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导航
  • >参考范文:直线数学教案(篇一)
  • 参考范文:直线数学教案(篇一)

    发表时间:2022-06-12

    初中数学教案范文。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本站收集了《参考范文:直线数学教案(篇一)》,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JK251.com延伸阅读

    参考范文--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简短 4篇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考范文--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简短 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第一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练习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体会数位的意义,

    比较数的大小。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3、结合问题情景对学生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

    重点难点数位意义的理解

    目标2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计数器、数字卡片

    1、第一题。填一填。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再交流评议。

    2、第二题。

    森林里有2棵大树生病了,看,森林医生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捉虫,第一只啄木鸟说:“我吃了80只。

    “第二只啄木鸟说:“我吃了64只。”第三只啄木鸟说:“我吃了48只。”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谁还会用“多一些、少一些”来说。

    3、第三题。

    (1)

    猴子摘桃比赛。小猴子说:“我摘了38个。”大猴子说:“我摘的要比你多一些。”大猴子可能摘了多少个桃子?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画√

    (2)让学生读懂要求,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选择85、87都可以。)

    4、第四题。

    (1)教师示范:老师拨一个数,学生写数。

    (2)学生互相拨数、写数。

    5、第五题。拨一拨,比一比。

    (1)抽两位学生拨数,并写下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多次训练。

    6、第六题。

    (1)出示2、5、8三张卡片,让学生自己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2)找出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

    二、观察与测量

    1、钟芬芳

    观察物体

    金竹镇小钟芬芳

    课标内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感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年看到的形状

    难点发展简单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四人小组分组、每组一只瓷茶杯

    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采用不同的表达

    方式,以满足不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情景导入

    1、投影出示小朋友后背照片: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猜一猜他是谁?

    2、切换成侧面:再猜一猜他可能是谁?

    3、切换成正面:看一看他是谁?

    这张照片拍的是同一位小朋友,但看到的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二、探索发现

    1、猜一猜

    出示四位小朋友观察茶杯图及四张图片:他们分别画的是几号图?(四人小组讨论一分钟)把你的想法藏在心里。

    2、观察体验

    a、画一画:把你观察到的茶杯形状画下来。

    b、想一想、猜一猜:你左边、右边、对面的小朋友观察到的茶杯是怎样的?

    c、安秩序换角度观察体验。

    d、评一评:通过换位置,你觉得你们小组小朋友画得怎样?

    e、实物投影展示作业,校对。

    f、请一位小朋友起立,其他小朋友猜测他画得是几号?为什么?

    g、出示3、4号相反图:你要站在哪一个位置才能看到?为什么?

    3、判断猜测

    三、比眼力

    1、小气车开来了,小朋友给它拍了四张照片,猜一猜他是站在哪一个位置拍的

    2、看,可爱的熊猫走过来了,淘气和笑笑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呢?

    3、大象博士也来凑热闹,看,小猴和小猫分别站在哪里观察?

    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呢?

    四、游戏:摆积木

    出示三个正方体,猜一猜,如果老师把他们放在桌上,你能看到几个面?(猜一猜,摆一摆)

    五、小结

    小朋友,课上到这儿清大家自己评价评价,觉得这堂课你学得怎样?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2、叶丽红(无)

    3、黄素娥(无)

    4、杨秋林

    课题估一估量一量

    遂昌县实验小学杨秋林

    三、加与减(一)

    1、毕文军

    课题:《小兔请客》第一课时

    高坪小学毕文军

    2、郑勇民

    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采松果

    设计:郑勇民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一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问:九月一日是什麽日子?学生回答,板书(上学了)

    今天,小朋友们上学了,老师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校园,请小朋友门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都有什麽?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校园,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见了一些什麽?学生交流]

    师: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习的乐园,宽阔的操场就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你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二、出示挂图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小结:小朋友刚才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那些数呀?学生说1——10,并齐读

    三、那你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身边的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四、谁知道我们这节课上的什麽课吗?你们喜欢数学可吗?

