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画轴对称图形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 八年级上画轴对称图形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1-23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那么如何写一份初中教案?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上画轴对称图形教案相关教学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画轴对称图形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内,感知对称通过实物展示,感知对称,欣赏对称美,激发求知欲,引入新课程。师:同学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可以感知到这些图形的哪方面的美感呢?(图1)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师:下面让我们再做个实验,请看图2,先猜测一下它可能是什么图形的一部份。(图2)生:蝴蝶的一半。师:是吗?下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好吗?请同学们拿出镜子,先把镜子竖直放好,然后把图2靠紧并垂直于镜子放好,观察一下右图与镜子里的像刚好合成什么图形?(如图3)(同学们个个感到很好奇,纷纷在试一试,然后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的说“哇,真的是一只蝴蝶,太神奇了,太漂亮了”。)师:那么图2为什么与镜子里的像刚好能组成蝴蝶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生: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图形2与镜子里的像刚好左右相反。生:我认为它们的大小一样生:我认为它们的面积也是一样的。生:我认为如果把它们叠在一起会重合。师:下面我们反过来思考,如果把图3中的蝴蝶怎么样折叠就能得到图2中的半只蝴蝶?生:只要沿着中间折叠就可以了。师:请同学们继续看下列几幅生活中可见的图形,如果把它们分别折一折,是否也有同样的特点?(学生开始动手试一试,边折边看边议论)(反思: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在于下面几点:①采取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照镜子”等实际问题情境入手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感悟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通过“照镜子”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获得的答案将是丰富的,在最后交流归纳时,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活动中“研究”的成果,对最终形成的规范、正确的结论是有作用的,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注意学习方式和“研究”方式。这也是对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精神成为可行。)(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师:图形通过对折,如果两侧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我们根据它的特点,能给它一个名字吗?生:轴对称图形。师:大家看看,如果把图形展示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道折痕(师边演示边说),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什么呢?若不知道,可以从书本寻找答案。生:对称轴。(齐声回答)师:非常好!师:(总结给出轴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师:下面请同学们在上述几幅图形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需强调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是否只有一条。)(反思:采用看一看、折一折、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等亲身体验活动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往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三)、深化概念,初步应用师:瞧,大家可能没想到吧,通过折一折,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数学问题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生:对折以后看两侧能否完全重合。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是,不是……(有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学生认为不是,学生争执不下)师:平行四边形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请双方就这一话题展开争论。生:请问,你说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理由是什么呢?生:我认为如果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来,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那平行四边形就是。生:判断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对折以后如果不能重合,就不是轴对称图形。生:你说的方法是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而不是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生:你说不是的理由是什么呢?生:我是通过对折以后知道的,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侧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说明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争论非常激烈)师:到底谁有道理呢?请大家剪一个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折一折,然后再下结论,好吗?生:(边折边说)不是,不是。师:再换个方向折一折。生:不是,肯定不是,怎么样也不能使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反思:这一段教学非常精彩,教师苦心经营的争论场面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民主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是学生用科学精神对数学知识的执着追求。这一重点使课堂掀起了高潮,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说明:课堂提问不仅仅由教师主导,也可以由学生主导,不仅可以让教师向学生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向学生提问,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个环节中,几位学生主动起来争论,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学习,最后结论越辩越明。除此之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有时“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而学生一旦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了我们所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的道理,便能以更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从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师:大家知道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想一想,我们所熟悉的平面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面图形,折一折,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画出所有的对称轴。学生分4人一小组,折剪并讨论,得出结论后,再进行交流。(反思: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关键是要处理好“引”和“放”这两点。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让他们自己分配,各自独立思考一部份,然后在小组中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集中集体的智慧,这时思考不全的学生就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后得到结果,这样效率就高了,活动中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这个环节中渗透了合作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之大。)师: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见到许多轴对称图形的物体,它的存在,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得更美。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下你所见过的轴对称图形的标志,,看谁收集的最多。(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师:从上面寻找轴对称图形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其实很多,那么我们能否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创造出一些美的作品?如下图,以直线为对称轴,你能把这幅图的另一半画出来吗?看一下刚好组成什么图形?师:下面我们再来一场比赛,你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把下面的图形另一部分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学生动手操作,个个兴趣盎然)师:(采访画得最快的同学)请问x同学,你是怎么画出来的?你怎么想到这样画的?生:这是一幅轴对称图形,我将它对折,只要剪原来的一半就行了,所以很快。师:真聪明!请同学们给他鼓掌。(教室里响起阵阵掌声)刚才我们是比快,下面是自由发挥,动脑思考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看谁能到;黑板上画得的最多最快?生1:例如,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其它如,等边三角形、矩形、圆、菱形、等腰梯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如图1.图2生2:图2(五)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学了这节课后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生:轴对称图形真美。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图形。生:古代人真聪明,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世界闻名的轴对称图形,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创造出比他们更好的轴对称图形。生:学了这节课后,我才明白右图水面中的像为什么与实物一模一样的道理。生:学了这节课后,我还发现我们学习中有些字母、汉字、数字也是轴对称图形。师:是吗?能举几个例子给同学们看看吗?生:h,i,m,o,晶,品,88……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将我们的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了,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作业:1.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填空:(1)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a.能完全重合b.不能完全重合(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a.一定b.不一定c.一定不(3)数字0.3、8都()轴对称图形。a.是b.不是(4)圆有()条对称轴。a.2条b.4条c.无数条(5)正方形有()条对称轴。a.1条b.2条c.4条(6)长方形有()条对称轴。a.1条b.2条c.4条(7)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a.1条b.2条c.3条(8)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a.1条b.2条c.3条(9)三角形有()条对称轴。a.1条b.2条c.不一定,根据三角形类别定(10)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a.1条b.2条c.4条

