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综合性学习——演讲_教案模板
  • 综合性学习——演讲_教案模板

    发表时间:2022-01-1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金钱”、“生活”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乐观、宽容、合作、无私等良好品质。

    2、学会写作比较规范的演讲词(议论性文章),中心明确,材料有力,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语言富有感情。

    3、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通过活动初步掌握演讲技巧,学会通过演讲形式表述观点,锻炼自己在公开场合发言的胆量和能力,以及学回用演讲形式鼓舞人、号召人。

    活动设计:

    一、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先布置写一篇演讲词,话题

    在“微笑着面对生活”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中选择其一。

    二、结合习作,准备好范文,安排一次写作辅导课,辅导作文的修改。(jZ139.COm 迷你句子网)

    三、每个合作小组推选一位选手、一位评委,在班里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JK251.com延伸阅读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_教案模板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设计

    ——zmczlhqing

    活动一:编辑毕业纪念册

    我们一起走过

    ——XX级九班毕业纪念册

    “忠实于少年时代的友爱、热情和誓言,这是人生最严肃的事情。”

    ——王蒙

    [活动目的]

    一、增进友谊,促进班集体团结向上。

    二、集合学校生活素材,锻炼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人员:全班同学和语文教师。

    2.组建编委会:由全班同学推选出主编1名,副主编2名组成编委会。并邀请语文教师做顾问。

    编委会下设统稿组,负责收集稿件、改稿并最终定稿;设策划组,负责封面、封底设计及内页插图。

    3.组建编辑小组:6——10人自愿组成编辑小组,并确定1人任小组长。

    4.征集编辑方案:先在小组内让同学们集思广益,充分酝酿,确立编辑板块,最后经过大家讨论表决定案。

    5.准备时间:一个月。

    编辑方案如下:

    l序言

    板块1.班级大事记(班级的重大活动,历史荣誉等)

    板块2.师恩难忘——“我们的老师”(献给老师的歌)

    a.用简笔速写手法写我们的任课老师

    b.运用课堂上学过的古典诗词知识为各位任课老师写诗填词,送上我们的祝福(诗歌)

    板块3.我的自画像

    每个同学为自己写一小传并贴上近照。

    板块4.课堂回眸:各科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断

    板块5.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课堂以外)

    春游、秋游、赏雪……

    运动会、文娱汇演……

    寝室生活……

    板块6.师生情.同学谊

    读书学习、少年烦恼、成长心事、友爱纠葛、集体的温暖与关爱……朝朝夕夕、多少故事,在即将结束初中生活的时候,捡拾逝去的碎片……写真写实、写片断写镜头,用细节写,巧妙谋篇。

    板块7.毕业感言(永远的祝福)

    写一段赠言,赠给全班同学或老师(形式可多样:或诗或文或名言警句)

    l通讯录.留言簿(空白)

    该方案共7大板块,各板块主题已确定,并附简要说明。其中的“序言”及“板块1”由编委会负责,“板块3”及“板块7”全员参与,其余板块确定小组具体负责。

    [成果展示]

    在毕业晚会上,选出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主持人,汇报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成果,并将精美的毕业纪念册赠送给各任课教师。

    [活动评价]

    数据库综合练习教案模板


    一名优秀的初中老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初中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小编为你推荐《数据库综合练习教案模板》,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1、认知要求:

    (1)熟练掌握数据库建立

    (2)熟练掌握数据的查询

    (3)理解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

    2、操作要求:使用ACCESS2000完成一次数据调查处理的全过程

    3、情感要求:参与调查积极主动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合理使用电脑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字段类型的确定、查询方法

    教学关键: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学生参与调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大屏幕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引入: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街头调查?

    今天我们在机房里也作一次调查

    而且用我们所学的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处理调查数据

    2、学生分组调查

    (1)数据的收集

    由教师规定每组的调查内容

    每组学生进行分工(ACCESS操作员、调查者、被调查者)

    ACCESS操作员:建立调查表结构,记录的输入

    调查者:根据调查内容访问班中其他同学

    被调查者:接受调查者的调查

    老师:适时引导,及时调控

    (2)数据的查询

    学生:根据调查内容,选择恰当的查询要求,进行查询

    老师:适时讲解、合理引导

    (3)调查结论

    由组长汇报调查结论(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作点评)

    3、简要小结

    小结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

    对调查活动作评点

    4、作业

    根据本次调查内容,对其他班的同学进行调查,得出结论。

    风筝探究性人教八上_教案模板


    一、课题的确立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之间的“风筝事件”。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找。

