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方案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方案

    发表时间:2022-01-19

    【www.jk251.com - 三角形的内角和】

    现在,很多初中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的概念.难点为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掌握的相关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四边形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其中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2对.

    (2)准确识别的关键,是弄清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线所截.也就是说,在辨别这些角之前,要弄清哪一条直线是截线,哪两条直线是被截线.

    (3)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旁找内错角.要结合图形,熟记的位置特点,比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4)在复杂的图形中识别时,应当沿着角的边将图形补全,或者把多余的线暂时略去,找到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进而确定这两个角的位置关系.

    三、教法建议

    1.上节课讨论了两条直线相交以后所形成的四个角,这一节课是进一步讨论三条直线相交后所形成的八个角,所以在教课过程,要运用基本图形结构将所学的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向学生展示.

    2.在讲三线八角概念时,一定要细致地分析、顾名思义,把握住两个关键的环节,“三条线与一条线”,尽量给出变式的图形,让学生分辨清楚.

    3.这节课虽然不涉及两条直线平行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问题,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平行线的图形让学生见到,对下一步的学习很有好处,例如,平行四形中的内错角,学生开始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在这一课时中,出现这个基本图形,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通过例题口答“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三线八角”基本图形,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讨论评价、变式练习、回授.

    2.学生学法:主动思考,相互研讨,自我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生点

    的概念.

    (二)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

    (三)疑点

    正确理解新概念.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类角的特征,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一组练习创设情境,复习基础知识,引入新课.

    2.通过学生阅读书本,教师设问引导,练习巩固讲授新课.

    3.通过师生互答完成课堂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掌握“三线八角”,并能在图形中进行辨识.

    (二)整体感知

    以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指导阅读、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与∠3,∠2与∠4是什么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如图,∠1与∠2,∠l与∠4是什么角?它们有什么关系?

    3.如图,三条直线AB、CD、EF交于一点O,则图中有几对对顶角,有几对邻补角?

    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则图中有几对对项角,有几对邻补角?

    5.三条直线相交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其他相交的情形吗?

    学生答后,教师出示复合投影片1,在(1、2题的)图上添加一条直线CD,使CD与EF相交于某一点(如图),直线AB、CD都与EF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这样图中就构成八个角,在这八个角中,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前面已经学过,今天,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板书】2.3

    【教法说明】通过复合投影片演示了的产生过程,并从演示过程中看到,这些角也是与相交线有关系的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相交线的又一种情况.认识事物间是发展变化的辩证关系.

    尝试指导,学习新知

    1.学生自己尝试学习,阅读课本第67页例题前的内容.

    2.设计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1)同位角:∠4和∠8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图中还有其他同位角吗?

    (2)内错角:∠3和∠5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图中还有其他内错角吗?

    (3)同旁内角:∠4和∠5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图中还有其他同分内角吗?

    (4)同位角和同分内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这三类角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对上述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学生间互相评议.

    4.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所发表的意见进行评判,归纳总结.

    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不同旁找内错角,因此在“三线八角”的图形中的主线是截线,抓住了截线,再利用图形结构特征(F、Z、U)判断问题就迎刃而解.

    【教法说明】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几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深化教学重点,使学生看书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学生互相评价可以增加讨论的深度,教师最后评价可以统一学生的观点,学生在议议评评的过程中明理、增智,培养了能力.

    投影显示(投影片2)

    例题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l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

    [教法说明]例题较简单,让学生口答,回答“为什么”只要求学生能用文字语言把主要根据说出来,讲明道理即可,不必太规范,等学习证明时再严格训练.

    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投影显示(投影片3)

    【教法说明】本题是对简单变式图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第2题指明第三条直线是c,即a和b被c所截,如c和a被占所截,则结果截然不同,因此遇到题目先分清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栽,这是解题的关键和前提.

