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一个数乘以小数相关教学方案
  • 一个数乘以小数相关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1-23

    【www.jk251.com - 小数乘以整数】

    我相信初中教师都接触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初中教案该怎么写?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一个数乘以小数相关教学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教学准备:投影仪,例2线段图的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述下面各数的意义。

    0.50.820.325

    2.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

    (2)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

    3.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演板。订正的提问:

    (1)列式时依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6.5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是怎样小数乘以整数的?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1)出示例2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2)指名读题后提问:根据求总价的数量关系式你会列式吗?

    0.5米的总价:6.50.5

    0.82米的总价:6.50.82

    (3)投影例2的线段图,教师结合图示讲解:0.5米是1米的十分之五,所以"6.50.5"表示求6.5的十分之五。

    提问:你能说?quot;6.50.82"表示什么吗?"800.125"又表示什么呢?

    (4)概括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

    提问:①上面三个算式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②概括地说一个数乘以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小结: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③省略号的意思是什么?你能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5)说出下面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8.750.087500.2

    2.教学小数乘法的计算。

    (1)提问:你能把"6.50.5"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来计算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试算,指名演板。

    (3)集体讲解。要求学生说明积中为什么有两位小数。

    (4)放手让学生计算"6.50.82"。

    订正时重点强调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并向学生说明积里小数末尾的"0"应划去。

    (5)小结计算法则。

    提问:①计算小数乘法,先按什么方法算积?

    ②积里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学生齐说一遍。

    (6)做一做。

    670.32.146.2

    3.新课小结。

    提问:(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5、6、8、9题。

    练习第5题时注重加强小数乘以整数与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的比较。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五、指导学生看书质疑

    JK251.com延伸阅读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相关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

    3.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剖析,对学生进行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5.通过方程组的学习,渗透方程组解的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教学疑点:关于学生对二元二次方程组概念的理解.由于教材中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的给出,是通过具体实例的形象定义,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才叫二元二次方程组,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可利用课后辅导向学生做一简单的说明.

    4.解决办法:关键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本节主要是用代入消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

    问题1、2的设计是为了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2.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关于新课的导入,使学生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解,并且能使学生懂得通过哪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1)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观察方程,此方程的特点: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是整式方程;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

    定义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b、c不同时为零).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一次项,叫做常数项.

    定义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及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如:

    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

    (2)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所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样,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也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消元就是化二元为一元,降次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因此可以通过消元和降次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甚至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来说,代入消元法是解这类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例1解方程组

    分析:由于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所以通过代入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通过②得再代入①可以求出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解:由②,得

    把③代入①,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

    把代入③,得;

    把代入③,得.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说明:本题在师生共同分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教材P571、2

    四、总结、扩展

    关于本节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常见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种类型,理解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使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般采用代入消元法解.

    学生学完了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总结这种类型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1.将方程组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的代数式.

    2.将所得的代数式代入二元二次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4.将所求的值代入由1所得的式子求出另一未知数.

    5.写出方程组的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P581,2.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相关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3.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剖析,对学生进行事物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5.通过方程组的学习,渗透方程组解的对称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了解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2.教学难点: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教学疑点:关于学生对二元二次方程组概念的理解.由于教材中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的给出,是通过具体实例的形象定义,因此,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或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才叫二元二次方程组,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可利用课后辅导向学生做一简单的说明.

    4.解决办法:关键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本节主要是用代入消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举例说明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

    问题1、2的设计是为了学生能用类比的方法学习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2.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关于新课的导入,使学生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一目了解,并且能使学生懂得通过哪些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

    (1)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观察方程,此方程的特点: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是整式方程;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

    定义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b、c不同时为零).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一次项,叫做常数项.

    定义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及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例如:

    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

    (2)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我们已经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所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同样,解二元二次方程组也就是求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消元就是化二元为一元,降次就是把二次降为一次,因此可以通过消元和降次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甚至一元一次方程.

    对于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来说,代入消元法是解这类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例1解方程组

    分析:由于方程组是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所以通过代入可以达到消元的目的,通过②得再代入①可以求出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解:由②,得

    把③代入①,整理,得

    解这个方程,得

    .

    把代入③,得;

    把代入③,得.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

    说明:本题在师生共同分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教材P571、2

    四、总结、扩展

    关于本节的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常见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两种类型,理解了解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和降次,使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般采用代入消元法解.