    JK251.com延伸阅读

    7.1 轴对称现象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折纸、图形欣赏、印墨汁等数字活动过程,提高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宣纸、墨水、剪刀、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常见几何图形、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多媒体显示)

    2.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3.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

    4.你能将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5.通过动手实验,你发现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6.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1.做“扎纸”活动

    (1)动手实践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一根大头针在纸上任意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欣赏各自所得到的图案.

    (2)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观察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2.定义展示

    3.练一练

    4.做“印墨迹”实验

    (1)动手实践

    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

    (2)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位于折痕两侧的墨水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

    三、观察图案,获取发现

    1.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如:、两个“囍”字,两只小脚丫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观察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讨论交流.

    四、巩固应用

    1.从优美的风景画中寻找成轴对称的图形.

    2.辨别熟悉的几何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向学生展示几幅国旗,请学生观察是否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许多轴对称图形,它们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称美,但它们对称的形状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吗?

    如:闹钟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

    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

    人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

    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还存在各式各样的图形,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会有更大的发现!

    八、自我创作,发展思维

    刚才,我们通过“扎纸”、“印墨迹”的方法,得到轴对称图形,想不想自己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来?

    请采用任意一种方式(扎纸、印墨迹、剪纸等)自己设计一个具有特色的轴对称图形来.

    经典初中教案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3)知道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和画图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体现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中的美.

    教学重点: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区分的概念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1、概念:(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对称轴

    (2)轴对称

    (3)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实验,说明上述概念.最后总结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都有对称轴,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定理的获得

    (投影):观察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否为全等形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启发学生,写出此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为真命题?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学生继续观察得到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说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则是判定定理.

    上述问题的获得,都是由定理1引发、变换、延伸得到的.教师应充分抓住这次机会,培养学生变式问题的研究.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图形

    对称轴

    点A

    过点A的任意直线

    直线m

    直线m,m的垂线

    线段AB

    直线AB,线段AB的中垂线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

    底边上的中线

    3、应用

    例1如图,已知:△ABC,直线MN,求作△A1B1C1,使△A1B1C1与△ABC关于MN对称.