    课后记:

    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能认识、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习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22课时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12页练习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

    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习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习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04.11.17早上第二节授课班级:初三、1班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灵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思

    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知识迁移的能力;

    2.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解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主动探索,勇于发现。从而领悟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

    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

    问题

    情景

    利用多媒体放映落日的动画。引导学生从公共点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两方面体会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

    今天我们学习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得出直线和圆相离、相交、相切的定义。

    2、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r的大小变化,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由圆半径和点与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来判定,总结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定。得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例1(课本第89页例)

    例2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

    为5,AC与BD交于点O,过点

    O作EF∥AB分别交AD、BC于

    点E、F。以A为圆心,为

    半径作圆,则⊙A与直线BD、EF、BC位置关系怎样,说明理由。

    学生观察、讨论、概括、总结后回答

    学生讨论试解看清条件与图形做出正确的判断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直线和圆的概念做好铺垫

    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来得到新知识

    从多个角度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反馈

    训练

    应用

    提高

    练习1:教材P.90中1,2.

    练习2:在Rt△ABC中,∠C=900,AC=3,AB=5,若以C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那么()

    (1)当直线AB与⊙C相切时,r的取值范围是

    (1)当直线AB与⊙C相离时,r的取值范围是

    (1)当直线AB与⊙C相交时,r的取值范围是

    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互相帮助、纠正

    培养了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小结

    提高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指导学生回答

    探究

    活动

    问题: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厘米,⊙O的半径为r厘米,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线路AB一BC一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的运动而移动.在⊙O移动过程中,从切点的个数来考虑,相切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写出不同情况下,r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切点个数

    布置

    作业

    1、课本第101页7.3A组第2、3题

    2、课余时间,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找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说给大家听。

    数学教案-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

    (2)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理解每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的,但不是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3)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4)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5)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首先根据一次函数与其图像——直线的关系导出直线方程的概念;其次为进一步研究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从而实现了直线的方向或者说直线的倾斜角这一直线的几何属性向直线的斜率这一代数属性的转变;最后推导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这些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用直线的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并不难接受,但是,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斜率,为什么把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两个问题却并不容易接受.

    2.教法建议

    (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三大项:倾斜角的概念、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学生思维也对应三个高潮: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如何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也有三个阶段

    ①在教学中首先是创设问题情境,然后通过讨论明确用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如何定义这个角呢,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确倾斜角的概念.

    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认为倾斜角就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而且每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确定的,而斜率却不这样.学生还会认为用弧度制表示倾斜角不是一样可以数量化吗.再有,为什么要用倾斜角的正切定义斜率,而不用正弦、余弦或余切哪?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直线的方程中体现的不是直线的倾斜角,而是倾斜角的正切,即直线方程(一次函数的形式,下同)中x的系数恰好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设计:

    (1)α变化→直线变化→中的系数变化(同时注意的变化).

    (2)中的系数变化→直线变化→α变化(同时注意的变化).

    运用上述正反两种变化的动态演示充分揭示直线方程中系数与倾斜角正切的内在关系,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斜率概念是极有好处的.

    ③在进行过两点的斜率公式推导的教学中要注意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课前要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有关内容作一定的复习准备.

    ④在学习直线方程的概念时要通过举例清晰地指出两个条件,最好能用充要条件叙述直线方程的概念,强化直线与相应方程的对应关系.为将来学习曲线方程做好准备.

    (2)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宜采用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设计为启发、引导、探究、评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争辩、交流、和评价.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的建立,这三项教学任务都是在讨论、交流、评价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争论,组织交流,参与评价.

    教学设计示例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教学目标: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2)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4)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斜率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图1,对于一次函数,和它的图像——直线有下面关系:

    (1)有序数对(0,1)满足函数,则直线上就有一点A,它的坐标是(0,1).

    (2)反过来,直线上点B(1,3),则有序实数对(1,3)就满足.

    一般地,满足函数式的每一对,的值,都是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反之,直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函数式,因此,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的每一对x,y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

    从方程的角度看,函数也可以看作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满足一次函数的每一对,的值“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方程和直线建立了联系.

    定义: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以上定义改用集合表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集合,记作.若(1)(2),则.

    问:你能用充要条件叙述吗?

    答:一条直线是一个方程的直线,或者说这个方程是这条直线的方程的充要条件是…….

    (二)直线的倾斜角

    【问题1】

    请画出以下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过定点,方向不同.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还有其他方法吗?或者说如果只给出一点,要确定这条直线还应增加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回忆、回答: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

    【导入】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如何刻画直线的方向.

    【问题2】

    在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我们用怎样的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呢?讨论之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角应该是怎样的呢?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是简单的、自然的.

