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汇总
  •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汇总

    发表时间:2023-02-02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提前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汇总》,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

    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口算方法和估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学生自我探索算法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谈话:欢迎小朋友们再次光临玩具柜。上一次我们在这里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根据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3825=

    4425=

    4438=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你能口算出得数吗?你是怎样算的?小组里相互交流。

    2、反馈: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口算方法多?

    (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3、再次交流,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算法。

    4、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

    5、讨论小结:第一道算式相减时不需要退位,第二和第三道算式相减时需要退位。

    6、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小朋友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题目吗?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做第1组。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再做第2组。同上

    再做第3组。看学生掌握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做第1组。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说说这几题之间有何联系。

    做完其余题目。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用什么方法算。

    填表并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口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说想法。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估计得数,再口算出得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分组交流,最后用算算来检查。

    7、想想做做第7题。

    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今天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开动了脑筋,学到了很多本领,表现真不

    错。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课堂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7题。

    自编一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先算个位上的数的相减,再算十位上的数的相减。

    3825=13(元)

    4425=19(元)

    4438=6(元)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一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类推出一千几百减几百的口算。此外,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本课仍旧以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来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因为有了学生原先的口算经验,学生主动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有一定基础的,并且刚刚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可以根据知识的相似性进行迁移,并在多种算法中得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当然,对于学生而言,退位减的口算还需要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已经熟悉了例题中的场景,教学时,我要求学生直接从图中选出两件玩具并求出它们的接个相差多少元,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列出的算式分别进行口算。通过组织交流,学生能够思考并选择出比较合理的、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来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在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再通过不需要退位和需要退位这两种情况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口算方法的理解。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引导他们比较退位与不退位,能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判断,区分出他们的异同,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基于学生们昨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估算方面跟昨天的学习比较类似,所以学生一下子就能估算出,而且还能选择比较好的估算方法,我让他们比较同一组的两题或三题在计算时的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很快的说到了这节课的重点,整节课很轻松的解决了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练习中不断的巩固,使学生掌握的更加好。

    听课随感:

    今天听了小顾老师上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上课整体效果还不错,主要原因是:学生一头有了昨天知识的铺垫,学生能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所以比较顺利;教师一头,有了几节课的上课经验,小顾老师在自己的不断反思中成长,累积了一点教学经验。上完课后,和小顾老师交流了这节课的一些想法,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刻提醒一些不认真的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教师要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明确知识的正误。如果要进行课堂的总结,这时候要把机会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补充。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2

    评价目标:

    1、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能对加和减这一单元的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认识,能解

    答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2、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喜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评价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不同类型题目的特点,正确的解答。

    难点:对于类似题目,进行必要的比较,学会思考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评价内容:

    一、口算、

    43+40=74-30=77-25=500+800=

    53-35=26+47=81-54=1400-600=

    38+33=90-71=120-50=900+700=

    40+90=83-68=62-39=1100-400=

    二、将结果大雨50的算式圈出来

    87-2825+2670-2714+36

    96-4873-2419+3027+31

    140-8020+3538+966-17

    三、列式计算

    1、●●●●

    ▲的个数是●个数的3倍,▲有多少个?

    2、☆☆☆☆☆☆

    ★比☆多9个,★有多少个?★和☆一共有多少个?

    四、在〇里填上或=

    35-7〇3024+18〇93-47

    46+38〇8373-36〇80-43

    62-29〇4339+25〇28+36

    五、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数

    24+()=5165-()=25

    ()-31=46()+44=80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备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

    2.解决问题: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几支?

    口答算式:18÷3=6(支)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把18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支)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3个20是60,60除以3等于20;

    (2)6个十除以3得2个十,是20;

    (3)6÷3=2,60÷3=20

    谈话: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把60÷3的算法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教学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2.出示例1后的“试一试”:600÷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看成几个百,再想几个百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百;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数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3.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是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4.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例2,学生读题。

    谈话:怎样列式?你能口算吗?

    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方法: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几,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多少,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理。

    小结方法:学生借助表内除非口算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只要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订正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看他们正在进行双打和单打(出示题目)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单打2人一组,双打4人一组。

    6.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第2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中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师生活动备注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把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要求每班分得多少个)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6÷2=)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46÷2,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2)还可以怎样想?

