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发表时间:2022-03-27

    【www.jk251.com -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当我们提起初中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初中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三节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目的要求

    1、能说出本节的知识要求。

    2、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意义。

    3、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4、通过在探究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能力。

    5、培养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

    难点

    重点:

    1、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探究活动的设计。

    难点:

    1、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明确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学方法

    提问法、谈话法、举例法

    教具

    介绍蚂蚁的片断

    参考书

    《动物学》、《教师教学用书》

    板书

    实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一、蚂蚁的通讯

    1、通讯的含义

    2、探究活动:

    蚂蚁的通讯: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三、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时间

    一、蚁的通讯

    有通过声音、气味、动作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

    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信息交流,提到动物之间的交流有什么方式?

    那蚂蚁又是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蚂蚁的通讯。

    3分钟

    1、通讯的含义

    2、探究活动:

    蚂蚁的通讯: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

    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回忆通讯的概念

    带问题看片

    回答蚂蚁的通讯方式有:通过气味和触角的碰撞。

    以八个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发表意见

    观看影片

    回答:

    1)蚁群会到处乱走

    2)蚂蚁会两个分叉都走。

    做笔记

    请一个同学上讲台闻纸片的气味,找出相同

    气味的两片纸

    片。

    复习通讯的概念

    提问:蚂蚁的通讯方式如何?

    播放:有关蚂蚁的通讯影片片断

    投影: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或触角碰撞!

    组织同学用实验方法证实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讨论时间为五分钟。

    评讲各组的方法(进行适当的表扬)

    提出同学课后可以去自己尝试。

    播放:有关蚂蚁通讯的实验。

    同时让同学对比出自己的实验与其对比那个简单。另外,讲述这实验在中学做的不可行性,鼓励同学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

    根据刚才的片段提问:

    1)如果我们把蚂蚁留下的信息素,抹去某一断,蚁群会出现什么现象?

    2)如果我们用信息素在原来的路径在划出分差的两条,那么蚂蚁是否只沿原先的路径走呢?

    总结得出结论:蚂蚁的通讯方式是

    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触角功能相互沟通。

    巩固知识,做个小小的实验。

    从试验得出:虽然两片小纸片上看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实际上,就可

    以留有不同的气味。就像蚂蚁经过

    的路径可以留下不同的气味进行通

    讯。

    30分钟

    三、生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

    带这两个问题观看影片

    回答问题:

    1)举出除了影片里的例子。

    2)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

    投影题目:

    1)其他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如何通讯?举一两个例子。

    2)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

    让同学带着上面的问题看片断,并播放有关海南坡鹿和蝶蛾类通讯的影片片断。

    投影答案:

    1)海南坡鹿是依靠声音传递信息;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

    2)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6分钟

    四、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动物有的不同

    讨论并得出答案。

    做笔记

    提问:

    你说出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动物有什么不同?

    投影答案:

    人类能用语言文字通讯,是后天学习的,属学习行为,是人类特有的。

    动物只能用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通讯,没有语言文字,而且其通讯方式是生来就有的,属先天性行为。但是除了猩猩之外。

    4分钟

    实验手册的有关蚂蚁通讯的部分

    做好记录

    布置作业

    2分钟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梯形的中位线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2)如果,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计论证明方法,教师总结).

    已知: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

    求证:.

    分析:把EF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证得.

    说明:延长BC到E,使,或连结AN并延长AN到E,使,这两种方法都需证三点共线(A、N、E或B、C、E)较麻烦,所以可连结AN并延长,交BC线于点E,这样只需证即可得,从而证出定理结论.

    证明:连结AN并交BC延长线于点E.

    又,

    ∴MN是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复习小学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

    (其中a、b表示两底,h表示高)

    因为梯形中位线所以有下面公式:

    例题:如图所示,有一块四边形的地ABCD,测得,顶点B、C到AD的距离分别为10m、4m,求这块地的面积.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182.

    说明:在几何有关计算中,常常需要用代数知识,如列方程求未知量;在列方程时又需要根据几何中的定理,提醒学生注意数形结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

    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总结)

    (1)什么叫梯形中位线?梯形有几条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3)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点是什么?

    (同一个题没下有两个结论,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

    (4)怎样计算梯形面积?怎样计算任意多边形面积?(用投影仪)

    学过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后,可以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分别看成是梯形、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8、P189中10、11.B组2(选做)

    九、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酸碱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重要性质:酸碱性;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2、初步学会探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酸碱性的方法。

    3.了解酸和碱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意义,增进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酸和碱强弱程度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

    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诊断:

    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

    2、nahso4是酸吗?

    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诊断上节课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情景引入:

    nahso4不是酸,但其水溶液显酸性。所以只要溶液中含有较多h+的显酸性,只要含有较多oh-的溶液显碱性。

    问题:厨房中有两杯醋溶液,你怎么知道哪杯浓度更大?

    可以通过尝的方法得出哪杯溶液浓度大

    通过问题讨论,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如何测定溶液的ph值?下面我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我这有一瓶待测液,取少量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呢?