    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通过讨论认为:应选择α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表明一个方向可以有无穷多个角,这里只需一个角即可(开始时可能有学生认为有四个角或两个角),当然用最小的正角.从而得到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板书】

    定义: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教师强调三点:(1)直线向上的方向,(2)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

    特别地,当与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

    由此定义,角的范围如何?

    0°≤α<180°或0≤α<π如图3

    至此问题2已经解决了,回顾一下是怎么解决的.

    (三)直线的斜率

    【问题3】

    下面我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倾斜角分别是30°、45°、135°的直线,并试着写出它们的直线方程.然后观察思考:

    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写出方程.

    30°ß--à=

    45°ß--à=

    135°ß--à=

    (注:学生对于写出倾斜角是45°、135°的直线方程不会困难,但对于倾斜角是30°可能有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借用三角函数中的30°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来解决.)

    【演示动画】

    观察直线变化,倾斜角变化,直线方程中系数变化的关系

    (1)直线变化→α变化→中的系数变化(同时注意α的变化).

    (2)中的x系数k变化→直线变化→α变化(同时注意α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出倾斜角与的系数的关系:倾斜角不同,方程中的系数不同,而且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

    【板书】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作,即.

    这样我们定义了一个从“形”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倾斜角,现在我们又定义一个从“数”的方面刻画直线相对于轴(正方向)倾斜程度的量——斜率.

    指出下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tg60°(3)=tg(-30°)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一起订正:(1)120°;(2)60°;(3)150°(为什么不是-30°呢?)

    画图,指出倾斜角和斜率.

    结合图3(也可以演示动画),观察倾斜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情况.

    注意: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

    α=0°ß--à=0

    0°<α<90°ß--à>0

    α=90°ß--à不存在

    90°<α<180°ß--à<0

    (四)直线过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问题4】

    如果给定直线的倾斜角,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斜率的定义=tgα求出直线的斜率;

    如果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直线是确定的,倾斜角也是确定的,斜率就是确定的,那么又怎么求出直线的斜率呢?

    即已知两点P1(x1,y1)、P2(x2,y2)(其中x1≠x2),求直线P1P2的斜率.

    思路分析:

    首先由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

    运用正切定义,解决问题.

    (1)正切函数定义是什么?(终边上任一点的纵坐标比横坐标.)

    (2)角α是“标准位置”吗?(不是.)

    (3)如何把角α放在“标准位置”?(平移向量,使P1与原点重合,得到新向量.)

    (4)P的坐标是多少?(x2-x1,y2-y1)

    (5)直线的斜率是多少?=tgα=(x1≠x2)

    (6)如果P1和P2的顺序不同,结果还一样吗?(一样).

    评价:注意公式中x1≠x2,即直线P1P2不垂直x轴.因此当直线P1P2不垂直x轴时,由已知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可以求得斜率,而不需要求出倾斜角.

    【练习】

    (1)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的斜率为α?

    (2)任意直线有倾斜角,则任意直线都有斜率?

    (3)直线(-330°)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多少?

    (4)求经过两点(0,0)、(-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5)课本第37页练习第2、4题.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个别辅导,订正答案(答案略).

    【总结】

    教师引导:首先回顾前边提出的问题是否都已解决.再看下边的问题:

    (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要注意什么?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一一对应吗?

    (3)已知两点坐标,如何求直线的斜率?斜率公式中脚标1和2有顺序吗?

    学生边讨论边总结:

    (1)向上的方向,正方向,最小,正角.(2)不是,当α=90°时,α不存在.

    【作业】

    1.课本第37页习题7.1第3、4、5题.

    2.思考题

    (1)方程是单位圆的方程吗?

    (2)你能说出过原点,倾斜角是45°的直线方程吗?

    (3)你能说出过原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4)你能说出过(1,1)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板书设计

    7.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直线方程

    二、直线的倾斜角

    三、直线的斜率

    四、斜率公式

    练习

    小结

    作业

    [参考]小学数学教案其三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你推荐《[参考]小学数学教案其三》,希望您喜欢。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重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地球总水量、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几等),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了解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了解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课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一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难点及设施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

    windows操作平台

    几何画板

    office2000等

    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

    hstx1.gsp

    hstx2.gsp

    hstx3.gsp

    ymdl1.gsp

    ymdl2.gsp。

    操作一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单击右上角“请看动画”,再打开d:\jhhb\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c:\sketch\hstx2.gsp)

    操作二

    1、同操作一,打开d:\jhhb\hstx2.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6、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b2-4ac的符号有什么关系?