    想法预设:

    每班先分得2筒,是20个,再分得3个,合起来是23个。

    40÷2=206÷2=320+3=23

    (3)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样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其被除数的十位再商的位置写2.

    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2表示4个十除以2得2个十)

    下面算2乘2得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更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写下来继续除,再往下会算了吗?

    学生独立完成接下来的计算。

    小结:我们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出示教材第51页“试一试”:246÷2=

    你能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试做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么算的?小组互相讨论,再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1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2个百除以2得1个百,所以1要写在商的百位上)

    3.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谈话;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

    列竖式时,注意数位对齐,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同桌交流算法,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联系生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问:把396本书平均放到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放多少本?怎样列式?(396÷3=)

    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互相检查。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过程中要细心,竖式计算的书写要规范。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增强学生口算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口算方法。

    难点: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的口算。这节课我们要来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组织练习。

    1、做第1题。

    指名学生口算,让学生比较,说说想法。

    2、做第2题。

    教师操作,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

    同桌继续进行口算,一人出题,一人口算,然后交换。

    3、做第3题。

    教师说明用符号表示两种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检查。

    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讨论方法,如加法,要考虑进位,而减法则要考虑退位。

    4、做第4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核对结果,鼓励学生,以增强口算的信心。

    三、拓展练习。

    1、做第5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让学生说说这些问题应怎样答或怎样算。

    2、补充题。

    四、练习小结。

    学生对自己本节的练习做自我评价,或请同桌评价。

    教师根据课堂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根据第2题的形式编写3组口算、第5题和补充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五

    55+32=

    5532=

    课前思考:

    教材中安排了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练习。从具体的练习题来看,这部分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口算和估算的题目,另一类主要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这节课所安排的练习,主要是第一类。重点是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主要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生通过口算以及口算后的比较,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的异同,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第3题旨在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学生练习下来的情况还不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口算能力还是不行,特别是进位加和退位减,还需要加强练习口算的技巧和速度。

    课后反思:

    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口算方法很熟悉,但口算速度还不快,尤其是出现进位和退位的情况时,总要停留片刻才能口算出答案。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强,有自己的估算方法,而且估算的速度很快。但学生对于估算的作用有可能还没清晰的认识,不能很好地利用估算进行检验,总是将估算脱离于真正的计算之外,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这样的目的比较强。我认为,以后要在实际的做题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好估算,让他们意识到估算是为计算服务的,有了这种意识,很多学生都会将两者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今天的练习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的练习,通过变换题目的练习形式,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单元的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的认识,并能深入、熟练的解题。内容大致分了两类,一类是关于口算和估算的题目,口算是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弄清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发现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对于估算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独特方法进行计算,但未能将估算真正运用到计算中。第二类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还可以,能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对这个单元的复习与巩固,今天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这一内容,在练习中让他们比较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对于估算我先让他们估算好后马上口算出得数,看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估算的范围内,使他们更明确估算是为计算服务的,课上采用多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的线段图,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让学生说清题意,结合线段图,以此为中介说明题意。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今天,同学们发现老师穿在身上的上衣是多少元,裤子是多少元吗?(教师带上标签,要求是直观与清楚)

    学生回答:上衣48元,裤子28元。

    教师评价: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一画

    上衣:|-----------48元--------------|

    裤子:|-------28元---------|

    教师评述:大家肯定奇怪画得是什么呀!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说我用这段线段表示一件上衣的价48元,我用这条线段的长度来表示一条裤子28元。那同学们你们能从上面两个已知的信息,提出那些问题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题目说完整。

    学生回答:1.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

    2.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少多少元?

    教师回复:大家提得问题真多,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画出括号,写上问号,让学生进行列式解答。

    44+32=76(元)

    教师问:76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动表示。

    48-28=20(元)

    教师问:20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为指示。

    进行过程中让学生赞同的举手,积极参与。

    你们觉得这种线段表达的意思怎么样?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老师现在觉得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老师可要想想办法难道大家。大家看好了老师要变了,教师擦掉上衣的价钱,问学生:现在老师要改条件了,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请学生来说一说什么意思?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表示上衣的价钱的线段,在画之前,要画上衣的价钱你觉得先画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把裤子的价钱看成一份数(一倍数),形成一倍数与三倍数的关系。

    现在能画出来了吗?