    分析:按照轴对称的概念,只要分别过A、B、C向直线MN作垂线,并将垂线段延长一倍即可得到点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连结所得到的这三个点.

    作法:(1)作AD⊥MN于D,延长AD至A1使A1D=AD,

    得点A的对称点A1

    (2)同法作点B、C关于MN的对称点B1、、C1

    (3)顺次连结A1、B1、C1

    ∴△A1B1C1即为所求

    例2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cm.问:

    (1)牧童从A处牧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问题可转化为已知直线CD和CD同侧两点A、B,

    在CD上作一点M,使AM+BM最小,

    先作点A关于CD的对称点A1,

    再连结A1B,交CD于点M,

    则点M为所求的点.

    证明:(1)在CD上任取一点M1,连结A1M1、AM1

    BM1、AM

    ∵直线CD是A、A1的对称轴,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M1B中

    ∵A1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为CD中点,且A1B=2AM

    ∵AM=500m

    ∴最简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至D,延长BA到E,使AE=BD,连结CE、DE

    求证:CE=DE

    证明:延长BD至F,使DF=BC,连结EF

    ∵AE=BD,△ABC为等边三角形

    ∴BF=BE,∠B=

    ∴△BEF为等边三角形

    ∴△BEC≌△FED

    ∴CE=DE

    5、课堂小结:

    (1)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只对一个图形而言

    联系:这两个定义中都涉及一条直线,都沿其折叠而能够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对性:即若把轴对称图形沿轴一分为二,则这两个图形就关于原轴成轴对称,反之,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全二为一,则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解题方法:一是如何画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找对称点)

    二是关于实际应用问题“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P120#6、8、9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两个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如图已画出其中一个三角形,请你分别补出另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个图形分成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所画三角形可与原三角形有重叠部分)

    解:

    八年级地理工业相关教学方案


    本学期总第6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授课日期3月16日

    课题

    中国的工业(3)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了解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找到中国的机械工业中心。

    找出中国的机械工业分布和钢铁工业分布规律。

    中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发展对比。

    重点难点

    中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中国的机械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的防止工业基地分布图。

    教学过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导入

    自主学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目标要求:

    1、过去我们的机械制造业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为什么说我们现在的机械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也相对合理?

    3、识别中国的汽车标志,并说出他们的产地。

    4、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基地有哪些?

    科代表说明:

    在看这些工业基地分布时,应注意与原料产地相联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

    复备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应用

    生成创新

    5、中国的纺织原料有哪些?

    6、中国的棉纺织工业基地有哪些?7、我国棉花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1、联系历史思考过去我国的几机械制造业为什么只能以修配为主?并且只分布在沿海?2、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分布有什么相同之处?3、我们滨州有哪些机械制造工业?4、看图思考中国纺织工业的分布特点。5、中国有哪些丝绸产地文明全国?1、过去我们是殖民地工业机械制造业非常落后,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国外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把机械工业布局在沿海。2、机械工业的原料就是钢铁,机械工业的布局和钢铁工业的布局是一致的。分布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3、滨州机械厂、滨州活塞厂4、纺织工业分布在棉花产地。5、苏州杭州,周村的丝绸文明全国。在图上填写中国主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我国西部以毛纺织为主的原因?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三大工业基地?基础训练达标训练。科代表讲解:【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彩色插图第二页,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点滴记录

    在本节课内,教材提到了丝绸工业,要让学生知道:丝绸工业所用的原料是蚕茧,而蚕茧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如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所以丝绸工业城市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还应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课上练习掌握工业会使知识更系统。

    数学教案-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初中教案精选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

    (3)知道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图形的能力和画图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体现数学中的美,感受数学中的美.

