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热门课件」三年级数学教案基础版
  • 「热门课件」三年级数学教案基础版

    发表时间:2022-11-05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热门课件」三年级数学教案基础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

    各种秤、盐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知

    1、游戏激趣:

    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谁想来做?背的同学,你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讲给我们吗?

    2、实践体验:

    课前,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位两个人互相掂一掂,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受?

    3、导入新知:

    通过刚才的"背一背"游戏和掂一掂活动,同学们都感受到物品有轻有重,那么象一个苹果、一杯水、老师的体重等,你们想不想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多重。(板书:有多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台秤)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

    2、认识天平

    我们了解很多种秤,其实,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会常用到天平。(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那么,法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用到台秤。你们能读出所示的重量吗?(大屏幕出示教材"练一练"),谁想读出一个西瓜的重量?一个鸡蛋呢?

    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刚才你们在说西瓜和鸡蛋的重量时,分别用了什么单位?(板书:千克、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重量单位。

    ⑴、称一称:分别称出两袋盐和1枚2分硬币的重量。

    (2)、掂一掂:分别掂一掂1千克盐和1克硬币的有多重。

    ⑶、找一找: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4)、说一说:你认为1克和1千克谁重?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千克做单位吗?

    (5)小结:一般说来,我们称稍重的物体时用千克来做单位,而比较轻的物体却要用克来做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但是为了方便,国际上就统一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书:kg)

    4、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算一算:刚才我们称盐的时候,一袋盐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两袋一共是多少克吗?

    (2)、猜一猜: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5、动手操作

    你们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来表示你们桌子上物品的重量?要求: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1)、看一看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

    (2)、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

    (3)、从桌子上选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有多重,再称一称。

    6、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三、巩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0克。()

    (2)、小月重100厘米。()

    (3)、3千克水比3千克的棉花重。()

    2、练一练:

    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填一填:

    称较重物体的重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称较轻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四、拓展新知

    1、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2、算一算:称我们购买物品的时候,经常发现同类物品有时重量和价格不一样,到底买哪种便宜呢?

    四、总结新知

    1、本节课有收获吗?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20页的实践活动,直接填在书上。

    jK251.COm精选阅读

    2022教案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最新范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22教案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最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

    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

    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

    3、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热门课件】 二年级数学教案(示范版)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热门课件】 二年级数学教案(示范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新课教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子。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门课件」一年级数学教案(经典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热门课件」一年级数学教案(经典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022课件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2022课件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公里)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正确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直接性”和“可视性”的体悟或者从感受经验比较抽离,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会在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中接触到千米(公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周围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2、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千米究竟是多长”,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教学关键:

    通过亲身体验充分感知1千米究竟有多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关于长度的单位,说一说,你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不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一下?

    板书:米(m) 厘米(cm) 毫米(mm)

    请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下面的括号中填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课桌的长度约是100(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 )

    学校运动会比赛跑200(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是2( )

    (说明: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3、师:国庆节,老师从上海出发到南京,指示牌显示距离南京还有268(?),后面应该是哪个长度单位呢?

    4、揭示课题:用米、厘米都太短了。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

    板书:千米的认识

    (说明:从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探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图片。

    图1:路标。

    图2:限速。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小结:表示铁路、公路等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各位同学,请大家看运动场的跑到图,它的环形跑道一圈是200米,这样跑几圈刚好是1000米?(5圈)

    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练一练:

    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

    想:2千米就是2个1千米,即20xx米

    5千米=( )米

    想:5千米就是5个1千米,即5000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周边地图:这是我们学校周围的地图,从校门口出发,你认为走到哪里是1

    千米呢?(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说明:以情激趣,使学生感到生边处处有数学,由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

    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些练习,看看同学们的掌握

    情况。

    1.填空

    8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2750米=( )千米( )米

    让学生独立尝试,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交流反馈。

    2.选择题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约4( ),每小时能跑40( )

    A.厘米 B.米 C.千米

    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平均高度约为海拔4( )

    A.厘米 B.米 C.千米

    四、联系生活,学会应用

    1、十一期间,小丁丁没有选择出门旅游,他在少年宫参加完活动准备去图书馆,请问,有几条路可以选择?

    620m

    620m

    小丁丁觉得路太远了,他决定打车,请你任选走法,计算一下长度,如果选择出租车,你的选择起步价够吗?

    五、课后实践: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一估走一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说明: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感知,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六、板书:

    千米的认识

    千米(公里)km 米(m) 厘米(cm) 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00米=1千米

    【「热门课件」三年级数学教案基础版】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