    投影显示(投影片4)

    【教法说明】本组练习是由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找出构成它们的“三线”,或是由“三线八角”图形判断.这两者都需要进行这样的三个步骤,一看角的顶点;二看角的边;三看角的方位.这“三看”又离不开主线——截线的确定,让学生知道:无论图形的位置怎样变动,图形多么复杂,都要以截线为主线(不变),去解决万变的图形,另外遇到较复杂的图形,也可以从分解图形入手,把复杂图形化为若干个基本图形.如第2题由已知条件结合所求部分,对各个小题分别分解图形如下:

    投影显示(投影片5)

    【教法说明】学生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对找这一类的同位角,找这一类的内错角,找这一类的同旁内角有一定困难,为此安排本组选择题,有利于突破难点,第2题中学生对C、D两个图形易混淆,要加强对比以便解决教学疑点。第3题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中的3对同旁内角。另外本组练习也为后面的练习打基础。

    投影显示(投影片6)

    【教法说明】本组题目是上组题的延伸,再次突破难点,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学生解决此类题常常因考虑不全面而丢解,要使学生养成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第2题以裁线为标准分类求解,分别把AB、BD、EF看成是截线找三类角,这样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四)总结、扩展

    1.本节研究了一条直线分别和两条直线相交,所得八个角的位置关系,掌握辨别这些角位置关系的关键是分清哪条线是截线,哪些线是被截直线,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不同旁找内错角,只要抓住三线中的主线——截线,就能正确识别这三类角.

    2.相交直线

    3.教师指着图中的一条被截直线,问:“这条直线绕着与截线着与截线的交点旋转,当同位角相等时,两条被截直线是什么关系?”

    【教法说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强了知识问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最后用是合式小结.可使学生课后自觉地去看预习,寻找答案。系统性,最后用悬念式小结,可使学生课后自觉地去看书预习,寻找答案。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72页B组第4题.

    【教法说明】课本练习穿插在课堂练习中完成,故只留一道提高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探究,提高学生思维广度

    作业答案

    4.答:(1)设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A与∠ACD、∠ACE是内错角,它们分别是由直线AB、CD被直线AC截成的和直线AB、BE被直线AC截成的。

    (2)∠B与∠DCE、∠ACE是同位有,它们分别是由直线AB、CD被直线BE截成的和直线AB、AC被直线BE截成的。

    热门文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第一场雪

    Unit2Lookatme第五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相关文章·垂线

    ·相交线、对顶角

    ·角的画法

    ·角的度量

    ·角的比较

    ·角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下学期射线、线段

    jK251.COm精选阅读

    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互动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问题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而且利用上述关系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问题2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小学学过的),问题2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证明需添加辅助线,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辅助线”。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课题)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学习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关系怎样呢?”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让学生剪一个三角形,并把它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成一个平面图形。这里教师设计了电脑动画显示具体情景。然后,围绕问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进行学法指导。问题1观察: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问题2此实验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转化为一个平角)问题3由图中AB与CD的关系,启发我们画一条什么样的线,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其中问题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问题3学生经过思考会画出此线的。这里教师要重点讲解“辅助线”的有关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画这条线?画这条线有什么作用?要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2)通过类比“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呢?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图表。(3)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那么对三角形的其它角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呢?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与其它两个锐角有何关系?问题2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何关系?问题3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其中的一个不相邻内角有何关系?其中问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提出问题2之后,先给出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书写证明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三点: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模仿定理的证明书写格式,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定理及推论通过上面四个例题的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练习、讲评等教学环节中,形成师生之间的、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是很重要的。4、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根据例4的度数的求法,思考如下问题:(3)如图5,过D点画AB的平行线MN,与AC、BC交于点M、N,则的度数多少?(4)当MN绕着点D旋转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变化?提示:变化1当直线MN与AC、BC的交点仍在线段AC、BC上时,=变化2当直线MN与AC的交点在线段AC上,与BC的交点在BC的延长线上时,变化3当直线MN与AC的交点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与BC的交点在线段BC上时,=变化4当直线MN与AC、BC的交点在C点时,=经过这样的变式、发展、学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运动变化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5、小结通过设置问题:“本节在知识方面以及在思想方法方面你有怎样的收获?”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注意:辅助线的作用及运用定理及推论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条件与结论的关系。6、布置作业a、书面作业P43#3b、上交作业P42#16、17思考题:

    角的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的定义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知识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度量、比较、画法,以及深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1.的定义是由实际生活中具有的形象的物体抽象出来的,理解的定义一定要明确的边为射线,为平面内的点集.也可认为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而形成的图形,这里的线动成体现了运动变化的思想.

    2.的表示法,小学没有介绍,这里首先说明用三个字母记.对此,要特别强调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中间,唯有在顶点处只有一个的情况,才可只用顶点一个字母来记这个,否则分不清这个字母究竟表示哪一个.在讲往数字或希腊字母来记时,可再让学生作些练习,说出所记的怎样用三个字母来表示.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学可以在简单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引入,将问题的研究方向转向这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与点结合以及互相结合能够组成什么图形.可以尝试让同学们摆火柴,重点应在具有的形象的图形,然后可以在列举、观察、分析学习、生活、生产中同样具有的形象的物体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尝试给出的定义.

    2.关于的另一种定义,也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得出,冽如一手扯住线的一端,另一手拉住线的另一端旋转.重点应是对运动变化的观点的渗透.平和周也可以让学生给出,真正理解“平”与“直”的含义.

    3.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一些判别给定图形是不是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的相关概念.同时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图片、动画、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周、平及的顶点、的边等概念.

    2.掌握的表示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由学生观察实物图形抽象出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总结的几种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的两个定义的得出,培养学生多度分析考虑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的形象概括出的定义,说明几何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产、生活服务.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2.通过旋转观点定义,说明事物是不断变化和相互转化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看待某些事物.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和动态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与阅读理解相结合.

    2.学生学法:主动发现,自我理解与阅读法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的概念及的表示方法.

    (二)难点

    周、平概念的理解.

    (三)疑点

    平与直线、周与射线的区别.

    (四)解决办法

    通过演示法使学生正确理解平、周的概念,适当加以解释,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即可,不必做过多的解释.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实物投影)、三板、圆规、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入.

    2.教师步步设问,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自己画图、观察图形的过程中掌握的静态定义.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四种表示的方法.

    4.教师用电脑直观演示展示的旋转定义.

    5.反馈练习.

    6.师生讨论总结.

    7.测试.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的两种定义及相关概念,掌握的表示方法,正确理解平、周的概念,并能从图形上进行识别.

    (二)整体感知

    以现代化教学为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觉地掌握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前几节我们具体研究了小学时初步认识的直线、射线、线段.另外,小学时我们还认识了另一种几何图形——.你能说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给我们的形象的物体吗?(学生会很快说出周围的课桌、门窗、墙壁的;圆规张开两脚;钟表的时针与分针间形成的等等.)

    【教法说明】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用实物投影显示一些实物图形.

    让学生说出口常生活中给我们的形象的物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其观察事物的习惯,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师:的确如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因此,一些图案的设计;机械零件的制图等等,常常用到的画法、的度量、的大小比较等知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地研究.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真本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探究新知

    1.的静止观点定义的得出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举例和小学时你对的认识,你能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吗?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形状的,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图.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师:根据小学所学你能指出所画的边和顶点吗?(学生结合自己理解和小学所学,会很快指出的边和顶点.)

    师:同学们请观察,的两边是前面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刚才老师的提问,描述一下怎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找代表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纠正和补充,最后给出的正确定义.

    [板书]: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公共端点叫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的两边.

    (出示投影1)

    指出以上图形,的顶点和的边.

