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范文
  • 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范文

    发表时间:2022-09-13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师:看来认清方向。会看地图是本次竞选小导游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利用太阳来辩认方向。看着大屏幕(课件演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板书:东]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师:你知道吗,我们的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到了下午的时候,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问:蘑菇亭在教学辅助楼的哪一面?蘑菇亭在船形教学楼的哪一面?蘑菇亭在操场的哪一面?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鹚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Jk251.coM编辑推荐

    2023年苏教版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精选通用范文


    苏教版小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xx年秋数学, 教学计划, 上册, 小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文章摘要:对这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应有所偏重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掌握小学数学必备的知识,让优等生在数学上有进一步发展。老师们优补差的培优补差的时间和措施。培优补常的教学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生要有所偏爱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消除他们的心理障惯;加强方法指导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我们不能忽略了培优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优等生吸纳思维方式正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中心,以教导处和教科室计划为指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热情。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继续认真系统学习《数学课程规范》,树立符合新课程规范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牢固确立以学科教研为主线的行动战略,努力构建数学学科教学特色和多元化、多形态的教学课型。

    3、每个年级都要认真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推荐经验体会。

    4、抓好备课组活动。

    5、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了解和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情况。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业务水平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程的有关新理念。利用新课程培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校本培训机会加强对教师进行新课标理论的学习,研究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全组教师在充沛抓住学生在校的有效时间外,要聚焦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科研要质量。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益终生。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锲而不舍的监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站在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考虑,敢于质疑,认真细致、做事严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基础,培优补差并举。小学数学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质,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应有所偏重。与此同时配合培优补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掌握小学数学必备的知识,让优等生在数学 上有进一步发展。老师们不只要有培优补差的意识,而且要有培优补差的时间和措施。培优补差的重点是补差。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需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局部学生要有所偏爱,和时给予补缺补漏。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因此,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动身,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协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别,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补差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培优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优等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时地提高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使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导处的布置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

    四、月份具体工作布置:

    九月份:

    1、学科组会议,布置本学期学科组的活动内容。

    2、制订学科组工作计划。

    3、教师制订个案研究计划。

    4、专题沙龙:如何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

    十月份:

    2、案例剖析。

    3、教学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课例研讨

    (1)。

    2、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2、教学常规检查。

    3、

    一、

    二、六年级数学学科竞赛周。

    一月份:

    1、学科组工作总结。

    2、备课组工作总结。

    3、教学常规检查。

    4、资料收缴和归

    有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模板 (310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宜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里?(轻松自然的谈话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师:我们的老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还有机灵狗也趁休息的时间出去旅游了,想知道他们去哪里旅游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情境图)

    2、学生观察情境图,开展数学游戏。

    师:你们瞧,他们到了哪里?在干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森林食品店里食品的名称及相应的价格,并说说笑笑、机灵狗想买什么。)

    师:哦,笑笑、淘气他们玩累了,也饿了,想买东西吃。哪位同学自愿来当这个森林食品店里的服务员,为他们来服务呢?请另一个同学来扮演顾客,买东西。

    (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

    师:下面,我要请我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来参加这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人扮演顾客,另外一人扮演服务员。听清游戏规则:每人都有5分的基础分;“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一分;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自己失误的指控是错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加1分,“顾客”扣1分;在事先规定到第一家商店“森林食品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荣获“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在第二家商店“纪念品商店”里,同桌两人可交换角色,重新按游戏规则计分、评比。

    (课堂总结,评选“优秀服务员”或“精明顾客”,并让获奖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点评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数学活动,采取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熟悉的购物活动中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比较小数的大小,不但达到了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整节课仅有一个数学活动,略显单调和乏味,另外,活动的规则也过于繁琐。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

    二、玩中学。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2)明确游戏规则。

    (3)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

    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

    2、纪念品商店。

    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三、学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

    四、做中得。

    1、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

    3、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

    五、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精选通用范文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周 千米的认识 4

    第三周 吨的认识、加法 4

    第四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4

    第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 4

    第六周 放假

    第七周 验算、整理和复习 4

    第八周 四边形 4

    第九周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周 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一周 时分秒、填一填 4

    第十二周 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三周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四周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