    7、双击显示按钮,再双击动画按钮,观察y随x怎样变化?

    8、当a=0时,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操作三

    打开文件:d:\jhhb\ymdl1.gsp

    圆的两弦AB、CD相交于圆内一点P,我们得到,如果把点P拖到圆外,上述结论是否成立?如果点在圆上呢?

    操作四

    作函数y=x2-2的图象

    作图步骤:

    1、击“文件”菜单中“新绘图”命令,建立新的绘图板;

    2、点击“图表”菜单中的“建立坐标轴”;

    3、在横坐标轴上任找一点,用“文本工具”,加上标签“C”,选中C点,单击“度量”菜单中的“坐标”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4、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

    5、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点C”的“x”值,按“确定”按纽,得Xc=-2.80再用“选择工具”选择它。(度量值变黑)

    6、点击“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命令,出现计算器,再点击“数值”下拉式菜单中的“x[c]”,分别按计算器上的“∧”、“2”、“-”、“2”、“确定”按纽。得到代数式的值:xc2-2=14.45.

    7、用“选择工具”,分别选中Xc=-2.80xc2-2=14.45.(选取第二个对象要按键盘上的“shift”键的同时再选);

    8、点击“图表”菜单中的“绘出(x,y)”,得到点“E”。(如果看不到点E,说明它不在当前的视窗内,此时可调整C点,使该点出现在窗口内);

    9、分别选中点E和点C,点击“作图”菜单中的“轨迹”,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教你写范文:数学教案《认识圆》(篇二)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你写范文:数学教案《认识圆》(篇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i.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五、布置作业。

    书P60第1-4题。

    数学教案-数学


    数怎么不够用了

    年级:初一执笔:徐城审核:授课时间:2004/9/16

    2、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3、熟练地将有理数按一定的要求分类。

    一、前提测评:

    1、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注意观察图形所表达的含义)

    加10分扣10分得0分

    集体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分为0分,四个代表答题情况如下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总得分

    第一队

    得分

    第二队

    得分

    第三队

    得分

    第四队

    得分

    ㈡自我评价

    1、小结

    1、对于比0分低的得分,我们引进“—”号。例:比0低10分表示为

    “-10”。

    对于比0分高的得分,我们引进“+”号。例:比0高10分表示为“+10”。

    2、我们常常用负数:正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概念:

    1、正数:像+5、1.2、…这样的数,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数前“+”号可写可不写)。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举例如:_________________(负数前“—”号不可以省略)。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里。

    +684+9.15—120—1—0.01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4、数的大小: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

    5、练习,比较大小:0—50+0.0010—100(填>、<=。

    6、正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果零下5℃记作“+5℃”,那么零下5℃记作“—5℃”。

    练习:(1)某人转动方向盘,如果+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2)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______________。

    (3)在4个不同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7、数的分类:正数正整数如:1、2、3…

    (1)有理数如:、0.1、…

    0

    负数如:—1、—2、—3…

    如:—、—0.1、—…

    正整数如:1、2、3…

    整数

    (2)有理数如:—1、—2、—3…

    分数如:1、0.1、+

    如:—0.3、—、—4…

    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2,—3.5,0,+32,—0.8,—3,—10,25%,+,0.0001

    ①正整数集合{…};

    ②负整数集合{…};

    ③正分数集合{…};

    ④负分数集合{…};

    ⑤有理数集合{…}。

    8、小结:①有理数分数类;

    ②负数的意义。

    一、判断:

    (1)0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2)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0是最小的正整数。()

    (4)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零。()

    (5)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6)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

    二、填空:

    (1)高于海平面1250米的地方高度表示为海拔+1250米,低于海平面37米的地方高度表示为海拔米。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2℃下降了7℃,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_℃,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_____℃。

    (4)_____统称整数,_____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_____。

    (5)比较大小0___—5—___0100___25+0.101___0

    (6)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

    —135.20—7+—0.12π35%880+20

    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2)小明和小华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小明向东走36米记为+36米,则小华向西走记作_____米,这时两人相距_____米。

    (3)产量增加-150千克是什么意思?

    参考范文:《祝福》教案(篇一)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考范文:《祝福》教案(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班会目标:

    1、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祖国。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祖国。班会过程:

    一、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导入班会主题。

    全体起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

    师: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早上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后,师小结:是的,这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挫折、感恩……祖国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而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吗?

