角 教案精选篇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同学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简要概括)故事里的如要人物是谁?看屏幕上的台词,谁想来演一演?它们的角色还可以怎样分配呢?要想不重复、不遗漏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数学广角。(板题)

    二.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1.指名分配角色。按学生的思路,做记录。

    师:(小结)怎样才能想不重复、不遗漏?按顺序搭配。

    2.(屏幕出示)

    师:瞧,这是我衣柜里的几件衣服。都有什么?它们可以分成几类?

    请同学们帮董老师设计一下,看看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连线。展示两种搭配方式。强调按顺序搭配。

    师:搭配时,我们可以连线,还可以标号罗列。

    3.师:每天早晨的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瞧,这是我的每天早晨的早餐。(屏幕出示早餐)

    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请同学们同桌一起商量一下。

    1.)学生商量并记录。

    2.)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连线法或是标号罗列法。

    强调用“先确定……再搭配……”这样的语言叙述。

    三.巩固练习,解释应用。

    师:玩累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有7、3、9三张数字卡片。能摆多少个三位数呢?请同学们先在座位上写一写。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指示?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搭配时可以有几种表示方法?

    单元数学广角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目标分解】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2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课时: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内容解读】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两步应用题,直线、封闭曲线等有关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相关应用题

    三、本单元的例3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关于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四、练习二十第4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该怎样把握题目的教学要求?

    练习二十第4题十探讨关于封闭曲线的植树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寻找隐藏其中的规律,比如把一个圆圈平均分成4份,可以看到正好有四个间隔点,所以关于封闭曲线的指数的棵树正好是分出的间隔数。

    【教学提醒】

    五、怎样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本单元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対例题进行过多的变式、提高问题的难度,造成教学要求过高。

    数学广角练习设计


    共4课时总第6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组整理回顾本周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5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角色搭配的组合数。

    2、出示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取法。

    (2)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1)同桌讨论,说一说可以通多少次话?

    (2)生独立用线连一连。

    (3)集体汇报交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然后集体交流。

    2、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题,然后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上册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

    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为什么

    2,师:今天王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呢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出示:去数学广角得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5角钱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钱币说出5角钱的一种付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多媒体出示1角,2角,5角三种面值的人民币).

    3,学生小组合作后,展示学生不同的拿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角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角1张1角.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角3张1角.

    生4:还可以这样拿,5张1角.

    师: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有重复或遗漏的吗真棒!现在咱们就进数学广角.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数字宫,我们先做个摆数游戏!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孩子们先独自摆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最完整

    生1:我可以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

    生2:我也是.

    (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2,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数学 教案精选


    教学设计

    比较分数的大小

    龙沙小学侯敏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2、经历质疑、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画有两个完全一样图形的纸,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本单元分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3/4和1/4谁大?(电脑出示)

    (小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学具,看能想出几种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这里,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涂色,比较涂色面积的大小,进而比较分数的大小;2、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发现一个整体的3/4要比这个整体1/4的小棒根数多;3、想象某种情境,比较他们的大小;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的规律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验证规律

    对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个规律,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有疑问,师生共同验证这个规律。(利用电脑出示幻灯片,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验证后的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数学游戏(小组合作,体验多个分数比较大小)

    四、总结收获

    数学分类,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上下数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题一上、下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数学下册估算教案 教案精选


    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数学教案-数轴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数轴的相关知识点

    1.数轴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数轴)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数轴的学习.

    2.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数轴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B点表示-1.5;

