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后练习题初中教案精选
  •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后练习题初中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1-23

    【www.jk251.com - 三角形的内切圆】

    初中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后练习题初中教案精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已知,如右图,等腰△abc,ab=ac:

    (1)若ab=bc,则△abc为__________三角形;

    (2)若∠a=60°,则△abc为__________三角形;

    (3)若∠b=60°,则△abc为__________三角形.

    2.在线段、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

    3.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__________条对称轴.请你在图(1)中作出等腰△abc,等边△def的对称轴.

    (1)(2)

    4.如图(2),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cd⊥ad,垂足为d、e为ac的中点,ad=de=6cm则∠acd=(__________)°,ac=__________cm,∠dac=(__________)°,△ade是__________三角形.

    5.如左下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垂足分别为d,e,如果ab=

    8cm,则bd=__________cm,∠bde=(__________)°,be=__________cm.

    6.如右上图,rt△abc中,∠a=30°,ab+bc=12cm,则ab=__________cm.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边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b.线段ab只有一条对称轴

    c.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d.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2.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能是钝角

    b.等腰三角形不能是直角三角形

    c.若一个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那么它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d.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3.在rt△abc中,如右图所示,∠c=90°,∠cab=60°,ad平分∠cab,点d到ab的距离de=3.8cm,则bc等于

    a.3.8cmb.7.6cm

    c.11.4cmd.11.2cm

    三、解答与证明

    1.如下图,在△abc中,∠a=20°,d在ab上,ad=dc,∠acd∶

    ∠bcd=2∶3,求:∠abc的度数.

    2.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a.

    3.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cd.

    参考答案

    一、1.(1)等边(2)等边(3)等边

    2.线段、直角、等腰三角形

    3.一三

    4.301260等边

    5.43026.8

    二、1.a2.b3.c

    三、1.解:∵ad=dc,且∠a=20°,

    ∴∠a=∠acd=20°,

    又∵∠acd∶∠bcd=2∶3

    ∴∠bcd=30°,∴∠acb=50°

    ∴∠abc=180°-∠a-∠acb

    =180°-20°-50°=110°

    2.证明:∵md⊥bc,且∠b=90°,

    ∴ab∥md,∴∠bad=∠d

    又∵ad为∠bac的平分线

    ∴∠bad=∠mad,∴∠d=∠mad,

    ∴ma=md

    3.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be=60°

    又∵△bde是等边三角形,

    ∴be=bd,∠dbe=60°,

    ∴∠abe=∠dbe

    ∴在△abe和△cbd中,

    ∴△abe≌△cbd(sas),∴ae=cd

    Jk251.coM编辑推荐

    八年级数学等边三角形


    §14.3.2.2等边三角形(二)

    教学目标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iii课堂小结

    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147页练习1、2

    2.选做题:

    (1)教科书第150页习题14.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3)《课堂感悟与探究》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第12页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思路1: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思路2: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例3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70#11、12

    b、上交作业P70#14P71B组3

    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定理.本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这是本节的重点.推论1、2提供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和角的等量关系经常用到此推论.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与判定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另外本节的文字叙述题也是难点之一,和上节结合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也提高,一定要学生真正理解定理和推论,才能在解题时从条件得到用哪个定理及如何用.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告诉学生现成结论。提倡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探索数学的内在规律。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过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首先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的什么?找一名学生口述完了,接下来问:此命题是否为真命?等同学们证明完了,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找一名学生用文字口述定理的内容。这样很自然就得到了定理.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满打满算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

    由性质定理的学习,我们得到了几个推论,自然想到:根据定理,我们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结论或者说哪些推论呢?这里先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把一些有价值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推论板书出来。如果学生提到的不完整,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3)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便于今后的应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据?(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定理及其推论;

    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

    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二.教学重点:定理

    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四.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六.教学过程:

    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

    (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

    1.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

    已知:如图,△ABC中,∠B=∠C.

    求证:AB=AC.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

    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

    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

    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

    3.应用举例

    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

    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

    补充例题:(投影展示)

    1.已知:如图,AB=AD,∠B=∠D.

    求证:CB=CD.

    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CB、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

    证明:连结BD,在中,(已知)

    (等边对等角)

    (已知)

    (等教对等边)

    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

    2.已知,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

    证明:DE//BC(已知)

    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结:

    (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法.

    七.练习

    教材P.75中1、2、3.

    八.作业

    教材P.83中1.1)、2)、3);2、3、4、5.

    九.板书设计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法建议:

    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第12页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方案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第12页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后练习题初中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