    3、课件出示主题:感恩祖国二。活动一祖国知多少

    1、师:我们对于生活的小家庭了如指掌,那么对于祖国这个大家庭的一些情况你们肯定也了解不少吧?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的,祖国会因你们而自豪。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介绍祖国(课件出示关于祖国基本情况、成功举办奥运会、成功发射神州载人飞船等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阅读欣赏)

    三、活动二祖国为我们做了什么

    1、师:是的,祖国繁荣昌盛了,我们、我们的小家庭也因祖国的发展而受益匪浅。想想看祖国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资料)小结:是啊!国家为我们把公路修宽了、修平了,为我们修起了漂亮的学校,为我们买教科书,为我们免去了学杂费,为我们营造了和平、安全、幸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我们……三。活动三算一算

    1、同学们现在读书不用自己买教科书,不用交学杂费,可是这些钱是国家出的呀!你们的学杂费每人每年是250元,学校有400名学生。国家要平均每月给学校的教师发放2000元的工资,我们学校有16名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所有教科书算一算,国家在我们学校每年会花费多少钱?

    2、课件出示上述资料,学生各自计算。

    3、汇报计算结果。

    4、师小结:是呀!这仅仅是我们一个学校,我们全镇有6000多学生,200多名教师,而全国有20000多个镇,这该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四、活动四学会感恩

    1、师:祖国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祖国呢?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小组汇报发言。

    4、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对,我们感恩祖国更要努力学习,在家做个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添砖加瓦,这才是对祖国最大的感恩。五、

    课堂小结。

    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人才,因此希望你们做有德有才的人,不要成为有才无德的人。要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的学生。祖国支持你们,父母养育你们,老师培育你们,大家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完成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神圣使命。六。课堂扩展。

    把你本节课的收获写下来。

    参考范文:《鞋》教案(篇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该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考范文:《鞋》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体验穿大鞋和小鞋的不同感受。

    欣赏歌曲,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大鞋和小鞋”图片;《大鞋和小鞋》歌曲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爸爸的鞋、妈妈的鞋、小朋友小时候穿过的鞋。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及材料“大鞋和小鞋”,引出活动主题。

    1.出示图片“大鞋和小鞋”。

    ——猜一猜图片上的鞋是谁和谁的鞋?

    ——你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吗?穿爸爸/妈妈的鞋时是怎样走路的?

    ——穿小时候的鞋又是怎样走路的?

    2.出示材料“大鞋和小鞋”。

    ——我们请一些小朋友来试穿一下这些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因为爸爸妈妈的鞋很大很重,所以穿爸爸妈妈的鞋走路是慢慢的,小时候的鞋比较小,所以穿小时候的鞋就得踮起脚尖走路。

    播放歌曲音频及图片《大鞋和小鞋》,引导幼儿欣赏歌曲。

    ——为什么穿爸爸的鞋会像两只船?

    ——为什么穿娃娃的鞋会像两顶帽?

    ——穿上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们听见了吗?

    ——穿爸爸的鞋走路会发出什么声音?穿娃娃的鞋呢?

    ——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些声音。

    小结:爸爸的鞋很大很重,小朋友的脚穿进去还剩很大的空间,就像两只船一样,所以走起路来会发出踢拖、踢拖的声音;娃娃的鞋小,小朋友的脚穿不进去,就像两顶帽子套在脚趾头上,走路只能踮着脚尖,所以穿娃娃的鞋会发出迪笃、迪笃的声音。

    再次播放歌曲音频《大鞋和小鞋》,引导幼儿跟随歌曲节奏模仿穿不同鞋走路的样子。

    1.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幼儿坐在椅子上用手部动作表示歌曲内容。

    ——前面唱的歌词我们可以用点头或拍手来表示。

    ——跟随节奏,用手掌拍打自己的大腿,表示穿爸爸的鞋走路。

    ——用手指尖轻点自己的大腿,表示穿娃娃的鞋走路。

    2.用不同的走路方式模仿穿爸爸的鞋和穿娃娃的鞋走路的样子。

    ——穿爸爸的鞋走起路来是怎样的?(慢慢的、重重的)

    ——穿娃娃的鞋走起路来是怎样的?(踮起脚尖、轻轻的)

    【参考范文:直线数学教案(篇一)】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优秀范文模板》,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里把工作做好,把我...

    2022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春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20xx春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拟订本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