    提出问题: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学生讨论并演示:拿大小不同的两副三板或学生的三板与教师的三板对比演示.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要拘泥于课堂上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后小结:的两边既然是射线,则可以向一方无限延长,所以的大小与所画的两边长短无关,仅与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教法说明】的定义的得出,不是教师以枯燥的形式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画图、观察图形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步步追问,自觉地去认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在复习旧知识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这样缩短了新旧知识间的距离,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感到新知识并不难,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会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发展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有很好的作用.

    2.的表示方法

    师:研究,像直线、射线、线段一样,可以用字母表示.下面我们阅读课本第25负第三自然段,总结的表示方法有几种,你能否准确地表示一个并读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可以相互讨论,然后归纳出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的四种表示方法,课本中用一自然段说明,语言通俗,很易理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分出四个层次,四种表示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阅读后,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通过不断补充、完善,归纳整理得出的四种表示方法,教师整理板书.

    [板书]

    图1图2图3

    【教法说明】总结以上四种表示方法时,对前两种表示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要加以强调.第一种表示方法必须注意:顶点字母在中间.第二种表示方法只限于顶点只有一个.这是以后学生书写过程中最易出错的地方.另外,让学生区分的符号与小于号.这些应注意的问题最好由学生讨论,学生发现后归纳总结.

    反馈练习:投影打出以下题目

    指出图中有几个,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它们.

    3.用旋转的观点定义

    师:同学们看老师从另一个度提出新问题.前面我们给下过定义,是在静止的情况下,观察是由怎样的两条射线组成.下面,我们从运动的观点观察一下的形成.

    图1

    演示:教师由电脑显示一条射线,然后射线绕其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停止则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举例帮助学生理解:钟摆看成一条射线,从一个位置摆到另一个位置则形成一个.

    学生讨论并试述定义:学生叙述不会太严密,教师纠正、补充后板书.

    【板书】: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说明:射线旋转时,经过的部分是的内部.让学生说明平面内除了的内部外还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的边与的外部)

    【教法说明】的旋转观点的定义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结合电脑的显示,举出实例等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4.平、周的概念

    师:可以看成是一射线绕其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那么,旋转时有无特殊情况呢?

    由电脑演示并说明:

    射线绕点旋转,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叫平,如图2所示.同样可表示为,顶点,两边为射线和射线.继续旋转,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叫做周,如图3所示.周的顶点为,两边重合成一条射线.

    图1图2

    师说明:(1)平与直线、周与射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图形表面上看一样,但本质上不同.如:直线上取点表示点在直线上的位置,而平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这一几何图形.

    (2)在这一书中,所说的,除非特殊注明,都是指没有旋转到成为平的.

    【教法说明】平、周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要通过直观演示后教师加以解释,但也不要解释得过多.否则,学生会更糊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即可.

    反馈练习:投影显示

    1.指出图中以为顶点的平的两边

    2.指出图中(包含平在内)的有几个,并分别读出它们

    对以上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变式练习,培养能力

    投影出示:

    1.如图1:可以记作吗?为什么?

    图1

    2.如图2:、分别是、上的点

    ①与是同一个吗?

    ②与是同一个吗?

    3.如图3:是什么?顶点、边分别是什么?

    图2图3

    【教法说明】为活跃课堂气氛,以上练习可以抢答.

    (四)总结、扩展

    学生看书,回答本节学了哪些主要内容,同桌可以相互讨论.最后教师按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本节知识脉络.投影显示:

    八、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同七、(四)中的格式,在表示方法中加上图形.

    数学教案-多边形的内角相关教学方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引入】

    在小学里已经对四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还很肤浅,这一章我们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有关四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课前画好的教材中P119的图.

    师问:在上图中你能把知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找出来吗?(启发学生找上述图形,最后教师用彩色笔勾出几个图形).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凸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学生在书上画出上述概念),讲解这些概念时:

    (1)要结合图形.

    (2)要与三角形类比.