    学生学完了用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总结这种类型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1.将方程组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为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表示的代数式.

    2.将所得的代数式代入二元二次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

    4.将所求的值代入由1所得的式子求出另一未知数.

    5.写出方程组的解.

    五、布置作业

    教材P581,2.

    六、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案例一、设计思路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数轴”比赛中的加减分,使学生着先理解(+1)+(-1)=0和(-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路,讨论整理加法的几种情形,并借助数轴加深理解后由特例归纳出法则。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法则和运算律。2.能熟练进行整理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熟练的进行整数加法运算法则。难点:理解法则和运算律。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举出比赛中加减计分的例子板书:有理数加法(2)师生互动,探索规律出示题目:31+76+69问题:小学的加法交换律的内容,能否利用它来解答有理数加法的题目呢?出示例2:31+(-28)+28+29请两位同学上黑板,一位同学用加法法则计算,一位同学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其余学生自己动手解答,互相交流。2、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有理数运算简化,由此得出,小学的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对于有理数同样是适用的。3、示例3、学生板演,强调使用交换律、结合律4、课堂练习:①(-25)+(-7)+25②2+[(-3)+(-8)]③43+(-77)+27+(-43)由学生完成,教师指导5、课堂小结①这节课你学会了一种什么运算?②你有何体会?6、作业: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为学生创造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合作交流。但计算中个别学生仍有漏符号的问题。

    数学教案-平均数相关教学方案


    平均数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篮球比赛的一些画面)

    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是反映球队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能因为甲队队员的最高身高高于乙队队员的最高身高,就说甲队队员比乙队队员更为高大吗?

    上面两支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

    活动1:前后桌四人交流.

    找同学回答后,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做这个n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读作“x拔”.

    活动2:请同学们结合图表,自己用计算器算出各球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年龄,看哪一个球队的平均身高高?哪一个球队的平均年龄小?

    想一想:

    小明是这样计算东方大鲨鱼队的平均年龄的:

    年龄/岁1618212324262934

    相应队员数12413121

    平均年龄=(16×1+18×2+21×4+23×1+24×3+26×1+29×2+34×1)÷(1+2+4+1+3+1+2+1)≈23.3(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找同学回答.

    巩固练习一:

    1.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

    10,12,13.5,21,40.8,19.5,20.8,25,16,30.

    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元.(课本P216随堂练习1)

    2.一名射手连续射靶20次,其中2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8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平均每次射中环(精确到0.1)

    3.小明上学期期末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为92分,她记得语文得了88分,英语得了95分,但她把数学成绩忘记了,你能告诉她应是以下哪个分数吗?

    A93分B95分C92.5分D94分

    例1某广告公司欲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测试成绩

    ABC

    创新72;85;67

    综合知识50;74;70

    语言88;45;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誰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誰将被录用?

    解:(1)A的平均成绩为(分).

    B的平均成绩为(分).

    C的平均成绩为(分).

    因此候选人A将被录用.

    (2)根据题意,3人的测试成绩如下:

    A的测试成绩为(分)

    B的测试成绩为(分)

    C的测试成绩为(分)

    因此候选人B将被录用.

    思考:(1)(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此,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巩固练习二:

    1.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依次是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变形训练:(小组交流)

    1.甲、乙、丙三种糖果售价分别为每千克6元,7元,8元,若将甲种8千克,乙种10千克,丙种3千克混要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元;

    2.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10月分的用水量,结果如下:(单位:吨):17,18,20,16.5,18,18.5.如果该班有45名同学,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10月份全班同学各家总共用水的数量约为.

    小结: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再补充.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布置书面作业:课本P216习题8.11、2

    课外作业:(两题任选一题)

    1.到校医那里收集本班同学左眼视力检查结果,计算本班同学左眼视力的平均数.

    2.请设计一个利用“加权平均数”方法来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再将其“权”作适当改变,观察平均值的变化.观察“权”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

    板书设计

    1.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叫做这个n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读作“x拔”

    例1解:(1)A的平均成绩为

    B的平均成绩为.

    C的平均成绩为.

    因此候选人A将被录用(2)根据题意,3人的测试成绩如下:

    A的测试成绩为(分)

    B的测试成绩为(分)

    C的测试成绩为(分)

    因此候选人B将被录用.

    加权平均数:称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一个数乘以小数相关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