    让学生打开书本,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让学生上黑板上来演示。

    让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A.大家看一看这里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齐读)

    让学生解释一下一套衣服什么意思?

    教师:画出}?(元)让学生谈谈你们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自己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3*28=84(元)84+28=112(元)

    让学生进行说明,式子的意思表示什么?让学生说说题意。

    你们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若有让学生提一提有没有不同算法?28*4=112(元)

    让学生说一说,4是哪里来的?1+3什么意思?

    一个28元,3个28,总共4个28

    B.擦掉}?你们从图中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裤子比上衣少多少元?

    大家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不同算法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

    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1、2

    大家看一看这题让我们求的是什么呢?

    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3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以及合计什么意思?

    四.开放题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对教材把握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表达还有不足。首先没有对学生进行线段图的正确指导,没有进行题意与线段图的紧密结合。没有让学生完整的表达题意,特别是对问题的重视没有进行充分训练,以及问题在线段图的正确表达、表达方式的正确指导,因此出现了较多的画图问题这将影响学生以后对应用题线段图正确率。

    交流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语言的正规性与正确性是我的最大毛病。

    课堂作业处理不当,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两步计算是各有不同,没有对这种不同点进行充分的说明与比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口算题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脳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脳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脳50=900(元)

    答: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脳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估算结果。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问题。

    难点:能发现问题并能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我们学习了知道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与它的关系,要求这两个数的和或差,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另一个数。这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种问题。

    二、组织练习。

    1、做第6题。

    (1)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2)先画出黄牛的头数,让学生画出奶牛的头数。

    (3)要先求出什么?怎样算?

    (4)再求出什么?怎样算?

    (5)这一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奶牛的头数。

    2、做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1人板演。

    检查。

    说说这一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出示线段图帮助理解)。

    比较两题的异同点,关键要突出它们的相同点。

    3、做第9题。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然后根据先线段图列式解答。

    交流时说说你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如果将3倍多9只改成3倍少9只,你会解答吗

    4、做第10题。

    分题出示,让学生说说应填什么和怎样想的。

    或用分别估算左右两边的得数,或通过比较左右两边的算式进行判断大小。

    5、做第12题。

    让学生相互提问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归纳提的好的问题。

    6、做第13题。

    观察图,你获得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

    如果现在你有100元,买两种体育用品,还剩多少元

    如果你有100元,不规定怎么买,你打算怎么花

    三、思考题。

    教师注意逐步提醒,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练习小结。

    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要知道先求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7题、第11题和补充题。

    课前思考:

    这部分练习的内容重点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要巩固借助线段图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策略意识。尤其是安排的一道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尽可能找到符合要求的不同方法,也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有条理地排一排,以增强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课后反思:

    像这样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课,只要给予学生解题的方法,学生不再过多地依赖老师的分析,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当学生都能很顺利解答问题后,可以适当将题目开放,这样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思维更发散、开阔些,不仅仅局限于所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在分析题目的过程,我适当的将题目条件或问题稍加改变,就变成了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在原来解答问题的基础上,这样的问题不会显得有很大的难度,反而觉得有这样的兴趣去解答比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题目。有时候,我适当增加一些与题目有联系的条件,但对于解答问题是用不上的多余条件,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受那些条件的干扰,比较轻松地将问题解决了,他们也知道老师是故意这样考他们的。而且还会很得意的告诉老师,他们不会上当的。可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能通过举一反三,对原有的学习层次进行提高,而且,不会觉得力不从心,反而觉得这是学习的需要,更能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效果肯定不言而喻了。

    课后反思:

    本课练习对于学生而言可能难度不大,只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过程,对于一些稍有转折的题目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指出注意点就可以了。由于比较简单,所以本课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了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其中第11、12两题在启发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理信息解题的过程中,还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的练习中还加入适量的较有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各种类题型的能力。

    课后反思:

    这节练习课让学生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独立解答,通过交流,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在解决第9题时我让学生先画出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再列式解答,学生通过观察所画线段,能够找出数量间的关系,并且进行正确解答。本课教师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来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有条理的思考,按步骤解决问题。最后一题是思考题,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交流,比较出每组数的规律,并且按规律接着写出几道算是,从而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听后随想:

    听了袁老师这节复习课,内容是让学生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题目时,主要是根据已知什么,求什么?关键要求什么?这一解题思路,袁老师分析每题都要让学生问一下自己这步求的是什么?因为很多同学都把中间的条件当成最后要求的,在作业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袁老师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稍做了改变,让学生体会到多步计算并不难,只要一步一步分析,跟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一样的。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能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在自我探索中,掌握算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进位加法和估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

    出示情景图

    今天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引言: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你能说说他们各买了什么玩具?他们怎样付款呢?