    (3)讲清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如四边形定义中要说明为什么加上“同一平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加“同一平面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而四个点有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如图4—2中的点.我们现在只研究平面图形,故在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的限制).

    (4)强调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作为四边形的一种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渗透化归思想),并观察图4-3用对角线分成的这些三角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5)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四边形如图4—1.

    (6)在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时,一定要按照定义的要求把每一边都延长后再下结论如图4-4,图4-5.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教师问:

    (1)在图4-3中对角线AC把四边形ABCD分成几个三角形?

    (2)在图4-6中两条对角线AC和BD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3)若在四边形ABCD如图4-7内任取一点O,从O向四个顶点作连线,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就等于:

    ①2×180°=360°如图4—6;

    ②4×180°-360°=360°如图4-7.

    例1已知:如图4—8,直线于B、于C.

    求证:(1);(2).

    本例题是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实际上它证明了两边相互垂直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何时用相等,何时用互补,如果需要应用,作两三步推理就可以证出.

    【总结、扩展】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2.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

    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1(1)、2、3.

    九、板书设计

    四边形(一)

    四边形有关概念

    四边形内角和例1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22中1、2、3.

    经典初中教案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互动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问题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而且利用上述关系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问题2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小学学过的),问题2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证明需添加辅助线,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辅助线”。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课题)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学习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关系怎样呢?”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让学生剪一个三角形,并把它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成一个平面图形。这里教师设计了电脑动画显示具体情景。然后,围绕问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进行学法指导。问题1观察: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问题2此实验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转化为一个平角)问题3由图中AB与CD的关系,启发我们画一条什么样的线,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其中问题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问题3学生经过思考会画出此线的。这里教师要重点讲解“辅助线”的有关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画这条线?画这条线有什么作用?要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2)通过类比“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呢?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图表。(3)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那么对三角形的其它角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呢?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与其它两个锐角有何关系?问题2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何关系?问题3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其中的一个不相邻内角有何关系?其中问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提出问题2之后,先给出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书写证明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三点: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模仿定理的证明书写格式,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定理及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严格书写解题过程第12页

    角的画法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已知角,教学的难点是类似五角星等基本图形的画法.熟练掌握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画法的基础.

    画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用量角器画角或用三角板画角.

    1.用量角器画角

    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

    画两个角的和、差,或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可以利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计算出它们的和、差、几倍、几分之一,再按照结果所得的度数画角.

    2.用三角板画角

    一特殊角,如30°、45°、60°、90°的角,可以直接利用三角板来画,画其他特殊角,关键在于设法把它写成上述特殊角的和或差,例如,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可用三角板画出,因为15的角,可以写成60°角与45°角的差,或45°角与30°角的差.但若写成30°角的一半,则仍不能画出,因为只用三角板,不能二等分角.能用三角板画出的,只限于上述各种角及其和、差、倍所成的角.

    三、教法建议

    1.本节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使学生掌握量角器以及三角尺的用法,并初步探索类似五角星的图形的画法.

    2.教材里有画五角星的题目,它的本质是等分周角或者说是将圆周n等分,有了作五角星的基础,就可以告诉学生以上这是一类等分圆周的问题,如果将周角进行n等分,就可以将圆周n等分,连结这n个等分点,就可以得到正多边形.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路会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

    3.本节可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在解决应用性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将本章的知识贯穿起来,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也有助于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画两个角的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方法.

    2.掌握用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差,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的画法.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画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利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的方法,说明几何知识常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几何学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多样性,领会几何图形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尝试指导,以学生操作为主.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动手参与,认真思考领会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用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二)难点

    准确使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几分之一.

    (三)疑点

    量角器的正确使用.

    (四)解决办法

    通过正确指导,规范操作,使学生掌握画法要领,并以练习加以巩固,从而解决重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教师设,学生动手及思考创设出情境,引出课题.

    2.通过学生尝试解决、教师把握几何语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学生自己解决有关.