    第十五周 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4

    第十六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4

    第十七周 数学广角、掷一掷 4

    第十八周 复习1-3 4

    第十九周 复习4-6 4

    第二十周 复习7-9 4

    第二十一周 总复习 4

    第二十二周 考试

    热门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小编为你推荐《热门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范文》,希望您喜欢。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安排观察和操作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他与所分物体的多少和分成几份有重要的关系。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提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这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能整除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3、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他们对余数的现实有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对余数产生的意义缺少深刻的数学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从现实的情景中,把有余数的这一数学现象剥离出来,结合现实背景来具体思考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和除法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②.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③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实际背景,明白余数的意义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022课件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2022课件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正确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直接性”和“可视性”的体悟或者从感受经验比较抽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会在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千米(公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周围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教学关键:

    通过亲身体验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关于长度的单位,说一说,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不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书:米(m) 厘米(cm) 毫米(mm)

    请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下面的括号中填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课桌的长度约是100(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 )

    学校运动会比赛跑200(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

    (说明: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3、师:国庆节,老师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指示牌显示距离南京还有268(?),后面应该是哪个长度单位呢?

    4、揭示课题: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

    板书:千米的认识

    (说明: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图片。

    图1:路标。

    图2:限速。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小结:表示铁路、公路等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各位同学,请大家看运动场的跑到图,它的环形跑道一圈是200米,这样跑几圈刚好是1000米?(5圈)

    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练一练:

    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

    想:2千米就是2个1千米,即20xx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个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周边地图:这是我们学校周围的地图,从校门口出发,你认为走到哪里是1

    千米呢?(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说明:以情激趣,使学生感到生边处处有数学,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

    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看看同学们的掌握

    情况。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让学生独立尝试,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交流反馈。

    2.选择题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约4( ),每小时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平均高度约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联系生活,学会应用

    1、十一期间,小丁丁没有选择出门旅游,他在少年宫参加完活动准备去图书馆,请问,有几条路可以选择?

    620m

    620m

    小丁丁觉得路太远了,他决定打车,请你任选走法,计算一下长度,如果选择出租车,你的选择起步价够吗?

    五、课后实践: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说明: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感知,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六、板书:

    千米的认识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

    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范文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特制定本复习计划如下: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他们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比如程文杰、韩兴宇等,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一直保持较好。有的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能力跟不上,比如方启奥、王家奇等他们在学习方法上,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二、复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复习重难点:

    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四、方法和措施:

    1、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2、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

    3、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五、时间安排:

    位置与方向一周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周

    统计 年、月、日 一周

    面积 解决问题 一周

    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周

    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其一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认真做好教案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教案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其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我会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学生讨论后,我出示课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课件内容如下: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长+宽)×2=长方形周长

    在此基础上,反问学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有了长方形做铺垫,请学生说出刚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通过总结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养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又为进一步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巩固,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选定几名同学去黑板板演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安排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加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对前面的探索过程加以梳理,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边长。设计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与问题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请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实用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优秀教案精选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这篇《实用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优秀教案精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

    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

    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

    (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

    (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

    (三)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

    [推荐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写作范例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你推荐《[推荐教案]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写作范例》,希望您喜欢。

    一、说教材

    “统计和平均数”是国标本第六册的内容。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等等。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而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明显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概念上加重了份量。因此,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具体问题情境的呈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逐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并启发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专用,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形成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①出示男女生人数相同,进行套圈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出比哪个队赢,只要比总个数就可以了。

    ②出示第二次比赛,人数不同,男生三人每人都套中4个;女生四人,每人都套中3个。让学生交流看哪个队赢,比什么?从图上看,男生每人都比女生多套中1个,男生准一些,所以男生赢了。明确人数不同时,应该比每人套中的个数;同时讨论为什么比总个数就不公平了。

    ③出示第三次比赛图,先交流看哪队赢,比什么,明确人数不同比每人套中的个数;接着对比第二次比赛的统计图,发现第二次每人套中的相同一下子就可以比出来,而现在每人套中有多有少,让学生探索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下子看出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探索并总结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④完成两道简单的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练习,巩固求解方法

    ⑤接下来也会有几盘苹果,你能一下子就移好它吗?有信心吗?

    追问:那么现在该怎么办?