    2、问:你会解决吗?求小明要付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求小红呢?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3、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4、反馈: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口算方法多?

    (教师肯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5、再次交流,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算法。

    6、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

    7、讨论小结: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8、评价此轮表现优秀的学生。

    三、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第1、2题。

    (1)分组出示

    (2)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比较两题,说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1)说说合计的意思。

    (2)学生通过口算填表。

    (3)检查学生填表的情况。

    (4)口答哪个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口答得数,再比较这两题,说说想法。

    4、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出得数。

    5、想想做做第6题。

    分组让学生交流,最后教师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7题。

    自编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先算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十位上的数相加。

    44+25=69(元)

    44+38=82(元)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重要是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时候,不规定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可以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算法,体现算法最优化。

    课后反思:

    一、专研教材,把握目标

    在教授完一部分内容后,有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好,关键还是教材专研得不够深。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

    想想做做第2题安排了四组对比题。每组三道题中第一个加数是相同的,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是相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算法。由于课前我没有认真研究教材编排此题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没能好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因此也没有达成本题的教学目的。

    二、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引入新授课题。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课始的几分钟内,如果让学生快速练习简单的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话,课堂效果会更佳。

    三、多种预设,算法多样

    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源于课前的精心备课,源于课前的师生了解,源于学生的积极思考,源于教师的胸有成竹。而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以便应付课堂上的意外生成。但由于班级的差异,两个班中有一个班的学生思考出的算法过于单一,没有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课后经过一番反思,觉得问题还是在于我没有正确地引导他们。

    四、鼓励估算,形成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样,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并让学生形成估算的习惯。

    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得数,再口算。启发学生把口算与估算结合起来,让口算与估算方法相互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提示估算方法,也让学生适当比较口算与估算的结果,以体会估算与口算的不同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能在整个的知识学习的结构中显的比较枯燥,所以首先就要把这种枯燥的口算题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生活情景中引出,突出学习口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影响,产生算法的多样化了,所以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虚幻的方法去算,不抑制他们的想法。本节课中还通过了比一比、算一算,想一想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帮助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课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由于学生对口算加、减法已有较多的经验积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只是让他们看图列一下式子,学生们却很快的把口算结果告诉了我,所以在这里关键要让他们说说是怎么口算的,方法也多样化,没有哪种是最合理,关键是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还是没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加上自己提问方式不太合理,不善于引导,使得学生的答案很多,但自己又要要求他们达到自己的点上,花了很多时间。说估算的时候,学生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我说这是一种方法,但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呢?甚至我还说估算的时候先看什么位?从哪一位估起?学生还是说不出,可能一开始没讲清楚,导致后来每做一题我让他们估一估,他们还是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没其它的算法,而四舍五入这种方法跟实际的估算是有一点出入的,例:37+55用四舍五入估的话是100多,而实际估得的是90多。有些问题学生是需要思考一下,而我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让他们回答了,应该让他们讨论交流一下。

    听课随感:

    今天听了小顾老师上的这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事先和小顾老师一起整理了这节课的思路,上完后,能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形成基本的口算技能和估算意识。听完后,给小顾老师提了一些建议,如:所提的问题,指向性要明确,便于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自己心中要有底,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一种最优化的算法。又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语言要严谨、简洁、抑扬顿挫,学生已经比较清楚了回答了的问题,教师不必要进行重复,这样,课堂上的闲言碎语就会很多,只会妨碍学生的听课内容。对于一些关键的语句,教师要进行强调和总结时,一定要响亮而且速度要偏慢。当然对于学生多种不到位的回答或不会回答的问题,教师的引导就显得更重要,这对于一名实习老师可能有难度,但是在不断的锻炼过程中,一定会有提高的!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9

    第四单元加和减课堂作业

    一,填空:

    1,55+38你是怎么算的:.