    仔细观察,了解ph试纸的使用方法

    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时养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调: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用完后要进行洗涤)

    点拨: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只能准确到整数)要精确的测定就要使用ph计

    按照老师的点拨进行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p2~p4)

    编者:刘玉琴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表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并能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已的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些几何图形的某些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学技术与教具:几何画板、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实物教具。

    活动准备:1、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台、球等。并展示实物教具和第3页下图,让学生系统回忆这些几何体的形状。

    2、就是由这些基本图形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下面是一幅城市一角的

    街景照片,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实投)从而引出新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板书)

    教学过程:

    1、课件展示一些建筑物照片和一些邮票(有建筑画面),让学生感受立体

    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同时让学生观察每幅图中,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让学生上台说明,看谁能找到最多和最准确,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2、展示课本第2页各图(实投),让学生仔细观察回答又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培养学生敏捷的观察力。

    3、展示第3页上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分小组讨论,再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

    (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台、球的几何透视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5、课件展示棱柱和圆柱,分组讨论这两个几何体具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对棱柱比较全面的认识。

    6、练习: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和球。

    分组比赛,看哪一组举的例子多。(如:机器零件的六脚螺母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桶开头茶叶盒,茶杯的开头类似于圆柱,有些冰琪淋的开头类似于圆锥,蓝球,足球等的开头类似于球,台灯的灯罩的开头类似于圆台。

    7、练习:将下列的几何休分类,并说明理由。

    小结: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你的周围都存在着数学吗?

    作业:

    1.动手做一做,想一想:

    ①画一个半径为5cm的圆,从圆中剪下一个扇形,(扇形要大些才好)

    ②把扇形的两条半径对齐,卷成一个几何休。

    ③你能说出这个几何体是什么吗?

    2.做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体。(注:做好后请保留)

    教学后记:

    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感兴趣,气氛极好,能认识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也能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属于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通过观察比较实物棱柱与圆柱,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但对于给几何体分类,却不会分,学生不知根据什么分,只有通过指点按平面与曲面分或按柱、椎、球分,则大部分同学会分。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说出动物如何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描述动物如何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利害关系;

    5.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件及资料

    2.卡片

    3.植物种子(20袋)

    教法: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创设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观看几种动物图片思考

    教师播放几种动物画面,用生动、激情的语言,概述动物概况,发问引出新课

    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探究

    讲授新课: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1.学生快速做答

    2.小组讨论分析并答疑

    3.学生谈启示,理解生态平衡,体会动物在生态中的作用

    1.让学生找出农作物(草)、蝗虫、麻雀、野兔、狼几种生物间的食物链

    2.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并解决思考题

    3.通过资料分析,启发学生谈启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达成共识

    1.为分析资料奠定基础

    2.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3.完成第四个教学目标

    2.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

    1.学生参与观察、思考、理解物质循环

    2.由小组讨论、合作、寻找另两条循环途径

    3.体会出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1.承接上面食物网,分析物质循环及途径

    2.启发学生在食物网中查找余下的物质循环途径

    3.教师启发

    1.澄清物质循环

    2.找出由动物参与的两条物质循环途径

    3.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学生积极参与,体会昆虫的媒介作用

    2.学生描绘出蜂、蝶的媒介过程

    3.学生描绘出动物如何帮助传播种子

    4.学生了解生物防治有关内容

    1.教师启发,引起学生对植物受精过程的回忆,引出媒人----昆虫

    2.启发学生观看蝶、蜂的传粉传粉过程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实物及教材:p46图3、4

    4.了解农林害虫,介绍生物防治

    1.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2.巩固第四个教学目标

    4.其他作用

    学生讨论,表达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对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做出补充

    加深对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认识

    二、我为保护动物献计策

    1.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动物保护措施

    2.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学生讨论,交流表达

    2.引发学生思考

    3.学生欣赏《一个真实的故事》,进一步思考

    4.学生表达,交流

    5.科代表组织学生完成任务

    1.承接第一个问题,启发学生举出人类滥捕乱杀动物的事例

    2.教师展示有关滥捕乱杀动物资料

    3.教师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4.引发学生为保护动物献计献策

    5.教师提议: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动物保护措施

    完成第五个教学目标

    达标测评

    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组织游戏:围绕本节的教学内容展开小组间、小组成员间的挑战,给予适当点评

    巩固本节学习内容,了解学生理解情况

    数学教案-梯形的中位线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2)如果,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计论证明方法,教师总结).

    已知: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

    求证:.

    分析:把EF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证得.

    说明:延长BC到E,使,或连结AN并延长AN到E,使,这两种方法都需证三点共线(A、N、E或B、C、E)较麻烦,所以可连结AN并延长,交BC线于点E,这样只需证即可得,从而证出定理结论.

    证明:连结AN并交BC延长线于点E.

    又,

    ∴MN是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复习小学学过的梯形面积公式.

    (其中a、b表示两底,h表示高)

    因为梯形中位线所以有下面公式:

    例题:如图所示,有一块四边形的地ABCD,测得,顶点B、C到AD的距离分别为10m、4m,求这块地的面积.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182.

    说明:在几何有关计算中,常常需要用代数知识,如列方程求未知量;在列方程时又需要根据几何中的定理,提醒学生注意数形结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

    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总结)

    (1)什么叫梯形中位线?梯形有几条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3)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点是什么?

    (同一个题没下有两个结论,一是中位线与底的位置关系;二是中位线与底的数量关系).

    (4)怎样计算梯形面积?怎样计算任意多边形面积?(用投影仪)

    学过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后,可以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分别看成是梯形、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8、P189中10、11.B组2(选做)

    九、板书设计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相关推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

    第 生物的进化教案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