    3.通过提问的形式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整体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对画图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图1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

    师:现有工具量角器和三角板,谁到黑板上画一个角等于呢?请同学们观察他的操作,老师要找同学说明他的画法.

    【教法说明】有上节课的基础,学生会先用量角器测量的度数,再画一个度数等于这个度数的角,学生也会叙述其画法.

    提出问题:若老师想画的余角、补角呢?

    学生会想到画、减去的度数后的角,即为的余角、补角.

    师:是否还有别的方法?

    这时学生一定会积极思考,立刻回答还有困难.教师抓住时机点明课题:同学们不用着急,今天我们就研究,学习用三角板、量角器画角的和、差、倍、分以及一些特殊角.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会解决的.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板书课题……)

    [板书]1.7

    探究新知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找学生再次叙述方法: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一个等于这个度数的角.

    操作:略.

    注意:量角器使用三要素:对中、重合、读数.

    2.用三角板画特殊角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练习本和一副三角板,再找同学说出一副三角板中各角度数.

    学生活动: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直角、角、角、角.

    提出问题: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的角吗?

    学生活动:讨论画、的角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同桌可相互交换检查,找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法说明】有前一节角的和、差的理解和、、,学生对画、的角不会有困难.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对于画法学生不会叙述得太严密,教师要把关,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严密性.

    教师根据前面学生所画图形,引导学生写出画法.(以为例,与例题相符.)

    图1

    画法如图l,①利用三角板,画

    ②在的外部,再画就是要画的的角.

    反馈练习:用三角板画、、的角.

    【教法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以上三个角的画图.教师不给任何提示,只要求写出画角的方法,注意观察画法,是否写出了“在角的内部画的角”.区别例题中两角和的画法.

    提出问题:由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度的角?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画出、、、、、、、、、、、的角.

    这些角都是的倍数,用三角板也只限画这样的角.由此得出:由量角器画任意角的和、差、倍、分角.

    3.画任意两个角的和差及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

    问题:如图1,已知、(),如何画出与的和?与的差?

    图1

    学生活动:讨论画,的方法,并在练习本上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以下方法:

    (1)用量角器量出、的度数,计算出它们度数的和、差,再用量角器画出等于它们度数和、差的角.

    (2)用量角器把移到上,如果本方法.

    图1

    教师示范,写出两种画法:

    画法一:(1)用量角器量得,.

    (2)画,就是要画的角如图1.

    图2

    画法二:(1)用量角器画.

    (2)以点为顶点,射为一边,在的外部画.

    就是要画的角如图2.

    学生活动:叙述用两种方法画的画法.出示例1由学生完成,要求用两种方法,找同学板演.

    例1已知,画出它们的余角.

    画法一:(1)量得.

    图1图2

    (2)画,就是所要画的角,见图1.

    画法二:利用三角板,以的顶点为顶点,一边为边,画直角,使的另一边在直角的内部,如图2,就是所要画的角.

    【教法说明】第二种画法学生可能叙述或书写不太完整,教师要注意其严密性.

    反馈练习

    1.已知,画出它的补角.

    2.已知,画它们的角平分线.

    3.画的角,并把它分成三等份.

    【教法说明】本练习只要求图形正确即可,不要求写出画法.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脉络: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46页习题1.5A组第2、3题.

    图1

    作业答案

    2.角:

    3.角:即为所画角,见图1.