    2,44-25你是怎么算的:.

    3,估计得数是几十多.

    二,口算:

    600+700=68+17=50-26=39+43=

    1300-600=84-34=71-24=25+57=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两个小组都有4人在做纸花,第一小组每人做12朵,第二小组共做了32朵.两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体育组王老师到商店买了2个篮球,付出90元,找回6元.每个篮球多少元

    3,5只猴子一共采了64个桃子.已经被2个猴子抬走了28个,剩下的正好装了3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里有多少个桃子

    4,一张椅子1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3倍.买一套桌椅要多少元

    (两种方法)

    5,鸭有18只,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比鸭多几只(两种方法)

    6,小华有42张邮票,比小明少15张,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张

    7,黑天鹅有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8,鸭有18只,是鸡的只数的3倍,鸡比鸭少多少只

    31+38()十多

    49+14()十多

    26+29()十多

    35+22()十多

    85-63()十多

    42-26()十多

    50-37()十多

    64-18()十多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

    2、渗透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熟悉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创设丰富的情境,通过教师的点拨、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每小组一张统计表、年历卡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知道老师带这个蛋糕来干什么吗?今天我们来过一个集体生日。首先,老师衷心地祝大家生日快乐!(多媒体显示生日快乐!)

    师:会唱生日快乐歌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些与生日有关的问题,你们愿意帮我一起来解决吗?

    师:等我们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再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蛋糕,好吗?

    这些问题被设置成一、二、三、四四个关,让我们抓紧时间,先来闯第一关--

    二、闯关解决实际问题

    (一)第一关:猜一猜

    多媒体显示:猜一猜

    1、师:有几位小朋友听说我们在过集体生日,也赶来凑热闹,让我们来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多媒体逐一显示第22页上面的四幅图。

    师: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先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后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在组织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相机整理大月、小月以及平年和闰年等知识。

    2、师:同学们,你能模仿刚才的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生日编成一道猜一猜的题目,也让其他同学来猜猜你的生日吗?

    (组织学生按组号依次轮流猜各人的生日)

    3、师: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多媒体显示)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她只过了3个生日呢?

    过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通过第一关。让我们来闯第二关--

    (二)第二关:问一问

    多媒体显示:问一问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我们班有些同学的生日在1月份,有些同学的生日在3月份,那么,到底几位同学的生日在1月份,几位同学的生日在3月份呢?我们不知道。下面我们就通过相互问一问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分布情况。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先分组统计,再来统计全班的情况,好吗?请各组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按组号依次报生日,填好统计表。

    出生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人数各组统计。

    交流汇总。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完成汇总后的统计表。

    2、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汇总数据,完成书上的条形统计图吗?(图见p23页)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反馈评议。

    3、师:你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反映出的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反馈交流。(以一小组为主,其余组可补充)

    过度:好,第二关也顺利通过。赶快来看第三关。

    (三)第三关:算一算

    多媒体显示:算一算

    1、师:算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中反映的数据,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并填入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反馈校对,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再一次明确季度的含义。

    2、师:因为我们又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了呀!赶快来看最后一关--

    (四)第四关:小小设计师

    1、师:闯第四关之前,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的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吗?知道的请举手。

    师:再作一个小小的调查,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的请举手。并在年历卡上把它们圈出来,并牢牢记住。

    如果爸爸妈妈生日即将来临,你准备怎样为爸爸妈妈过生日呢?

    师: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同学都在这堂课上谈自己的设计。刚才交流过的同学也谈得比较简单。老师有一个提议,今天同学们回去写一篇小练笔,具体谈谈自己的设想,明天交给语文老师,好吗?

    三、在悠美的《生日快乐》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创设丰富的情境,通过教师的点拨、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每小组一张统计表、年历卡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知道老师带这个蛋糕来干什么吗?今天我们来过一个集体生日。首先,老师衷心地祝大家生日快乐!(多媒体显示生日快乐!)

    师:会唱生日快乐歌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些与生日有关的问题,你们愿意帮我一起来解决吗?

    师:等我们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再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蛋糕,好吗?

