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 范文大全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统的计算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统的计算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发表时间:2022-03-14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统的计算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第三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计算公式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研究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统一起来。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底面积的含义,统一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旁批:

    后记: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精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杨惠娟[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的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特征。[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直观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关系。[教学准备]每生带一个长方体实物;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请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物体(课件呈现),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说明: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的直观经验,通过交流不断积累长方体表象。]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物体,理解直观图。(1)师激疑: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汇报交流,达成共识: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相机呈现长方体直观图(动画演示:先画出能够看到的面,再勾出不能看到的面)。(2)认识面、棱、顶点。观察直观图,说说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哪些面?哪些面不能看到?结合长方体直观图,师向学生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课件同时在图中作出标注)结合直观图中棱和顶点,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面(或棱)在此相交得到的?在小组里互相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物体的面、棱和顶点。[说明: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理解长方体的直观图,认识它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既遵循了他们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2.探究长方体特征。(1)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特征,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面棱顶点研究小组: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课件出示研究提纲)①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②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③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师提问:①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是如何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②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又是如何发现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的?③顶点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交流方法,同时配课件演示。引导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也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认识长、宽、高师: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交流反馈时老师又一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如何发现的”,目的是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3.探究正方体特征。课件演示长方体渐渐变成正方体,认真观察,发现了什么?(师述: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由于长、宽、高都相等所以称棱长)根据刚才研究的方法,请你们小组讨论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填写“正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展示成果,交流方法。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说明: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4.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形体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练习三第3题。独立完成每小题,再交流反馈。[说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渗透子集思想。表格的设计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给人铭刻记忆,融会贯通。]三、巩固运用拓展创新1.练习三第2题。借助直观图,根据图中标注的数据先同桌有条理地指一指、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说说相关面之间的关系再独立把有关面的形状和长、宽有条理地写下来。2.练习三第4题。(1)先判断课本中摆出的几个图形中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每个图形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2)每个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摆出的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棱长)。3.练习三第5题。[说明: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梳理知识反思总结你认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总说明]1.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所以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2.把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方法(观察、数、发现的方法)、数学思想(子集思想)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此文发表在小学数学备课手册五年级下册)

    时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精选


    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页例3,“试一度”、练习三(6、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学前准备: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现实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会僧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四、作业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具学具:教师、学生各准备一个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巩固知识。

    教师带好一个火柴盒,出示火柴盒。

    创设情景:老师打算去开一个火柴盒厂,请同学们帮我一想,老师要准备些什么?

    生1:买制作火柴盒的纸,以及制作火柴盒的机器。

    生2:要准备资金。

    生3:要有厂房,请工人。

    生4:首先必须要有执照,才能办厂。

    师:谢谢同学们,我就照着你们说的去准备。

    提问:如果老师把执照办好了,厂房也租好了,工人也找好了,我准备拿着资金去买纸了,如果我打算第一批做10000个火柴盒,那我到底要买多少纸呢?

    生:只要算出一个火柴盒用多少纸,就可以知道做10000个火柴盒要买多少纸。

    师:说的非常好。

    小组合作:求出一个火柴盒的表面积。

    小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指出:火柴盒分内盒与外盒,内盒求五个面,上面不要求,外盒求四个面,左右两个面不要求,再把两个盒的表面积相加,最后的结果乘10000,就是要买纸的面积。

    提问:老师可以根据你们计算的结果去买材料了,想一想,在买的过程中,我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因为在生产时候可能有一些损耗,所以买的时候要注意稍微多买一些。

    师:说的很好,材料买回来了,就可以开工了,谢谢大家。

    创设第二个情景:

    老师当了老板,想要把我的办公室装修一下,首先,我要把我的办公室墙壁粉刷一下,大家说说看,我要粉刷几个面,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只要粉刷5个面,地面不要粉刷。

    生2:办公室的门窗也不要粉刷。

    师:说的好,我的办公室长5米,宽4米,高4.5米,门窗的总面积是10平方米,那我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集体练习后交流答案。

    师:另外,我想买一个金鱼缸作为装饰品。我看中了两种,一种是正方体的金鱼缸棱长是1米;一种是长方体的金鱼缸,长1.5米,宽0.75米,高0.6米,每平方米要25元。帮我算算,我买哪种金鱼缸好?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练习。

    交流感想,可以根据价格来选,也可以根据美观程度来选。

    指出:金鱼缸的上面不要求。

    二、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深2米。要在游泳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12千克,22吨水泥够不够用?

    2、把一根长20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2段,表面积增加多少?

    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案精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小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始课,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这节课我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而设计教案,是按“认识概念——合作研究长方体特征——自由学习正方体特征——总结二者关系——运用”的层次来安排的,使学生的理解一步步加深。不足之处是建立长方体的概念的时候,还要使学生多了解一些立体图形,以帮助他们正确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另外,我也缺乏足够的教具和学具,没能提供多种学具给所有的学生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都能通过亲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如果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长方体,那么他们将对学习的新知印象更加深刻。在练习方面,我觉得还需多准备一些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的习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牢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长方体的体积导学案 教案精选


    长方体的体积

    学案:

    学习任务: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难点:

    怎样把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计算方法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

    1、观察课本63页“想一想”中的图(上下为一组),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分别用三句话概括这三组图说明了什么?(课前预习)

    2、课本63页中“做一做”(小组完成)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的得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小组合作完成: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3、汇总、补充、完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字母来表示体积公式。(全班交流)

    4、独立练习,完成课本64页试一试1题、2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宽、高相等的时候,约长,体积越大。

    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备注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小学教案范例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的内容,也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一个重点,这一部分掌握得好与坏关系到将来学习立方体几何图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此之前,学生还没接触过立方体图形,研究过立方体图形。我们五(2)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头脑反应迟缓,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决定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上课时我先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再出示长方体物体,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许多长方体,所以很快就引出了长方体为一名词,顺利进入了新课。

    第二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再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以上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利用教具、学具,通过教的参与指导,让学生摆弄触摸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直接感知长方体有面棱和顶点三个要素。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其特点,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表格,通过看、数、量、议、想等过程,使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的填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自主互动学习的方法,能够互补知识的结构,有利于后进生的促进。

    第三步,有了前面的基础,从顶点的特点引出了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再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空间观念,在以后的长方体面表面积计算中灵活想象每一个面的位置的正确计算时,还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统的计算教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相关推荐
    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小学教案报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教案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天气逐渐炎热,防溺水安全教育又成为学校安全教...

    [参考]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

    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小学教案该怎么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少年闰土教案简短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这个少年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