    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论文的训练。

    二、过程设计与尝试

    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

    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

    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

    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

    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形成“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

    屏幕显示,教师点拨:

    《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

    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试谈《风筝》的结构美。

    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

    3、相关、相对、相反——《风筝》的联想和比较。

    4、……

    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

    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然后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

    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

    1、教师印发资料:“鲁迅及《风筝》简介”,“对课文主题的不同理解”,“如何评价‘我’”,“我是不是鲁迅”,“《风筝》与雏型——《我的兄弟》比较”,“对课文结尾一句的理解”,“由《风筝》想到的”等,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纵深拓展探究。

    2、教师提供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作品篇目,以及鲁迅作品有关集子,如《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等,学生选择阅读,达到横向拓展探究。

    3、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有关鲁迅及作品的评论文章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信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写一篇小论文。

    4、老师批阅论文,适时指导讲评,上墙展览,期末装订成册,颁奖鼓励。

    三、课后反思

    本次探究性教学,采用层进方式,立足文本进行拓展。通过尝试,学生“探究的未必是人类的未知,但是他们的未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提高:一是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讲到自己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训练了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二是从《风筝》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生及其有关作品。三是初步掌握了通过研读——找依据,质疑——查资料,选题——撰文等过程,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课标看,语文版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就编入《风筝》,可见,编者匠心独具。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可忽视备编者的编辑意图。第二,引导学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努力。

    体育教案-篮球球性练习


    课次

    第一、二次

    教材

    1、篮球2、素质

    课的任务

    1、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球性练习,增强球感,激发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经过假期的休息,通过素质练习恢复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各种素质能力。

    3、锻炼意志,使学生能坚持完成一定运动量各种练习。

    课的部分

    课的内容

    各项内容安排时间

    运动负荷

    组织教法

    次数

    时间

    强度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提出本课教学内容和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

    组织:△

    ╳╳╳╳╳╳╳╳

    ╳╳╳╳╳╳╳╳

    ╳╳╳╳╳╳╳╳

    ╳╳╳╳╳╳╳╳

    要求:服装整洁,集合快、静、齐

    准备部分

    一、准备操:

    1、伸展运动

    2、扩胸运动

    3、踢腿运动

    4、体侧运动

    5、全身运动

    6、跳跃运动

    7、整理运动

    10

    组织:广播体操队形

    ╳╳╳╳╳╳

    ╳╳╳╳╳╳

    ╳╳╳╳╳╳

    ╳╳╳╳╳╳

    教法与步骤:

    1、教师讲解每节操的动作并示范。

    2、学生集体练习。

    基本部分

    一、篮球

    1)球性练习:

    1、双手抛接球

    用力将球向上抛起,抛球时提踵,接球时顺势屈膝。向上抛球后前后击掌。

    2、身前两手相互传接球练习

    直立,两臂伸直。用手指和指端将球从一手传向另一手。

    3、单手托球经腋下、头上绕环

    右手持球,前臂托球。绕环时,球经腋下至反托球,手迅速顺球的前侧和左后侧绕环举起,再将球向右下落成开始姿势,再交左手练习。

    4、球在两腿之间绕“8”练习

    方法:右手将球从两腿中间传给左腿后面的左手,左手持球绕过左腿,如此连续进行。

    5、胯下两手前后颠接球练习

    两脚开立深蹲,持球胯下。球向上颠抛,两手移至身后在胯下接球。

    18

    2

    组织:

    ╳╳╳╳╳╳

    ╳╳╳╳╳╳

    ╳╳╳╳╳╳

    ╳╳╳╳╳╳

    教法与步骤:

    1、教师讲解球性练习的重要性和各个练习项目的练习方法,并慢动作示范,使学生建立动作概念。

    2、学生轮换练习。由徒手模仿练习到持球练习。

    3、教师巡回观察,个别纠错。

    4、学生示范,集体纠错。

    5、加大难度,进行行进间的球性练习。

    课的部分

    课的内容

    各项内容安排时间

    运动负荷

    组织教法

    次数

    时间

    强度

    基本部分

    2)运球:

    1、原地运球

    体会手指、手腕上吸下按动作,以及手触球的部位和控制球。

    2、行进间运球

    体会运球动作与脚步的协调配合,提高运球能力。

    17

    3

    6、学生分组练习,两组持球练习,另两组徒手模仿练习。

    7、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多次练习。

    要求:练习熟练后,加快速度,并尽可能移开目光。

    二、素质

    1、高抬腿练习

    2、小步跑练习

    3、50米加速跑

    加强快速跑能力的提高

    4、仰卧两头起

    5、仰卧举腿

    加强腰腹肌力量的练习

    6、斜体向上

    加强手臂力量的针对性练习

    7、立卧撑

    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

    30

    2

    组织

    ╳╳╳╳

    ╳╳╳╳

    ╳╳╳╳

    ╳╳╳╳

    教法与步骤: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强度和要求,强调完成一定的量。

    2、学生分组轮流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练习时自觉完成自己所能承受的量和强度。

    结束部分

    1、放松操

    2、集合小结。

    3、回收器材。

    5

    组织:

    ╳╳╳╳╳╳

    ╳╳╳╳╳╳

    ╳╳╳╳╳╳

    ╳╳╳╳╳╳

    要求:节奏一致,动作放松。

    场地器材

    篮球16个体操垫7块双杠2付

    从普遍情况看,女生对篮球的球感较差,与平时较少接触球有关。

    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学生大多能坚持完成素质练习的内容和强度,但部分肌肉会出现酸痛现象。

    体育教案-篮球球性初中教案精选


    课次

    第一、二次

    教材

    1、篮球2、素质

    课的任务

    1、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球性练习,增强球感,激发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2、经过假期的休息,通过素质练习恢复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各种素质能力。

    3、锻炼意志,使学生能坚持完成一定运动量各种练习。

    课的部分

    课的内容

    各项内容安排时间

    运动负荷

    组织教法

    强度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提出本课教学内容和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

    ╳╳╳╳╳╳╳╳

    ╳╳╳╳╳╳╳╳

    ╳╳╳╳╳╳╳╳

    ╳╳╳╳╳╳╳╳

    一、准备操:

    1、伸展运动

    2、扩胸运动

    3、踢腿运动

    4、体侧运动

    5、全身运动

    6、跳跃运动

    7、整理运动

    10

    ╳╳╳╳╳╳

    ╳╳╳╳╳╳

    ╳╳╳╳╳╳

    ╳╳╳╳╳╳

    1、教师讲解每节操的动作并示范。

    2、学生集体练习。

    基本部分

    一、篮球

    1)球性练习:

    1、双手抛接球

    用力将球向上抛起,抛球时提踵,接球时顺势屈膝。向上抛球后前后击掌。

    2、身前两手相互传接球练习

    直立,两臂伸直。用手指和指端将球从一手传向另一手。

    3、单手托球经腋下、头上绕环

    右手持球,前臂托球。绕环时,球经腋下至反托球,手迅速顺球的前侧和左后侧绕环举起,再将球向右下落成开始姿势,再交左手练习。

    4、球在两腿之间绕“8”练习

    方法:右手将球从两腿中间传给左腿后面的左手,左手持球绕过左腿,如此连续进行。

    5、胯下两手前后颠接球练习

    两脚开立深蹲,持球胯下。球向上颠抛,两手移至身后在胯下接球。

    ╳╳╳╳╳╳

    ╳╳╳╳╳╳


    ╳╳╳╳╳╳

    ╳╳╳╳╳╳

    1、教师讲解球性练习的重要性和各个练习项目的练习方法,并慢动作示范,使学生建立动作概念。

    2、学生轮换练习。由徒手模仿练习到持球练习。

    3、教师巡回观察,个别纠错。

    4、学生示范,集体纠错。

    5、加大难度,进行行进间的球性练习。

    课的部分

    课的内容

    各项内容安排时间

    运动负荷

    组织教法

    强度

    基本部分

    2)运球:

    1、原地运球

    体会手指、手腕上吸下按动作,以及手触球的部位和控制球。

    2、行进间运球

    体会运球动作与脚步的协调配合,提高运球能力。

    17

    1、高抬腿练习

    2、小步跑练习

    3、50米加速跑

    4、仰卧两头起

    5、仰卧举腿

    6、斜体向上

    7、立卧撑

    30

    ╳╳╳╳

    ╳╳╳╳

    ╳╳╳╳

    ╳╳╳╳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强度和要求,强调完成一定的量。

    结束部分

    1、放松操

    2、集合小结。

    3、回收器材。

    5

    ╳╳╳╳╳╳

    ╳╳╳╳╳╳

    ╳╳╳╳╳╳

    ╳╳╳╳╳╳

    综合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4、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

    第三课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本文网址://www.jk251.com/jiaoan/4606.html

    【综合性学习——演讲_教案模板】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