    九、板书设计

    1.7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画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用三角板画特殊角用三角板画

    3.画任意两个角的和、差及一个角的几倍、几分之一

    如图已知、画,

    画法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法二: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已知画出它的余角

    画法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法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门文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第一场雪

    Unit2Lookatme第五课时

    植物妈妈有办法

    威尼斯的小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相关文章·角的度量

    ·角的比较

    ·角

    ·线段的比较与画法

    ·下学期射线、线段

    ·直线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三角形的内角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互动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问题1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而且利用上述关系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问题2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小学学过的),问题2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证明需添加辅助线,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辅助线”。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课题)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学习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关系怎样呢?”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让学生剪一个三角形,并把它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成一个平面图形。这里教师设计了电脑动画显示具体情景。然后,围绕问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进行学法指导。问题1观察: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问题2此实验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转化为一个平角)问题3由图中AB与CD的关系,启发我们画一条什么样的线,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其中问题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问题3学生经过思考会画出此线的。这里教师要重点讲解“辅助线”的有关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画这条线?画这条线有什么作用?要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2)通过类比“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呢?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图表。(3)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那么对三角形的其它角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呢?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与其它两个锐角有何关系?问题2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何关系?问题3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其中的一个不相邻内角有何关系?其中问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提出问题2之后,先给出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书写证明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三点: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模仿定理的证明书写格式,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定理及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严格书写解题过程(本例主要加强“辅助线”知识的渗透,通过几种方法的解决,提高学生作辅助线的水平)(由上题D点是三角形ABC内的任意一点,可以将D点的位置特殊化,得到这个题目)通过上面四个例题的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练习、讲评等教学环节中,形成师生之间的、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是很重要的。4、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根据例4的度数的求法,思考如下问题:(3)如图5,过D点画AB的平行线MN,与AC、BC交于点M、N,则的度数多少?(4)当MN绕着点D旋转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变化?提示:变化1当直线MN与AC、BC的交点仍在线段AC、BC上时,=变化2当直线MN与AC的交点在线段AC上,与BC的交点在BC的延长线上时,变化3当直线MN与AC的交点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与BC的交点在线段BC上时,=变化4当直线MN与AC、BC的交点在C点时,=经过这样的变式、发展、学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运动变化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5、小结通过设置问题:“本节在知识方面以及在思想方法方面你有怎样的收获?”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注意:辅助线的作用及运用定理及推论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条件与结论的关系。6、布置作业a、书面作业P43#3b、上交作业P42#16、17思考题: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角的平分线的教学方案


    3.9角的平分线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

    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角平分钱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求与证明

    1,复习引入课题.

    (1)提问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图3-86中的∠AOB的角

    平分线OC.

    2.画图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证明之.

    (1)在图3-86中,让学生在角平分线OC上任取一

    点P,并分别作出表示P点到∠AOB两边的距离的线段

    PD,PE.

    (2)这两个距离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进行证明,得出定理.

    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方案


    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及的对应元素;

    (2)知道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重点: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概念的引入

    (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性质的发现:

    (1)电脑动画显示: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动画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性质的应用

    (1)投影显示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分析:AB不是的对应边,

    但它通过对应边转化为AB=CD,而使AB+CD=AD-BC

    可利用已知的AD与BC求得。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

    (2)题目的解决

    这些题目给出以后,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其它学生补充完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的几种方法:

    投影显示:

    (1)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两个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课堂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此练习,主要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找准的对应边、对应角,是以后学好几何的关键。

    5、小结:

    (1)如何找的对应边、对应角(基本方法)

    (2)的性质

    (3)性质的应用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6、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55#2、3、4

    b.上交作业(中考题)

    思考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2)证明:AF∥DE

    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方案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较正确地用siaa、cos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aa、cosa、tana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程序:

    一.探究活动

    1.课本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

    siaa=,cosa=,tana=

    3例1.求如图所示的rt⊿abc中的siaa,cosa,tana的值。

    4.学生练习p21练习1,2,3

    二.探究活动二

    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30°cos45°tan60°

    归纳结果

    30°

    45°

    60°

    siaa

    cosa

    tana

    2.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a30°+cos30°(2)sia45°-cos30°(3)+ta60°-tan30°

    a

    b

    c

    三.拓展提高p82例4.(略)

    1.如图在⊿abc中,∠a=30°,tanb=,ac=2,求ab

    四.小结

    五.作业课本p85-862,3,6,7,8,10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方案】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