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热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范例
  • 热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范例

    发表时间:2022-11-10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热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范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但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dHb100.Com 读后感大全】

    因此,具体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JK251.com延伸阅读

    教你写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其四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你写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其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 3 0 或 2 5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精选: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

    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

    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

    1、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认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具体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历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论讨商量。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周长的变化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所有边线的总和。

    (2)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提示:可以直接比,也可以把图形剪开来比。)

    4、汇报交流

    5、教师评价,评选出“智慧小组”、“团结小组”、“文明小组”

    (设计意图:采用分小组来抽取任务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测量物体和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测量、计算和交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去认识和理解,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经历,在经历中应用数学知识。)

    有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模板 (310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评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

    二、玩中学。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2)明确游戏规则。

    (3)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

    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

    2、纪念品商店。

    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三、学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

    四、做中得。

    1、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

    3、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

    五、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教案推荐: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推荐: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教材中只给了两名同学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出了竖式,又强调了竖式中没一步的算理。

    二、说学情: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笔算方法之后,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学生通过预习例题,家长提前辅导都能利用四句乘法口诀顺利地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以往模式是重算法,忽视算理,本节课我设计时重点在于重算理,明算法。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充分体验数学算法多样化,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本节课我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领学生不断探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节课我主要利用点子图这一研究工具,为学生创设了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努力使数学计算课堂换发新的生命力。学生通过预习进行竖式计算,但他们说不清这样计算的道理。如何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我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直观感悟计算的道理。开始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教师给学生提供点子图,让学生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学生操作过程中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不会算的学生他们无意识的在14×12的点子图中进行划分,计算出各个部分的结果之后进行累加,算出结果。

    3、试做竖式,探究算理

    而对于会计算的学生来说,他们会划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只要计算出一部分的结果通过乘份数方式就可以达到计算出结果的目的,预设方法同学们没想到比如3个4套的分法。或4个3套的分法,学生们都是分的两部分。有横着分两份的,有竖着分两份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有意识地在14×12的点子图中结合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行划分——就是2个14与10个14。这样的学生是在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基础上能够自主探索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我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学习探究时间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体验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这些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让他们说出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先分后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由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先放后收方式进行。在学生自主操作后,再进行引导反思,教师让学生试着竖式计算,找计算正确学生板演,说说是怎样算的,应用4句口诀。

    4、解疑算式,深化算理

    教师再重复强调竖式书写方法。这里也是本节课重点,学生在应用一四得四这句口诀时4还容易写在个位。重点讲解。然后引领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进行结合看哪种方案与竖式计算过程相吻合。此时所有学生从无意识思考到有意识思考,教师在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会很容易找到与竖式匹配的方案。再让学生将竖式计算过程与点子图相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又探索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了。最后引领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口诀算式进行完善,学生又进一步思考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转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三)专项练习,内化方法

    (四)课堂小结,思想升华。

    热门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小编为你推荐《热门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希望您喜欢。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安排观察和操作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他与所分物体的多少和分成几份有重要的关系。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提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这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能整除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3、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他们对余数的现实有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对余数产生的意义缺少深刻的数学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从现实的情景中,把有余数的这一数学现象剥离出来,结合现实背景来具体思考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和除法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②.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③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实际背景,明白余数的意义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热门课件」三年级数学教案基础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热门课件」三年级数学教案基础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

    各种秤、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知

    1、游戏激趣: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讲给我们吗?

    2、实践体验:

    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3、导入新知:

    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

    2、认识天平

    我们了解很多种秤,其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天平。(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那么,法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用到台秤。你们能读出所示的重量吗?(大屏幕出示教材"练一练"),谁想读出一个西瓜的重量?一个鸡蛋呢?

    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刚才你们在说西瓜和鸡蛋的重量时,分别用了什么单位?(板书:千克、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重量单位。

    ⑴、称一称:分别称出两袋盐和1枚2分硬币的重量。

    (2)、掂一掂:分别掂一掂1千克盐和1克硬币的有多重。

    ⑶、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4)、说一说:你认为1克和1千克谁重?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千克做单位吗?

    (5)小结:一般说来,我们称稍重的物体时用千克来做单位,而比较轻的物体却要用克来做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但是为了方便,国际上就统一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书:kg)

    4、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算一算:刚才我们称盐的时候,一袋盐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两袋一共是多少克吗?

    (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5、动手操作

    你们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来表示你们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1)、看一看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

    (2)、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

    (3)、从桌子上选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有多重,再称一称。

    6、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三、巩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0克。()

    (2)、小月重100厘米。()

    (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

    2、练一练: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填一填:

    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四、拓展新知

    1、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2、算一算:称我们购买物品的时候,经常发现同类物品有时重量和价格不一样,到底买哪种便宜呢?

    四、总结新知

    1、本节课有收获吗?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0页的实践活动,直接填在书上。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素质教育大环境为保障,以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教育深入到各种活动。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师生中进行赏识教育,老师赏识学生,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他人。

    3、积极配合学校、少先队的各种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4、开展不同课型的活动,充分利用好班队设计课,为学生设立一个展示才能的小舞台,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具体措施

    1、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

    带领全班同学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采取一定的评比、竞赛等措施,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开学之初,班主任要靠上抓,深入学生,掌握苗头,解决后倾向性问题。在班级要开展自评、组评、师评等活动,并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

    2、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工作中,不断用班级获得的集体荣誉和成绩激励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向上的班风,教育学生要热爱班级,为班级的利益着想,在思想意识中形成,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思想,促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完善。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新高潮,建立“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互教互学,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况下成绩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更浓。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培养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培养工作的能力,支持他们开展各项工作,辅导他们配合班级的整体工作。引入竞争机制,让班干部竞争上岗,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一个公平展示自己的舞台。

    5、重视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个别教育指导,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6、提高自身素质。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材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备好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善于诱导他们勤动脑,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7、卫生工作落实到人,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上好两操,讲好个人、室内外卫生,定期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年级教学工作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6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7人,分别来自附近的几个自然村。这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是一个令人喜欢的班集体,他们团结友爱,积极努力,这个学期的重点我会放在学习态度、习惯的培养上。当然个别问题学生的工作永远是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1、学期初利用各种规章制度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继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学期初的体能训练强化的学生的纪律观念。

    2、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学好各科文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能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3、继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能够奋起急追,主动追求前进的步伐。

    4、认真搞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配合学校搞好各项活动,认真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使该班的学生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6、感受、体会并培养爱的能力。

    三、本学期的工作方法措施

    1、向学生做好宣传工作,尤其是学校的工作管理模式,推选得力的班级管理干部,结合班会、队会做班级的各项日常工作。

    2、通过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指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及革命优良传统的教育。通过家访、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从而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的三者有机结合,促使学生的发展有一个物质根基。

    3、充分调动和促使班内的活跃学生成为班级各项活动的主力军,使班级形成一种生机盎然的学习、生活氛围。从而使班内的学生能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4、落实“四抓”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因此抓好晨读是一天学习的开始。抓住晨间谈话则是德育的保证。抓好作业质量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抓住课外资料培养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成功就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5、组织好课间活动既可以避免无谓的受伤,又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游戏,学会合作、学会团结、学会公平合理的竞争、学会谦让。

    【热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范例】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