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单元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 第四单元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发表时间:2022-01-10

    【www.jk251.com - 参观幼儿园教案】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写初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第四单元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训练目的]

    1、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内容要真实。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

    [训练题目]

    1、参观一个小区、商场、养殖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自己拟题,写一篇文章。

    2、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3、课外练笔:写景物观察笔记,注意观察各类景物的特征,并用文字把这些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

    [训练指导]

    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了解参观单位的历史、规模、特点,了解游览景区的风光景物、建筑特点、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等,注意自己有什么感受。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还要注意顺序。

    第1题

    写小区,要写出它的建筑风格、物业管理,特别要写出这一小区与其他小区不同的地方。写商场,要写出它商品的丰富,景象的繁荣,特别要写出它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特色,对顾客有特别吸引力之处。写养殖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样如此。要有对参观地区全貌的介绍,更要有对参观地区风光特色的描绘,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深刻的印象。

    第2题

    如果你外出旅游过,那就从你游览的风景名胜中,挑选出印象最鲜明乃至使你流连忘返的,写成一篇游记。要着眼于那里的风景特色,有山写山,有水写水,有树木写树木,有胜迹写胜迹。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动,令人喜爱与向往。

    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过,那就写你故乡的景物。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家乡的景物定有那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再去观察一次,要努力看出与以往看的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家乡的同一个熟悉的景物,只要努力观察,都会有新的认识,只要细心描绘,都会写出它的特有的美丽之处。

    第3题

    这一练习,既是观察能力的训练,也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因而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指导学生共同观察同一个景物,再各自凭借语言对景物的特征作思考与描述,看谁表达最恰当,最贴切。

    jk251.coM小编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的教学方案


    第四单元唐诗精华(下)

    【单元学习目标】

    一、朗读和背诵本单元的诗歌,体会通俗朴实的语言风格。

    二、适当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

    三、学习诗人关注现实、关注民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

    【基础知识学习】

    一、唐诗,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二、初唐重要诗人有:沈佺期、宋之问、王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重要诗人有: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李白、杜甫。

    中唐重要诗人有: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孟郊、贾岛、李贺。

    晚唐重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

    三、唐代不少有诗人雅称:

    杜甫-诗圣、诗王、诗宰相;

    李白-诗仙;

    王维-诗佛;

    李白、王维、王昌龄-诗天子;

    孟郊-诗星;

    孟郊、贾岛-诗囚;

    陈子昂-诗祖;

    刘禹锡-诗豪;

    齐己、贯休-诗僧。

    【教学安排】

    21.《杜甫诗三首》三课时。

    22.《白居易诗两首》二课时。

    2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课时。

    24.《题坡山寺后禅院》一课时。

    25.《无题》一课时。

    【每周一诗】

    1.背诵杜荀鹤《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因无计避征徭。

    背诵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杜荀鹤,是晚唐后期继承新乐府运动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天地最穷人”。

    3.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初中教案精选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是的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中外舞蹈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体现的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

    《社戏》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理解这篇课文的的钥匙。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包括人物和环境两方面: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学习这篇课文,要以此为核心,进行教学。

    《安塞腰鼓》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瘐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课文的主旨,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根据以上特点,安排诵读的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等。

    《竹影》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中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最好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即可,不要过多讲解。

    《观舞记》这篇课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应该作为教学重点。从语言形式到表现内容,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有感性的具体的认识。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有时间或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本课与《安塞腰鼓》做一些比较研究。

    综合性学习活动“戏曲大舞台”,活动目标是初步了解中国某种戏曲,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灿烂文明,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学习鉴赏中国戏曲,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期末复习提纲相关教学方案


    (一)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体的面都是平的面(多面体);

    包围着体的面不都是平的面(旋转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直线

    射线

    线段

    端点个数

    一个

    两个

    表示法

    直线a;直线ab(ba)

    射线ab

    线段a;线段ab(ba)

    作法叙述

    作直线ab;作直线a

    作射线ab

    作线段a;作线段ab;连接ab

    延长叙述

    不能延长

    反向延长射线ab

    延长线段ab;反向延长线段ba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am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则am=bm=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

    4、角的分类

    ∠β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范围

    0<∠β<90°

    ∠β=90°

    90°<∠β<180°

    ∠β=180°

    ∠β=360°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2)叠合法

    6、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借助三角尺能画出15°的倍数的角,在0~180°之间共能画出11个角。