    O点表示0;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数轴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2)没有原点3)单位长度不统一教学设计示例数轴(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二、讲授新课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课堂练习示出来.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四、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五、作业1.在下面数轴上:(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1){-5,2,-1,-3,0};(2){-4,2.5,-1.5,3.5};课堂教学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数轴(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出示投影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生:2℃,-5℃,0℃.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数轴.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数轴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数轴的画法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出示投影1)(1)原点表示什么数?(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投影2)(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数轴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数轴,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1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5,0,-2.5,.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数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出示投影4)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C表示3;D表示;E表.【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5)①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②将-3,,1.5,-6,,2.25,,-5,1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三)归纳小结师:①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进行的.②掌握数轴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八、随堂练习1.判断题(1)直线就是数轴()(2)数轴是直线()(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4)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5)数轴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5,0,+3.2,-1.4九、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三)思考题: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十、板书设计随堂练习答案1.×√√×√2.略作业答案(一)必做题1.(1)依次是(2)依次是2.依次是(二)选做题:3.略B组1.(1)-6,(2)-1,(3)3;(4)0(三)思考题:①②左,6,右,6探究活动(1)在数轴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分析: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1)在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2)在数轴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解:(1)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由图看出:-4.5<-3<3<4.5(2)在数轴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3,-2,-1,0,1,2.点评: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二、知识结构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定义三要素应用数形结合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比较有理数大小,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在理解并掌握数轴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三、教法建议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四、数轴的相关知识点1.数轴的概念(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以数轴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数轴)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数轴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数轴的学习.2.数轴的画法(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3.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五、数轴定义的理解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如图1所示.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例如: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A点表示-4;B点表示-1.5;O点表示0;C点表示3.5;D点表示6.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知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3.正数轴常见几种错误1)没有方向2)没有原点3)单位长度不统一教学设计示例数轴(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二、讲授新课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课堂练习示出来.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四、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五、作业1.在下面数轴上:(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1){-5,2,-1,-3,0};(2){-4,2.5,-1.5,3.5};课堂教学设计说明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数轴(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出示投影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生:2℃,-5℃,0℃.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数轴.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数轴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数轴的画法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出示投影1)(1)原点表示什么数?(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2.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向学生提出问题:数轴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数轴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投影2)(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数轴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数轴,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4.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1画一条数轴,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5,0,-2.5,.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数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出示投影4)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解:A表示-3;B表示;C表示3;D表示;E表.【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5)①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②将-3,,1.5,-6,,2.25,,-5,1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三)归纳小结师:①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数轴进行的.②掌握数轴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八、随堂练习1.判断题(1)直线就是数轴()(2)数轴是直线()(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4)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5)数轴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5,0,+3.2,-1.4九、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三)思考题: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十、板书设计随堂练习答案1.×√√×√2.略作业答案(一)必做题1.(1)依次是(2)依次是2.依次是(二)选做题:3.略B组1.(1)-6,(2)-1,(3)3;(4)0(三)思考题:①②左,6,右,6探究活动(1)在数轴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分析: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1)在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2)在数轴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解:(1)数轴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由图看出:-4.5<-3<3<4.5(2)在数轴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3,-2,-1,0,1,2.点评: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

    数学教案-梯形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法设计

    小组讨论,引导发现、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等腰梯形判定.

    2.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等腰梯形的判定,归纳小结梯形转化的常见的辅助线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什么样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它的性质定理是怎样证明的?

    3.在研究解决梯形问题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

    我们已经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又如何来判定一个梯形是否是等腰梯形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引人新课】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前面我们用等腰三角形的定理证明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现在我们也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例1已知:如图,在梯形中,,,求证:.

    分析:我们学过“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因此,我们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定理就容易证明了.

    (引导学生口述证明方法,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种证明方法)

    (1)如图,过点作、,交于,得,所以得.

    又由得,因此可得.

    (2)作高、,通过证推出.

    (3)分别延长、交于点,则与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可得.

    (证明过程略).

    例3求证: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已知:如图,在梯形中,,.

    求证:.

    分析:证明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对角线相等的条件来构造等腰三角形.

    在和中,已有两边对应相等,别人要能证,就可通过证得到.

    (引导学生说出证明思路,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证明:过点作,交延长线于,得,

    ∴.

    ∵,∴

    ∵,∴

    又∵、,∴

    ∴.

    说明:如果、交于点,那么由可得,,即等腰梯形对角线相交,可以得到以交点为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虽不能直接引用,但可以为以后解题提供思路.

    例4画一等腰梯形,使它上、下底长分别5cm,高为4cm,并计算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分析:如图,先算出长,可画等腰三角形,然后完成的画图.

    画法:①画,使.

    .

    ②延长到使.

    ③分别过、作,,、交于点.

    四边形就是所求的等腰梯形.

    解:梯形周长.

    答:梯形周长为26cm,面积为.

    【总结、扩展】

    小结:(由学生总结)

    (l)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①先判定它是梯形②再用“两腰相等”“或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来判定它是等腰梯形.

    (2)梯形的画图:一般先画出有关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再画出有关的平行四边形,最后得到所求图形.(三角形奠基法)

    八、布置作业

    l.已知:如图,梯形中,,、分别为、中点,且,求证:梯形为等腰梯形.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77中l;P179中B组2

    【数学广角精选】相关推荐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三篇(精选)

    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

    推荐: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范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