    教学重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1、概念:(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对称轴

    (2)轴对称

    (3)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实验,说明上述概念.最后总结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定理的获得

    (投影):观察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否为全等形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启发学生,写出此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为真命题?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学生继续观察得到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说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则是判定定理.

    上述问题的获得,都是由定理1引发、变换、延伸得到的.教师应充分抓住这次机会,培养学生变式问题的研究.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图形

    对称轴

    点A

    过点A的任意直线

    直线m

    直线m,m的垂线

    线段AB

    直线AB,线段AB的中垂线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三角形

    底边上的中线

    3、应用

    例1如图,已知:△ABC,直线MN,求作△A1B1C1,使△A1B1C1与△ABC关于MN对称.

    分析:按照轴对称的概念,只要分别过A、B、C向直线MN作垂线,并将垂线段延长一倍即可得到点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连结所得到的这三个点.

    作法:(1)作AD⊥MN于D,延长AD至A1使A1D=AD,

    得点A的对称点A1

    (2)同法作点B、C关于MN的对称点B1、、C1

    (3)顺次连结A1、B1、C1

    ∴△A1B1C1即为所求

    例2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cm.问:

    (1)牧童从A处牧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问题可转化为已知直线CD和CD同侧两点A、B,

    在CD上作一点M,使AM+BM最小,

    先作点A关于CD的对称点A1,

    再连结A1B,交CD于点M,

    则点M为所求的点.

    证明:(1)在CD上任取一点M1,连结A1M1、AM1

    BM1、AM

    ∵直线CD是A、A1的对称轴,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M1B中

    ∵A1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为CD中点,且A1B=2AM

    ∵AM=500m

    ∴最简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至D,延长BA到E,使AE=BD,连结CE、DE

    求证:CE=DE

    证明:延长BD至F,使DF=BC,连结EF

    ∵AE=BD,△ABC为等边三角形

    ∴BF=BE,∠B=

    ∴△BEF为等边三角形

    ∴△BEC≌△FED

    ∴CE=DE

    5、课堂小结:

    (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只对一个图形而言

    联系:这两个定义中都涉及一条直线,都沿其折叠而能够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对性:即若把轴对称图形沿轴一分为二,则这两个图形就关于原轴成轴对称,反之,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全二为一,则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解题方法:一是如何画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找对称点)

    二是关于实际应用问题“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P120#6、8、9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两个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如图已画出其中一个三角形,请你分别补出另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个图形分成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所画三角形可与原三角形有重叠部分)

    解:

    7.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准备活动:准备一个三角形、一张画好一条线段的纸张

    教学过程:

    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提问: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一、探索活动

    教师示范:(按以下步骤折纸)

    1、在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标好字母;a、b、c.把角a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

    2、在折痕(即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c,

    3、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交点为e.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只是角的一部分.注意角的概念.

    学生通过思考应该大部分都能明白角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结论.

    问题2: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说明你的理由,在角平分线上在另找一点试一试.是否也有同样的发现?

    学生应该很快就找到相等的线段.

    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

    如图,已知ao平分∠bac,oe⊥ab,od⊥ac.求证:oe=od.

    巩固练习: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

    (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o⊥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

    (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点d到ab的距离为5cm,则cd=_____cm.

    内容二: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做一做:按下面步骤做:

    1、用准备的线段ab,对折ab,使得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

    3、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

    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co与a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ao与ob相等吗?ca与cb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得到下面的结论: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它的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

    (3)对称轴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应用:

    (1)如图,ab是△abc的一条边,,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并交bc于点d,已知ab=8cm,bd=6cm,那么ea=________,da=____.

    (2)如图,在△abc中,ab=ac=1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如果bc=10cm,那么△bcd的周长是_______cm.

    小结:

    (1)角是轴对称图形.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4)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作业:课本p193习题7.2:1、2、3.