    (2)借助量角器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用尺规作图法。

    7、角的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8、互余、互补

    (1)若∠1+∠2=90°,则∠1与∠2互为余角。其中∠1是∠2的余角,∠2是∠1的余角。

    (2)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其中∠1是∠2的补角,∠2是∠1的补角。

    (3)余(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余)角相等。

    9、方向角(1)正方向(2)北(南)偏东(西)方向(3)东(西)北(南)方向

    单元的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亲近社会复习提纲第一课第一框☆1.人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途径是什么?(p2.2)☆2.推动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3.2)☆3.我国目前主要面临那些问题?(p5.5)☆4.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什么?(p5.倒1)第一课第二框1.☆什么是人类社会?个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p6.倒1)2.为什么说“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p7.1)3.社会能不能离开个人?为什么?(p7.中)4.了解时事的途径有哪些?了解时事有什么好处?(p7.倒1)5.青少年为什么要关心社会?(p8)第一课第三框1.☆什么是亲近社会?为什么要亲近社会?怎样亲近社会?(p9)2.对社会的冷漠情绪主要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怎样做?(p9)3.☆什么是社会公德?☆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p10)4.青少年怎样做到明辨是非,抵制社会不良现象?(p11.中)第一课第四框1.为什么要履行职责?(即“为什么要服务社会?”)(p12.1)2.公民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p12.1)3.怎样亲近社会、服务社会?(p12-15)第二课第一框

    ★1.汉字的地位、特点、作用和意义?(p18)

    2.文化的含义?(p18)

    ★3.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点?(p19.1)4.如何保护文化遗产?(p22.1)第二课第二框

    ★1.中国结有什么意义?(p23.3)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什么要求?(p24.2)

    ★3.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p26.2)

    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26-27)

    ★5.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28.1)6.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p28.2)第二课第三框

    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30.1-2)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p30.4)

    ★3.谁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有了哪些丰富和发展。(p30.6)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p31.6)

    5.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31.6)第三课第一框

    ★1.什么是挫折?(p33.倒1)

    ★2.挫折会引起人们心理和行为上怎样的反应?(p33.倒1)

    3.产生挫折的原因有那些?(p34.中)

    ★4.挫折的影响有那些?(pp35.倒1)5.怎样正确应对挫折?(p36.2)第三课第二框★1.为什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p37.1)★2.初中学生应树立哪些学习观念?(p37.2)3.怎样正确对待学习压力?(p38.3)4.考试焦虑的成因?(p39.1)★5.怎样克服考试焦虑?(p39.倒1)第三课第三框

    1.什么是耐挫力?(p41.1)

    ★2.挫折与创新是什么关系?(p42.1)3.为什么要勇于创新?(p42.倒1,p44.1)

    为单元走进国家单元备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202">单元备课第三章为第三单元本单元总共需课时数为14课时主要内容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节埃及第三节俄罗斯第四节法国第五节美国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国家的位置、范围、及其首都,说出该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国家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国家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国家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国家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二、基本能力目标1、抓特征,透过地理现象探求地理规律,用地理原理来解释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找到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素,抓关键,从而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重点难点关键1、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归纳各个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经济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来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并通过比较法找出不同的地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找到学好地理的钥匙,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课时教材处理2

