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发表时间:2022-02-01

    【www.jk251.com - 全等三角形】

    在我们的初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写初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了《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供您参考。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公理的发现

    (1)画图:(投影显示)

    教师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

    (2)实验

    让学生把所画的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

    (3)公理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作用: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之一.

    应用格式: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2、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分析:(设问程序)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由图形可以得到几个条件?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第12页

    Jk251.coM编辑推荐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思路1: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思路2: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例3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70#11、12

    b、上交作业P70#14P71B组3

    板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方案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SAS公理、ASA公理和AAS推论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探究类比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行或不行”.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分别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容易地得出答案.

    2、公理的获得

    问:恢复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全等,那全等的条件是不是就是带去的元素呢?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角边角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

    强调: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

    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公理与前面公理1的区别与联系.

    以上几点可运用类比公理1的模式进行学习.

    3、推论的获得

    改变公理2的条件: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样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4、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注意区别“对应边和对边”

    解:(略)

    (2)讲解例2

    投影例2: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

    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

    结论.

    第12页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关教学方案


    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

    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

    (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

    (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D⊥BC

    分析:(设问程序)

    (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

    (2)要证∠1=只要证什么?

    (3)要证∠1=∠2只要证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

    证明:(略)

    (2)讲解例2(投影例2)

    例2已知:如图AB=DC,AD=BC

    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思路1:连接BD(如图)

    证△ABD≌△CDB(SSS)先得∠A=∠C

    思路2: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

    (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例3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2)若AD、BC连接交于点P,问AD、BC有何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然后选择投影显示。

    证明:(略)

    说明:证直线垂直可证两直线夹角等于,而由两邻补角相等证两直线的夹角等于,又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例4如图,已知:△ABC中,BC=2AB,AD、AE分别是△ABC、△ABD的中线,

    求证:AC=2AE.

    证明:(略)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中线”条件下的常规作辅助线法。

    5、课堂小结:

    (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3个公理1个推论(SAS、ASA、AAS、SSS)

    在这些方法中,每一个都需要3个条件,3个条件中都至少包含条边。

    (2)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70#11、12

    b、上交作业P70#14P71B组3

    板书设计: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建议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法建议:

    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斜边、直角边画直角三角形的画图方法;

    (2)掌握斜边、直角边公理;

    (3)能够运用HL公理及其他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系统特征。

    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五种方法(SAS、ASA、AAS、SSS、HL)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若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

    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2、公理的获得

    让学生概括出HL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

    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3)特殊三角形研究思想。

    3、公理的应用

    (1)讲解例1(投影例1)

    例1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

    分析:首先要分清题设和结论,然后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题意写出、已知求证后,再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略)

    (2)讲解例2。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

    例2:如图2,△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DF分别垂直于AB、AC,垂足为E、F.

    求证:BE=CF

    分析:BE和CF分别在△BDE和△CDF中,由条件不能直接证其全等,但可先证明△AED≌△AFD,由此得到DE=DF

    证明:(略)

    (3)讲解例3(投影例3)

    例3:如图3,已知△ABC中,∠BAC=,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在AE的异侧,BD⊥AE于D,CE⊥AE于E,求证:

    (1)BD=DE+CE

    (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4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请证明;

    (3)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5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BD与DE、CE的关系怎样?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须证明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阅读问题的思考方法及思想。

    4、课堂小结:

    (1)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5个(SAS、ASA、AAS、SSS、HL)在这些方法的条件中都至少包含一条边。

    (2)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5、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79#7、9

    b、上交作业P80#5、6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直角形全等的判定

    如图(1)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

    若AB=CD求证:BD平分EF。若将△DEC的边EC沿AC方向移动变为如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自学辅导与发现探究法”。力求体现知识结构完整、知识理解完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索问题、动手试验、发现规律、做出归纳。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法建议:

    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本节课开始,让同学们自己思考问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如果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展开讨论,初步形成意见,然后由教师答疑。这样促进了学生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公理的多层次理解;二是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

    公理的多层次理解包括:明确公理的条件及结论;公理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及掌握;公理的作用。这里特别强调三个方面:1、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2、归纳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综合练习的多层次变化:首先给出直接应用公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然后给出变式题目;最后给出综合应用题目。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给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按教材的形式严格书写。二是给出的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第12页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互动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问题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而且利用上述关系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问题2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小学学过的),问题2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证明需添加辅助线,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辅助线”。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课题)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学习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关系怎样呢?”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让学生剪一个三角形,并把它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成一个平面图形。这里教师设计了电脑动画显示具体情景。然后,围绕问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进行学法指导。问题1观察: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问题2此实验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转化为一个平角)问题3由图中AB与CD的关系,启发我们画一条什么样的线,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其中问题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问题3学生经过思考会画出此线的。这里教师要重点讲解“辅助线”的有关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画这条线?画这条线有什么作用?要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2)通过类比“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呢?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图表。(3)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那么对三角形的其它角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呢?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与其它两个锐角有何关系?问题2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何关系?问题3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其中的一个不相邻内角有何关系?其中问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提出问题2之后,先给出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书写证明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三点: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模仿定理的证明书写格式,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定理及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严格书写解题过程第12页

    全等三角形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第12页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