    这些问题被设置成一、二、三、四四个关,让我们抓紧时间,先来闯第一关--

    二、闯关解决实际问题

    (一)第一关:猜一猜

    多媒体显示:猜一猜

    1、师:有几位小朋友听说我们在过集体生日,也赶来凑热闹,让我们来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分别是几月几日。多媒体逐一显示第22页上面的四幅图。

    师: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先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后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在组织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相机整理大月、小月以及平年和闰年等知识。

    2、师:同学们,你能模仿刚才的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生日编成一道猜一猜的题目,也让其他同学来猜猜你的生日吗?

    (组织学生按组号依次轮流猜各人的生日)

    3、师: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多媒体显示)小华今年12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她只过了3个生日呢?

    过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通过第一关。让我们来闯第二关--

    (二)第二关:问一问

    多媒体显示:问一问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我们班有些同学的生日在1月份,有些同学的生日在3月份,那么,到底几位同学的生日在1月份,几位同学的生日在3月份呢?我们不知道。下面我们就通过相互问一问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分布情况。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先分组统计,再来统计全班的情况,好吗?请各组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按组号依次报生日,填好统计表。

    出生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人数各组统计。

    交流汇总。师根据各组的汇报完成汇总后的统计表。

    2、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汇总数据,完成书上的条形统计图吗?(图见p23页)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反馈评议。

    3、师:你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反映出的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反馈交流。(以一小组为主,其余组可补充)

    过度:好,第二关也顺利通过。赶快来看第三关。

    (三)第三关:算一算

    多媒体显示:算一算

    1、师:算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中反映的数据,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并填入下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人数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反馈校对,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再一次明确季度的含义。

    2、师:因为我们又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了呀!赶快来看最后一关--

    (四)第四关:小小设计师

    1、师:闯第四关之前,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的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吗?知道的请举手。

    师:再作一个小小的调查,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的请举手。并在年历卡上把它们圈出来,并牢牢记住。

    如果爸爸妈妈生日即将来临,你准备怎样为爸爸妈妈过生日呢?

    师: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同学都在这堂课上谈自己的设计。刚才交流过的同学也谈得比较简单。老师有一个提议,今天同学们回去写一篇小练笔,具体谈谈自己的设想,明天交给语文老师,好吗?

    三、在悠美的《生日快乐》音乐声中结束。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一定的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WWw.jK251.cOM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线段图探索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灵活运用线段图理解较复杂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知

    你能看图编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1)24米

    (2)

    14kg千克

    1、出示:养牛场有黄牛25头,,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1)补充条件(注意相关性)

    ①奶牛有()头

    ②奶牛的头数是黄牛的()倍

    ③黄牛的头数是奶牛的()倍

    ④奶牛比黄牛多()头

    ⑤奶牛比黄牛少()头

    (2)画线段图,列式计算

    指出:线段的适当长度

    (3)突出:奶牛比黄牛多(7)头

    奶牛比黄牛少(10)头

    2、想想做做第6题

    说一说题中的信息,

    独立列式解答,交流算法

    二、拓展深化

    1、停车场有轿车37辆,比面包车多9辆,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轿车和面包车?

    (1)引导:轿车和面包车谁多谁少?

    (2)独立画线段图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2、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41张,哥哥比弟弟多5张,两个人各有多少张邮票?

    (1)学习画线段图,观察了解各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画线段图:(线段图略)

    (3)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全班交流理解

    解一:41+5=46哥:462=23弟:23-5=18

    解二:41-5=36弟:362=18哥:18+5=23

    5、哥哥和弟弟一共有邮票26张,若哥哥给弟弟3张,则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两人各有几张邮票?

    (1)提问:谁的邮票多?多几张?

    (2)讨论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3)实物演示,帮助理解哥哥比弟弟多6张邮票

    (4)小组共同完成画线段图,列式计算,交流思路

    (5)全班交流

    三、课堂延伸

    妈妈:我的年龄是你的4倍。小芳:你比我大27岁。提问:你知道妈妈和小芳

    各多少岁吗?

    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三、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7、8、9题。

    板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养牛场有黄牛25头,,黄牛和奶牛一共有几头?