    第一节日本日本一节教材较全面的讲述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其中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学习的重点,理解该国自然条件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难点。日本的经济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条件——缺少重要资源不利;劳力多、教材处理121222111科技水平高、海运条件好有利;②工业占世界重要地位——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产品世界驰名;③原料和燃料靠大量进口,产品靠出口。日本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从以下几点认识:①季风气候——水稻生产;②多山岛国——森林多,水力富;③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④海岸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工业布局临海;⑤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第二节埃及课文从读图开始,使学生认识埃及的位置,以及与埃及有关的重要地名。本节没有罗列埃及的自然地理要素,而是突出埃及的命脉——尼罗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这句话并不过分。课文用“尼罗河的赠礼”为题,这是因为古埃及的文明,现在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几乎全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尼罗河的长度、发源、流向和注入的海洋,这是需要通过读图记住的知识。第三节俄罗斯教材首先通过读图,了解俄罗斯的海陆位置,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俄罗斯地跨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并分析俄罗斯为什么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地形多平原和高原,最东边有高地,但都以较为“平坦”为其特征。两条山脉是作为亚欧分界线而提出的。气候一段教材,着重说明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冷”的特征。另外,对东欧平原、北冰洋沿岸、西伯利亚黑海沿岸各地的气候作了简要的叙述。课文还对“北半球寒极”附了一段“读一读”材料,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西伯利亚冬季的“冷”。河流湖泊以伏尔加河的水文特征为例,概括说明了欧洲部分河流的概况。并以简短文字交代一下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湖特征。自然资源主要用“矿产分布图”阐述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为学下一节工业地理做了知识的准备。第四节法国了解法国是西欧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是世界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目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泣,工矿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就业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法国的工业也分新老两大部门。第五节美国本节教材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美国国土的组成、优越的自然条件、民族及种族歧视政策、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及分布。教材从辽阔的国土、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其自然环境的特征,评价其经济意义。二次大战前,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拥有发展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自然条件,这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无可比拟的,它使美国有可能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建立现代工农业。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学习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第六节巴西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自然环境、资源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概况之后讲授巴西,目的有两方面:①通过学习一个国家,深入了解拉丁美洲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②通过学习一个国家,加深对拉丁美洲自然概况和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本节教材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对于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本节教材未作全面系统讲述,而是围绕着巴西的热带环境突出了几个问题: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水量巨大的亚马孙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等。这种选材安排,既可以与拉丁美洲概述讲授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又可以重点突出地反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第七节澳大利亚本节讲述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概况,体现了人地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大致梳理如下: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工矿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东南部气候温湿,沿海交通便捷→移民开发早,是人口集中区和经济重心。内陆、西部为热带沙漠→人口稀少,只有少数采矿点。东北部热带雨林区→尚未开发。复习第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讲评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探究过程【复习提问】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探究新知】[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第四章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作业]课本p701、2

    单元跨越代沟复习教案的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跨越代沟复习教案

    第一课走进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2、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应做到哪几个方面?)

    (1)听从父母的教诲,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2)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3)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

    (4)赡养父母。(物质,精神)

    3、代沟产生的原因。

    (1)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识、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增强,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不再一味的依赖父母,但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儿或儿童,因此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

    (2)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导致产生矛盾。

    (3)与同伴关系越来越密切,也会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百年的相对疏远。

    (4)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使我们往往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如何消除代沟?

    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

    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

    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自立于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5、如何与父母沟通?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客观的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与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二课理解老师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如何尊敬老师?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3)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师生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

    随着自我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们不再像小学生

    那样把老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而是逐步用批判的态度与眼光评价老师,希望与老师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4、如何与老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了解老师的优点与长处;

    (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5)主动、热情的与老师交往,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切不可对老师求全责备,更不应记恨在心。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指要(范文)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诗是文学体裁中最谨严、最纯粹、最精微的一种,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其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部分,那就是故事。而要真能欣赏文学,一定要超越简单的好奇心。深入领会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观照和表达技巧,加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与以前各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大大加重了自由体诗的比例。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17课23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比例的1/10。再加上古典诗词的篇目,这套教材对诗歌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诗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在于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趣味的最好途径之一。在青少年阶段学习和背诵大量精彩的诗歌作品,可以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审美基础。这一单元集中学习的是自由体诗,与九年级上册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单元一样,这个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仍按主题编排,主题叫“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教学时应重视这一点。

    总体目标

    1、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一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的“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诗人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分析这些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2、要注重诵读和体味,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3、要反复朗读课文,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古典诗词中有名句,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中也有名句。要让学生找出这几首诗中的名句反复品味并积累下来。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舒婷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休斯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都要细细揣摩,品出其中的滋味。

    【第四单元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相关推荐
    铁的性质相关教学方案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一.知识教学点1.铁的物理性质。2.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的反应)。3.钢铁的生锈和防锈。二.重、难、疑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对“铁的化学性质比...

    合理使用洗涤剂

    生活中,我们使用很多种类的洗涤剂,最常见的还是肥皂和洗衣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请听我们细细说来。一、少用洗涤剂原则无论是肥皂还是洗衣粉都有一定的碱性,若长期直接接触后,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