    教学后记:

    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掌握,特别是对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个性质,一时难于理解.的部分原因是学生忘记了点但直线的距离是什么一回事.而对于中垂线的理解较好.基本上能找到当中相等的线段,并且用学过的知识予以证明.内容较多,容量较大.课后还要加强理解和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am+n(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n=(n是正整数);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1.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4.计算当a≠0时,a3÷a5===,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a3?5=a?2,于是得到a?2=(a≠0).二、总结:一般地,数学中规定:当n是正整数时,=(a≠0)(注意: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教师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来看这条性质是否成立.事实上,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都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am?an=am+n(m,n是整数)这条性质也是成立的.三、科学记数法:我们已经知道,一些较大的数适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如:0.000012=1.2×10?5.即小于1的正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1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1.2×10?2,0.0012=1.2×10?3,0.00012=1.2×10?4,以此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有0.0000000012=1.2×10?9,即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如果小数点后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9,如果有m个0,则10的指数应该是?m?1.

    八年级音乐下教案周时相关教学方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九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歌剧音乐,乐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情感目标)2、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并尽量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能力目标)3、初步了解作品相关知识,初步了解韦伯的生平及贡献。(知识目标)教学重、难点:歌曲《猎人合唱》学唱教具准备:自制课件(ppt)、磁带、口风琴、教学光盘、画纸与画具教学理念:这是初中学生接触歌剧的第一课,如何让世界歌剧走入现代学生的心中,并让他们产生兴趣,留有印痕,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在思索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例,意在让学生通过选择问答、聆听小幽默、设计场景、体验歌唱、即兴表演与绘画活动等多种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音乐,对歌剧初步了解并留有印象。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呈示课前准备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随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氛围,引起学生注意,为本课歌剧教学埋下伏笔。二、新课(一)导入:1、提问:刚才课前欣赏的歌曲出自于下列哪部作品?a《白毛女》b《茶花女》c《江姐》d《洪湖赤卫队》2、你知道这部作品的体裁是什么?a、戏曲b、曲艺c、歌剧d、进行曲学生回忆、思考、回答通过选择的形式,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乐意去思考并回答,通过两个小问题,为新课引入打下基础。(二)介绍歌剧相关知识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和芭蕾)和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音乐处于主要地位。小幽默:“什么是歌剧啊?”小彼得问爸爸。“在歌剧里,”爸爸回答“当舞台上一个人被敌人用匕首刺进胸膛后,他对着流出的鲜血会大声地长时间地唱起歌来。”观看、聆听课件中的介绍,初步了解歌剧。聆听小幽默通过观看课件,聆听教师介绍,对歌剧初步了解。通过插入一段小幽默,吸引学生对歌剧的进一步了解产生兴趣。(三)导入歌曲播放《猎人合唱》片段,让学生谈聆听后的感受(想象画面,设计场景与标题)聆听,初步感受、交流初步感受作品。通过想象画面,设计场景与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学唱歌曲:1、听唱全曲旋律,对于c部分旋律采取视唱进行。2、学唱高声部。a、随录音b、随琴3、学唱低声部(随琴)4、随音乐唱高声部:引导学生感爱、体验、理解、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愉快、兴奋、唱歌远去)可适当插入作品有关介绍。5、练习c部分的合唱。1、随琴哼唱歌谱。2、随琴唱词。3、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体验二声部的合唱。1、用视唱法,学唱歌曲c部分;用听唱法学唱歌曲。2、学习如何有感情地去演唱《猎人合唱》,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3、适当了解作品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面。三、活动分小组为歌曲设计活动: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成四小组——合唱组、绘画组、伴奏组、表演组,进行自由设计活动。学生根据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准备展示与交流。简单评价让学生根据特长爱好进行小组结合与设计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互评与自评,促进创作的热情和体验合作的成功感。四、结束1、小结:学生小结,教师补充2、布置作业:查有关《洪湖赤卫队》的相关知识与作品。学生小结伴随《猎人合唱》音乐离开教室,愉悦下课。学习如何查找一些资料,并与人交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时对称图形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经典初中教案八年级上线角的轴对称性导学设计


    学目标

    1.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相关结论,做到每一步有根有据;

    3.经历探索角的轴对称应用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考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证明点在角平分线上.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开场白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而且“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定理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呢?

