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哲学常识下#@6a6@#复习要点【推荐】
  • 哲学常识下#@6a6@#复习要点【推荐】

    发表时间:2022-01-24

    第五课

    1、★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即“想”。表现在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具有预见性、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即“做”。表现在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

    三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决心、意志、干劲等。

    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才能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才能以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克服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3、★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因素(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并且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

    我们既要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有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多变的,能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现象和本质密切相联: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其本质、规律。原因有: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认识的作用来说,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促进其发展。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基础。坚持它,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归宿、目的、发展结果。坚持它,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辩证法。

    8、★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是:(1)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思考。占有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它是实现认识根本任务的前提、必要条件。科学思维方法是实现认识根本任务的关键,它包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四个环节。

    9、认识的发展性原理:认识要不断深化→由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决定;认识要不断扩展→由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整个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认识要不断向前推移→由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认识

    10、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过程。只有先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地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整体的思维过程、方法。只有进行综合,才能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11、合理想象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极有利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要求略

    第六课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a、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b、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是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2)*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3)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破坏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

    4、★集体主义是指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体系。它是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

    其基本内容有:坚持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维护、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三者发生矛盾时,牺牲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因为:(1)它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2)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力量源泉;(3)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一致性表现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3)我国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需要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6、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总要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1)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做到: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2)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3)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小团体主义的主要表现: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利益。危害:资金使用分散,建设布局分散以及科研力量分散,结果是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导致生产集中率低,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竞争力严重弱化;还会涣散人心,带来社会不稳定,妨碍现代化建设的正常进行。

    ------个人主义是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危害:(1)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腐蚀作用;(2)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危害社会稳定;(3)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第七课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原因是: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社会性制约着自然性。

    “人性自私论”的错误表现在:它违反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它错误地将动物的“自保性”混同于人性自私;它错误地将个人的正当利益与自私混为一谈;它不符和历史和现实。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①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下实现的a、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时,就促进、推动社会发展b、当个人活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时,就阻碍、破坏社会发展)②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个人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①对立性: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起决定作用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a、社会离不开个人,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运动、发展b、个人也离不开社会,任何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提供基本物质等条件③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不能割裂;二者关系是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3、★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价值、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原因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价值中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2)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有:客观条件有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社会条件,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观条件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辨证思维素质、心理素质);在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5、★拜金主义是指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的金钱观: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取得金钱的手段应当正当、合法;金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的目的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危害:(1)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2)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3)把一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6、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类型:按理想的性质分,有科学与非科学理想、崇高与庸俗之别;按理想的内容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按奋斗时间的长短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崇高社会理想的作用有:它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它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7、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辨证关系原理: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前提、必经阶段②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发展的方向、根本目的③要求:把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有机结合

    8、★*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实现理想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指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它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第八课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科学实验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目的,运用特殊设施和手段,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它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3、★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①实践决定认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②认识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实践:a、正确认识如实反映实践的本来面目并促进、推动其发展b、错误的认识歪曲反映实践并阻碍、破坏其发展

    4★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决定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主要应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

    *对青年学生来说,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决定的。做到:(1)把读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2)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

    5、★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力、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其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①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桌自己的主观世界②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JK251.com延伸阅读

    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复习要点


    1、了解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所做的贡献

    (1)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发现落体定律,确立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概念。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星体。

    1632〈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

    ■①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他的发明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英国科学家)——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经典力学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经典力学最显著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意义: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3、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19xx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xx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1900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4、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1871年〈人类的起源〉发表进一步论证了其观点。主要观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会发生变异;生物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5、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这个时代称为“蒸汽时代”

    6、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和电影等电器产品涌现,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高中教案高二英语下#@6a6@#UNIT单词表人教版(小编推荐)


    高二英语下册unit13单词表人教版

    unit13

    cuben.

    sailorn.

    marinern.

    benefitv.n.

    benefitfrom

    transportn.v.

    propertyn.

    rangev.

    planktonn.

    alltheway

    moleculen.

    uniqueadj.

    hydrogenn.

    atomn.

    oxygenn.

    relativeadj.

    solidn.adj.

    freezingadj.

    salinityn.

    dissolvev.

