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发表时间:2022-03-12教学内容: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教材第94、95页练习十八第3——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
(1)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看图说说下列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说一说该如何计算它实际占地面积。
学生讨论完后独立独立解答,集体核对。
2、练习十八第5题。
让学生看题和图,问:图是何意?
提醒学生这是一个组合图形的分解图。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理解。
学生解答,集体核对。
3、练习十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补充练习:学校要油漆40扇教室的门。(门形状如图,单位分米)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8元,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1)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做此题应该注意什么?
强调油漆门是双面的。
(3)独立解答,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延伸拓展
1、练习十八第8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草地、红花、黄花的面积。
(2)讨论完后试着算一算。
(3)汇报交流。
根据长方形的长与宽,可以求出它的面积。18×12=216(m2)
红花、黄花和绿草的种植面积,可以根据它们各自占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来计算。
绿草的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1/2,所以绿草种植面积是216÷2=108(m2)。
红花和黄花的面积各占长方形面积的1/4,所以红花和黄花的种植面积各是216÷4=54(m2)。
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4、6题,第8题的设计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没有扎实的根基,何以建设高楼大厦?因此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复习必不可少。在此环节应特别关注学困生。他们常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混淆,三角形、梯形公式忘记除以2。
有了昨天的前车之鉴,今天我首先利用练习题规范了作业格式,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说明这样书写的原因。孩子们真是宽宏大量,不仅原谅了我昨天教学中的失误,还很快就掌握了规范的格式要求。
今天除第8题,其余各题我只需“指到为止”(即提问“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学生便可按格式正确完成,不仅质量高,而且效率高,真令我欣慰。
jK251.COm精选阅读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p.21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2,培养灵活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米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4+3)×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的要写答句.
二,检查预习作业:
1,看图计算梯形的面积.要让学生明确互相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为上底和下底,并不是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确定了上底和下底之后再确定高.
2,学生有困难的题:用58米长的篱笆,在靠墙的地方围一块菜地(图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先指名说说梯形的面积,师板书.
对照公式,找已知条件和所缺条件.
明确:还缺上底和下底的和,通常可以用上底加下底,但这题中要用三条边的长度减去高.
算式:(58-10)×10÷2=240平方米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四: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三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指名读题,比画该题.学生列式交流.
2,下面图中哪几个梯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观察,问:这些梯形有什么共同点(高相等)
利用这个特点,你觉得可以怎么找面积相等的梯形为什么
(方法一:分别算出四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只要看上底与下底的和是否相等.)
学生数一数,算一算,交流最后结果.
3,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银苏号"滑翔机模型的尾翼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它的面积是多少
观察图后说说自己准备怎么算
交流方法:方法一,梯形面积乘2.方法二,移动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第5题,学生读题后解决.讲评时要注意(1)计算方法的指导;(2)单位的转换.
6,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数学教案比较图形的面积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
运用多种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书p16)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方格纸,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形成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准备:方格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你都认识哪些图形?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
1、看一看,画得对不对。
2、比较任意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面积大。
3、板书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观察比较,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
2、提出问题。
师: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与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讨论。
4、全班反馈、交流。
(1)图①和图③面积相等。
(2)把图①平移到图③位置,两个图形重合。
(3)图⑨和图⑩合起来与图12的面积相等。
(4)图⑤和图⑥合起来与图⑧的面积相等。
(5)图11和图12的面积相等。
(6)图④和图⑦的面积相等,也都比图⑧小。
(7)板书配合说明: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①直接比较(两图面积大小相差明显);
②运用重叠的方法;
③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
④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
5、小结: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比较面积大小的几种方法有了一定的饿认识,这时,教师应重点揭示和说明数方格的方法。
三、练习。
1、书p17“练一练”的第1、2题。
2、书p17“练一练”的第3、4题。
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优秀模板
第四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4—10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4题口算下面各题,将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第5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六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点让两名学生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直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后掌声给予鼓励。
4.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课件)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比赛,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比赛。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后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互相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察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习。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习了进位加法,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练习四
7+3=7+1+2=8+2
7+4=7+l+3=8+3
简单的组合教学设计 优秀教案推荐
简单的组合学习设计
共4课时总第6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
2、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冬季运动会,实验小学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三班得了第一。那三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4、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师:XX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4、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5、师生共同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土、中、哥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土、中、哥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6、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三、实践应用
1、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那么:四个人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回答问题。
2、独立完成课本114页“做一做”,然后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案:练习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p20——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
能力目标:能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并能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
教学过程:
1.第20页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的候要时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过程和依据。
2.第20页第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思考如何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动手画一画,然后计算。
3.第20页第4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可知小羊吃草的区域是一个圆,然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4.第20页第5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5.第21页第6题
让学生理解图意可知根据树干的周长可以求出树干的直径,然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6.第21第7题
本题是计处车轮的周长就是自行车车轮转动1圈后经过的距离,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7.第21页第8题
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8.第21页第9题
先引导学生估计哪个面积大,再让学生比较。然后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9.家庭作业
第21页第10题,第22页第11,12,13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面积公式
校园的绿化面积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用割补方式分割图形,并能综合利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稍复杂图形的面积。
2.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中体验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割补的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导学:
1.26页想想做做的这道题除了教材介绍的这两种方法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怎么计算它们的面积?列式算一算,看看面积是否相等。
2.26页下面两幅图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割补方法吗?画一画,再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多。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五种基本图形,随着学生说的写出字母公式)
2.演习。完成作业纸第1题(给出数据,计算面积)
二、新知学习
1.引出。学校有这样一块绿地。(呈现26页图)这块地不是我们熟悉的规则图形,怎么算它的面积呢?昨天请大家预习的,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你的方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有意识地收集各种不同的解法。
3.大组交流。先根据学生的发言割补图形(可以先准备好图形剪纸,贴出后用红色笔在上面添辅助线),再请学生说说每个割补后的图形怎么求?然后让学生选择没有练习过的割补图形计算面积。
4.比较思辨。这么多方法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
(引出板书:分割法添补法)
5.练习巩固。昨天请大家试着算一算26页下面两幅图的面积的,同样地,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如果想到其他方法的,可以在自己本上画一画,做一做。
(交流时,呈现学生成果,并请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巩固
1.星光小学要设计一个花坛,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设计,你能帮他们算出面积吗?(单位:米)
点击浏览下一页点击浏览下一页点击浏览下一页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交流)
2.提高练习。
过渡:有些题目结定的条件并不多,因而在解题时需要对图形进行一些变化处理。
(结合第1题渗透刘徵的出入相补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象这种可以看作由一些图形组合成的图形数学上把它称作组合图形。回顾一下,这些题目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