    回忆、思考.

    点明课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2已知:△abc的两内角∠abc、∠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

    分析:要证明点p在∠a的角平分线上,根据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只要点p到∠a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过点p做两边的垂线段pd、pe,证出pd=pe,而要证pd=pe,因为点p是∠abc、∠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点p到∠abc、∠acb两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只要做出bc边上的垂线段pf,就可得pd=pf,pe=pf,从而pd=pe,所以得证.

    通过解决上述问题,你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1.结合图形认真审题.

    2.分析、讨论证明思路.

    3.口述证明思路及证明过程.

    4.讨论归纳得到结论:三角形

    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运用例题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综合利用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采用“要证,只要证”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法”.

    问题解决完后及时进行小结归纳,得出三角形“内心”,为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打好基础.

    例3已知:如图2-28,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fac,垂足为e、f.求证:ad垂直平分ef.

    分析:要证ad垂直平分ef,

    只要证:,.

    已知∠bad=∠cad,de⊥ab,dfac,

    只要证,

    只要证.

    ……

    学生利用分析法填空;

    阐述证明思路;

    完成证明过程.

    利用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开放的分析过程,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考路径.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解完题后,说说你的发现,提出你的问题.

    练习:课本p56练习.

    学生发现: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与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可能提出“三角形三个外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否相交于一点的问题”.

    本题是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综合应用,实际上是例2的变式应用.

    学生“一折,二画,三验证”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获得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鼓励学生使用逆推的思路寻找证明方法.

    布置作业

    课本p58-59习题2.4,分析第9、10、11题的思路,任选2题写出过程.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题作业.

    实行作业分层,便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自我发展.

    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相关教学方案


    课题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l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l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l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l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l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l本节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知识。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了92%,但我们不能有“大汉族”思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奋斗l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l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l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l能力的培养有;收集、归纳、总结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备与资源l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活动

    活动立意课前气氛渲染:视频极具民族风光和音乐特色的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新课: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一个大家庭(展示图片中华民族全家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去,了解咱家的一些情况。进入新课:一、我国民族构成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放完停留在最后的画面:关于视频和上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二、我国民族的分布: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民族分布图提问: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读图回答我国汉族的分布有何特征?(东部和中部)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有何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地区哪个省?(西南地区云南省)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四、民族风情(一)民族乐器:视频介绍马头琴、长鼓等民族乐器并欣赏马头琴演奏万奔腾(二)在民族音乐中欣赏民族服装秀,请同学们记住各民族服装特色,结束时进行提问,答对奖给纪念钞。(三)了解民族特有的节日、活动,每张图片显示1秒,大家挑战一下记忆。设计连线题六组答对奖给纪念钞。(四)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我国有多少种语言?(56种)我国有多少种文字?(30多种)(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藏、蒙、壮、维4种)五、习题:(略)六、小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一些民族的风情,让我们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flash:《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未曾上课先进入角色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别的民族别的表现形式通过设问点明影片要说明的问题并引入教学介绍我国民族构成,使学生首先明确概况两个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审题学习通过视频获得知识、读图得出结论并快速记忆的方法这些问题视频有介绍,图上也能够看出,用在视频后根据地图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从民族服饰、特有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兴趣,提问用纪念钞奖励后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的民族文字,前后呼应。结束用歌声表达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民族知识借用视频解说,形式新颖,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视频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民族风情利用图片和视频,形象而且直观。2、学生活动充分,既有课前的收集资料过程,也有课上的表达,课堂显得活泼。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3、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生活。附板书: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民族构成二、民族的分布三、民族政策四、民族风情

    【八年级上画轴对称图形教案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