    pureadj.

    grammen.

    densityn.

    relationshipn.

    massn.

    volumen.

    cubicadj.

    kilogrammen.

    floatv.

    takeadvantageof

    decreasev.

    capacityn.

    substancen.

    centigradeadj.

    absorbv.

    giveoff

    thusadv.

    stableadj.

    sensitiveadj.

    steadyadj.

    motionn.

    denseadj.

    trustv.

    callin

    nurseryn.

    estuaryn.

    tiden.

    mammaln.

    reproducev.

    pollutantn.

    erosionn.

    recreationn.

    avarietyof

    gallonn.

    definev.

    关于高中教案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要点的高中教案推荐


    (第一课)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三世说)、梁启超(变法图存)、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康有为把社会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

    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批判君权论,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的觉醒

    (3)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标志:19xx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

    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作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传播:(1)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登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2)广东杨匏安也发表文章《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姊妹篇)

    (3)各地出现了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3、论战:(1)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2)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击胡适,掀起“问题”与“主义”之称。

    (3)论战实质:在中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解决问题。

    4、扩大;《新青年》出版劳动节纪念专号,提高工人觉悟。

    5、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各地出现《共产党》月刊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

    高中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要点【推荐】


    1、有关概念

    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化合价是否有变化

    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

    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反应物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性质

    被氧化:失去电子被氧化

    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被还原:得到电子被还原

    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氧化产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生成的产物

    2、概念间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1、两条线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对准同种元素

    2、要标明"得"、"失"电子,且数目要相等。

    3、箭头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

    1、一条线桥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2、不需标明"得"、"失"电子,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数目。

    3、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4、单线桥箭头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分解反应不都是氧化还原反就,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4)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

    5、常见的氧化剂

    <>

    6、常见的还原剂

    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1)氧化剂

    2>非金属元素2>非金属活动顺序:f>o>cl>br>i>s同周期从左到右,氧化性增强:cl>s>p(2)还原性金属元素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h)>cu>hg>ag>pt>au同主族从上往下,还原性增强:mg(3)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4)浓度、温度、酸碱性等:如:浓hno3的氧化性>稀hno3,加热时浓h2so4的氧化性增强,kmno4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增强等。<>8、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般用"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得失法"配平。配平原则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或"得失电子总数相等"。下面以硫与浓硝酸反应为例,说明配平的一般步骤:

    <>(1)标变价: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中价变元素的化合价。<>

    (2)求总数:求得失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以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

    还原产物四大物质前的系数。

    (3)配系数:观察配平两边其他物质的系数,并进行检查,最后改"----"为"==="号。

    <>

    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1、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常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数值变化(升降)的计算;

    二是关于氧化剂、还原剂用量的计算。

    2、计算的原则是: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即常说的"电子得失守恒"。

    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研究性题(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万能通用篇


    第八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1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共有24个(参见xx年考试大纲)

    1.1实验(15个)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4)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15)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培养等)

    1.2实习(2个)

    (16)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7)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研究性课题(7个)

    (18)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并做交流报告;

    (19)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0)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21)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2)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3)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24)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2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拟定题目——提出假设——预期结果——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推论分析——交流总结

    3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以前人的实验为科学依据,而不是凭空设想。

    3.2简单经济原则:从多种设计方案中筛选出可行性强,又有简约性的最佳方案。

    3.3单因子变量原则: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平行重复原则: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得出结论。

    3.5对照原则:为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常要设立对照实验。常用方法有:

    3.5.1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3.5.2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3.5.3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3.5.4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此外,在进行对照实验时,要注意除了只确定一个变量以外,还要注意对照实验中一定要有研究对象参与,否则就没有对照价值。另外,有的实验要经过二次对照才能使实验结果严密准确。如:研究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时,就必须设立二次对照。先将植物分两组,一组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另一组放在缺乏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作对照。当对照组植物表现病症时,再将该元素补充进去作二次对照,看病症是否减轻或消失。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6972.html

    【哲学常识下#@6a6@#复习要点【推荐】】相关推荐
    [year+]年高考地理季现象的经典总结 万能通用篇

    地理现象1月7月地球公转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

    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