    探究先合后分的方法。

    ⑥在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后,让学生口答5组数据的平均数,并探究平均数的范围。

    ⑦最后安排了几道练习题。

    分散难点,逐层深入

    ——对书本原教材改动的设想

    我们每个班中,学生的差异很大,智力、基础、习惯的不同都是都摆在我们眼前,而有效教学肯定需要面对全体学生,我觉得我们要让学生面对一个问题一个台阶,优等生轻松一跃过去了,中等生稍加努力翻过去了,后进生咬咬牙也能爬过去,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享受到通过努力后取得成功的喜悦。

    所以结合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实际情况,我并没有一下子就出示书本所提供的例题,就是两组同学人数也不同,每一个同学套中的个数也不同,有多有少。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很大一部分同学来说,直接在这个例题中比哪个队赢,可能会无从下手,比人数不对、比总个数不对、比男生套中最多的和女生套中最多的也不对。可以说找准应该比较哪个量,既是认识平均数的切入点,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所以我把这一例题中找合适的比较量分散在三个比赛情境中,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分清在什么情况下该比较哪个量,然后再去认识平均数。

    第一次,人数相同,只要比总个数。、

    第二次,人数不同,但男生每人都套中4个,女生每人都套中3个,很明显每个男生都比女生多套中1个,男生赢了。明确当人数不同时,要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人数相同时只要比总个数,(当人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也行)

    第三次,出示书本例题,人数不同,应该要找每人套中的个数,(当然这里所说的每人套中的个数在没认识平均数前还不够规范)但目的就是让学生去找一下子就可以比的那个每人套中个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当然,本来是希望通过第一第二次比赛的探索,让学生在第三次比赛中顺利找准比较量,但在实际过程中,那个学生还是去找了总个数去比输赢,这说明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实施还有很多不合理不有效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提出来探讨。

    平均数课后反思

    张渊

    4月7日,我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一课。平均数是统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为学生打下了认识平均数的基础,但平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层认识平均数是我教学的主体思路。本堂课教学过程可谓有得有失,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收获一:提问需要有效性和针对性。

    1、教学片段:出示男生的套圈成绩统计图。

    师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答:图中有四个人。

    生答:他们分别是李小刚、张明、王宇、陈小杰。

    不难看出,学生的回答远离了我原先的预设。反思自己的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是一个比较笼统、扩散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人数、姓名也是信息之一。所以提问的针对性、指向性不强难免会让一部分学生找出一些无关的数学信息。

    改进措施,更换提问说法:“根据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教学片断:

    学生口答完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后,题目如下:

    234(3)

    468(6)

    267(5)

    507504501(504)

    41620xx(20)

    师问:比较5组数据的平均数,你发现有何共同之处?

    (本题是让学生找出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生答:每组数学都是从大到小。

    教师的提问同样非常发散,有的学生在找每组数据排列从大到小的顺序,有的学生在找前后数据之间的差,等等。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无处下手,所以出现前后比较的、比较排列大小顺序的、比较前后差异的。

    比较程健老师指教的《找规律》片段:

    出示ppt,思考:

    ①平移次数和连号张数的关系。

    ②一共几种拿法和平移次数的关系。

    同样是让学生探究数据之间的关系,程老师的提问开门见山,学生对于探究什么就非常明确,课堂效率高。

    收获二:加强对关键问题的讨论

    片段:在计算出男女生各组的平均套圈个数后,

    师问:男女生哪个组赢了?

    生:女生组赢了。因为女生总共套中了16个,男生一共套中了15个。比的总个数。

    虽然在教学本题过程中,已经先问过,比较男女赢应该比哪个,并对应该比较每人套中的个数予肯定,但部分学生原来是想比较总个数,而我对为什么比较总个数是错误的却未加以讨论,以致部分同学对该比较哪个量思路还不是非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对关键问题,怎么想是正确的,为什么?怎么想是错误的,为什么?都让学生讨论一下,让每一个学生都彻底理解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收获三:合理运用媒体,呈现直观图像

    片段:男生3人,分别套中了7、5、3个。

    师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一下子看出每人套中个数的平均水平?

    讨论交流后利用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上7格的移出2格给套中3格的,移完以后,男生每人套中个数相同。利用多媒体的演示,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感官支撑,抽象的平均数在具体的图像的呈现下变得清晰可见,学生在视觉冲击下对平均数的认识深刻有效。

    【2022教案推荐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