    ①奶牛比黄牛多7头②奶牛比黄牛少10头

    25头

    黄牛黄牛

    多7头?头10头?头

    奶牛奶牛

    25+7=32(头)25-10=15(头)

    25+32=57(头)25+15=40(头)

    课前思考:

    本课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第2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练习题的编排主要分成两类,第一类,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巩固在例题中初步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放方法,第二类是通过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外,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提高,还安排了一些补充题。

    课后反思: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能很快地根据已知条件想出一个关键的问题,然后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学生中出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总会将中间的问题当成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题目文字叙述越多,这种遗漏的现象就越多。实际上,细细分析,学生都会处理。就连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也能随着老师的分析有很清晰的思路。但是,做题缺乏耐心导致学生就这样做题草草了事。这种粗心的现象还出现在看图计算中,很多学生就只数了多的一段,总把单位1的那份忘了,因此这样的错误给学生前进的道路有很大的阻碍。

    课后反思:

    这本分内容可以说是对上一节课的巩固,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这种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和讲解,学生对此类方法已然不陌生,同时也使学生养了在计算类似题目时,先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求解。在整个的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能明确方法,运用方法独立整理数据成图,并根据线段图解决诸多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练习中帮学生巩固一下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两步计算的能力,所以大部分题目我是让他们自己来分析的,再引导,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谁比谁多或少,没有从实际情况去分析,看到多就写加,少就写减。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课后反思:

    在昨天的回家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感觉原本会的题目,一画线段就混淆了,特别是有关倍的问题,他们总是搞不清楚。今天这堂课继续学习画线段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有点疑惑,不明白为什么教材突然安排了这个教学内容。后面的学习中,并不要求学生都画线段解决问题,学生学习完了这个内容,可能还没完全理解就不再用这种方法了,我只能想是在为以后解决更难的实际问题作铺垫。通过交流,我发现学生同样有疑问:我们学这种方法有什么用?在今天的课堂上,当学生试图画线段解决教材最后一道思考题时,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原来这个线段真的有用的!听了之后我很高兴,学生终于能体会到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了。相信今后在解决更难的实际问题时,孩子们会越发觉得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很有用的。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习画线段段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培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对策:引导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辅助解决问题,借助直观的图画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一、复习铺垫。

    (1)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一件上衣多少元?

    (2)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84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3)一条裤子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裤子的4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1、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口答。

    2、揭示课题。

    这些问题都是用一步计算解决的,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

    (1)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2)出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提出: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让学生画一画。

    (3)引导:这一题能不能用一步计算算出问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相互交流。

    (4)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板书算式。

    (5)重点讲解法二。

    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说说1+3表示什么意思。

    2、做试一试。

    学生先试做,然后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算,然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分组交流这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检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什么,以及是怎样算的。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要知道先算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补充题。

    板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8元

    裤子

    上衣

    解法一:先算上衣多少元。

    383=84(元)

    再算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84+28=112(元)

    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

    1+3=4

    再算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84=112(元)

    答:买一套衣服要112元。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不同的是,这里要求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在学习两种方法的过程中,突出画线段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样就能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课后反思:

    对于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来说,不同的解法带来过程的不同,学生在比较两种解答时,能比较清晰地知道它们各自的计算过程,也能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述。因此,从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看,还是不错的。然后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进行巩固,从完成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此过程中,实际上对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它的特点,认识比较到位,能清楚地把握这种题型的要求,准确的进行补充。当然,两种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只要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来分析的话,一目了然。但学生画线段图的本领有所欠缺,还需加强认识它的重要性。另外,学生根据线段图来解决问题时,出现看不懂线段图的意思,虽然上课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但还是出现了因不明白图意而不会做的现象。经指导后,有进步,但还需加强练习。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问题,其中含括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表格的形式,把寻找到的数据填入表内,整理材料,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这是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的,所以问题不大;第二种是运用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这是学生新接触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接受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这种方法的优点也比较明确;但到了真正的作业中,自己制作线段图独立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同学就不会了,好象这种本来是帮助学生解题的方法阻碍他们正常的计算。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掌握这种方法,还不能适应这种解题的方法。今后要多加指导并多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用画线段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整堂课学生较被动,偏重了教师的教。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看图列式,掌握得较好,但是自己画线段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比较混淆,特别是关于倍的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汇总】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3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